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8

教育技术视域下的 网络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技术视域下的 网络教师专业发展. 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郑燕林 2012.10.16. 思考的出发点. “网络教师” 应否 是一个专业化的职业? “网络教师” 是否 是一个专业化的职业? “网络教师” 能否 是一个专业化的职业?. 背景. 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技术的内涵 网络学习境脉. 背景 1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职业专业化.

ails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教育技术视域下的 网络教师专业发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育技术视域下的网络教师专业发展 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郑燕林 2012.10.16

  2. 思考的出发点 • “网络教师”应否是一个专业化的职业? • “网络教师”是否是一个专业化的职业? • “网络教师”能否是一个专业化的职业?

  3. 背景 • 教师专业发展 • 教育技术的内涵 • 网络学习境脉

  4. 背景1:教师专业发展

  5. 教师职业专业化 • “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个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的教育大厦就会倒塌,这个社会也就不会进步。” ——顾明远

  6. 小学/中学教师专业标准(2011.12) • 专业 理 念 与 师 德 • 专 业 知 识 • 专 业 能 力

  7.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 教师专业能力(申继亮) • 本体性知识(subject-matter knowledge) • 条件性知识(conditional knowledge) • 实践性知识(practical knowledge) • 通识文化知识(cultural knowledge)

  8. 背景2:理解教育技术 • 技术与教育 • 教育技术的内涵

  9. 背景2:理解教育技术 • 技术的含义 • 技术是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认识、调控和改造的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 ——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2002.

  10. 技术不仅仅是物质工具

  11. 2006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 晒客 • 威客 • 睡眠博客 • 博斗 • 印客 • 掘客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12. 教育技术的内涵 •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AECT94定义) •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一些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教育技术AECT2004定义)

  13. 教育技术的内涵 •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AECT94定义) •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一些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教育技术AECT2004定义)

  14. 教育技术视域下的网络教学 • 关注点 • 以“学/学生”为中心,促进学习 • 面向支持学习过程 • 信息技术应用的适切性

  15. 以学生为中心?

  16. 背景3:网络教学情境 • 师生相对分离 • 信息技术支持

  17. • 知识兴趣 • 知识需求 • 知识专长 • 知识经验 • 社会距离 • 社会角色 • 社会文化背景 • 社会期望 社会上下文 知 识 … 人 … 隐性知识 • 知识属性 • 知识结构 知识上下文 外化 社会化 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 媒体使用偏好 • 媒体使用技能 … 联结 内化 … 显性知识 • 知识表征 • 知识传输 • 知识导航 • 知识挖掘 知 识 • 技术/媒体属性 • 技术/媒体之间的兼容性 技 术 … … 技术上下文 技 术 网络学习境脉

  18. 关注“网络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 只有全职的“网络教师”才需要网络教学专业化素养吗?

  19. 斯隆联盟网络教学资格认证项目 • 9周必修课程、至少3门选修课程

  20. 斯隆联盟网络教学资格认证项目 • 必修课程——理论与设计层面 • 认识网络教育的本质特征并界定哪些因素对于高质量网络课程与教学是重要的、起决定意义的,确定高质量网络课程与教学的关键特征; • 理解教学大纲与教学日程怎样影响网络课程与教学质量; • 设计与创建满足质量标准的教学大纲与教学日程; • 理解考核与评价在网络学习、教学与课程开发中的作用。

  21. 斯隆联盟网络教学资格认证项目 • 必修课程——技术与实践层面 • 理解如何有效地利用web2.0技术补充、扩展自己的网络课程;对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在提高学习满意度、学习投入度、学习成果方面的影响有科学的认识;深入理解学习共同体在网络课程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在实际的网络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不同类型的教学交互;理解在线讨论、社会临场与互动之间的联系,并有效利用技术工具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异步讨论;

  22. 斯隆联盟网络教学资格认证项目 • 必修课程——技术与实践层面 • 能够将高质量网络课程与教学标准应用到自己的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中;能够在网络教学中利用新型网络技术与工具尤其是web2.0工具的应用;体验自己可能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应用得到的不同类型的考核与评价过程;能够设计、开发用于自己网络教学实践过程的学习活动或评价量表。

  23. 斯隆联盟网络教学资格认证项目 • 必修课程——应用与发展层面 • 理解网络教学中涉及的各种资源与技术的可用性与版权问题;理解网络教师的工作压力并开发适合于自己的工作压力管理策略。

  24. 斯隆联盟网络教学资格认证项目 • 选修课程 • 选修课程则主要以工作坊的方式进行,内容包括如何提升网络课程的可利用性、网络教学管理、混合学习、网络教学设计与传递、移动学习、社会性媒体、技术工具与应用技巧提升等内容,与学员将来要从事的具体学科相关。

  25. 美国国家教育联盟界定的“网络教师的专业技能”标准美国国家教育联盟界定的“网络教师的专业技能”标准

  26. 美国国家教育联盟界定的“网络教师的专业技能”标准美国国家教育联盟界定的“网络教师的专业技能”标准 • 网络教师必须理解网络教育的“语言”,尤其是学习管理系统(LMS: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与内容管理系统(CMS: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 能够在内容管理系统中写入与修正课程文档;能够利用内容管理系统发布课程信息;

  27. 美国国家教育联盟界定的“网络教师的专业技能”标准美国国家教育联盟界定的“网络教师的专业技能”标准 • 能够遵循在线设计与内容标准设计、评价与传输网络教学内容; • 能够利用各种网络教学技术与工具; • 能够将网络信息资源有效地整合于课程文档中; • 在课程传输过程中的能够正确地利用各种网络交流方式并进行有效的教学反馈; • 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8.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 教师专业知识(申继亮) • 本体性知识(subject-matter knowledge) • 条件性知识(conditional knowledge) • 实践性知识(practical knowledge) • 通识文化知识(cultural knowledge)

  29. 网络教师专业发展 • 学科本体知识 • 本体+技术性表现+呈现+传输+共享 • 条件性知识 • 教育教学知识+技术技能与素养 • 实践性知识 • 网络境脉下的实践智慧 • 通识文化知识

  30. 教育技术视域下的网络教师专业发展 • 信息技术应用的适切性(角色+功能+选择策略) • 重视学习者主体地位(学习者分析) • 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教学活动设计+师生互动) • 寻求理论支持(系统的方法+学与教的理论+传播理论)

  31. 主题1:信息技术在网络教学中应用的适切性

  32. 信息技术在网络教学中应用的适切性 • 信息技术的角色定位 • 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 • 信息技术选择的适切性

  33. 应用层面的信息技术 • 拓展教学时空 • 丰富教学手段 • 丰富教学资源 • …

  34. 信息技术在网络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 3T • Tutor(指导者) • Tutee(被指导者) • Tool (工具) • 3L • Learn about computer (以技术为学习对象) • Learn with computer (用技术学、跟技术伙伴一起学) • Learn from computer(从中学) • 3E • Environment (环境) • Equipment(设备) • Evaluator(评价器)

  35. 网络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常见误区

  36. 常见应用误区 • 被动应用

  37. 常见应用误区 • 华而不实

  38. 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启示

  39. 鱼和青蛙的故事 一口不深的井中,住着一条鱼和一只青蛙. 青蛙除了坐井观天,还经常跳到井外,去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鱼对此十分羡慕,请求青蛙讲一讲井外的新鲜事物.青蛙讲到牛,说,"牛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头上长着两只角,肚子的下面长着四条腿……"

  40. 有效的网络教学情境 内容的多样化表达与传递 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促进学生的感知与学习迁移

  41. 2008年普利策新闻奖特写报道奖 • 关于感知、品味和人的优先选择的社会实验

  42. 例: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网络学习效果方程(Allen Michell,2003) E: e-learning outcomes 网络学习效果 M: motivation学习动机 C: content presentation学习内容的呈现

  43. 例:ARCS动机模型(KELLER JOHN) • A——Attention (注意) • R——Relevance (关联性) • C——Confidence (自信心) • S——Satisfaction(满足感)

  44. 信息技术选择的适切性 • 依据是什么?(目标定位) • 为谁而用?(学习者分析)

  45. 信息技术选择的适切性 • 依据是什么?(目标定位) • 为谁而用?(学习者分析) • 是否可用?(可行性、技术技巧,是否要求高成本) • 应用的灵活性、新颖性 • …

  46. 主题2: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者分析)

  47. 学生?学习者? • 学生(student) • 学习者(learner)

  48.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到“学习者”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到“学习者” • 学生是说服自己从教学中获取特殊知识和技能的人;学习者则是从自己的经验中建构自己的意义的人。 ——《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

  49. 进行网络学习者分析的必要性 • 个体差异 • 个性化需求 • 网络教学环境的特性(师生相对分离)

  50. 网络学习者分析 • 学习者的初始知识与技能准备状态分析 • 学习者的个性化特征分析 • 智力因素:认知结构、认知方式、知识与能力 • 非智力因素: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