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活動 主題 : 太陽系

金山鄉 合家歡協會 & 三和國小 「 放眼天文、熱愛自然 」 天文營課程. 活動 主題 : 太陽系. 講員: 陳輝樺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展示組. 我們的理念: 鼓勵家人一起遊戲、活動和服務,增進彼此的互動與親密,同心建造健康和諧、溫暖有愛的社會。 我們的特色: 以生活體驗分享為重點,取代知識性的傳遞, 從活動、聯誼、服務中成長散發和諧家庭的氣氛 。. 活動內容. 一、認識 太陽系 行星系統 二、理解 行星 和 衛星 的 特徵 三 、動手做簡易 太陽系 拼圖 四 、操作解說 太陽系 拼圖 五 、認識 當月星空. 壹、太陽系 貳、行星新定義

Download Presentation

活動 主題 : 太陽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金山鄉合家歡協會&三和國小「放眼天文、熱愛自然」天文營課程金山鄉合家歡協會&三和國小「放眼天文、熱愛自然」天文營課程 活動主題:太陽系 講員:陳輝樺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展示組 我們的理念: 鼓勵家人一起遊戲、活動和服務,增進彼此的互動與親密,同心建造健康和諧、溫暖有愛的社會。 我們的特色: 以生活體驗分享為重點,取代知識性的傳遞, 從活動、聯誼、服務中成長散發和諧家庭的氣氛 。

  2. 活動內容 • 一、認識太陽系行星系統 • 二、理解行星和衛星的特徵 • 三、動手做簡易太陽系拼圖 • 四、操作解說太陽系拼圖 • 五、認識當月星空

  3. 壹、太陽系 貳、行星新定義 叁、太陽系裡的行星 肆、太陽系矮行星登錄 伍、太陽系行星個數演變史 陸、行星和衛星是怎麼來的? 行星系統 (影片:閃燄與太陽自旋)

  4. 目前我們對於太陽系的認識,僅祇於太陽是銀系中數十億星球中的一個,而銀河系也只是宇宙中數十億個星系之一。太陽是一顆明亮的恆星,直徑約 145 萬公里,約已有 50 億年的歷史,且至少將再持續發光 50 億年。現在太陽每秒鐘正在將 400 萬公噸的質量轉變為能量,而且將光與熱放射至太空中。離我們太陽系離最近的另一顆恆星遠達4.2 光年之遙,在我們尚未瞭解的太陽周遭如此空曠之廣大區域裡,有著何種神秘的星體和景觀現象有待我們去探索呢? 太陽系 (影片:太陽風)

  5. 水星(Mercury)是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因為太陽的強大引力導致水星失去任何可能保護它的大氣。 失去大氣的保護,使得水星的表面溫度日夜間有著極大的變化,白天可高達攝氏 430 度, 而深夜可極低至攝氏零下 180 度。1. 水星年(水星繞行太陽一周的時間)約 88 個地球日。2. 水星日(水星自轉一圈的時間)約 58.65 個地球日。3. 水星公轉軌道面與黃道面夾角約 7 度。4. 水星公轉平均速率每秒 47.9 公里。5. 水星赤道面與公轉軌道面夾角約 0.0 度。6. 水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約 5,790 萬公里(0.387 AU; 水星與太陽的距離介於 0.306 AU 至 0.467 AU 間)。7. 水星質量約 3.31 × 1023 公斤 0,0558 M⊕ ;平均密度 5.44 公克 /立方公分)。8. 水星赤道直徑約 4,879 公里(0.382 D⊕)。9. 水星表面重力約 0.38 G。10. 水星的逃逸速率約 4.3 公里 / 秒(0.38 V⊕)。11. 水星的衛星個數:0。12. 水星與地球會合週期:約 116 地球日(因 1/88 - 1/365.24 ≒ 1/116)。 太陽系裡的行星 ─ 水星

  6. 金星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算的第二個行星,它是和地球的大小、密度、運行狀況與組成結構最類似的行星,但是仍有許多地方不同。金星大氣壓力超過地球的九十倍,且有著濃密的大氣硫酸雲層和所形成著名的溫室效應造成的高溫地表。雖然金星有強烈地火山,但是地體構造,也就是類似發生於地球上的地塊移動,卻不曾發生過。金星自轉方向和鄰近的行星不同。1. 金星年(金星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約 224.68 個地球日 (約 0.61515 個地球年)。2. 金星日(金星自轉一圈的時間)約 243 個地球日。3. 金星繞行太陽公轉的軌道面與黃道面夾角約 3 度 23.7 分。4. 金星公轉平均速率每秒 35 公里。5. 金星赤道面與公轉軌道面夾角約 177 度。6. 金星與太陽平均距離約 1 億 82 萬公里 (0.723 AU; 與太陽的距離介於 0.7184 AU 至 0.7282 AU 間)。7. 金星質量約 4.87 × 10^24 公斤(0.815 M⊕ ; 平均密度 5.24 公克 / 立方公分)。 8. 金星赤道直徑約 12,104 公里(0.95 D⊕)。9. 金星表面溫度約 472 C。10. 金星表面重力約 0.903 G。11. 金星的逃逸速率約 10.3 公里/秒(0.92 V⊕)。12. 金星與地球會合週期:約 583.9 地球日。 太陽系裡的行星 ─ 金星

  7. 地球是我們居住的行星,它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算的第三個行星,是一個地表運動仍頻繁的活躍行星。瞭解地球的特性和地球上所發生過的事,有助於我們理解太陽系中其它行星的變遷。地球有著獨特且具保護性的大氣,使得液態水得以存在,並使生命得以成長與繁衍。1. 地球年(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約 365.26 個地球日。2. 地球日(地球自轉一圈的時間)約 23 小時 56 分。 (天文學家以兩次日正當中之間的平均時間周期定義為 24 小時)。3. 以太陽為中心,地球繞行太陽公轉的軌道面天文學家定義為「黃道面」。 地球自轉軸與黃道面的垂線約有 23 度 27 分的夾角。4. 地球公轉平均速率每秒 29.79 公里。5. 地表溫度介於攝氏 - 50 至 + 50 度間。6. 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約為 1 億 4,960 萬公里(天文學家簡稱為一個 「天文單位 (AU)」; 與太陽的距離介於 1.0167 AU 至 0.9833 AU 間)。7. 地球質量約 6 × 10^24 公斤(平均密度 5.5 公克/立方公分)。8. 地球赤道直徑約 12,756 公里(天文學家常以 D⊕ 表示)。9. 地球表面重力約 9.8 公尺/秒平方(科學家簡稱為一 G)。10. 地球的逃逸速率約 11.2 公里/秒(天文學家常以 V⊕ 表示)。 11. 地球的衛星個數:1(月球)。 太陽系裡的行星 ─ 地球

  8. 比地球距離太陽還遠八千萬公里的火星(Mars)是一個「紅色行星」, 它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算的第四個行星,它的地表經常被大量的沙塵暴所肆虐。 曾經,火星表面上有龐大的河流穿過,而且與地球上的情形極為相近,但是它是否曾孕育過生命?1.火星年(火星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約 686.95 個地球日(約1.88個地球年)。2.火星日(火星自轉一圈的時間)約 24 小時 37 分。 火星繞行太陽公轉的軌道面與黃道面夾角約 1 度 51 分。3.火星公轉平均速率每秒 24.13 公里。4.火星赤道面與公轉軌道面夾角約 25 度 19 分。5.火星與太陽平均距離約 2 億 3 千萬公里 (1.524 AU;與太陽的距離介於 1.3814 AU 至 1.6660 AU 間)。6.火星質量約 6.424 × 10^23 公斤 (0.1075 M⊕ ;平均密度 3.94 公克/立方公分)。7.火星赤道直徑約 6,796 公里 (0.53 D⊕ )。8.火星表面溫度約攝氏 - 140 至 + 25 度。9.火星表面重力約 0.379 G。10.火星的逃逸速率約 5.0 公里/秒(0.45 V⊕)。11.火星的衛星個數:2 個(Phobos 和 Deimos)。12.火星與地球會合週期:約 779.9 地球日 (因 1/365.24 - 1/686.95 ≒ 1/779.9)。 太陽系裡的行星 ─ 火星

  9. 在火星之外,經過了小行星帶之後,便是「氣體巨型行星」了; 它們比內行星大很多,主要由輕的氣體所組成,外圍則環繞著岩質的衛星。 木星(Jupiter)是太陽系中最大之行星,它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算的第五個行星,也是較近太陽的第一個氣體巨型行星。 木星的『紅斑』是其最著名的標誌,它是一個超過地球三倍面積的螺旋狀暴風雲。 木星衛星中有四顆擁有行星般的大小。 1.木星年(木星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約4334.3個地球日(約 11.867 個地球年) 2.木星日(木星自轉一圈的時間)約 9 小時 55.5 分。 3.木星繞行太陽公轉的軌道面與黃道面夾角約 1.3053 度。 4.木星公轉平均速率每秒 13.07 公里。 5.木星赤道面與公轉軌道面夾角約 3.12 度。 6.木星與太陽平均距離約 7 億 7,830 萬公里(5.2 AU)。 7.木星質量約 1.9 × 10^27 公斤 (318 M⊕;平均密度 1.34 公克/立方公分)。  8.木星赤道直徑約 142,900 公里(11.20 D⊕)。 9.木星大氣雲上端重力約 23.13 公尺/秒平方(2.54 G)。 10.木星的逃逸速率約 61 公里/秒(5.4 V⊕)。 11.木星的衛星個數:至 2006 年已知 64 個。 12.木星與地球會合週期:約 398.85 地球日 太陽系裡的行星 ─ 木星

  10. 土星(Saturn)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算的第六顆行星,其體積幾乎與木星相當。 土星有著平坦光環是其最著名的特色,可能是所有行星中最易辨認的,光環是由許多大小不等的冰塊所組成。 土星主要由氫所組成,密度輕、比水還小。 1.土星年(土星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約 10,760 個地球日(約 29.46 個地球年) 2.土星日(土星自轉一圈的時間)約 10 小時 14 分。 3.土星繞行太陽公轉的軌道面與黃道面夾角約 2.48446 度。 4.土星公轉平均速率每秒 9.64 公里。 5.土星赤道面與公轉軌道面夾角約 26.73 度。 6.土星與太陽平均距離約 14 億 2672 萬公里(9.537 AU)。 7.土星質量約 5.69 × 10^26 公斤 (95.147 M⊕ ;平均密度0.69公克/立方公分)。 8.土星赤道直徑約 120,660 公里(9.42 D⊕)。 9.土星大氣雲上端重力約11.37公尺/秒平方(1.16 G)。 10.土星大氣雲上端溫度約攝氏 - 180 度。 11.土星的逃逸速率約 35.6 公里/秒(3.2 V⊕)。 12.土星的衛星個數:至 2007 年已知60 個。 13.土星與地球會合週期:約 378 地球日 (因 1/365.24 - 1/10,760 ≒ 1/378)。 太陽系裡的行星 ─ 土星

  11. 天王星是太陽系第三大的行星,它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算的第七個行星。 天王星與土星一樣也具有平坦的光環。淡藍色的天王星表面活動極少,可說是幾無特色。 但天王星的自轉和太陽系其他行星相比,天王星自旋呈另一方向。 一般認為這是由於太陽系形成初期的巨大碰撞所造成的。 1.天王星年(天王星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約 30,685 個地球日 (約 84.01 個地球年)。 2.天王星日(天王星自轉一圈的時間)約 17 小時 14 分。 3.天王星繞行太陽公轉的軌道面與黃道面夾角約 0.774 度 4.天王星公轉平均速率每秒 6.81 公里。 5.天王星赤道面與公轉軌道面夾角約 97.86 度。 6.天王星與太陽平均距離約 28 億 7 千萬公里 (19.2 AU;與太陽的距離介於 18.3 AU 至 20.1 AU 間) 7.天王星質量約 8.69 × 10^25 公斤(14.54 M⊕)。 8.天王星赤道直徑約 51,120 公里 (4.01 D⊕)。 9.天王星大氣雲上端溫度約攝氏 - 215 度。 10.天王星大氣雲上端重力約 8.87 公尺/秒平方(0.905 G) 11.天王星的逃逸速率約 22 公里/秒(1.96 V⊕)。 12.天王星的衛星個數:至 2006 年已知 27 個。 13.天王星與地球會合週期:約 370 地球日 (因 1/365.24 - 1/30,685 ≒ 1/370)。 太陽系裡的行星 ─ 天王星

  12. 在 19 世紀時,天文學家注意到天王星在其軌道上搖擺不定,並認為必定是受到一個未知行星重力的影響,這個行星就是現在知道的海王星,海王星的位置在 1845 年被計算出來,終於在 1846 年才被觀察到。海王星有一層美麗的海藍色大氣,內部覆蓋了廣大的溫水與氣體。海王星與土星一樣也具有由許多大小不等的冰塊所組成的平坦光環。 1.海王星年(海王星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約 60,189 個地球日(約 164.793 個地球年)。 2.海王星日(海王星自轉一圈的時間)約 16 小時 7 分。 3.海王星繞行太陽公轉的軌道面與黃道面夾角約 1.76917 度。 4.海王星公轉平均速率每秒 5.4778 公里。 5.海王星赤道面與公轉軌道面夾角約 29.58 度。 6.海王星與太陽平均距離約 44 億 9710 萬公里(30.0611 AU。 7.海王星質量約 1.03 × 10^26 公斤 (17.23 M⊕ ;平均密度 1.76 公克/立方公分)。 8.海王星赤道直徑約 49,530 公里(3.883 D⊕)。  9.海王星大氣雲上端溫度約攝氏 - 216 度。 10.海王星大氣雲上端重力約 11 公尺/秒平方(1.12 G)。 11.海王星的逃逸速率約 23.71 公里/秒(2.2 V⊕)。 12.海王星的衛星個數:至 2006 年已知 13 個。 13.海王星與地球會合週期:約 367.5 地球日 (因 1/365.24 - 1/60,189 ≒ 1/367.5)。 太陽系裡的行星 ─ 海王星

  13. 從地球目視太陽的軌跡:黃道面 古人以太陽的目視軌跡定義為「黃道」,古代東西方天文學者所強調的「黃道十二宮」,就是依據一年當中觀察太陽的位置在這些星座構成的背景前移動。黃道十二宮從春分點的雙魚座開始數算,依時間順序是白羊座、金牛座、雙子座、巨蟹座、獅子座、室女座、天秤座、天蠍座、人馬座、摩羯座、寶瓶座。上圖是黃道 12 宮示意圖。

  14. 行星所在的旋轉盤面:黃道面 想去尋找太陽系裡行星等小集團的環境,首先我們該瞭解已知的太陽系特徵:1.所有 8 大行星軌道大致在一平面上, 太陽旋轉赤道面接近此一平面。2.行星公轉軌道近似一個以太陽為中心的圓。3.所有行星公轉和太陽自旋都是沿著相同的方向 (右手指向:右拇指北指、其餘四指所旋轉的方向)。4.太陽和多數行星(除了金星和天王星) 繞其軸自轉都是沿著相同的方向 (右手指向),其赤道面和「黃道面」(以太陽為中心,地球繞行太陽公轉軌道所呈現的平面) 夾角都很小。5.行星組成成份依距離太陽的遠近而有所差異,內行星是密緻且多金屬性,而外行星是巨大且為絕多氫成份。如木星上氫氦比為 79:19、土星氫氦比為 88:11、太陽雲氫氦比為 71:27、天王星氫氦比為 76:26。

  15. 太陽系內的小集團的位置所在:黃道面 6.行星和大多數的小行星都有類似的約 5 至 23 小時的周期自轉,明顯受太陽或衛星重力所引起的潮汐力影響,且自轉周期會漸慢下來。 7.多數行星公轉軌道間的距離遵守波德(Bode)定律。繞行太陽公轉的軌道半徑比例,分別可簡略以 4、4+3、4+6、4+12、4+48、4+96 等關係數列來表示。 8.內行星和小行星體的外表都呈現崎嶇不平的坑洞(是隕石坑或是火山坑)。 9.外行星和其衛星群、行星環所形成之系統仿如太陽系統。 10.彗星群正常運行軌道定界在太陽系外圍構成巨大幾乎球狀的雲霧狀、稱之為「歐特雲(Oort Cloud)」。

  16. 太陽系裡行星的公轉特徵

  17. 行星公轉特徵 1、八大行星、小行星帶和庫柏帶軌道大致在一平面上,太陽旋轉赤道面接近此一平面。這個以太陽為中心的行星公轉軌道面,我們稱它為「黃道面」。各個行星的公轉軌道面和黃道面間的夾角都很小。2、行星公轉軌道近似一個以太陽為中心的圓,滿足著「刻卜勒的行星第一運動定律」:行星運行軌道是橢圓的,太陽在它的一個焦點上。3、所有行星公轉和太陽自旋都是沿著相同的方向 (右手指向:右拇指北指、其餘四指所旋轉的方向)。這似乎述說著各個行星的來源和太陽的形成是分不開的緊密關係。4、多數行星公轉軌道間的距離遵守波德定律:以 4、4+3、4+6、4+12、4+48、4+96 等關係數列來表示太陽系裡眾行星繞行太陽公轉的軌道。5、所有行星公轉速度和與太陽距離間的關係,滿足著「刻卜勒的行星第二運動定律」:在等時間內,行星和太陽的聯線所掃過的面積相等。6、所有行星公轉週期和與太陽距離間的關係,滿足著「刻卜勒的行星第三運動定律」:行星軌道半徑的三次方與其公轉週期的平方之比值是固定的。

  18. 行星公轉特徵 各個行星的公轉軌道面和黃道面間的夾角都很小,由水星向外數算,夾角度數分別約為 7.005、3.395、0.000、1.850、1.303、2.489、0.773、1.770。 刻卜勒的行星第一運動定律:行星運行軌道是橢圓的,太陽在它的一個焦點上。下圖動畫是說明行星繞太陽公轉呈圓形軌道和撱圓形軌道的差異。

  19. 行星公轉特徵 ─ 波德定律的延伸 太陽系裡眾行星繞行太陽公轉的軌道有沒有一個簡單的式子就可以表示清楚 ? 17 世紀,英國牛津大學教授 David Gregeory (1659 - 1708) 首先注意到已發現的行星 (依序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繞行太陽公轉的軌道半徑比例,分別可簡略以 4、7、10、15、52、92 來表示。1766 年,法國自然學家 Charles Bonnet 稍調整上列數字且以 4、4+3、4+6、4+12、4+48、4+96 等關係數列來表示。但為何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獨缺個 4+24 的行星呢 ? 難道是造物者所留空隙的玩笑嗎 ? 不 ! 年青的德國天文學家 Johann Elert Bode (1747 - 1826),於 1772 年在其出版的書中強調深信是尚未找著的原始行星存在此間隙中,如此數列關係稱之為「波德定律(Bode's law)」。之後,在此間隙中至今已發現了數以萬計的小行星體構成的「小行星帶」。1781 年 3 月,Willan Herschel (1738 -1822) 依據波德定律的延伸數字 (4+192) 發現了天王星。你想依據波德定律還可能發現尚未找著的行星嗎 ?

  20. 行星環公轉特徵 太陽系裡的行星,可以略區分成「巨大氣體狀行星」 (包含有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有時候稱它們為『類木行星』) 以及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等「類地行星」。類木行星 赤道面的延伸,都存在著數層分別由塵埃、大小不等的冰塊與碎石等飄流物體所組成的一個盤面,在陽光反射下更顯得壯觀,這就是所謂的「行星環」。在行星環 所在的盤面附近,也都有眾多的衛星存在著。它們共同地繞著該行星以不同的速度運行。上圖示行星、衛星和行星環的假想景觀。

  21. 旋轉盤面上的行星與衛星(特徵相同篇) 在黃道面公轉的行星和在行星盤面附近公轉的衛星,它們間有何異同之處呢?首先,在共同點有:1、它們都繞著一個大質量為中心公轉,行星繞行太陽、衛星繞著行星。上圖是 4 顆木星的衛星 (又稱之為「伽利略衛星」) 繞著木星運行的景觀。2、所有行星與衛星的公轉速度和繞行的中心距離間的關係,都滿足著「刻卜勒的行星第二運動定律」。3、所有行星和衛星的公轉週期和繞行的中心距離間的關係,都滿足著「刻卜勒的行星第三運動定律」。

  22. 特洛伊小行星與特洛伊衛星 木星的特洛伊群小行星首度在 1906 年發現,現在的成員已知 L4 、L5 至少各擁有 1 千多顆小行星體,由於位在木星前後 60 度之處,是一個當穩定的位置,小行星容易聚集成群,不會因太陽或木星的重力 而散開或漂離現有軌道。 2001 年 8 月 21 日首度發現現第一顆海王星的特洛伊群小行星 2001 QR322,繞行太陽一圈的時間與海王星相同,約為 166 年,直徑約為 230 公里,可能已經與海王星共舞數十億年之久了。 1980 年發現土衛 12 (Helene)可以說是土衛 4(Dione)的特洛伊衛星,因為它的軌道與 Dione 相同,但它是位在 Dione 後,且以土星為圓心、與 Dione 成 60 度夾角的位置上。土衛 13 (Telesto) 和土衛 14 (Calypso),可以說是 衛 3(Tethys) 的 特洛伊衛星。

  23. 旋轉盤面上的行星與衛星(特徵相異篇) 1、多數行星公轉軌道間的距離遵守波德定律,然而,衛星並未有此關係式。如左圖示土星衛星群的運行軌道分佈。 行星軌道和土星衛星軌道的差異

  24. 旋轉盤面上的行星與衛星(特徵相異篇) 2、行星公轉方向和太陽自轉方向相同;而衛星則須由它的來源判斷它繞行的盤面與方向,衛星公轉方向與行星自轉方向一致者稱之為「順行」、反之稱之為「逆行」。 3、軌道相鄰的驕小衛星常有互換軌道的情況發生。

  25. 旋轉盤面上的行星與衛星(特徵相異篇) 4、行星有著個自的自轉方向,但衛星(甚至環塊)卻多僅以相同的面朝向運行中心點上的行星,仿如月球以同一面繞行地球的景觀。 從地球僅能觀察到月球的同一面 從土星僅能觀察到泰坦的同一面

  26. 潮汐力的作用

  27. 行星新解:行星(Planets)的新定義 • 第 26 屆國際天文聯合會(IAU )會員大會於 2006 年 8 月 24 日議決:太陽系的行星只有 8 個,冥王星另外歸類為「矮行星 (Dwarf planets)」!到底太陽系成員(衛星不計入)究竟是如何分類和定義? • 行星(Planets)的新定義:1、環繞太陽運行的天體。2、質量必須大得使其自身的重力足以使球體維持近乎圓球形的外型。如地球行星。3、清除了軌道鄰近區域中的物質。

  28. 矮行星(DwarfPlanets)的新定義 1.環繞太陽運行的天體。 2.質量必須大得使其自身的重力足以抵抗剛體結構強度,使球體維持靜態平衡(近乎圓球形)的外型。 3.未能清除軌道鄰近區域中的物質。 4.不是行星的衛星,或是其他非恆星的天體。 ( 2003 UB313 厄里斯和其衛星 )

  29. 太陽系小星體的定義: 所有行星和矮行星以外,環繞太陽運行的天體(衛星除外),全部歸類於此類。換言之,這一類包含了絕大部分的小行星(Asteroids)、海王星外天體(Trans-Neptunian Objects, TNO)、彗星(Comets)和其他小天體等。 (小行星 Ida 和它的衛星 Dactyl)

  30. 太陽系矮行星登錄

  31. 太陽系矮行星登錄(續1)

  32. 太陽系矮行星登錄(續2)

  33. 太陽系行星個數演變史

  34. 太陽系行星個數演變史(續1)

  35. 太陽系行星個數演變史(續2)

  36. 行星公轉的方向所具有的高度一致性,以及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等「類地行星」、包含有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等『類木行星』、數量眾多的冰冷小行星等行星體組成類型特徵來探究它們的來源,不得不讓天文物理學家們猜測:行星絕大多數可能是在造星過程中,隨同太陽由一大團星際雲氣的旋轉、凝聚、扁平化等演化而來。行星公轉的方向所具有的高度一致性,以及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等「類地行星」、包含有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等『類木行星』、數量眾多的冰冷小行星等行星體組成類型特徵來探究它們的來源,不得不讓天文物理學家們猜測:行星絕大多數可能是在造星過程中,隨同太陽由一大團星際雲氣的旋轉、凝聚、扁平化等演化而來。 行星是怎麼來的? (太陽系形成模擬動畫)

  37. 行星是怎麼來的? 恒星(Stars)的誕生和行星(Planets)的形成:天文物理學家推斷,一顆新恒星的誕生過程是由於重力的吸引,使得散佈在宇宙中的混亂雲氣形成了塊狀物質,這些塊狀物質進而在激烈的震盪下點燃了核融合,因而產生了一顆新的恒星。最新的觀測顯示在此恒星演化的路程中,新恆星於形成初期也會在旋轉、壓力平衡和收縮的過程中輻射電磁波或噴放出大量氣體,這種噴流也是在轉軸的兩極附近特別明顯。由噴流釋出的大量氣體與其周圍之星際雲氣結合逐漸形成了行星(環)狀雲氣,並進而形成一個新的恒星及其行星體系。左圖是雛恆星誕生時的旋轉、噴流和碟狀環帶渦流雲氣之示意圖。

  38. 衛星是怎麼來的? 由衛星繞著行星公轉盤面與方向有順行與逆行之分,再加上同一顆行星的眾多衛星裡,它們組成大程度的差異性等特徵來探究它們的來源,不得不讓天文物理學家們猜測:衛星群中雖有伴隨該顆行星一起演化誕生者,但是有些可能是從遊蕩路過的小星體被擄獲者。左圖是卡西尼號太空船近距離所拍攝的土衛 7 (Hyperion) 照片,從它奇特塊狀的外觀,你認為它會是怎麼來的呢?

  39. 衛星的可能來源? 一、伴隨著行星誕生環繞在行星旋轉盤面的細小物質凝結形成。 二、大撞擊釀成的產物。 三、捕捉到從旁路過的小星體。

  40. 行星環來源 一、伴隨著行星誕生環繞在行星旋轉盤面的細小物質。 二、潮汐力撕裂疏鬆星體釀成的產物。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