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兩岸關係與台灣經濟

兩岸關係與台灣經濟. 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 江 丙 坤 博 士 中華民國 98 年 3 月. 大 綱. 一、兩岸關係與經貿發展 二、中國經濟崛起的助力 三、民進黨執政的台灣經濟 四、 2008 年以來的台灣經濟 五、江陳會後兩岸互動新局. 一、兩岸關係與經貿發展. ( 一 ) 兩岸關係的回顧 1945 年八年抗戰台灣光復,但因國共內戰,中華民國政府 1949 年播遷台灣,兩岸分裂分治,迄今已 60 年。該期間兩岸關係的發展可歸納為兩個階段: 1. 第一階段─劍拔弩張堅守「不談判」、「不接 觸」、「不妥協」的不相往來時期

Download Presentation

兩岸關係與台灣經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兩岸關係與台灣經濟 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 江 丙 坤 博 士 中華民國98年3月

  2. 大 綱 一、兩岸關係與經貿發展 二、中國經濟崛起的助力 三、民進黨執政的台灣經濟 四、2008年以來的台灣經濟 五、江陳會後兩岸互動新局

  3. 一、兩岸關係與經貿發展 (一)兩岸關係的回顧 1945年八年抗戰台灣光復,但因國共內戰,中華民國政府1949年播遷台灣,兩岸分裂分治,迄今已60年。該期間兩岸關係的發展可歸納為兩個階段: 1.第一階段─劍拔弩張堅守「不談判」、「不接 觸」、「不妥協」的不相往來時期 1949〜1987年的40年間,兩岸軍事對峙、政治對 立、經濟也各自獨立發展。大陸拚政治(韓戰、 越戰、文革),台灣拚經濟,創造台灣奇蹟,晉 入亞洲四小龍之行列。 1

  4. 一、兩岸關係與經貿發展 • 台灣經濟奇蹟 • 1952~1987年,台灣經濟成長快速,該期間 • 的平均經濟成長率9.1%,居世界第一。 9.2 2

  5. 一、兩岸關係與經貿發展 2.第二階段─政治對立,經濟互補的時期 1988〜2007年,兩岸領導人在關鍵時刻,做出關鍵 決定,兩岸進入政治對立、經濟交流熱絡,「官冷 民熱」的新階段。 (1)1979年鄧小平先生的改革開放路線以及1992年的南巡 講話,奠定中國大陸經濟快速起飛的基礎,不僅改變 了中國大陸,也改變了全世界。 (2)1987年蔣經國總統的三項措施,改變了台灣、也改變 了大陸。 ※宣佈解除戒嚴,解除黨禁,推動政治民主化,才有 2000年的政黨輪替。 ※開放民眾赴大陸探親,帶動台商到大陸投資的機運, 開啟了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契機。 ※1987年對外貿易出超創新高(出口537億美元,出超 187億美元,對美出超160億美元),台幣升值,勞力 密集產業外移,政府推動國際化、自由化,產業結構 快速改變。 3

  6. 三 不 政 策 解除戒嚴 開放探親 國統綱領 兩會對話 兩 國 論 爭 議 和平之旅 兩會復談 軍 事 對 峙 一邊一國 1949 1979 1987 1991 1992 1999 2002 2005 2008 第一階段 40年 第二階段 20年 禁 止 間間 接接 貿投 易資 兩關 岸係 人條 民例 戒 急 用 忍 積有 極效 開管 放理 積有 極效 管開 理放 政 策 鬆 綁 1987 1991 1996 2001 2006 2008 一、兩岸關係與經貿發展 3.兩岸政策的演變 ※政治面 ※經濟面 4

  7. 一、兩岸關係與經貿發展 (二)兩岸經貿蓬勃的發展 1.大陸成為台商投資最多的地區─依台灣的統計,累計至2009 年2月底止赴大陸投資共有37,232個投資項目,金額為761.3億 美元,占同期台灣對外投資總額的55.9%;而依大陸的統計顯 示,累計至2008年底止,一共有77,506個項目,金額為476.6 億美元。事實上兩岸的投資金額統計均屬偏低,根據專家學者 推估約在1千至1千5百億美元間。 新加坡 54.4億美元 4.0% 香港 30.9億美元 2.3% 其他地區 187.3億美元 13.8% 美國 106.7億美元 7.8% 英屬加勒比海 220.0億美元 16.2% 中國大陸 761.3億美元 55.9% 資料來源:投資審議委員會 5

  8. 一、兩岸關係與經貿發展 2.大陸成為台灣最大貿易對象、出口市場及出超來源 2008年對大陸與香港的出口比重仍達39.0%,遠超過我第二大出口地區美 國的12.0% 。我自大陸與香港進口328.8億美元比重達13.7%,為我第二 大進口來源;對大陸與香港貿易創造666.9億美元順差,同年台灣對外貿 易出超總額僅有151.8億美元。 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財政部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2009.3.9) 6

  9. 進口金額 • 出口金額 • 佔總進口比率 • 佔總出口比率 • 逆差 • 順差 • 2008年 • 1161億美元 • 8.1% • 345.2億美元 日本 2000年 • 386.2億美元 • 27.4% • 217.3億美元 出 口 • 2000年 • 416.5億美元 • 16.7% ※1.4億美元 • 2000年 • 521.0億美元 • 20.9% • 297.5億美元 • 2008年 • 2523億美元 • 17.7% • 1709億美元 美國 出 口 中國大陸 香 港 • 2008年 • 307.9億美元 • 12.0% • 44.6億美元 • 2008年 • 995.7億美元 • 39.0% • 666.9億美元 口進 2008年 • 465.1億美元 • 19.3% • 289.5億美元 出 口 出口 • 2000年 • 371.3億美元 • 24.4% • 285.4億美元 台灣 一、兩岸關係與經貿發展 3.WTO指出中國大陸已成為台灣的「出口平台」:由日 、台、美三角貿易轉向日、台、中、美四角貿易 • 2000年 • 355.9億美元 • 23.4% • 103.2億美元 7

  10. 一、兩岸關係與經貿發展 4.台灣單方面設限,造成兩岸觀光不平衡現象 累計自1987年至2008年11月底止,台灣民眾赴大陸旅遊人數共計5109萬人次 ;同期大陸人民來台總人數計約212.1萬人次,2002年1月開放大陸人民來台 觀光後至2008年11月底止,累計大陸民眾來台旅遊人數僅達34.8萬人次。 資料來源:中國旅遊年鑑、警政署入出境管理局 8

  11. 二、中國經濟崛起的助力 (一)大陸經濟快速的崛起 1.兩岸經濟比較 註:1.*表示GDP。 2.()內表示該兩時點的成長倍數。 9

  12. 二、中國經濟崛起的助力 2.經濟成長快速,1991至2007年間中國大陸的年平均 經濟成長率高達10.5%,世界第一。 資料來源:各國政府統計 10

  13. 二、中國經濟崛起的助力 3.大陸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2007年經濟成長率高達13.0%創近13年來的新高,國內 生產毛額(GDP)達3兆3800億美元,為全球第三大經濟 體,僅次於美、日。 2007年主要國家國內生產毛額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中國國家統計局 11

  14. 二、中國經濟崛起的助力 4.大陸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進口第三,出口第二) 1999年中國大陸貿易總額世界排名第九,2000年第八, 2001、2002年第六,2003第四,2004超越日本成為第三 至今。中國大陸已從世界工廠蛻變成世界市場。 主要國家貿易總值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WTO 12

  15. 二、中國經濟崛起的助力 5.外匯存底快速累增居世界之冠 大陸歷年來鉅額的外貿順差也為其累積龐大的外匯存底, 2006年2月就已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一,2008年12月底大 陸的外匯存底高達1兆9460億美元。 資料來源:中央銀行 13

  16. 二、中國經濟崛起的助力 (二)大陸經濟的飛速發展,台商功不可沒 1.台灣對外投資的五成多均集中在中國大陸,由南而北、由東而西,由勞力密集到技術密集,由加工外銷到內銷,由製造業到服務業。 2.截至2008年底止,經大陸當局批准的台商投資項目累計達77506項,實際投資達476.6億美元。在大陸外資總額中,台資的比重為5.6%,排名第五;若加上臺商通過英屬中美洲群島、港澳、東南亞等第三地的轉投資,比重已達10%以上,排名第二,僅次於港、澳資。惟該投資金額統計仍屬偏低,根據專家學者推估約在1千至1千5百億美元間,台商所僱用的大陸員工估計應超過1千萬人。 3.大量台資的進入,解決大陸經濟發展初期資金不足的問題,先進的管理和技術,促進了大陸的改革開放,提升了大陸企業的競爭力,更直接解決了大陸1000多萬人的就業問題。東莞、深圳、昆山三個小漁村與小農村也因台商的湧入蛻變成現代化都市,更促使中國大陸經濟成長世界稱冠、並躋身為全球的第二大出口大國、第三大經濟體。 14

  17. 二、中國經濟崛起的助力 (三)台灣經濟成長的動力 1.近二十年來兩岸經貿緊密發展的結果 • 大陸已成為台灣的 • 最大貿易夥伴:1324.5億美元、26.7%(2008年) • 最大貿易順差來源:666.9億美元;對全球151.8億 美元(2008年) • 最大出口市場:995.7億美元、39.0%(2008年) • 第二大進口來源:328.8億美元、13.7%(2008年) • 第一大對外投資地區:755.6億美元、55.8%(累計 至2008年底止) 15

  18. 二、中國經濟崛起的助力 2.大陸是台灣經濟成長最主要的外需因素來源 近幾年來台灣內需的不振(除2004年之外),經濟成長 徒賴外需支撐,即出超尤其是全賴對大陸出超迅速擴張 的貢獻所致。如2006、2007年的外需貢獻度各分別高達 3.46%、3.81%。甚至於經濟逼近零成長的2008年,倘非 外需貢獻度仍為正成長,經濟成長率恐已淪為負數。 經濟成長的貢獻度單位:%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2009.2.18) 16

  19. (一)2000年政黨輪替後經濟發展狀況1.經濟成長減退政黨輪替後,除適逢2001年全球網路科技泡沫崩潰引發國際 景氣衰退的衝擊之外,復加上執政的民進黨以「拚政治」代 替「拚經濟」造成國內政經情勢不穩,台灣經濟步入黑暗期 ,成長滯緩,失業率竄升,競爭力下滑,2001〜2007年平均 失業率4.45%,高於同期間3.83%的平均經濟成長率。近17年來經濟成長率及失業率變動情況 三、民進黨執政的台灣經濟 17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20. 華 民 國 馬 來 西 亞 新 加 坡 菲 律 賓 印 尼 泰 國 日 本 香 港 韓 國 三、民進黨執政的台灣經濟 (1)2001〜2007年民進黨執政時期平均經濟成長率3.8%,居 亞洲四小龍及亞洲開發中國家之末。較1993〜1999年衰退 2.5個百分點,衰退率居亞洲各國之冠。 1993〜2007年東亞國家經濟概況 資料來源:各國政府官方統計 18

  21. 三、民進黨執政的台灣經濟 (2)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GDP)落居四小龍之末 單位:美元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19

  22. 三、民進黨執政的台灣經濟 2.競爭力下滑 瑞士國際管理學院(IMD)公布的世界競爭力排名,台灣由 2005年第11滑落至2007年的第18後並首度落居中國之後;世 界經濟論壇(WEF)公布2007年台灣「全球競爭力」排名, 由2006年的第13名退居為第14名,首度輸韓國;美國商業環 境風險評估公司(BERI)公布2007年台灣「投資環境 」評比 名列世界第 6 名。 台灣全球競爭力排名 20

  23. 東協加三(中日韓)倡議 日本:新加坡、墨西哥、智利、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 韓國:智利、新加坡、 曼谷協定、東協、美國(達成協議) 新加坡:日本、紐西蘭、EFTA 、澳洲、美國 、約旦、P4(汶萊、紐西蘭、智利、新加坡) 、印度、巴拿馬、韓國 紐西蘭:澳洲、新加坡 澳洲:紐西蘭、新加坡、美國、泰國 韓國-東協FTA 韓國—美國FTA 中港、中澳 CEPA(2003) 日本-東協FTA (2012年完成) AFTA(1992) 東協-中國FTA (2010年完成) 紐澳CER(1983) 三、民進黨執政的台灣經濟 3.面臨邊緣化壓力─東亞經濟整合不見台灣 兩岸對立,國際空間受限,加上區域整合,東協加三的形 成,讓台灣步上邊緣化的危機。 21

  24. 三、民進黨執政的台灣經濟 (二) 政黨輪替後經濟表現相對欠佳原因 1.投資及消費信心喪失,民間投資卻步、政府投資萎縮 、民間消費低迷。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22

  25. 三、民進黨執政的台灣經濟 • 政經情勢的擾攘難安,政府政策的錯誤,打擊企業投資信 心,導致民間及外人投資意願低落。 註;近兩年僑外資金額大幅攀高主要是外資併購熱所致,如東森媒體、台灣寬頻、台新金控、萬泰銀行、南山人壽、新 竹商銀等大額跨國投資併購案及荷商飛利浦台積電股權轉換帳面移轉亦列入僑外資統計。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財政部、經濟部、中央銀行 23

  26. 三個經濟發展理念三個民進黨政治理念 台灣獨立 兩岸和平 政局穩定 停建核四 經濟鎖國 經濟自由 三、民進黨執政的台灣經濟 2.原因探索意識型態作祟,衝擊企業投資信心─民進黨的政治理念與經濟發展理念背道而馳 24

  27. 四、2008年以來的台灣經濟 (一)2008年新政府上台後的經濟情勢 1.內需不振 (1)消費急速卻步 25 資料來源:主計處,經濟部統計處

  28. 四、2008年以來的台灣經濟 (2)投資大幅萎縮 資料來源:主計處,經濟部統計處、投審會 26

  29. 四、2008年以來的台灣經濟 2.外需萎縮 (1)出口明顯衰退 自去年9月起連續6個月出口及外銷訂單雙雙出現負成長(主要是對大 陸出口的急速衰退所致,且今年元月更雙創史上單月最大跌幅),外需 顯現萎縮跡象,而支撐外需貢獻的出超已大幅減半。 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財政部、經濟部 27

  30. 四、2008年以來的台灣經濟 (2)對大陸及香港出口衰退跡象尤其顯著 台灣的出進口變動情況單位:億美元,% 28 資料來源:財政部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2009.3.9)

  31. 四、2008年以來的台灣經濟 3.失業急遽惡化 資料來源:主計處 29

  32. 4.景氣轉趨疲弱─自2008年5月起國內景氣對策信號轉為 代表景氣欠佳的黃藍燈,國內景氣持續下滑,自去年9月 起已連續五個月亮出代表景氣衰退的藍燈,且自去年12月起已連續兩個月分數維持最低下限的9分。 景氣對策信號走勢圖 四、2008年以來的台灣經濟 38 32 23 17 9 綜合判斷分數 2007年10月 2008年1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2009年1月 30 資料來源:行政院經建會

  33. -44.3% -41.6% -43.7% -50.8% -37.6% -47.9% -35.4% -47.9% -45.4% 日 本 台 灣 美 國 新 加 坡 韓 國 香 港 大 陸 印 度 巴 西 內閣團隊滿意度走勢 資料來源:TVBS,遠見雜誌民調中心 31 四、2008年以來的台灣經濟 5.經濟前景悲觀 強勁國際金融海嘯的衝擊及新政府施政尚難孚民眾期待,使台灣 陷入經濟與政治雙重低迷的亂局,前景混沌未明,股市重挫,消 費及投資信心受創,經濟信心持續低迷。 520以來台股及全球主要股市跌幅比較

  34. 四、2008年以來的台灣經濟 6.2008、2009年經濟成長預測 去年5月主計處預測2008年台灣經濟成長4.78%,惟受美國次級房 貸衍生問題蔓延、及原油與原物料價格飆漲的影響,於8月調降為 4.3%。嗣後國際金融風暴愈演愈烈,嚴重衝擊台灣經濟,於去年 11月及今年2月更相繼大幅下修2008、2009年的經濟成長率。依最 新的預測顯示,2009年將創史上最嚴重的衰退,且自2008年第三 季起連續五季都是負成長,亦將創史上最長的經濟衰退期。 2008、09年經濟成長預測值下修情形2008、09年各季經濟成長變動比較 5.08% 4.3% 1.87% 2.12% 0.12% -2.97%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32

  35. 衰退性通縮期 停滯性通膨期 停滯性通縮期 引爆金融大海嘯,在2008年3〜9月間重創全球金融體系,信貸急凍,並透過房地產泡沫破滅及股價崩跌的財富負效果,波及全球產業,工商活動停滯倒閉時起,進出口趨緩,失業人口爆增,全球陷入景氣衰退泥淖中。 次貸風暴延燒一發不可收拾蔓延全球 2007.7美次貸危機 次貸發生巨額損失 房地產價格滑落 國際油價、糧價、原物料價格狂飆 民 間消 費 股市崩 跌信 用緊縮信心瓦解 物 價大 跌 炒引作發 商泡 品沫 物經 價濟 持成 續長 下停 跌滯 為 抑 制 通 膨 調 高 利 率 投實 機質 泡需 沫求 破萎 滅縮 居高不下 的 C P I反轉 預期價 格下 跌消費停歇 失業潮 經 濟 蕭條 違約貸歀劇增 銀行緊縮信用 美行及持各續國降央息 引通 發膨 全壓 球力 景氣 反 轉 縮手 資縮產水 影響 火上加油 商 品 價 格 崩 盤 民 間投 資 經 濟衰 退 消費、投資意願 削弱 倒閉潮 美國經濟惡化 世界經濟趨緩 經濟停滯 四、2008年以來的台灣經濟 (二)當前台灣經濟陷困癥結 1.過去8年的空轉,使得台灣的經濟體質變差(如前述)。 2.百年僅見的金融海嘯侵襲全球,世界經濟從「抗通膨」瞬 轉成「反通縮」的激盪,深深重擊台灣的經濟。 金融海嘯衝擊經濟三部曲 33

  36. 四、2008年以來的台灣經濟 3.今年初Global Insight及IMF的預測,除大幅下修2009年 的全球經濟成長率之外,並預測今年美、日與歐元區國家的 經濟都將出現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首度的經濟負成長。 • 次級房貸風暴引爆以來Global Insight及IMF陸續下修2008、 2009年全球、美、日及歐元區經濟成長預測的情況 單位:% 34

  37. 四、2008年以來的台灣經濟 • 國際機構對2008、2009年全球經濟成長最新預測 單位:% -0.5〜 -1.0 • 2008、2009年全球貿易量成長預測單位:% 35

  38. 四、2008年以來的台灣經濟 4.國內外主要機構對台灣經濟成長的預測 國內外研究機構一致認為金融海嘯將重創台灣的經濟,如 主計處、Global Insight及經濟學人預測台灣2009年的經 濟成長率為-2.97%、-2.0%及-9%。 各機構對2008、2009年台灣的經濟成長預測 單位:% 36

  39. 四、2008年以來的台灣經濟 (三)因應金融海嘯各國採取的措施 在全球金融海嘯衝擊下,各國政府幾乎是用盡所有的政策工具在 挽救經濟。不僅是利率趨近於零,舉債、減稅與紓困的規模也是 越來越大。 各國推動振興經濟方案概況 37

  40. 四、2008年以來的台灣經濟 各國推動振興經濟方案概況(續) 38

  41. 政策方向 2009年經建目標 策 略 短期策略 理 念 願 景 擴大內需穩定經濟 • 協調推動「振興經濟新方案」 • 推動「98-101年促進就業方案」 • 推動「愛台12建設」 • 規劃「服務業發展方案」 • 推動「吸引外籍優秀人才來台措施」 • 運用國發基金投資國內產業,培植能源、通信及生技成為新兆元產業 • 推動財經法規鬆綁 • 經濟成長率 • 2.5% • 失業率4.5% • 消費者物價 • 指數上漲率 • 不超過1% 空間再造 產業再造 中長期策略 願 景 重建鬆綁固本培元 體制再造 四、2008年以來的台灣經濟 (四)新政府上台後的經濟政策與措施 1.經建策略與方向 資料來源:經建會 39

  42. 照顧民眾 照顧弱勢 照顧勞工 擴大公共建設 力挺企業 拓展出口 發 放 振 興 經 濟 消 費 劵 8 5 7 億 調 升 標 準 、 薪 資 、 教 育 扣 除 額 中 大 企 業 新 增 投 資 融 資 6 千 億 擴 充 行 政 院 國 發 基 金 至 1 兆 新 鄭 和 計 畫 8 5 億 短 期 促 進 就 業 措 施 1 2 6 億 四 年 促 進 就 業 方 案 2 6 7 億 當 前 物 價 穩 定 措 施 補 貼 1 2 5 億 工 作 所 得 補 助 方 案 1 3 5 億 調 降 遺 產 稅 及 贈 與 稅 加 強 對 中 小 企 業 放 款 3 千 億 振 興 經 濟 擴 大 公 共 建 設 4 年 5 千 億 加 強 地 方 建 設 擴 大 內 需 5 8 3 億 四、2008年以來的台灣經濟 2.因應金融海嘯採取的具體措施 40

  43. 從高科技產品供 應鏈的製造中心 走向創新中心 全球創新中心 壯大台灣 結合亞太 布局全球 成為亞太地區跨國 企業營運管理、產 業集資、金融服務 、倉儲轉運的平台 亞太經貿樞紐 台商布局全球時提供 資金、人才、技術和 營運管理等方面所必 要的支援,落實台商 國內、海外同步成長 台商營運總部 五、江陳會後兩岸互動新局 (一)台灣經濟發展的新定位 41

  44. 「活水」計畫取代「鳥籠」政策: ●空運直航 ●海運直航 ●適度鬆綁40%淨值及產業別限制,但鼓勵關鍵技術留台 在WTO下 與各國簽署 自由貿易 協定 雙營運中心 台商根留台灣 以台灣為全球營運中心 外商聚集台灣 以台灣為亞太營運中心 以台灣為核心,整合全球與大陸市場商機 直航:雙黃金航圈 向北連結─東京羽田、首爾金浦、上海虹橋機場 向南連結─香港、新加坡及東協各國首都 高科技產業:雙黃金三角 矽谷-台北-上海及東京-台北─上海策略連結 台 灣 地理優勢 + 經濟條件 APEC 自由貿易區 兩岸經貿 關係正常化 以兩岸連結突破參與區域合作瓶頸 ●推動「東亞區域整合論壇」 ●參加東協加三、東協十加六等區域濟整合安排 ●逐步實現「全台自由貿易區」 五、江陳會後兩岸互動新局 1.深耕台灣,全球連結─鬆綁兩岸經貿限制,推動兩岸經濟關係 正常化,借力大陸加強與全球市場連結,以台灣作為台商營運總 部、外商亞太營運中心,為台灣經濟創造更大的競爭優勢。 42

  45. 五、江陳會後兩岸互動新局 2.推動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 (1)金融海嘯侵襲全球,世界經濟遭受重創,台灣與大陸經濟亦 難倖免。然而危機亦即轉機,兩岸為提振經濟全力擴充內需市 場,產業結構勢須大幅調整,兩岸之間必有許多經貿合作空間 亟待開拓。 (2)即使中國經濟受金融海嘯影響而走緩,唯其經濟成長依然高 居市界之冠;經濟學人並預估中國大陸可能是在2009下半年中 ,成為第一個走出經濟衰退的主要經濟體。而根據英國金融時 報、日本經濟新聞的調查,受訪的經濟學者及經營者普遍認為 :中國的內需將成為世界經濟復甦的契機。 (3)大三通啟動後,台灣更應務實發展和中國緊密的經貿合作關 係,加速振興經濟。 國際構構對中國經濟成長的預測單位:% 43

  46. 五、江陳會後兩岸互動新局 (4)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的進展 ※已鬆綁的項目 ─人民幣在台掛牌開放兌換。 ─小三通人員往來正常化。只要持有兩岸有效證件的任何人 員,都可經由金門、馬祖進出往來兩岸。 ─鬆綁五大兩岸金融措施,包括基金型態之外國投資機構投 資人免出具不含陸資的聲明書、開放台港ETF(指數股票型 基金)相互掛牌、開放香港交易所掛牌企業得來台第二上市 (櫃)、放寬基金投資涉陸股之海外投資限制、開放赴大陸 投資證券期貨業。 ─放寬基金投資涉陸股之海外投資比率。將現行投資港澳H股 、紅籌股10%之比率限制,予以取消不設限,至於投資大陸 掛牌上市有價證券比率,則由現行0.4%放寬為10%。 ─大陸投資金額上限 個人:由現行8千萬台幣,放寬為每年500萬美元。 中小企業:8千萬台幣或採淨值或合併淨值之60%。 非中小企業:放寬為淨值或合併淨值之60% 44

  47. 五、江陳會後兩岸互動新局 ※將來預定鬆綁的項目 ─開放陸資來台投資生產事業、基礎建設及 服務業項目。 ─赴大陸投資產業別限制。 ─陸資來台直接投資相關人員往來限制。 ─開放國內銀行在中國大陸地區設立分行、 子銀行及直接投資中國大陸地區銀行。 ─開放證券暨期貨業直接赴大陸設立營利據 點及參股。 ……………………………………等等。 45

  48. 五、江陳會後兩岸互動新局 (二)經濟雙贏的機遇 1.首次「江陳會」,恢復制度化協商 (1)2008年5月26、29日,海基、海協兩會同意在「 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聯繫往來與協商談判。 (2)2008年6月12日「江陳會談」,兩會正式復談, 重啟對話。 (3)2008年6月13日,兩會簽訂「海峽兩岸週末包機 會談紀要」及「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台旅 遊協議」兩項歷史性文件,實現兩岸週末包機 直航及大陸觀光客來台。 46

  49. 五、江陳會後兩岸互動新局 2.二次「江陳會」─兩岸和平共榮關鍵性的一步 (1)2008年11月3日台北二次「江陳會談」,大陸海協會陳 雲林會長順利抵台,是60年來大陸來台最高層級的代表 ,象徵兩岸關係的大幅改善,更是兩岸關係和平共榮發 展的重要轉捩點,正式開啟兩岸經貿交流互惠互利、雙 贏發展的新局。 (2)2008年11月4日,兩會簽訂「海峽兩岸空運協議」、「 海峽兩岸海運協議」、「海峽兩岸郵政協議」及「海峽 兩岸食品安全協議」,並確定要放寬大陸觀光客來台的 限制。前三項協議的簽署,提升兩岸人、貨交流的便捷 性,並實現多年來兩岸所共同努力的目標「三通」,是 兩岸經貿交流正常化的里程碑;至食品安全協議的簽署 ,則在兩岸之間建構一個食品安全協調機制,進一步確 保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47

  50. 五、江陳會後兩岸互動新局 (三)開啟兩岸的大三通 1.依據「二次江陳會」海峽兩岸海運、空運及 郵政等三項協議,兩岸間的海空直航及通郵 於2008年12月15日正式啟動,海運部分不必 再彎靠第三地,已經實施的週末包機擴大為 平日包機,兩岸郵件也大幅縮短寄達時間, 使得阻隔了近一甲子,討論了近二十多年的 兩岸大三通,邁出了嶄新的一步。 48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