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 likes | 578 Views
第九章 全面预算管理.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礼记 · 中庸 》 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 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预算 系指将企业目标的执行计划予以落实,所编列数量化的资源取得与使用计划。. 全面预算. 预算具有下列三项特性: 依据整体目标所订定的营运计划为编列预算的基础。 强调组织的整体性,即各单位的预算必须与整体预算相配合。 要以数量化的方式来表达资源的取得与使用计划。. 全面预算. 着重解决的问题包括 :
E N D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礼记·中庸》 • 预:预先,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立:成就;废:败坏。 • 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 预算系指将企业目标的执行计划予以落实,所编列数量化的资源取得与使用计划。 全面预算
预算具有下列三项特性: • 依据整体目标所订定的营运计划为编列预算的基础。 • 强调组织的整体性,即各单位的预算必须与整体预算相配合。 • 要以数量化的方式来表达资源的取得与使用计划。 全面预算
着重解决的问题包括: • a“是多少”,即预算首先规定未来一定时期内企业的收人或支出总额。 • b结构如何,即收入由哪些项目构成,支出由哪些项目构成。 • c规定时间期限,即明确说明活动从何时开始,到何时结束。 • d为什么要编制这样的预算,即对目标数字进行必要的说明,说明某项数字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 全面预算
预算是未来需要达到的工作成果,同时也是企业中涉及收入支出的各项活动的一种量化标准。预算是未来需要达到的工作成果,同时也是企业中涉及收入支出的各项活动的一种量化标准。 • 制定预算的过程,也是为控制设定标准的过程、比起其他控制标准来,用预算作为控制标准更具明确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 对预算 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采取纠偏措施,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本身就是控制的过程。 全面预算
在规划过程中,策略性计划〈strategical plan〉的拟定为起点,由最高阶层的主管负责订定,作为组织长期发展目标。 • 要考虑一些相关的重要因素,例如 • 组织的特性; • 供货商的配合; • 市场的需求; • 产业的趋势; • 经济的景气等。 全面预算
策略性计划决定后,中、高阶主管即共同拟定战术性计划〈tactical plan〉,可参考过去的历史资料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决定要达成长期的策略性计划所需拟定的短期计划,通常为一年左右的营运计划。 • 订定战术性计划的过程所需考虑因素: • 经济发展、产业环境、法令规定、科技发展,以及可供使用的资源等。 • 以战术性计划为预算的编列基础,来编制年度预算与各项预算。 全面预算
全面预算管理是对单位整体经营活动、经费收支的一系列量化的计划安排,是对单位内部各项资源与业务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协调和控制的有效手段;全面预算管理是对单位整体经营活动、经费收支的一系列量化的计划安排,是对单位内部各项资源与业务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协调和控制的有效手段; • 涉及单位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的一种整合性管理系统,是单位整体发展战略稳步实施的重要保证,对单位的各项经营活动具有全面的控制和约束力; • 有利于改善管理决策、加强过程控制、落实目标责任、提高经济效益; 全面预算
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制度和控制方略,更是一种管理理念。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制度和控制方略,更是一种管理理念。 • 全面预算管理的要点可以用二十个字概括:制度安排、战略体系、盈利模式、控制标杆、考核标准。 • 财务预算是指与单位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有关的各项预算,主要包括现金预算、预计损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财务状况变动表。 • 这些预算以价值量指标总括反映经营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的结果。 全面预算
财务预算与全面预算管理区别在于: • 1、 两者的目的不同。财务预算目的是解决单位现金流量(筹融资)问题,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是全方位、全过程地整合单位的管理系统。 • 2、 两者的内容不同。财务预算只反映单位经济指标的情况,不反映与经济指标相关的业务事项,全面预算既反映经济指标,又反映经济业务事项。 全面预算
3、 两者的范围不同。财务预算只反映与单位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有关的各项预算,全面预算是涉及单位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的各项预算,涵盖单位供、产、销、人、财、物的各方面安排。 • 4、 两者的作用不同。财务预算主要作用是进行经济指标的预计,一般不作为考核依据,或只作为考核的参考依据,全面预算是对经济业务方方面面的预计,是单位进行控制、考核、激励的主要依据。 全面预算
第一节 全面预算及其体系 一、分类 1、按涉及预算期分: 长期和短期预算 长期预算包括长期销售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长期资金筹措预算和研究与开发预算。 短期预算:指年度预算,或更短季度或月度预算,如直接材料预算、现金预算等。 全面预算
2、按涉及内容分: 总预算和专门预算 总预算:反映总体状况预算,是各种专门预算综合。如预计三张报表。 专门预算:反映某一方面经济活动预算。 3、按涉及业务活动领域分: 销售预算、生产预算、费用成本预算、财务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 全面预算
二、编制程序1、最高管理层据长期规划,提出一定时期总目标,并下达规划指标;二、编制程序1、最高管理层据长期规划,提出一定时期总目标,并下达规划指标; 2、各部门据自身业务范围编制各自部门预算;3、预算委员会审查、平衡部门预算,汇总出总预算;4、经企业负责人批准、审议机构通过(或者要求重新修改预算);5、主要预算指标报告给董事会或上级主管单位,讨论通过或者驳回修改;6、批准后的预算,下达给各部门执行。 全面预算
三、全面预算的体系 定义:以经营目标为出发点,通过市场调研,以销售预算为主导,延伸到生产、成本和资金收支等方面的预算,最后编制预计报表一种体系。 特点:“以销定产”,使预算的每一个部分、每一项指标都围绕企业的目标利润来制定。 教材200页图9-2所示。 全面预算
第三节、全面预算的编制 (一)销售预算预算的编制起点,其他预算都以销售预算为基础。内容是销量、单价和收入。 收入=销量×单价(又分为现销和赊销)通常分品种、分月份、分销售区域、分推销员来编制。通常包括预计现金收入。 见教材203页 全面预算
(二)生产预算 是销售预算基础上编制。 生产量=期末结存+销售量-期初结存 (三)直接材料预算 生产预算为基础,考虑材料结存。 采购量=生产用量+期末存量-期初存量 并预计各季材料采购现金支出(现购与赊购比例) 全面预算
(四)直接人工预算 人工成本=预计产量×单位产品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分配率 (五)制造费用预算 变动制造费用=预计产量×单位产品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逐项预计与本期产量无关。 据每季制造费用扣除折旧费,可得“现金支出的费用”。 全面预算
(六)产品成本预算 生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预算的汇总。 主要内容:单位成本、总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预算。 (七)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以销售预算为基础,分析销售收入、销售利润和销售费用的关系,来预计固定和变动费用。 全面预算
(八)现金预算 四部分组成: 1、“现金收入包括期初余额和预算期现金收入。 2、“现金支出”包括预算期各项支出。 3、“现金多余或不足”列示现金收入合计与支出合计差额。 4、“资金筹集和运用”反映当资金不足或多余时的筹措和处理情况,并提供现金收支控制限额。 全面预算
(九)预计利润表 目的:了解预期盈利水平。若预算利润与最初目标利润有较大差异,需要调整部门预算,设法达到目标,或经领导同意后修改目标利润。 据销售预算、存货成本预算、制造费用预算、销售管理费用预算、现金预算编制。 全面预算
(十)预计资产负债表利用上年资产负债表,据销售、生产、资本等预算加以调整编制。(十)预计资产负债表利用上年资产负债表,据销售、生产、资本等预算加以调整编制。 编表目的:判断预算反映财务状况稳定性和流动性。如发现某些财务比率不佳,必要时可修改有关预算,以改善财务状况。 全面预算
第四节 预算的编制方法 传统的方法先进的方法 固定预算 弹性预算 增减预算 零基预算 定期预算 滚动预算 一、固定预算与弹性预算 固定预算又称静态预算,是据既定业务量水平,在不考虑预算期内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发生的变动而编制的。 全面预算
缺点:适应性较差,若业务量经常变动,费用与业务量变化密切时,难以发挥控制和考核作用。缺点:适应性较差,若业务量经常变动,费用与业务量变化密切时,难以发挥控制和考核作用。 弹性预算亦称变动预算,能适用于一系列业务量变化预算。 特点:具有一定伸缩性,在不能准确预测业务量时,保持预算与实际可比。且在各消耗定额、价格等不变时,连续使用,减少重复编制麻烦。 又分为弹性成本预算和弹性利润预算 全面预算
(一)弹性成本预算的编制 编制关键:把所有成本分为变动和固定成本,可用多水平法和公式法来编制。 1、多水平法。据计划期业务量可能发生变动,每间隔一定业务量相应编制预算方法。 见教材213页 优点:克服固定预算缺点。 缺点:对业务量需作有限的规定,只有在业务量水平变化不大且预测较为准确时才可用。 全面预算
2、公式法 据 y=a+bx确定成本预算额的方法。 实际中,可能有多种业务量,如直接材料与生产量变化有关,直接人工成本与人工小时变化有关,变动制造费用则可能与机器工作小时有关。 应该按成本项目分别据各自业务量来确定成本预算。 全面预算
(二)弹性利润预算的编制 成本弹性预算编制后,可编制弹性利润预算。反映在预算期内各种业务量下应获得利润目标。 弹性预算的优点: 1、能适应不同经营活动变化,扩大预算适用范围,更好地发挥预算控制作用,避免在发生变化时对预算频繁修改; 2、能使预算对实际执行情况评价与考核建立在更客观可比基础上。 全面预算
二、增减预算与零基预算 据编制预算起点不同,可分为增减和零基预算 增减预算:传统的预算法,在上期预算执行结果基础上,结合预算期情况,适当调整而编制。 零基预算:以零为基数编制的计划与预算。一项费用纳入预算,不是因为它过去已存在,而是它本身有存在的价值。 全面预算
具体步骤: 1、提出部门预算。最基层开始,各部门据企业总目标和自己分目标,对每项业务说明其性质、目的,以零为基础,详细提出各业务所需要的开支,确定各自的部门预算。 2、预算委员会审核。针对每个部门提出预算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分析每项费用支出必要性,能否进一步改进方法,节约费用等,再据项目轻重缓急,ABC分类排列。 3、确定正式预算。按第二步排定层次,结合可动用资金分配资金,落实预算。 全面预算
增减与零基预算区别在于三方面: 1、预算起点 2、分析范围 3、分析方法 零基预算优点: 1、没有框框束缚,不受报告期费用开支的影响,能够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各级预算部门精打细算,量力而行,合理使用资金,提高经济效益; 2、不仅能压缩开支,能切实做到把有限经费用在最需要地方。 全面预算
三、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 定期预算:编制预算期间通常为一年,且与会计年度一致,以便将实际与预算对比,分析评价和考核预算执行结果。 存在的问题: 1、预算的编制一般在预算期开始前的几个月进行。某些活动还不够明确,特别是后半段往往只能提出比较笼统预算,执行时难免会碰到困难。 全面预算
2、事先预见的某些活动,在预算执行中往往会变动,使原来的预算显得不相适应2、事先预见的某些活动,在预算执行中往往会变动,使原来的预算显得不相适应 3、固定以一年为预算期,当预算执行过半时,管理人目光仅局限于未来几个月的活动,缺乏长远打算,不利于经营管理 全面预算
滚动预算:又称永续预算 特点:预算期是连续不断的,始终保持一年,每过去一个季(或月),据新情况调整和修订下一个季(或月)预算,在原预算期末补充一个季(或月)预算。 要求:未来一个季度预算详细,后几个季度粗略。随时间推移,原较粗预算逐渐变细,随之又补充新的较粗预算,不断滚动。 全面预算
优点: 1、能保持预算完整性、连续性,从动态预算中把握未来; 2、能使各级管理人员始终保持对未来一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作周详考虑和全盘规划,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3、通过不断调整与修订预算,使预算与实际更适应,利于发挥预算指导与控制作用。 全面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