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likes | 283 Views
自动晾衣架. ----- 方便 , 快捷 , 简易. 设计目标 :. 该机构考虑到高层住户晾衣服的麻烦 , 我们使用了一种由两个曲柄滑块机构以及折叠衣架结合起来的机构 , 使用户晾衣服变得特别方便 , 因为它考虑到了实际用途 , 所以这种想法从开始就是成功的. 机构总体说明 :. 机构使用了两个曲柄滑块机构组合 , 同时还用了不完全齿轮达到间歇的作用 . 该机构采用了折叠式晾衣架,因而晾衣服的效果更好 , 而且可以一次晾更多的衣服。 该机构有伸缩和升降同时进行的过程. 机构总体图示:. z. a
E N D
自动晾衣架 -----方便,快捷,简易
设计目标: 该机构考虑到高层住户晾衣服的麻烦,我们使用了一种由两个曲柄滑块机构以及折叠衣架结合起来的机构,使用户晾衣服变得特别方便, 因为它考虑到了实际用途,所以这种想法从开始就是成功的.
机构总体说明: • 机构使用了两个曲柄滑块机构组合,同时还用了不完全齿轮达到间歇的作用. • 该机构采用了折叠式晾衣架,因而晾衣服的效果更好,而且可以一次晾更多的衣服。 • 该机构有伸缩和升降同时进行的过程.
机构总体图示: z • a • b • r2 • a • e r1 滑块2 滑块1 Y X
机构运动过程分析(一): • 第一:最低处,在该处衣架在最里面和最低处,同时衣架距离很近,方便晾取。这时可以取衣服和晾衣服.图如下: l u 0
机构运动过程分析(二): 第二:中间处r2处于水平位置,此时曲柄一达到最大压力角处,经计算得出该压力角,图如下:
机构运动过程分析(三): • 第三:最高处,此时曲柄二在最外面,折叠式衣架也展开到最宽,刚好停下晾衣服,,图示如下: • l0 b
计算及其方程式: 1:原始数据:e=1.1m,l=0.5m, l1=1.5m. 滑块一的导程:1.5m. 2:如图所示的的各个参数: a,b,,r1,r2,a,b,. 3:计算式: 0.5/sina=(b-r1)/sin(90°+u) 1.5/sina=(b+r1)/sin(90°+b) (a-r2)²=(a+r2)²+1.5²-3*(a+r2)cosb (a-r2)*sinu=(b-r1)*sin(u+a) (a+r2)*sinb=(b-r1)*sinu (a+r2)*cosb-(a-r2)*cosu=1.5 a+r2=e/sinb
计算结果: • a=2 b=2.67 • r2=0.6 r1=0.85 • a=22.72° • a杆最大压力角58.7°,b杆则为42° .
不完全齿轮的基本参数 • 因为该不完全齿轮要达到间歇的作用,所以要求与电机联结的齿轮的剩余齿数和与杆件联结的齿轮的齿数比为1:2,但是由于没有投入实践,因而只能给出大概参数: • 齿轮模数:4 与杆件联结的齿轮齿数40. 与电机联结的不完全齿轮总齿数为40, 缺齿数20.剩余齿数20 .
结果分析: • 设计结果基本符合要求,达到了两种过程(升降和水平伸缩)同时进行的效果,杆长也基本符合要求。所以总体上是成功的。 • 折叠式衣架也是本次设计的一个亮点。 • 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没有来得及对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改进,缺点还会存在,比如不完全齿轮与齿轮的组合机构就没有尽如人意。
本次设计随想: • 这是我们第一次自己动脑设计自己想出来的东西,在设计过程中尝尽了酸甜苦辣,困难并没有把我们吓倒,凭着青年人的朝气和耐性,最终让困难都倒在了我们面前。通过这次设计,不仅检验了我们平时学习的效果,还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上难以学到的东西. • 第二点,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默切的配合是这次成功的关键. • 另外,我们还从这次设计中真正觉悟到了时间的宝贵,看起来长长的七天,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得出的结论:一天也就才二十四小时!我们要抓紧每一段可以利用的时间,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