400 likes | 988 Views
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天皇 (1867~1912 年在位 ). 合肥四中 李安朝 2008 年 7 月 10 日. 独特的地理位置. 在近现代世界大舞台上 , 最早实现现代化的西方国家是不列颠群岛上的英国 ; 而在东方 , 最先成为工业化国家的恰恰正是地处欧亚大陆东北端的日本。两个同为孤悬海外的列岛国家 , 创造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又一个惊人巧合。 ——《 大国崛起 》. 善于模仿的民族心理
E N D
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天皇(1867~1912年在位) 合肥四中 李安朝 2008年7月10日
独特的地理位置 在近现代世界大舞台上,最早实现现代化的西方国家是不列颠群岛上的英国;而在东方,最先成为工业化国家的恰恰正是地处欧亚大陆东北端的日本。两个同为孤悬海外的列岛国家,创造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又一个惊人巧合。 ——《大国崛起》
善于模仿的民族心理 日本有“心灵禁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古代历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明治维新(拜认了第二位老师)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 ──摘自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第1课 背景 从锁国走向开国 学习目标 1.概述德川幕府统治下的社会危机 2.分析黑船事件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一.幕府封建统治日趋腐朽没落 1.幕藩体制下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2.闭关锁国政策与世隔绝 ⑴目的 ⑵内容 3.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激化了阶级矛盾 经济发展→社会分化→统治基础动摇
课堂讨论 结合P106插图,简要解释日本封建等级制度 天皇 将军 大名 武士 农 工 商 贱民 德川幕府把全国所有人分为士、农、工、商等不同的身份等级,不同等级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士”为统治阶级,包括将军、大名、武士;“农”、“工”、“商”及“贱民”为被统治阶层,“农”的人数最多,为各种杂役、劳役的主要承担者,工商业者在当时受到统治者歧视,等级制度维护了封建统治,同时也激化社会矛盾。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P107学思之窗 甚至于有些穷武士,为了参觐当值必须由当铺借用衣服,回来时径奔当铺脱衣奉还。因此,连得这些武士的下属也要嘲笑这样的主人,说是:“穿起了脱上脱下的上下礼服,上下大道参觐当值。” ──《世事见闻录》 想一想,这种变化对日本封建秩序有何影响? 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武士地位的变化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下级武士尤其是下级武士,生活的贫困。迫于生计,他们采用各种方式并逐渐滋生了反抗思想,因此冲击幕府统治和等级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说明了幕府统治基础开始动摇。 大阪商人一怒,天下诸侯惊惧。
二.殖民侵略加剧了社会危机(黑船事件) 1.背景:工业革命推动了殖民扩张 2.概况:佩里舰队叩关 3.结果:《日美亲善条约》签订 4.影响:⑴民族危机深重 ⑵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⑶资本主义发展
高杉晋作中国之行的感受 1862年,他乘千岁丸号船到达上海,亲眼看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惨状,认为“中国人没有控制上海的统治权,欧美人是事实上的统治者。”他指出中国衰弱的原因:“乃在于其不识防御外夷于外海之道”。证据为,彼不造能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造能防敌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彼国志士所译之《海国图志》等亦均绝版,徒然提倡固陋之说。因循苟且,空度岁月,……故由此而至于衰微也”。他认为日本只有坚决反对侵略才能避免陷于“清国之覆辙”。这就加强了他要为日本民族独立斗争的决心。他于1862年8月归国,立即成长为长州攘夷派的急先锋。 ──伊文成 《明治维新史》 (海国图志)其术在今日之中国,不过束阁覆瓿之价值.然日本吉田松阴西乡隆盛之辈,皆为此书所刺激,间接以演尊攘维新之活剧. ── 《大国崛起》
近代前期,中日两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有何相似之处?近代前期,中日两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有何相似之处? ⑴背景:封建制度腐朽;资本主义完成工业革命,加紧侵略扩张。 ⑵内容:开埠通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设置租界 ⑶影响:社会性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文化思想的变化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学习目标 1.由尊王攘夷运动到倒幕运动 2.戊辰战争为何能以少胜多
一.尊王攘夷运动(1860年) 1.背景:⑴⑵安政大狱 开始标志:樱田门事件 2.含义 成员 3.活动方式 代表 局限性 4.失败:禁门之变 吉田松阴:今日之幕府、诸侯皆已为醉人,无扶持之术,非草莽崛起之人无所望矣。刑场上,他慷慨陈词: 吾今为国死, 死不负亲君。 悠悠天地事, 鉴照在明神。
二.倒幕运动 1.原因:要攘夷必先推翻幕府 分析倒幕运动的性质,比较两大运动的异同点 2.西南强藩成为根据地 分析为什么西南强藩能成为倒幕运动根据地 3.大政奉还 原因 结果
分析倒幕运动的性质,比较尊王攘夷运动与倒幕运动的异同点。分析倒幕运动的性质,比较尊王攘夷运动与倒幕运动的异同点。 ⑴性质:不是资产阶级革命。①领导力量是中下级武士,而非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结果也是中下级武士为首的新官僚集团掌握了政权;②目的:是推翻卖国腐朽的幕府统治,而非发展资本主义。 ⑵相同点:①背景:民族危机加深,对幕府统治不满;②目的:都希望实现富国强兵,抵制外来侵略;③以天皇为号召;④领导力量;⑤根据地。 ⑶不同点:前者重在“攘夷”,失败;后者重在“倒幕”,彻底打跨幕府,胜利。
分析为什么西南强藩能成为倒幕运动根据地? ⑴夺取政权 ⑵进行割据富强的改革 ⑶结成西南联盟,互相声援 ⑷农民起义与市民暴动遥相呼应,助长声势 维新三杰:萨长反幕联盟 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 “民心已离散,幕府何足惧!”
三.戊辰战争(1868年) 1.原因 ⑴⑵京都政变(王政复古) 2.过程 分析胜利原因 3.结果 无血入城 改元迁都
P113:请分析倒幕武装迅速打败幕府军队的原因 ⑴替天行道:取得天皇密诏,取得政治主动权。 ⑵ 众叛亲离:幕府统治不得人心,遭到广泛痛恨,更多大名与幕府决裂,参与倒幕战争。 ⑶士气旺盛:政府军作战目标明确,战斗力较强。 ⑷经济援助:三井等大商人提供更多财政支持; ⑸人民支持:新政府废幕府苛政,减租减税; ⑹国际环境:西方列强宣布中立;英国商人把大批武器卖给倒幕派。
第3课 明治维新的内容 学习目标 1.归纳分析明治维新的内容及作用 2.日本发展工业的方式与英国工业革命与何不同
1868年4月6日,明治天皇发布了带有临时约法性质的《五条誓文》。内容是:“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础。”1868年4月6日,明治天皇发布了带有临时约法性质的《五条誓文》。内容是:“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础。” 以上史实说明了明治维新的哪些问题? 《五条誓文》成为明治政府改革的基本纲领。 民主、团结、进取、改革、开放 这段誓词反映了明治政府改革的决心,同时也揭示了明治维新得以成功的一个条件:推翻幕府封建统治,确立的明治政府,为维新变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一.政治 1.废藩置县 2.四民平等 二.经济 1.改革币制 2.土地私有 3.改革地税 4.殖产兴业 三.文化生活 文明开化 1.出国留学 2.改革教育 3.生活西化 四.军事 1.颁布征兵令 2.军队特点
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与英国工业革命有什么不同? 英国工业革命是手工工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结果,日本是在外侵当前,变革图强的结果,发展工业主要以政府力量为核心。(水到渠成←→拔苗助长) ⑴经济思想:日本政府大力扶持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⑵进程:日本轻重工业齐头并进,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英国循序渐进。 ⑶开拓海外殖民地:日本利用政府力量;英国利用殖民公司。
P116学思之窗:你对“和魂洋才”教育原则有何评价? “和魂”指培养学生忠君、爱国思想;“洋才”是指要求学生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 一方面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各种人才。但是另一方面又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封建色彩浓厚。
P117鹿鸣馆外交 日本政府希望通过舞蹈、宴会来招待欧美的宾客和使节,使对外谈判的条约,像关税、制外法权等种种不平等条约得到改正,同时也向西洋各国显现日本文化的高水准,实现“脱亚入欧”,对社会的欧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45年,在大火中烧毁。 “鹿鸣”来自中国《诗经·小雅·鹿鸣》的篇名。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2007年天津)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官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 ) A.革除封建礼仪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带动文明开化 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第4课 影响 走向世界 1.分析评价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 2.了解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步骤 3.评价明治维新
一.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 1.背景 维新经济政策引起中下层不满 ⑴农民 ⑵中小资产阶级 ⑶领导人 2.内容 ⑴天皇 ⑵国民 ⑶议会 ⑷内阁、枢密院 3.评价 ⑴⑵⑶
贵族院(皇族、 华族) 众议院(有限财产选举) 议会(立法权) ①② 天皇 ③ ④ 枢密院(决策权) 天皇敕选的元老、重臣 内阁(行政权) 国务大臣组成 P118 图解日本帝国宪法的近代天皇制 ①日本的议会没有独立的立法权,议会的立法必须经天皇批准方能生效。②财政预算由内阁提出,如被议会否决,政府可直接按上一年预算行事。实际上议会只有赞成政府提出的法律和建议的权力。③由国务大臣组成的内阁对天皇负责,对议会只负有“道德上”的责任。④枢密院,它由天皇敕选的“元老”“重臣”组成,名义上只是天皇的咨询机构,但独立于议会和内阁之外,在政治上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实际上是最高决策机关。→日本宪法的特点是天皇的权利得到加强,内阁只对天皇负责。
二.崛起为东方强国 1.有利的国际环境 2.表现 ⑴富国 ⑵强兵 ⑶独立 三.对外扩张 1.制订大陆政策 2.琉球与台湾 3.朝鲜 4.中国 1894、1904、1900、1914
P120学思之窗你对此有何看法? 维新元老们富国强兵的思想不但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也是为了对外侵略。 大陆政策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征服中国的台湾,第二步朝鲜,第三步中国的满蒙地区,第四步中国内地,第五步世界
四.评价 1.目的 2.性质 3.进步性⑴⑵⑶⑷ 4.局限性⑴⑵⑶⑷ 日本如何使用中日甲午战后中国的赔款。 中国给日本的赔款按当时日元计算,加上利息,共计3.6亿日元,这相当于当时日本4年的国家预算额,它是按照军事费用84.7%,皇室费用5.5 %,教育基金2.8%及其他部分来分配的。这笔赔款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壮大了日本的军事实力、巩固了天皇制、发展了教育,在促进日本社会发展的同时,又促使其进一步加紧侵略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