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本讲内容显示在老师的 PPT 中 ,故将把课程 PPT 作为课堂笔记放 于讲义中;建议同学可在电脑中 观看,不建议打印,因 PPT 会单独 占一页纸,打印较为浪费纸张。

说明. 本讲内容显示在老师的 PPT 中 ,故将把课程 PPT 作为课堂笔记放 于讲义中;建议同学可在电脑中 观看,不建议打印,因 PPT 会单独 占一页纸,打印较为浪费纸张。 如需打印,可在 “ 打印 ” 选 项中设置打印内容为 “ 讲义 ” , 以避免纸张的浪费。. 铁. 人类最早发现和冶炼的是铜.  远自我国夏朝(公元前2140年──前1711年)开始有青铜铸品,距今四千年以上。. 各金属特点.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 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 熔点最高的金属──钨 熔点最低的金属──汞.

afric
Download Presentation

本讲内容显示在老师的 PPT 中 ,故将把课程 PPT 作为课堂笔记放 于讲义中;建议同学可在电脑中 观看,不建议打印,因 PPT 会单独 占一页纸,打印较为浪费纸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说明 本讲内容显示在老师的PPT中 ,故将把课程PPT作为课堂笔记放 于讲义中;建议同学可在电脑中 观看,不建议打印,因PPT会单独 占一页纸,打印较为浪费纸张。 如需打印,可在“打印”选 项中设置打印内容为“讲义”, 以避免纸张的浪费。

  2. 人类最早发现和冶炼的是铜  远自我国夏朝(公元前2140年──前1711年)开始有青铜铸品,距今四千年以上。

  3. 各金属特点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 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 熔点最高的金属──钨 熔点最低的金属──汞 硬度最小的是钠。钠非常柔软,可用小刀切割。

  4. 各金属特点-2 ⑴ 熔点最低的金属——汞。熔点-39.3℃,常温呈液态,可填充在温度计中。 ⑵ 熔点最高的金属——钨。熔点3410℃,常用作灯丝。 ⑶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日常生活中,用于保护钢铁制品所使用的“银粉”实际上是金属铝的粉末。 ⑷ 导电性最强的金属——银。家用热水瓶内壁上的金属是银。

  5. 各金属特点-3  ⑸ 制造新型高速飞机最重要的金属——钛。被科学家称为“二十一世纪的金属”或“未来的钢铁”。 ⑹ 海水中储量最大的放射性元素——铀。 ⑺ 展性最强的金属——金。最薄的金厚度只有1/10000mm。 ⑻ 延性最好的金属——铂。最细的铂丝直径只有1/5000mm。常说的“白金”首饰是用铂加工而成的。

  6. 金属的通性 物理: 有金属光泽 导电 导热性  良好的 延展性和机械加工性. 化学: 易失电子,具有还原性.

  7. 一、铁的物理性质 1.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质软; 2.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3.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4 .密度是7.86g/cm3,熔点1535oC,沸点是2750oC 5.特性:能被磁体吸引,具铁磁性.

  8. 第四周期第VIII族 位 置 Fe 结 构 性 质 还原性 14 2

  9. 二、铁的化学性质 ,Br2,I2等。 1、与非金属反应,如 燃烧 3Fe+2O2 = Fe3O4 2Fe + 3Cl2 = 2FeCl3 Fe + S = FeS Fe +Br2(g)= FeBr3 △ △ △ △ Fe + I2 = FeI2 小结:铁与强氧化剂生成Fe3+与弱氧化剂反 应生成Fe2+,与O2反应既有Fe3+又有Fe2+

  10. 2、与水反应 常温下通常不与水反应 高温时可以反应 高温 3Fe+4H2O(g)==Fe3O4+4H2↑

  11. 3、与酸反应 a.与非氧化性酸反应,如盐酸、稀硫酸: Fe+2HCl=FeCl2+H2↑ Fe+H2SO4 =FeSO4+H2↑

  12. b.与氧化性酸反应,如硝酸、浓硫酸 Fe+4HNO3(稀)=Fe(NO3)3+NO↑+2H2O(铁不足) 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铁过量) △ 2Fe+6H2SO4(浓) = Fe2(SO4)3+3SO2 ↑+6H2O 1.常温下发生钝化,不能继续反应 2.加热时可以反应。

  13. 练习-1 1、区分铁粉和氧化铜粉末的最简单方法是? 2、下列物质可用铁桶盛装的是: 加入磁铁 2FeCl3+Fe→3FeCl2 CuSO4+Fe→FeSO4+Cu 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 浓硫酸会钝化

  14. 3 将铁粉撒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但无气体放出的是: CuCl2+Fe→FeCl2+Cu 溶液质量减轻 56 64 有氢气放出 置换出Hg,溶液质量减轻 生成FeSO4溶液质量增加

  15. 4 =0.1mol >0.1mol 5.6g铁粉和4.0g硫粉混合后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充分反应后,留下的固体是( ) A. 全部是FeS B. 有Fe和FeS C. 有Fe和S D. 有Fe、FeS和S Fe+S→FeS S过量 ——继续与氧气反应

  16. 5 全部生成FeCl2 在氯化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若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则原混合溶液中Fe3+和Cu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4:5 B.5:14 C.7:2 D.2:7 2Fe3++Fe→3Fe2+ —增加56g Cu2++Fe→Fe2+ —减小(64-56)=8g 应该减小56g 7倍

  17. 6 =1mol =0.5mol • 将56g铁粉和16g硫粉隔绝空气加热,使其充分反 • 应后,再加入适量盐酸,最后可得气体,体积为 • (标准状况)( ) • 5.6L B. 11.2L • C. 22.4L D. 44.8L + 0.5molH2 0.5molH2S Fe+S→FeS —剩余0.5molFe 0.5mol

  18. 7 将20克铁放入一定量的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气体2.24升(标准状况下)铁粉有剩余,则剩余的铁粉质量为( ) A.14.4g B.11.6g C.8.8g D.3.2 g 20-8.4=11.6 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 0.15mol 0.1mol(2.24L) =8.4g

  19. 弱氧化剂 Fe2+ Fe Fe3+ 强氧化剂 铁单质 (Fe3+、H+、I2、S、铁后的金属阳离子… ) (Cl2、Br2、HNO3、浓H2SO4、MnO4-(H+) … ) 与酸的反应 铁与非氧化性酸反应,产生H2 铁在常温下易被浓硝酸、浓硫酸“钝化”,在加热条件能继续反应,但不会产生H2

  20. 二、铁的重要化合物 1、铁的氧化物 FeO Fe3O4 Fe2O3 黑色粉末 红棕粉末 黑色晶体 FeO + 2H+ = Fe2+ + H2O 与酸反应 Fe3O4 + 8H+ = 2Fe3+ + Fe2+ + 4H2O Fe2O3+ 6H+ = 2Fe3++3H2O 特例:遇还原性强的酸,如HI。Fe3+会还原为Fe2+ 遇氧化性强的酸,如HNO3。Fe2+会氧化为Fe3+

  21. 2、铁的氢氧化物 氢氧化铁 Fe(OH)3 红褐色固体,不溶于水 化学性质: 1)、易溶于酸: Fe(OH)3 + 3H+ = Fe3+ + 3H2O 注意还原性强的酸 2)、受热分解: 2Fe(OH)3 = Fe2O3 + 3H2O 制备: Fe3+ + 3OH- == Fe(OH)3↓

  22. 氢氧化亚铁 Fe(OH)2 白色固体,不溶于水 化学性质: Fe(OH)2 + 2H+ = Fe2+ + 2H2O 1)、易溶于酸: 注意氧化性强的酸 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2)、易氧化: 白色絮状→灰绿色→红褐色沉淀 制备: 隔绝氧气

  23. 3、铁盐 (1)盐溶液的保存和配制 Fe2+盐:因Fe2+易被氧化,其晶体应密封保存。 配制溶液时应加铁粉和少量相应的酸 Fe3+盐:FeCl3易潮解,需密闭保存。Fe3+易水解,配制溶液时应将Fe3+盐溶于相应酸中,再加水稀释,以抑制其水解 (2)共存问题

  24. 三、Fe3+和Fe2+的检验 如何检验Fe3+? 1、滴加KSCN溶液 Fe3++3SCN- == Fe(SCN)3 血红色溶液 2、滴加NaOH溶液 产生红褐色沉淀 Fe3+ + 3OH- == Fe(OH)3↓ 3、滴加苯酚溶液 紫色溶液

  25. Fe2+的检验 (1)、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氯水(或通氯气)等强氧化剂,立刻出现红色。 2Fe2+ + Cl2 === 2Fe3+ + 2Cl- (2)、滴加碱溶液,生成白色絮状沉淀,立刻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26. 3、铁盐与亚铁盐 O2、Cl2、Br2、HNO3、HClO、HMnO4 相互转化 Fe2+ Fe3+ Fe、Cu、I-、S2-、SO2、 鉴 别 方 法 直接观色 显色反应 浅 绿 色 棕 黄 色 与KSCN 不显红色 血 红 色 与苯酚 不显紫色 显 紫 色 Cu被腐蚀 溶液变绿色 与 铜 片 无明显现象 Fe3+ 氧 化 性 与淀粉KI 试纸不变蓝 试纸变蓝色 白色沉淀迅速变灰 绿色最后呈红褐色 立即产生红褐 色沉淀 与碱反应

  27. 铁三角 Fe Fe3+ H+ Cu2+ Ag+ I2 S Cl2 Br2 HNO3浓H2SO4 Al Zn H2 C CO C CO Si Al Mn Fe Cu S2- H2S SO32- SO2 I-HI Fe(Ⅱ) Fe(Ⅲ) O2Cl2 Br2 HNO3 H2O2 Na2O2MnO4-(H+)

  28. ⑴ Fe → Fe(Ⅱ) ⑴ Fe Fe(Ⅱ) 铁与较弱的氧化剂反应,例如: S、I2、Cu2+、Fe3+、非氧化性酸(H+) △ Fe + S == FeS Fe + Cu2+ == Fe2++ Cu Fe + 2H+ == Fe2++H2↑

  29. ⑵ Fe (Ⅱ)→Fe Fe2+与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反应时,可还原成铁,在炼钢中显得尤为突出,如:C、CO、Si、Al、Mn等。 高温 2Fe + SiO2 2FeO + Si == 高温 Fe + CO2 FeO + CO === 高温 3FeO + 2Al === 3Fe +Al2O3

  30. ⑶ Fe→Fe(Ⅲ) 铁与强氧化剂反应时,如:Cl2 、Br2、HNO3、热浓H2SO4等反应时,均可生成+3价铁的化合物: 点燃 2Fe + 3Cl2 === 2FeCl3 △ Fe+6HNO3 == Fe(NO3)3+3NO2↑+H2O 2Fe + 6H2SO4(浓)== Fe2(SO4)3+3SO2↑+6H2O

  31. ⑷Fe(Ⅲ)→Fe +3价铁的化合物与Al、H2、C、CO等还原剂反应均可还原成铁,如: 高温 2Fe + 3CO2 Fe2O3 + 3CO === 高温 Fe2O3 + 2Al === 2Fe + Al2O3 (铝热反应)

  32. ⑸ Fe (Ⅱ)→Fe(Ⅲ) Fe2+具有还原性,当遇到强氧化剂时,如:O2、Cl2、Br2、KMnO4、HNO3、浓H2SO4、HClO、K2Cr2O7等均可生成+3价铁。 2FeCl3 + 2Br2 2FeBr2 + 3Cl2(足量)== 6FeBr2 + 3Cl2(少量)== 2FeCl3 + 4FeBr3 6FeCl2 +3Br2 == 2FeBr3 +4FeCl3 (使溴水褪色) 4Fe2+ + O2 + 4H+ == 4Fe3+ +2H2O 2Fe2++H2O2+2H+ == 2Fe3++2H2O

  33. ⑹ Fe3+→Fe2+ 当Fe3+ 遇到强还原剂,如:Fe、 Cu、S2-(H2S)、SO32-、SO2、I-(HI)等,均可将它还原成Fe2+,如: 2Fe3+ + Cu== 2Fe2+ + Cu2+ 2Fe3+ + S2- == 2FeS↓+ S↓ 2Fe3+ + H2S== 2Fe2+ + S↓+ 2H+ 2Fe3+ + HS-== 2Fe2+ + S↓+ H+ 4Fe3++ 6HS-== 3Fe2+ + FeS↓+ 2S↓+ 3H2S 2Fe3++ SO2+2H2O== 2Fe2++4H++SO42- 2Fe3++ SO32-+H2O== 2Fe2++2H++SO42-

  34. 专题-铁铜间彼此反应的计算和讨论 涉及的物质一般有Fe2+ 、Fe3+、Cu2+、Fe、Cu 涉及的主要反应: 2Fe3+ + Fe→3Fe2+ 2Fe3+ + Cu→2Fe2+ + Cu2+ Fe + Cu2+ →Fe2++ Cu 关键: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 氧化性 Fe3+ > Cu2+ 还原性 Fe > Cu

  35. 例题 在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Fe粉: ①完全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的阳离子是; ②如果反应后有固体剩余,则溶液中一定无, 一定有; ③如果反应后剩余的固体只有Cu,则溶液中一定 无,一定有,可能有. ④如果反应后剩余的固体为Fe和Cu,则溶液中一 定无和,一定有. Fe2+ Fe3+ Fe2+ Fe2+ Fe3+ Cu2+ Fe3+ Cu2+ Fe2+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