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likes | 452 Views
苏联(苏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路:. 列宁时代: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失败). 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 斯大林时代是否会继续坚持走列宁的道路?. 斯大林模式. 第二课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课标: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什么是“模式”?. “ 事物的标准样式 ” 。当它被用于形容一定社会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时,指 政府组织社会生活时所提倡的理念、所组建的体制和所采取的政策、方针等 。. 什么是“斯大林模式”?.
E N D
苏联(苏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路: 列宁时代: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失败) 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 斯大林时代是否会继续坚持走列宁的道路? 斯大林模式
第二课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课标: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什么是“模式”? “事物的标准样式”。当它被用于形容一定社会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时,指政府组织社会生活时所提倡的理念、所组建的体制和所采取的政策、方针等。 • 什么是“斯大林模式”? 指苏联在20C20-50S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模式。它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P119课前提示)
国内外形势、历史和个人因素 模式形成的历史背景 社会主义工业化 模式形成的历史过程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农业集体化 经济、政治、思想高度集中 模式的确立及表现 模式的经验教训 课前提示
虽然赢得国内战争的胜利,但仍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之中. 苏联刚成立,列宁去世;经济虽基本恢复,但仍是落后的农业国 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苏联面临着怎样的形势? 国际形势 国内形势 专制主义思想根深蒂固,而且有着强烈的扩张欲望。 历史传统 斯大林多次强调,“阶级的消灭,不是通过阶级斗争消灭的道路,而是经过阶级斗争加强的道路达到的”。 思想环境 个人因素 斯大林的性格与经历
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他 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 20岁时候,就成为了一位职业革命 家。1905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 从此成为了列宁的支持者。列宁逝 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 主义建设.。
列宁在其遗嘱中有关斯大林的叙述:“……斯大林同志当了总书记,掌握了无限的权力,但他能不能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斯大林同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的来往中是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总书记的职位上是不可容忍的了。”列宁在其遗嘱中有关斯大林的叙述:“……斯大林同志当了总书记,掌握了无限的权力,但他能不能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斯大林同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的来往中是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总书记的职位上是不可容忍的了。” • “在十月革命前,斯大林曾八次被捕,其中六次从流放地逃脱,又回到原地继续革命。……斯大林的思想,对人的主观能动性比较看重,对客观规律则尊重不够;对该做什么比较强调,对能做什么不够重视,这恐怕是造成斯大林理论思想中主观主义过多的原由之一。”
斯大林模式不是偶然的,可以说是苏联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斯大林模式不是偶然的,可以说是苏联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特殊的历史条件: ——外部存在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内部存在 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 1、背景:P119 2、过程:两个五年计划(时间、成就) 3、特点:(1)优先发展重工业 (2)追求高速度 (3)农轻重比例失调
〓苏联的五年计划 变成工业国 1928年-1932年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933年-1937年 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 • 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农业全盘集体化 1、背景: 工业发展的需要;粮食供应的困难P121 2、过程: 1929年底 开始农业全盘集体化 1932年 富农被作为一个阶级消灭 1937年 完成 3、特点: 全盘集体化;机械化 ;强制性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毛泽东是这样说的,可后来我们自己呢?
【学思之窗】 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7年7月到1930年,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想一想,那时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和我国开展的哪一项运动比较类似? ⑴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一些地方把农民的住房、小牲畜等强行收归农庄所有,这类过火行为引起了农民的强烈不满和抵制,不少农民大量屠宰牲畜,并要求退出集体农庄。 ⑵人民公社化类似
斯大林模式确立的标志?模式有何特点?表现在哪里?P122-123斯大林模式确立的标志?模式有何特点?表现在哪里?P122-123 总特点:高度集中 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是一种指令性计划的管理,排斥市场调节,采用强制性的行政手段;优先发展重工业。 ①经济: 有何积极影响和不足? ②政治: 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斯大林一人;大清洗运动。 ③思想: 思想文化单一,个人崇拜,行政干预。
斯大林模式的经验: • 能集中全国人力、物力和财力,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保证了党对新生政权的领导,维系了政局稳定。 • 统一全国人民的意志。 • 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
斯大林模式的教训: • 农轻重比例失调,压抑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经济发展失去活力。 • 容易滋生个人崇拜,社会主义法制受到破坏 • 文化上,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1934年,党的十七大,按规定对总书记斯大林的鼓掌可达10分钟,对其他政治局委员鼓掌不能超过2分钟,可当政治局委员基洛夫出现时,鼓掌长达10分钟之久。选举总书记时基洛夫得的票数超过了斯大林,由于基洛夫不愿意担任此职,斯大林才得以连任。大祸随之临头,基洛夫在守卫森严的办公室被人暗杀,此后,参与该案侦察工作和见证的人不是死于车祸就是永久失踪。1934年,党的十七大,按规定对总书记斯大林的鼓掌可达10分钟,对其他政治局委员鼓掌不能超过2分钟,可当政治局委员基洛夫出现时,鼓掌长达10分钟之久。选举总书记时基洛夫得的票数超过了斯大林,由于基洛夫不愿意担任此职,斯大林才得以连任。大祸随之临头,基洛夫在守卫森严的办公室被人暗杀,此后,参与该案侦察工作和见证的人不是死于车祸就是永久失踪。 由此开始,布哈林等和斯大林同一时期的革命家被指控为犯有谋杀罪和叛国罪而被害。接着,内务部的部长们和主要局长被杀。参加十七大的代表被捕、被杀的有1108人,大会选出的139名中央委员有近80人被捕、被杀。在军队中,大约有2万名军官遭到清洗,1938年,红军师以上的军官中,只有39%的人是原任的。全军5名元帅中有3名被杀害,10多位副国防人民委员中,无一人得以幸免,15名集团军司令中有13名被清洗。到1939年,大清洗运动才逐渐平息。
T-34型坦克,作为二战中性能最好的坦克之一,共生产了四万辆T-34型坦克,作为二战中性能最好的坦克之一,共生产了四万辆 PPSH(波波沙)-41冲锋枪,共产六百万枝 喀秋莎火箭炮在怒吼
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过程来看,从斯大林模式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发展历程对比来看,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哪些深刻的教训? (1)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要从本国国情出发,保证国民经济比例平衡发展,使经济稳步健康地发展。 (3)要注意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
结束语 虽然斯大林模式的功过并存,但我们也要注意到: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如何在外部面临帝国主义国家包围的情况下,如何让社会主义生根发芽,应该说是摆在苏联人民面前的首要问题。因此,作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斯大林,他只能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去寻找依据,或者在实践中摸索前进,从而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即“斯大林模式”。因此,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的立场都是不科学的。
日子一天比一天幸福 集体农庄幸福的快乐的少女 工人阶级的胜利宣告了资本主义的破产
当堂巩固 1、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是在( ) A、一五计划完成后 B、二五计划完成后 C、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后 D、新经济政策被取消后 B
D 2、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条件不包括( ) A、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封锁 B、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传统 C、斯大林个人因素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示范作用
3、对斯大林模式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 B、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C、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种的探索和创新 D、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有利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