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likes | 302 Views
学习方式变革下的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 常亚慧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yahuichang@126.com 07/25/2013. 课堂教学是如何构成的?. 1. 教师图像:成人世界的“威”. 2. 课程知识:语言编码的“隔”. 3. 学生影像:儿童世界的“势”. 教师是谁?. 公众刻板印象 收入佳、稳定、轻松、寒暑假 教师自身困惑 时间不够、体力劳动、身心疲惫 问题的提出 Hilsum 与 Cane(1971) 研究表明:教室时间 60 %,学校非教室 15 %,校外 25 % 。
E N D
学习方式变革下的课堂教学结构改革 常亚慧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yahuichang@126.com 07/25/2013
课堂教学是如何构成的? 1 教师图像:成人世界的“威” 2 课程知识:语言编码的“隔” 3 学生影像:儿童世界的“势”
教师是谁? • 公众刻板印象 • 收入佳、稳定、轻松、寒暑假 • 教师自身困惑 • 时间不够、体力劳动、身心疲惫 • 问题的提出 • Hilsum与Cane(1971)研究表明:教室时间60%,学校非教室15%,校外25% 。 • Campbell与Neill(1994)研究发现:教学35%;教学准备20%;行政27%;专业发展9%;其他活动9%
分析理路:空间 • 公众 • 仅仅是对“教室中”教师工作的解释,往往忽视了“教室外”的工作时间。仅从教师的上课节数的时间或在校时间来评判教师的工作性质与负担,其实是相当容易对教师的工作属性造成误解。 • 时间 • 教师 • 置身其中,特别是课程改革之后,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教师“身心”更加投入。 • 空间 • 时间与空间总是结合在一起的,往往是时间空间化,空间时间化、空间关系实质上也是社会关系。比如:监狱空间、医院空间、学校空间等等。
教师图像:成人世界的“威” • 教师图像(参与式观察:200小时) • 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定向者 • “提问”控制 • “强制”引导 定向-定论者 定向-定规者 定向-定规-定论者 “提问”与“要求” ——确立与维护某种规范 “提问”与“评价” ——调整学生课堂行为 ——“评价”具有“法官裁定”的性质 “提问”、“要求”与“评价”
例证:看图讲故事 • 5岁儿童:一些男孩在踢足球;球飞进一所房子的窗户;一位探头往窗外看的妇女和一个做吓人姿势的男人;孩子们在逃跑。 • 中产阶级儿童 • 三个男孩在玩足球,一个孩子把球踢进窗户,球打碎了这扇窗子,孩子们望着它,一个男子走出来朝他们大喊,因为他们把窗子打碎了,于是他们跑开了。这时,那位夫人望着窗外大骂孩子们。 • 劳工阶层儿童 • 他们正在玩足球,他踢球,球穿过那里打碎了窗子,他们看着窗子,他出来了,朝他们大喊,因为他们打碎了它,于是他们跑掉了。这时她往外瞧,大骂他们。
故事述评:课程中渗透的阶层文化 • 第一个儿童:精致性语言编码 • 人物与事件非常清楚,具体事实之间逻辑联系清晰,听者仅凭语言无需看图便可理解。【elaboratel codes】 • 第二个儿童:限定性语言编码 • 人物与事件关系模糊,具体事实之间逻辑联系暧昧含混,听者若不同时看图根本难以理解。【restricted codes】 • 学校课程与学生文化代码 • 同质文化:家庭文化层次较高的学生与学校课程存在“文化相容” • 异质文化:家庭文化层次较低的学生与学校课程存在“文化排斥”
学生是谁? • “我在法学院里感觉自在吗?当然了!嗯,呆在这里很舒服。比方说,我可以在咖啡厅里喝杯卡布奇诺咖啡,漫步到庭院和朋友闲晃。读书吗?没错,不过我们也聊天、讨论、享受阳光。我很喜欢在这里晃来晃去。我觉得很自在,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Grant(一位中上阶层家庭出身的异性恋白种男性) • “刚开始走在廊间时我觉得怪怪的,好像我并不属于这里。我不太相信我真的到这里来了。现在我已经习惯了。但我有时候还是自己在心里想着:你真的做到了,真是了不起!其实有时候我还是觉得怪怪的,但是那种感觉很好”。——Chery(一位中下阶层家庭出身的异性恋非裔美国女性)
学生影像:儿童世界的“势” 主要方法:课堂观察、结构性访谈与深度访谈 对象:中小学课堂(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城与乡村) 学生角色 1.师生课堂互动方式 2.座位编排方式 3.学生课间活动方式 适应性角色 受抑性角色
适应性角色在中小学课堂中出现的可能性很小。大城市重点中小学适应性角色在中小学课堂中出现的可能性很小。大城市重点中小学 阶段性结论 适应性学生角色 旁观者 漠视 诘难者 阻碍 谈判者 交涉
受抑性角色在中小学课堂中非常普遍。 (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城与乡村社会) 阶段性结论 受抑性学生角色 遵从者 服从 取悦者 讨好 忍受者 压抑
干部学生 优等生 中等生 后进生 群众学生 课堂教学结构中学生角色分布 旁观者、诘难者、谈判者 遵从者、谈判者 社会职位 成绩分布 忍受者、旁观者、取悦者 遵从者、取悦者 旁观者、诘难者、忍受者 优等生、干部学生:谈判者 后进生、群众学生:忍受者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 分类 • 教师“威”:权威、顾问、同伴 • 学生“势”:弱、中、强 • 学生之间-联系程度 • 指令:指令·服从(弱);指令·交涉(中);指令·抗争(较强) • 建议:建议·采纳(较弱);建议·参考(中);建议·筛选(强) • 参与:参与·协从(中);参与·合作(强);参与·支配(强)
谢谢各位老师的 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