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 likes | 930 Views
桩基础设计与施工. 建艺分院建筑工程系. 目录. 任务 1 桩的分类与管桩施工. 任务 2 灌注桩施工与特点. 任务 3 单桩承载力与基桩检测. 任务 4 桩基础验算. 6. 4. 桩基础设计与验算. 灌注桩施工与特点. 群桩作用及其特点; 桩基础设计步骤; *承台验算( TSSD 软件); 桩基础计算分析实例;. 一、群桩. 对于群桩基础,承台上作用荷载实际上由桩和地基土共同承担。. 1 、端承群桩: 群桩承载力 = 单桩承载力之和. 2 、摩擦群桩:. 1 )桩距 s>6d(d 为桩径 ) ,
E N D
桩基础设计与施工 建艺分院建筑工程系
目录 • 任务1 桩的分类与管桩施工 • 任务2 灌注桩施工与特点 • 任务3 单桩承载力与基桩检测 • 任务4桩基础验算
6. 4 桩基础设计与验算
灌注桩施工与特点 • 群桩作用及其特点; • 桩基础设计步骤; • *承台验算(TSSD软件); • 桩基础计算分析实例;
一、群桩 对于群桩基础,承台上作用荷载实际上由桩和地基土共同承担。 1、端承群桩:群桩承载力=单桩承载力之和 2、摩擦群桩: 1)桩距s>6d(d为桩径), 桩端平面处各桩传来的压力互不重叠或重叠不多。 群桩承载力=单桩承载力之和
(一)群桩的特点 • 当桩距较小时,桩间 • 摩擦力叠加,承载作 • 用相互削减; • 桩端应力叠加,地基 • 受力大; • 结论:群桩承载力小 • 于单桩承载力之和。 (b)群桩受力 (a)单桩受力
N (二)群桩地基承载力验算 G0 h • 把群桩连同周围土体作为一实体深基础来分析。 W0 l φ φ Pl+h=γ(l+h)+ (N+G0+W0)/ab ≤faz G0、W0—承台及桩体的超重 (超过同体积土重部分) b0 b φ—各土层摩擦角平均值 a=a0+2ltanφ/4 a0 b=b0+2ltanφ/4 a
(三)群桩地基软弱下卧层验算(理解) • 当桩端持力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必须验算其强度是否满足要求。计算方法同浅基础。 (四)群桩地基沉降计算与变形验算(了解) • 将群桩地基作为一实体深基础来分析; • 采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不计风载与 • 地震荷载; • 变形特征:沉降量、沉降差、倾斜与 • 水平位移。
2)桩距s=(3~4)d(d为桩径) 前提:不允许群桩沉降量大于同荷载作用下单桩沉降量。 则, 群桩承载力<单桩承载力之和 群桩效率系数:η=群桩承载力/单桩承载力之和 (五)、桩顶作用效应计算(掌握) (1)、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2)、偏心荷载作用下:
(3)、水平力: 3 影响群桩承载力的因素: 首先决定于桩距,其次与土质、桩数、桩径、入土深度、桩类型及排列方式等因素有关。 • 承台下土对荷载的分担作用。 • 承台下土的抗力,由于存在群桩效应,要比平板基础底面下土的抗力低。
二、桩基础设计 设计要求 1.桩基有足够的竖向与水平承载力; 2.桩基的沉降与水平位移在允许范围内; 3.桩身挠曲在允许范围内; 4.设计方案在技术与经济上应合理可行。 1.调研、搜集设计资料; 2.确定桩基持力层; 3.选定桩材、桩型、尺寸、确定基本构造; 4.计算并确定单桩垂直承载力; 5.初拟桩的平面布置和数量; 6.拟定承台尺寸和底面高程; 7.验算,结构设计; 8.绘结构施工图。 设计步骤
(一)、设计资料的收集 1.上部结构的类型、尺寸、构造和使用要求; 2.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当地建材与施工能力、条件(包括施工机 具、方法、经验等); 4.施工场地及周围环境(包括交通、进出场 条件、周围建筑要求、环境要求等)。
(二)、桩型、桩身断面尺寸及桩长的选择 (1)桩型的选择 1.荷载大小及性质; 2.工程地质条件; 3.施工条件。 • 考虑因素: 1.桩型; 2.施工工艺; 3.工期要求; 4.桩型特点的利用。 • 选择要求: 1.经济合理; 2.安全适用。
(2)桩断面尺寸的选择 1.混凝土灌注桩 • 断面形式:圆形 • 沉管灌注桩直径:300~500mm; • 钻孔灌注桩直径:500~1200mm; • 扩底钻孔灌注桩:扩底直径1~2d. 2.混凝土预制桩 • 断面形式: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扩底钻孔灌注桩 • 断面尺寸:≤550mm
(3).桩长的选择 • 考虑因素:主要桩端持力层选择,同时考虑 • 桩的材料及施工工艺。 • 端承桩 • 桩端持力层选择:较硬土层 • 桩端全截面进入持力层深度: • 粘性土、粉土:≥2d; • 砂土:≥1.5d; 碎石土:≥1d。 • 有软弱下卧层时桩基下持力层厚度:≥4d • 嵌岩桩嵌入岩层深度: ≥0.5m
摩擦桩 • 考虑因素:承载力与沉降量 • 注意: 1.同一种建筑物尽量采用同一种桩; 2.除落在岩面上的桩,桩端间高差≤d; 3.摩擦型桩,桩端间高差≤l/10; 4.高层及荷载大的建筑物宜用大桩径(挖孔)。
(三)、桩的平面布置 (1)墙下桩基 1.桩的最小中心距:≥3d(一般3~4d); 2.尽量使群桩形心与荷载重心重合; 3.纵横墙交接处宜布置桩。 单排布置 双排布置 交叉布置 墙角布置 墙下桩的平面布置
(2)独立桩基 1.桩的最小中 心距:≥3d (一般3~4d) ; 2.边桩距承台 边缘:≥d。 二桩布置 三桩布置 四桩布置 六桩布置 柱下独立承台桩的平面布置
(四)、桩数的确定 • 承受竖向中心荷载的桩基,可按下式计算桩数: Fk—标准组合时,承台 顶面竖向力; Gk—承台及上覆土自重; Ra—单桩竖向承载力; n—桩基中的桩数; μ—偏心增大系数, 一般取1.1~1.2。 • 承受竖向偏心荷载的桩基
(五)、桩基础验算 (1)单桩受力验算 轴心受力: Qk ≤ Ra 偏心受力: Qikmax≤1.2 Ra Qikmin ≤Ta Ta —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 (2)群桩承载力与变形验算 (六)、桩身结构设计 (七)、承台设计
三、桩承台设计 承台(pile caps)设计是桩基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台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便将上部结构的荷载可靠地传给各基桩,并将各单桩连成整体。 承台的设计主要包括构造设计和强度设计两部分,强度设计指抗弯、抗冲切、抗剪切计算。
承台构造 承台有多种形式,如柱下独立桩基承台、箱形承台、筏形承台、柱下梁式承台和墙下条形承台等。 承台的作用是将桩联成一个整体,并把建筑物的荷载传到桩上,因而承台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以下主要介绍板式承台的构造要求。 (1)承台的宽度不应小于500mm。
(2)、承台厚度不应小于300mm。 (3)、承台的配筋,对于矩形承台其钢筋应 按双向均匀通长配筋,钢筋直径不宜 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图 12.13(a));对于三桩承台,钢筋应按三 向板带均匀配置,且最里面的三根钢筋 围成的三角形应在柱截面范围内(图 12.13(b)) 。 (4)、承台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承台之间的连接 单桩承台宜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设置连系梁;两桩承台宜在其短向设置连系梁;有抗震要求的柱下独立承台宜在两个主轴方向设置连系梁。连系梁顶面宜与承台位于同一标高。连系梁的宽度不应小于250mm,梁的高度可取承台中心距的1/10~1/15。连系梁内上下纵向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且不应少于2根,并按受拉要求锚入承台。
图12.13 承台配筋示意 (a)矩形承台配筋;(b)三桩承台配筋;(c)承台梁
(三)、桩承台设计(承台的构造) • 承台混凝土: 强度、保护层 • 承台钢筋: 直径、锚固、分布筋 • 承台埋深: 在满足桩基稳定的前提下承台宜浅埋,并尽可能埋在地下水位以上
(三)、桩承台设计(承台的构造) 承台配筋示意 (a)矩形承台配筋;(b)三桩承台配筋;(c)墙下承台梁配筋图
(三)、桩承台设计(承台受弯计算) • 柱下独立承台 两桩条形承台和多桩矩形承台弯矩计算截面取在柱边和承台变阶处
(三)、桩承台设计(承台受弯计算) • 柱下独立承台 等腰三桩承台 等边三桩承台
(三)、桩承台设计(承台受冲切计算) • 对于板式承台,与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相类似,其厚度主要由抗冲切计算确定,并应满足抗剪验算的要求。 • 承台冲切破坏主要有两种形式: 1.沿柱(墙)边和承台变阶处的冲切 2.角桩对承台的冲切
(三)、桩承台设计(承台受冲切计算) 柱对承台的冲切
(三)、桩承台设计(承台受冲切计算) 角桩对承台的冲切
(三)、桩承台设计(承台受剪切计算) • 对于柱下独立承台,应分别对柱边和桩边、变阶处和桩边联线形成的斜截面进行受剪计算。当柱边外有多排桩形成多个剪切斜面时,尚应对每个斜截面进行验算。
(三)、桩承台设计(局部受压和抗震验算) • 对于柱下桩基,当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柱的强度等级时,应按现行《混凝土设计规范》(GB50010-2001)规定验算承台局部受压承载力。 • 当进行承台的抗震验算时,应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对承台受弯、受剪切承载力进行抗震调整。
单桩承台 双桩承台 三桩承台 四桩承台 四、桩基础设计实例
案例一 柱下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 • 一、设计资料 如图1所示,某工程位于软土地区,采用桩基础,柱截面尺寸为500mm×600mm。已知基础顶面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竖向力Fk=3000kN,沿承台长边方向弯矩Mk=320kN•m,水平方向水平力Hk=40kN。工程地质资料,表层为人工填土,h1=2.0m;第二层为软塑状态粘土,h2=8.5m;第三层为可塑状态粉质粘土,h3=6.8m,地下水位于地表下2.0m。土工试验结果见表4-10 。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桩长为10m,截面尺寸为300mm×300mm,混凝土采用C30,钢筋采用4φ20,进行现场静载荷试验,得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300kN。
1 图1 群桩承载力验算
二、计算书 1.桩型、材料及尺寸 根据地质资料,选第三层粉质粘土作为桩端持力层。采用与试验相同尺寸的桩。桩承台埋深2.0m,桩顶嵌入承台100mm,桩端入持力层1.5m。 材料:桩身采用C30混凝土,HRB235钢筋,4φ16;承台采用C20混凝土,HRB钢筋。 2.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1)静载荷试验 Ra=300kN 2)经验公式 已知桩入土深11.9m,粉质粘土IL=0.6,由当地静载荷试验结果统计分析算得qpa=900kPa;AP=0.3×0.3=0.09m2;μp=4×0.3=1.2m;qs1a:第二层粘土qs2a=17kPa,第三层粉质粘土qs3a=28.2kPa。
二者取最小值,按现场静载荷试验,取Ra=300kN 3.估算桩数、桩布置及承台尺寸 1)桩数 ,取桩数n=12。 2)桩的布置 通常桩的中心距为(3~4)d= 0.9~1.2m,取中心距为1.0m。 采用行列式排列,弯矩方向排 4根,另一个方向排3根, 如图2。 图2 案例一 桩的排列
3)桩承台 承台的尺寸:桩的外缘每边外伸d/2=150mm,承台长l=3600mm,宽限b=2600mm。承台埋深设计为2.0m,位于人工填土层底,粘土层顶面。 承台及上覆土重:G=3.6×2.6×2.0×20=374.4 kN 4.单桩承载力验算 各桩平均受力计算: 单桩的最大、最小竖向力(四角最不利桩的受力):
5.群桩承载力验算 1)计算实体基础底面尺寸 桩周摩擦力向外扩散角: 边桩的外围尺寸为2.3m×3.3m,tan5°=0.0875。 实体基础的底面宽为:2.3+2×9.9×0.0876=4.03m 实体基础的底面长为:3.3+2×9.9×0.0876=5.03m 2)桩端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实体基础埋深范围内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桩端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3)桩端承载力验算 实体基础自重:取实体的混合重度为20kN/m3;水位以下,应扣除地下水的浮力,按10kN/m3计,则有 中心受压验算: 基础边缘最大压力验算: 满足要求。
6.桩身承载力验算 1)施工阶段吊桩抗弯承载力校核 吊桩设计应符合下式要求: 满足施工阶段吊桩抗弯承载力要求。 2)使用阶段桩身承载力校核 满足使用阶段单桩承载力的要求。 7.承台承载力 1)桩顶荷载的净反力设计值 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按S=1.35Sk。
选取20φ20 As=6284mm2 选取16φ18 As=4070.4mm2 3)柱下矩形独立承台抗冲切承载力验算 此例桩均布置刚好在冲切角锥体范围内,故可不作冲切验算。 4)承台抗剪验算 平行于Y轴的柱边抗剪承载力复核:
符合抗剪承载力要求。 对于平行X轴的柱边斜截面上的剪力较小,但抗剪截面较大,满足抗剪的要求。
课外训练: • 作业1 桩基础设计与施工 (见项目手册) • 1环境要求 • 某拟建综合业务楼地上8层地下1层,框架结构,地下室底板埋深2.9m,地下水位埋深1.1m,拟采用柱下独立桩基础型式。其中某柱截面尺寸为600mm×600mm,柱荷载设计值为:F=4000kN,M=250kN·m,H=140。试按照二级桩基设计桩基础。场地典型地质剖面见图1,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下表。 桩基础验算采用手算;承台计算采用TSSD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