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 likes | 820 Views
工业生产者价格统计报表制度. 通州区统计局价格科 2013.1. 主 要 内 容. 1. 统计报表制度. 2. 新变化与程序. 3. 实际问题处理. 4. 工作具体要求. 1. 统计内容.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 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 —— 工业企业作为中间投入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 2. 统计对象. :从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法人. 工业生产经营活动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 B采矿业C制造业D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法人单位
E N D
工业生产者价格统计报表制度 通州区统计局价格科 2013.1
主 要 内 容 1 统计报表制度 2 新变化与程序 3 实际问题处理 4 工作具体要求
1.统计内容 •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工业企业产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 •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 ——工业企业作为中间投入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
2.统计对象 :从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法人 • 工业生产经营活动 •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 • B采矿业C制造业D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法人单位 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 2.独立拥有(或授权使用)资产或者经费,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定合同 • 3.具有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帐户,或者能够根据需要编制帐户。
3.统计范围 重点调查 ——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法人样本单位 典型调查 ——生产特定产品的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工业单位
4.统计原则 (1)法人经营地原则 • 各法人单位按照实际生产经营地(办公地)向所在地政府统计机构报送统计数据。 • 产业活动单位由其归属法人单位进行统计。 • 若一个法人单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经营地(办公地)的,按法人总部所在地上报统计数据。
4.统计原则 • 工业生产者价格调查中所涉及的工业产品在报告期和基期的内容和质量(即类别、品名、规格和计量单位等)要保持一致。 (2)同质可比原则
4.统计原则 (3)代表企业的选择原则 • 选择生产稳定、正常的企业作为调查对象。 • 一旦企业被选中作为调查企业,就要稳定一段时间,所以选择调查企业时一定要注意其是否生产正常、稳定。
4.统计原则 (4)代表产品的选择原则 • 各选择对国计民生影响大的产品。一般来看,销售产值大的产品对国计民生影响就大,因此都应选择为代表产品。 • 选择生产较为稳定的产品。试生产、经济寿命短的产品不应被选为代表产品。 • 选择有发展前景的产品。 • 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
具体报表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月报表208-1 组织机构代码:□□□□□□□□-□ 单位详细名称: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时按不含增值税价格填报;填报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时按含增值税价格填报 调查规格品销售(购进)价格为调查当日价格。 如果调查日当日没发生交易,则为距调查日最近发生交易日的价格。如果调查日当天发生多笔交易,则选择交易量大的价格或正常情况下销售(购进)的价格。 报告月度5日、20日调查规格品销售(购进)价格简单加和平均后所得到的价格 企业应填报规格品。 应按照目录编码和年初确定的代码和名称填写。如有变化需与统计局联系。 报告期上月5日、20日调查规格品销售(购进)价格简单加和平均后所得到的价格。 单位负责人: 统计负责人: 填表人: 联系电话: 报出日期:20 年 月 日
具体报表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月报表208-1 组织机构代码:□□□□□□□□-□ 单位详细名称: 此处发生变化, 没有指数这一栏了 审核规则:上月平均价与上月录入的报告期平均单价一致 审核规则:(3)=[(1)+(2)]/2 单位负责人: 统计负责人: 填表人: 联系电话: 报出日期:20 年 月 日
5.具体报表 关于审核规则的进一步说明 1、上月平均价与上月录入价一般应保持一致,但如因各种原因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应填写说明。 2、指数变动范围上下合理波动限制在3%以内对波动的指数平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审核。
5.具体报表 关于审核规则的进一步说明 3、工业生产者价格统计报表中的数据填报项不能为零。 4、工业品价格统计报表中上报的规格品代码按照调查产品目录填写,后两位不能同时为“0”。
5.具体报表 关于报送时间 企业报送时间:每月22日12点 前网上填报 (以前是22日17点 前网上填报) 1月份为15日 前网上填报 2月1日开网,即可上报数据(遇到春节提前报)
主 要 内 容 统计报表制度 新变化与程序 实际问题处理 工作具体要求
1.数据采集变化 1、采集平台变化:国家统一采集平台于2月份开始启用,1月份仍用旧平台(北京统计数据集中数据集中采集平台 http://www.bjes.gov.cn) 2、1月份数据采集时间情况:1月24-31日,旧平台停止使用,进行新旧平台切换工作。 3、企业填报截止时间:改为每月22日12:00
2.相关应对措施 • 1、1月份月报时间安排 由于1月24日起,旧平台停用,1月月报时间被大大压缩。 2月份起上报时间正常。 因此1月上报时间说明如下: a.企业最晚1月15日17点前完成上报。 (请尽量提前) 2月上报时间:1日开网即可上报
2.相关应对措施 2、强调的问题 国家平台是全国统一的采集平台,注意数据必须由填报单位填报,不得代报,尤其是统计机构不允许代替企业统计人员填报数据。
主 要 内 容 统计报表制度 新变化与程序 实际问题处理 工作具体要求
一、工作中常见问题 • 采价问题 • 非价格因素处理问题 • 税费的处理问题 • 外汇结算的处理问题 • 计量单位的处理问题 • 重点行业
一、工作中常见问题 • 采价问题: • 采价日无销售、采价日发生多笔销售 • 生产周期长的产品如何采价 • 票据压后与集中开取问题
采价问题—采价日无销售 • 每月的5日、20日为价格调查日;调查日没有销售产品(没有出厂价格)时,可以用最相邻日期销售并具有代表性的产品价格替代。 例: • 某产品5日没有销售,但4日、6日均有销售,而且4日销售的批量大,价格有代表性,那么就可以用4日的销售价格上报。否则,要用6日销售的价格上报。 • 如果整月都没有销售业务发生,则暂时沿用上月价格(这种情况需要加报说明)
采价问题—采价日无销售 • 如果在调查日企业没有发生产品交易,采价的原则应该按照就近日的交易优先的原则进行采价。 如:某企业5号没有交易,4日有200吨交易,3日有500吨交易,应选4日的价格。
采价问题—采价日多笔销售 • 调查日当天企业发生多批次销售时,填报的单价不是当日产品全部销售的混合价,应选择一笔具有代表性销售价格。 衡量具有代表性销售价格的标准是:销售量大,产品没有按客户要求特殊加工过,销售条件、结算条件正常,价格不含非市场因素(如人情因素、产品包装发生改变等)。
采价问题-生产周期长的产品 • 在工业生产者价格调查中,许多产品生产周期较长,如一些大型机械设备。在填报这些产品出厂价格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 报告期价格以生产出来后销售的价格填报;基期价格以基期或最临近基期销售的产品价格填报;填报的价格资料要同质可比。(例:机床) • 严格按照月报采价,不能报送季报或年报。
采价问题-票据问题 • 在工业生产中,存在增值税发票延后开具的问题:销售已发生,发票延后多个月开具,滞后性过于明显。 • 如果仍按照发票开具时间填报,表面上看有据可依,实质上扭曲了价格真实走势,违反了价格采集的初衷。(大麦) • 因此建议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按照能够反映实际生产销售情况的其他单据填报。注意非价格因素的剔除。这种情况一定要加以说明。
一、工作中常见问题 • 非价格因素剔除问题: • 销售员对不同客户掌握不同优惠幅度问题 • 集中招标采购导致价格波动问题 • 销往全国各地,客户不固定的问题 • 特殊行业的非价格因素处理
非价格变动因素的处理 什么是非价格变动因素? • 非价格变动因素是指产品的质量、外观、生产、供应等因素变动导致的价格变化,非价格变动因素不包括市场供求关系变动导致的价格变化。 • 非价格变动因素在计算价格指数时会导致失真,上报的价格资料要剔除非价格变动因素。
非价格变动因素的处理 如何发现非价格变动因素? • 一是发现环比价格有剧烈变动,指数变动范围超过3%,要认真核实。 • 二是发现上月平均价和本月录入价不一致,一般情况下,很有可能存在非价格变动因素,应仔细审核。 • 三是报告期当月5日价格和20日价格相差较大(10%以上),当期价格可能存在非价格变动因素。 • 四是根据对市场价格的掌握和经验判断。
非价格变动因素的处理 如何剔除非价格变动因素? • 发现非价格变动因素应该予以剔除。 • 剔除非价格变动因素应由企业统计人员操作,工业生产者价格统计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参照上报产品的技术描述、销售条件描述也可以操作。 • 必要时可采用成本法进行剔除,即把因改变功能、样式、材料、容量及其他特征造成的成本增减占总成本的比例,相应调整价格的绝对值。例如,如果产品的构件、材料、性能均未变化,仅因为改变了包装材料而提高了产品价格,则应去调查核实后,从现行产品价格中扣除因改变包装材料而提高的价格部分。
非价格变动因素的处理 如何剔除非价格变动因素? • (1)准确使用“价格法”、“成本法”及“专家评估法”计算基期价格 • ①价格法 • 适用条件:新、旧产品(规格品)质量性能和价格变动不大,此种情况下,可以假设新、旧规格品的价格指数相同。 • 计算公式:
非价格变动因素的处理 如何剔除非价格变动因素? • ②成本法 • 适用条件:新、旧产品(规格品)质量性能和价格变化较大,或质量性能变化与价格变化不同步。这种情况下,新、旧规格品的价格指数是不同的。 • 计算公式:
非价格变动因素的处理 如何剔除非价格变动因素? • ③相似产品推算法 • 适用条件:新产品在市场上可以找到(如性能、用途、外观、颜色、形状等)相似的产品,利用相似产品价格指数来推算新产品的基期价格。 • ④专家评估法 • 适用条件:用上述方法不能确定产品基期价格,或产品为高技术产品,亦或产品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的产品。 • 推算方法:访问业内专业人士,对新产品的基期价格予以推算。
非价格变动因素的处理—例: 销售人员不同 A企业是一家生产医疗仪器设备的工业企业,其主要产品电疗仪器规格型号相同,但由于销售人员销售条件不同,使得产品价格波动较大。11月甲销售人员在调查时点正常销售且批量最大,规格品价格为12000元/台。10月份的规格品为乙销售人员,规格品价格为13000元/台 这类情况因销售人员代销产品的企业销售条件会有所 不同(销售人员水平、销售批量、购销方式等)因素 ,因此一般不能直接填写基期价格。
上月价格 10500 =12000×----------- 10000 非价格变动因素的处理—例:销售人员不同 建议利用企业对规格品定价的变动来推算基期价格。假如A企业在10月对规格电疗仪器销售底价定位10500元/台,而 11月对规格电疗仪器销售底价定位为10000元/台。 11月必须按照实际交易价格填报 10月则按照设定的底价进行调整。 但,实际上企业的底价通常不会有变化,上月调整的价格就是本月价格。
非价格变动因素的处理—例:集中招标采购 B企业是一家钢材供应商,主要为某几家大型设备制造厂商提供商品,采取集中招标的方式进行销售。2011年12月集中招标价格为3000元/吨,2012年6月再次招标,价格为2000元/吨,价格差异较大。 由于招标价格已包含了市场变动因素,可以上报该 价格。但需要核实销售对象、销售批量、销售方式 等是否发生较大变化,是否存在人情价、其他非市 场原因导致的折扣及优惠等因素,因以上因素导致 的价格变动需要予以剔除。
非价格变动因素的处理—例:销往全国各地 C企业是一家纸制品制造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箱板纸销往全国各地,主要客户群分为华北片区、华东片区、西部片区等,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产品需求量差异较大,各个片区在销售中执行的价格差异较大。 5月份该公司采价日最具代表性的销售发生在华北片区,单价为500/吨,6月份华北片区未发生销售,而西部片区有销售,单价为600元/吨。
上月价格 450 = 600× --------- 460 非价格变动因素的处理—例:销往全国各地 西部和华北片区经济水平以及消费需求量 差异较大,认为这种因素导致的价格变动 为非价格变动因素。应该予以剔除。 建议利用企业对规格品定价的变动来推算 基期价格。假如A企业在5月对箱板纸销售 底价定位450元/吨,而 6月对规格 箱板纸底价定位为460元/吨。
非价格变动因素的处理—明确特殊行业的处理办法非价格变动因素的处理—明确特殊行业的处理办法 • 部分特殊行业:定单生产,非标产品等情况较多,企业采价异常困难。 例1:酒店设备,成本法。企业若核算产品单位成本,那么就必须用成本法。否则沿用上月价格。执法时会严格审核。 例2:有基本配置的,选用占比相同基本配置的规格品填报。
例3:如某机械加工制造企业,订单生产,按照客户要求订单差异大。(量的差异按定价比例调整,质的差异按成本法调整,材质的差异按成本法,款型的差异按成本法)例3:如某机械加工制造企业,订单生产,按照客户要求订单差异大。(量的差异按定价比例调整,质的差异按成本法调整,材质的差异按成本法,款型的差异按成本法) 例4:开发区某首饰加工企业,产品系列非常多,且系列内每件产品在结构上均存在一定差异。(成本法)
非价格变动因素的处理—明确特殊行业的处理办法非价格变动因素的处理—明确特殊行业的处理办法 • 如果仍一味简单机械的采集财务报表的销售数据,将导致表面上数据“有据可依”,实质上却违背了工业品价格统计的初衷和基本原则,无法反映真实的价格走势。 • 统计人员应深入企业生产情况、采价渠道及上报人员等情况,积极研究制度方案,严格按照“同质可比”原则的前提条件下,寻找企业便于操作的采价方法。如果无法确定是否未非价格变动因素时,应提前与区县沟通。
工作中常见问题 • 税费的处理问题: • 增值税和运费是否需要剔除 • 如何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考虑税费问题,从而保证同质可比
增值税、运费、关税的处理 出 厂 价 格 购 进 价 格 增值税 包含 不包含 运费 关税
一票制结算 两票制结算 所购货物实行到厂价格一票制,让销货方统一开增值票,将运输费用包括在其中 销货方为购货方开具的增票额为其出厂价,运费则单独由运输方开货运发票给购货方 增值税、运费、关税的处理 • 在企业购销活动中,发票结算方式有“一票制”结算和“两票制”结算两种。
增值税、运费、关税的处理 • 按照规定,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报不含增值税和运费价格,购进价格上报含税含运费价格。如果采价依据来源于发票,要注意结算方式,是“一票结算”还是“两票结算”。此时查询价格时就需要统计人员核实。具体处理办法如下,请大家按照自己企业的情况记下公式:
工作中常见问题 • 外汇结算的处理问题 • 当国内企业采购国际产品时(或出口产品时),一般用美元进行结算。在美元汇率波动频繁的情况下,5日、20日采集价格时汇率可能会有变化。 • 要求企业填报产品价格时按照当月1日汇率对其价格进行统一结算。
工作中常见问题 • 计量单位的处理问题 • 原则上,调查规格品的计量单位要与目录完全一致。 • 若企业实际交易时的计量单位与目录不一致。(钢管)
规格品计量单位确定与使用? 例: 某企业报告期工业用电购进价格为0.509元/千瓦时,基期单价为0.505元/千瓦时,四舍五入后都是0.51元/千瓦时,价格指数为100%,而实际价格指数应为100.8%,这种情况下应建议企业将计量单位换算为百千瓦时。
一、工作中常见问题 • 重点行业处理的强调 • 市局、区县对于资源性产品等敏感行业,波动较大、对总指数走势影响较大的重点行业,都会进行更为严格的价格审核。 • 例如,石油、煤炭、水、电、有色金属、水泥、铁矿石。以及定价机制较为复杂或国家严格管理的行业,例如医药、啤酒、烟草,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产品的审核。 • 因此企业统计人员要把握企业相关产品定价机制,深入了解生产运营的具体情况。
一、工作中常见问题 • 样本维护问题的强调 由于生产经营实际情况需要更换规格品,应提前告知统计局价格科,待请示市局后再更换。 例:我区某服装厂由于季节性生产需要,由合成纤维制男裤(1810090301)改为男式羽绒短上衣(18100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