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0 likes | 1.16k Views
《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 》 复习串讲. 中央党校 赵长茂. 2013. 一、从市场缺陷看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1 、 竞争导致垄断. 2 、 不能自动平衡外部效应. 效益外在化:外部正效应. 成本外在化:外部负效应. 3 、 不能保证公共产品的充分供应. 纯公共产品 — 非排他性 — 搭便车现象 — 公共产品供应不足或供应为零. 准公共产品 — 弱排他性 — 排他成本过高. 4 、 不能完全保证交易信息对称. 市场经济健康运行 — 市场有序 — 公平交易 — 信息对称. 5 、 不能保证财富公平分配. 竞争 — 财富不均衡分配
E N D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复习串讲 中央党校 赵长茂 2013
一、从市场缺陷看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1、竞争导致垄断
2、不能自动平衡外部效应 效益外在化:外部正效应 成本外在化:外部负效应
3、不能保证公共产品的充分供应 纯公共产品— 非排他性—搭便车现象—公共产品供应不足或供应为零 准公共产品 — 弱排他性 —排他成本过高
4、不能完全保证交易信息对称 市场经济健康运行 — 市场有序 — 公平交易 — 信息对称
5、不能保证财富公平分配 竞争 — 财富不均衡分配 —贫富悬殊
1、信息对宏观决策的约束 缺口 技术 决策-信息 失真 体制
2、决策者偏好对宏观 决策的影响 一人一票 决策 少数人 政策偏好
3、利益集团对宏观决策的干扰 政策 利益 利益集团 影响力
4、宏观政策“时滞”的影响 政策时滞 政策效果
5、市场主体 “合理预期”的影响 对策 经济人 趋利避害 预期
1、宏观管理必须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并为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1、宏观管理必须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并为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2、政府的宏观管理必须在一定的法律规范下进行,防止滥用权力。2、政府的宏观管理必须在一定的法律规范下进行,防止滥用权力。
3、政府宏观管理的政策目标要与公众利益相一致,与公众接受程度相适应。3、政府宏观管理的政策目标要与公众利益相一致,与公众接受程度相适应。
四、政府体系及其内部协调 政府是宏观经济管理主体
1、政府的概念 狭义政府是指国家行政系统。 广义政府是既包括国家行政系统,也包括国家立法系统和司法系统的完整的国家体系。
作为宏观经济管理主体的政府是广义政府 政府 行政 系统 立法 系统 司法 系统
2、政府体系的结构 政府是一个多部门、多层次纵横交错的复杂的组织体系
政府系统的横向分列结构 政府(三大系统) 部门 部门 部门 部门 部门
政府系统的纵向分层结构 中央 省、自治区、市 地市 县市 乡镇
3、政府体系的内部协调 政府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决定政府宏观管理的效率
五、我国政府职能转变 1、政府职能转变是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2、政府职能转变与政府机构改革互为前提,结合推进。2、政府职能转变与政府机构改革互为前提,结合推进。
六、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是政府制定的用以规划、干预和引导产业形成与发展的各种政策措施。 产业政策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
1、产业结构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或合理化的政策。
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规律: 三次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重工业化规律; 高加工度化规律。
2、产业组织政策 调整产业内部企业间关系的政策为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由两类相辅相成的政策组成:一类是限制垄断的政策,一类是促进资本集中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由两类相辅相成的政策组成:一类是限制垄断的政策,一类是促进资本集中的政策。
3、产业布局政策 是促进产业的地区分布合理化的政策
产业布局政策的目标是促进资源在空间上合理配置产业布局政策的目标是促进资源在空间上合理配置
1、人口因素 • 人口总量 • 人口结构 • 人口质量
2、资源因素 资源状况-经济发展-就业条件和机会
3、经济因素 经济规模 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结构
4、教育因素 教育水平—人口素质—劳动力素质—岗位适应能力—就业水平
5、科技因素 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资本有机构成-减少用工 科技进步-新型产业-新的就业机会
6、收入因素 低收入阶段:收入-闲暇 劳动力供给增加 就业压力加大
高收入阶段:收入-闲暇 劳动供给相对少 就业压力相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