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 likes | 696 Views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一)道德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道德是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在人类生产劳动和相互交往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 德产生的 客观条件 2 、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 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 主 观条件 3 、生产实践活动是人类 道德产生的 前提条件. (二)道德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看来,道德的本质只能在社会生活中揭示,道德是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具有决定作用,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E N D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 (一)道德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道德是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在人类生产劳动和相互交往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 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2、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 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 观条件 3、生产实践活动是人类 道德产生的前提条件
(二)道德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看来,道德的本质只能在社会生活中揭示,道德是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具有决定作用,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具有决定作用,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 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 3、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 4、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功能的内涵:道德功能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1、道德的认识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是人们认识和反映社会状况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
2、道德的调节功能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 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 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 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 5、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 6、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原始社会的道德 (二)奴隶社会的道德 (三)封建社会的道德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原始社会的道德 道德原则:维护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 道德规范:热爱劳动、团结互助、平等民主 , 勇敢刚毅。 道德缺陷:氏族复仇、血缘群婚和食人之风。
奴隶社会的道德 • 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屈从和人身依附。 • 鄙视劳动和劳动者。 • 强调对奴隶主国家的绝对忠诚。 • 信奉男尊女卑、男主女从。 西藏农奴
封建社会道德 • 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封建社会道德最突出的特征。 • 三纲五常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封建社会道德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规范。 • 道德的政治化、宗教化、规范化、理论化是封建地主阶级道德的重要特征。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 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道德关系中最基本的道德原则。 • “自由、平等、博爱”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但具有巨大的局限性和虚伪性。 • 拜金主义、金钱万能是资产阶级处世做人、待人接物的主要价值方针。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 (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 (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 (一)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国家、民族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史记·鲁周公世家》 义
“始做俑者,其无后乎。”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仁 (二)“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从仁爱精神出发,古人主张“和为贵” 和同之辨:和不是盲目的附和,不是不分是非,不是无原则的苟同。 而是和而不同。 五味相和,乃成美味; 五色相和,方成文采; 五音相和,音律优美。 “声一无听” “物一无文” “果一无味”
(三)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 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 礼
敬人要自谦 自谦要虚以处己 中 则 正 满 则 覆
诚: 言为心声 信: 恪守诺言 信 (四)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智 (五)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追求理想人格需要“明智” 明智---明辨是非 知人、自知
(六)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六)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 (一)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是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
(二)对待传统道德要反对复古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两种错误倾向(二)对待传统道德要反对复古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 第一、文化复古主义思潮 • 复古论,只看到了传统道德具有普遍性、一般性的一面,而忽略了它的特殊性和个别性 • 第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 虚无论,只承认传统道德的个别性和特殊性,否定传统道德的一般性、普遍性。
(三)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 我们在吸收人类道德文明的优秀成果时,要坚持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需要的、有益的,就吸收、借鉴,并加以改造,使之溶入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文明之中,为我所用。而对于有害的,强加于人的东西,我们不但不能吸收,还要加以批判和坚决的抵制。不能“邯郸学步”。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积极的影响是: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仅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打下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意识和开拓意识,对转变人们的观念、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利地推动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 消极影响是: • 市场经济是利益驱动经济,对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或把市场经济原则扩大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会导致道德领域评价标准的迷失,表现为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伦理观的盛行,以及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的出现。这些无疑增大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难度。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案例:山村教师三年挖煤资助贫困生 天天吃咸菜
丛 飞:身患癌症的助学者 丛飞眼角膜移植给江西9岁女孩刘琳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 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集体主义道德要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 1、无私奉献、一心为公。这是集体主义的最高层次,是共产党员、先进分子应努力达到的道德目标。 • 2、先公后私、先人后己。这是已经具有较高的社会主义道德觉悟的人们能够达到的道德目标。 • 3、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这是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三)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 • 1、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的联系: 两者在本质上是同一类型的道德;社会主义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 • 2、共产主义道德的表现: 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共产主义道德的价值标准 • (1)以党的政治利益作为至上的价值标准; • (2)以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标准; • (3)整体利益至上的价值标准; • (4)以他人利益至上的价值标准。 • 4、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的区别 • (1)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内容的不同。 • (2)道德的特征要求不同。 • (3)道德的一部分内容不同。 • (4)道德的层次不同。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魂。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它集中反映了社会的价值导向、人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的文明程度。
1、适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2、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迫切需要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 一、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 (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及意义 2001年10月,党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是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件大事。《纲要》是党中央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我国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的形势下,提出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公民道德建设体系。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二十个字”就是在《纲要》“指导思想”一节中提出来的。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提出的意义: • 1、公民道德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 2、公民道德建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 • 3、社会公德的推广有助于促进社会秩序的规范,推动环保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 4、公民道德建设有利于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 5、公民道德建设有利于增强爱国心,增强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
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敬业奉献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三)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个人:诚实守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 单位:诚实守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 社会:诚实守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 国家:诚实守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二、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一)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二)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三)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自我审度 自我教育 自我锻炼 道德修养 自我改造 三、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 (一)道德修养贵在自觉 教育是人发展的价值限定 自我完善
学思并重 省察克治 慎独自律 修养方法 积善成德 (二)认识和把握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 ——鲁迅 知行统一
思考题 • 1、道德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 2、怎样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 3、我国公民道德规范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 4、谈谈当代大学生怎样树立诚信品质。 • 5、联系实际谈一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