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408 Views
第四章. 桑代克的學習理論. 一、簡介. ( 一) Thorndike ( 1874-1949 ) 是美國人,是教育心理學之父,亦是一位偉大的學習理論家,在教育實務、語文、智力測驗、訓練遷移都有研究。 (二) 研究生產力高,共有 507 種書,專論與期刊論文。 (三) 在大學讀書時,閱讀 James 的「心理學原理」 , 留下深刻印象,在哈佛大學選讀 James 的課, 2 人成為好朋友。. 二、主要的理論觀念. (一)連結論 ( 二)選擇與聯結 ( 三)學習是漸進的而非頓悟的 ( 四)學習不是以觀念為媒介而來 ( 五)所有的哺乳動物以同樣的方
E N D
第四章 桑代克的學習理論
一、簡介 (一)Thorndike(1874-1949)是美國人,是教育心理學之父,亦是一位偉大的學習理論家,在教育實務、語文、智力測驗、訓練遷移都有研究。 (二)研究生產力高,共有507種書,專論與期刊論文。 (三)在大學讀書時,閱讀James的「心理學原理」,留下深刻印象,在哈佛大學選讀James的課,2人成為好朋友。
二、主要的理論觀念 (一)連結論 (二)選擇與聯結 (三)學習是漸進的而非頓悟的 (四)學習不是以觀念為媒介而來 (五)所有的哺乳動物以同樣的方 式進行學習。
(一)連結論 Thorndike認為感覺印象和行動驅力間的連合,稱之聯結,這是首次將知覺的事件與行為聯結的標示,因此被認為是第一個現代的學習理論。 他認為刺激與反應是藉著神經的連接而聯結的,故稱之聯結論。
(二)選擇與聯結 Thorndike認為學習的最基本方式就是嘗試錯誤學習,亦即原先所稱之選擇與聯結。
實驗: 貓被關進一籠子,中間放一根木桿,只要貓推開木桿即可開門逃脫,貓剛開始步段掙扎去咬、去抓,當抓遍了整個籠子,可能會碰到木桿而打開門,且在門外獲得食物以增強,漸漸地,不成功的衝動掙扎減少,特定的成功反應會引導貓留下印巷,經過多次練習之後,當把曾經成功開門獲得食物的貓放進籠子,取得食物。
(三)學習是漸進的而非頓悟的 Thorndike認為解決問題所耗的時間減少為連續嘗試之次數的函數,因此學習是漸進的而非頓悟的。
(四)學習是漸進的而非頓悟的 Thorndike認為學習是直接的,而非是由思考或推理為媒介而來的,且基於精簡原則,拒絕推理的說法,贊同學習方面的直接選擇和聯結,貶低推理與觀念的重要性,是美國行為學派的開端。
三、1930年以前的主要理論 (一)準備律 (二)練習律 (三)效果律
(一)準備律 1.當行動單位準備行動,則該行動會產生滿意的結果。 2.當行動單位準備行動,但不讓其行動,將會產生煩惱的結果。 3.當行動單位不準備行動,卻強迫其行動,將會產生煩惱的結果。
(二)練習律 1.刺激和反應之間的聯結因使用而強化。 2.刺激和反應之間的聯結因練習的次數中斷或不使用神經的聯結而減弱。練習律的這個部分叫廢律。 3.他對「強化」的界定為:當刺激再現時,反應的機率也會跟著增加。練習律說明了我們是由於去做而學習;由於不去做而忘記。
(三)效果律 1930年代以前的效果律,指出刺激和反應之間聯結的加強或減弱,受到反應結果的影響。刺激引起的反應,受到獎賞,刺激─反應間的聯結得到了增強。刺激引起的反應,會得到懲罰,刺激─反應間的聯結會被減弱。
四、1930年以前的次要概念 (一)多重反應 (二)心向或態度 (三)優勢元素
(一)多重反應 多重反應又稱為變化的反應,桑氏以為多重反應是所有學習的第一步。第一次反應不能解決問題時,會再嘗試其他反應。嘗試錯誤學習當然繫於動物嘗試由第一個反應到另一個反應,直到解決了一件工作為止。
(二)心向或態度 「態度」、「傾向」、「準備適應」、或「心向」乃是Thorndike再度認定學習者情境而有所準備的重要性。
(三)優勢元素 此即Thorndike所稱的「情境中部分的或片斷的活動」,涉及任何情境中僅有某些元素將會支配行為的事實。
五、1930年以後的主要理論 (一)修正的練習律 (二)修正的效果律 (三)相屬性 (四)桑代克論教育
(一)修正的練習律 用律指出只靠重複即可加強聯結的說法是不準確的;同理,只有不用也不見得會大幅度地減弱聯結。
(二)修正的效果律 1930年以後,早期的效果律被發現僅是對了一半,被利用的一半,是敘述獲致滿意狀態的反應會得到增強的這一半,桑代克發現的另一半是受到懲罰的反應,無法收到強化聯結的效果。
(三)相屬性 桑代克以其相屬性觀念,不同意接近是形成聯結唯一基礎的說法。
(四)桑代克論教育 桑代克深深地相信教育的實務須以科學的方式予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