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3

第 十一 章 糧食作物生產與貿易的演變

第 11 單元:世界糧食作物生產與貿易的演變. 第 十一 章 糧食作物生產與貿易的演變. 【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 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 2.5 版 授權釋出 】. 劉麗飛教授. 學習提醒 1. 第十章介紹重要糧食作物的生產與利用。 2. 是否體會到少數重要作物,卻大量提供了    我們生活中的許多必需物品。 3. 這些重要糧食作物的生產量,是否足夠  所有人類使用? 4. 注意!上週題目很多同學計算錯誤,或  單位不正確,請仔細更正!. 題目: 2007 年稻米產量約 6.6 億公噸,

af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十一 章 糧食作物生產與貿易的演變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 11 單元:世界糧食作物生產與貿易的演變 第十一章糧食作物生產與貿易的演變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劉麗飛教授

  2. 學習提醒 1. 第十章介紹重要糧食作物的生產與利用。 2. 是否體會到少數重要作物,卻大量提供了    我們生活中的許多必需物品。 3. 這些重要糧食作物的生產量,是否足夠  所有人類使用? 4. 注意!上週題目很多同學計算錯誤,或  單位不正確,請仔細更正! 題目:2007年稻米產量約6.6億公噸,     小麥產量約6.0億公噸 若全球人口有 70 億, 平均每人每年可享用____公斤稻米? ____公斤小麥?

  3. 第十一章糧食作物生產與貿易的演變 重點: 1. 了解世界主要糧食作物的供需與貿易 2. 了解消費需求對糧食生產的影響 3. 有效與合理的糧食作物運銷 4. 糧食生產對政治與經濟的影響 11 - 1. 社會的需求與糧食生產的改變 11 - 2. 主要糧食作物的運銷 11 - 3. 全球穀物貿易 11 - 4. 糧食政策

  4. 11 - 1. 社會的需求與糧食生產的改變 經濟社會中, *人口的增加速度, *人民的收入、購買力、  消費習慣、營養水準和健康, *社會型態、都市發展等, 影 響 農業生產資源的使用, 和生產、運銷結構的調整。

  5. 農業社會 經濟社會 農 = 食 農 = - - - = 食 自給自足 (農、食為一體兩面) • 商品作物 • (農、食距離加大) • 物理(地理)距離 • 2. 時間距離(貯藏技術發展) • 3. 介於食品工業、流通業、 •  和外食產業之間 食品系統:包括 上游:農漁業 中游:食品製造、流通業、 下游:零售業、外食產業和消費者 糧食問題: 單純糧食生產階段問題

  6. 都市化造成的糧食消費情形改變 飲食生活變化的四種型態 1. 第1 階段 - 主食中的雜糧和薯類快速減少   稻米和小麥增加(白色革命) 2. 第2 階段 - 主食中的稻米和小麥減少,  副食比例增加(肉、蛋、水產品、植物油) 3. 第3 階段 - 副食中動物性蛋白食品和酒精飲料增加 4. 第4 階段 –  飲食簡化:冷凍食品、外食和熱食外帶增加, 傳統食品高級化、美食化 

  7. 以台灣為例, 近年來消費與生產形態明顯改變: • 國民的糧食消費組合中, • 高價位、品質佳的食品所佔比重逐漸增加。 • 作物種類與品種改變, • 以品質為主要的訴求,不要求高產量。 • 生產設施改進,提高生產成本。

  8. 2. 國民所得提高後, 肉類、乳類和蔬果的消費增加, 穀類減少。 穀類栽培面積減少, 但是禽畜動物的生產, 需要更多的土地和生產要素的投入, 由國外購買進口的飼料增加, 廢棄物衍生更多的環保問題, 需要更高的成本處理

  9.  減少   略增   大幅增加

  10. 約 70 - 80 公斤白米 若人口 70 億, 平均每人每年可享用 94 公斤稻米? ____公斤小麥? 稻穀 若每天 1/3 熱量約1000 (kcal)由米飯提供, 你每天必須吃大約4 碗飯,約 = 300g 白米 則一年你必須吃大約109.5 kg白米,

  11. 資料來源:農委會

  12. 畜產 漁產 林產 農作物

  13. http://www.gio.gov.tw/info/taiwan-story/agriculture/frame/frame3.htmhttp://www.gio.gov.tw/info/taiwan-story/agriculture/frame/frame3.htm

  14. 140萬 270萬 370萬 19萬 107萬 19萬 http://www.gio.gov.tw/info/taiwan-story/agriculture/frame/frame3.htm

  15. 3. 加工食品與外食消費增加。 增加糧食運銷、加工過程的勞務與成本、 影響食品安全。 例如:食品添加物、防腐劑、人工色素、 過度包裝,以及貯藏和保鮮等處理方式。

  16. 超市中各種加工食品,取代傳統市場食物 Roadsidepicture

  17. 食品添加物:食品從製造到運送、貯藏等過程中,用以著色、調味、防腐、乳化、增加香味、安定品質、促進稠度、增加營養、防止氧化,而添加或接觸於食物的物質。食品添加物:食品從製造到運送、貯藏等過程中,用以著色、調味、防腐、乳化、增加香味、安定品質、促進稠度、增加營養、防止氧化,而添加或接觸於食物的物質。 糖果餅乾、瓜子蜜餞,則充滿了人工甘味、著色劑等可能致癌的添加物。 肉類加工:添加粘著劑、彈性劑、保色劑、防腐劑、色素等9類10多種添加物

  18. 食品添加物依用途區分為17類

  19. 食品添加物依用途區分為17類 (續)

  20. 市售醬油半數含防腐劑 苯甲酸、去水醋酸、己二烯酸、對羥基苯甲酸甲酯、對羥基苯甲酸乙酯、對羥基苯甲酸丙酯、對羥基苯甲酸丁酯等 嘟 火鍋料 多防腐劑 包子饅頭愈嚼愈甜加料了 有防腐劑、人工甘味劑 mega hammond christabelle 迴紋針

  21. 亞洲食品業 毒影幢幢 notashamed 亞洲各國正和氾濫食品業的有毒化學添加劑搏鬥,學者認為這些化學物質已嚴重危害公眾健康; 是亞洲許多疾病的元兇,包括癌症盛行率上升、肝腎疾病、孩童智能與發育遲緩,嚴重時甚至致死。 各國對大陸食品尤有戒心。

  22. 老外! 請多保重! 根據經濟部商業司的報告,全臺每天外食人口達一千七百七十萬人次。其中六成六的受訪者表示,每天都有吃早餐,二成左右每天外購早餐。因為上班與上學的緣故,約有四成的民眾在外購食用餐,約三成由家人或自己煮食。晚餐有七成午的受訪民眾是在家吃的,但有二成五的受訪者,每周外購晚餐至少兩次,每天都外購晚餐的受訪者有百分之十一,其中四十五歲男性晚餐外食的比率偏高

  23. 老外的最愛 火腿蛋三明治、雞丼、滷味、蛋餅、便當、 炒飯、蛋堡、雞排、餛飩、炸醬乾麵等。 超商達人:早飯糰、午便當、晚涼麵 連鎖超商的傲人業績 一年賣出六千萬個便當、八千萬個飯糰、 上億個麵包。

  24. 外食的問題 食物來源、處理過程,使用容器等 吃入過量環境荷爾蒙,包括 壬基酚 (NP) 、辛基酚 (OP)、雙丁基酚 (DTBP)等 NP和OP與女性荷爾蒙「雌二醇」結構類似, 20多年前,已經發現家庭污水道排放口的雌魚特別多,後來才知是清潔劑中的NP影響魚類生殖系統,使雄魚比例減少。

  25. 環境荷爾蒙來源 許多食品容器、包裝使用塑膠,加熱後可能釋出NP, 清潔劑、農藥也會添加NP, 國人每天從食物攝取了3萬5000多奈克的NP類化合物, 是紐西蘭的10倍、德國的4.5倍, 外食學生, 每cc血液含NP10-20奈克,每cc尿液含2-4奈克, 其濃度為日本人10倍以上, (每cc血液含NP0.2-0.3奈克,每cc尿液少於0.2奈克), 國內學生血中OP、 DTBP濃度都為每cc2-20奈克。 顯示國內環境荷爾蒙的問題嚴重。

  26. 垃圾食物 油、鹹、甜 thebittenword.com wickenden avlxyz Swamibu

  27. 垃圾食品影響腦部健康 現代人 愛吃零食、薯條等垃圾食物 長期飲食不均衡、營養不足 bunchofpants 記憶力衰退、老年癡呆、精神分裂、抑鬱症、 過度緊張等精神類疾病

  28.  增減變動    增加 4. 營養素攝取不均衡,熱量、脂肪過多。 影響國民健康,增加醫療與保健方面的支出。 台灣地區每人每日營養攝取量變化 資料來源:"Taiwan Food Balance Sheet",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29. 5. 農村人口老化,生產勞力與意願減少,   生產成本增加。 需要積極開發自動化生產,減少勞務支出。 6. 價格低廉的糧食作物大量進口, 減少本土糧食作物生產。 制定政策加以保護,維持農業生產? 或完全開放自由競爭?

  30. 單位:百萬美元 資料來源:農業統計要覽,民國九十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31. 90180.0150.054.09.06,615 350.0 94 4,960 230.8 78 4.7 2,446 227.7 1,282 88.4 141 6.1 8,907 557.7 資料來源:進口貿易統計月報,財政部關稅總局

  32. 資料來源:農委會

  33. 表國產與進口雜糧數量比較(1999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物別項目數量(公噸)比率(%) ----------------------------------------------------------------------- 國產 201,195 5.3 玉米進口 3,617,298 94.7 合計 3,818,493 100.0 ----------------------------------------------------------------------- 國產 352 0.02 大豆進口 2,354,508 99.98 合計 2,354,860 100.0 ----------------------------------------------------------------------- 國產 33,579 44.0 高粱進口 42,740 56.0 合計 76,319 100.0 ---------------------------------------------------------------------------

  34. 表國產與進口雜糧數量比較(2005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物別項目數量(公噸)比率(%) ----------------------------------------------------------------------- 國產 133,497 2.6 玉米進口 4,960,154 97.4 合計 5,093,651 100.0 ----------------------------------------------------------------------- 國產 213 0.009 大豆進口 2,446,037 99.991 合計 2,446,250 100.0 ----------------------------------------------------------------------- 國產 8,325 9.7 高粱進口 77,555 99.3 合計 85,880 100.0 --------------------------------------------------------------------------- 會不會有危險?

  35. 7. 部份土地轉為生產與糧食無關的高價值作物, 或轉為農業以外用途。 土地一旦轉為建築用途, 想再恢復為農業用途極為困難。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育之間的衝突。

  36. 11 - 2. 主要糧食作物的運銷 糧食的生產,只是產品的原始創造, 運銷才是真正把糧食從生產地帶給消費者, 因此也可視為。 運用有效的運銷,合理的分配, 也可以紓解糧食問題 運銷 糧食的次級生產

  37. 倉儲 農業生產有明顯季節性, 但是市場需求則大致四季維持不變, 因此,收穫的穀物必須有適當儲存, 以調節市場需求, 並減少鼠、蟲、鳥害,及腐敗等各種損失。 台灣大學 劉麗飛 台灣大學 劉麗飛

  38. 簡化產品由生產者到達 消費者之間的通路, 以減少中間商販的剝削, 物品的損耗,及運銷費用等, 使農民可以得到合理的利潤, 消費者得到價廉的產品。 運銷通路 加工可以創造新產品, 避免食品腐壞,延長貯存時間, 有益糧食在空間及時間上的調控。 加工 發展運輸,使物暢其流, 安定市場價格, 減少民眾對糧食上漲之預期心理, 防止民眾囤積物資等。 運輸

  39. 將食品的流通規模化、 衛生化、超市化。 食品零售現代化 台灣大學 劉麗飛

  40. 台灣大學 劉麗飛

  41. 台灣大學 劉麗飛

  42. 自由化與國際化貿易 世界各國都放棄對自己的貿易保護, 而各自在絕對有利或比較有利的條件下, 實施專業的生產,然後互通有無, 進行貿易。如此亦可促進糧食作物的增產。 由政府主導,制定政策, 穩定糧食價格。 政策

  43. 11 - 3. 全球穀物貿易 目前國際間糧食作物的貿易活動興盛, 主要有糧食生產過剩的國家,大量出口糧食, 其中以美國為最大的出口國。 而糧食不足的國家,成為進口國, 大多數是開發中國家。 造成糧食不足大致有以下的原因: ◎ 缺乏農業生產資源 ◎ 缺乏生產技術 ◎ 生產量不足供應過多之人口。

  44. 國際穀物市場的特徵 1. 主要的穀物輸出國僅限於美國、加拿大、澳洲、 南美、中國等。 2. 主要的穀物進口國僅以日本、韓國、台灣等亞洲 國家為中心。 3. 貿易量僅佔總產量的10 – 12%,供需非常容易 受到氣候變化、輸出國國內產量波動等的影響, 市場結構極為脆弱。 4. 價格變動激烈,在全球出現糧荒時,供需的些許 變化,都會導致國際穀物價格大幅跌漲。 造成貿易量穩定,價格不穩定。

  45. 全球穀物貿易總量 1990 年:約為 9,000 萬公噸, 2006/07年:約為2億 4,232 萬公噸, 約佔全生產量的 12%。 對於國際經濟與政治有相當大的影響。    各主要糧食作物的總生產量中,    分別有不同比例用於貿易   例如:玉蜀黍: 14 %      馬鈴薯: 2 %   大豆 : 25 %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糧食供需吃緊,  全球穀物庫存率降低,和1970年代有些相似

  46. 全球未來穀物市場 根據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 (IFPRI ) 推估, 到了2020 年,將比1990年 小麥貿易量增加 61 %, 稻米貿易量增加二倍, 大豆貿易量增加 121 %, 粗穀類增加 62 %, 且將以亞洲為糧食貿易中心。

  47. 中國大陸進口穀物 中國大陸穀物產量約佔全世界的 1/5,  以世界7 % 的耕地養活世界 22 % 人口, 但是由於人口仍迅速增加, 估計到 2020 年時, 需進口穀物 2 億5,000 萬公噸, 將嚴重影響 世界穀物貿易市場。 中國大陸穀物進口量(雷斯特布朗) 百萬噸 1990 2000 2010 2020 2030

  48. 台灣 每年進口大宗穀物約, 價值新台幣 , 受國際市場影響極大, 對國內糧食生產亦有嚴重影響。 1,000 萬公噸 500 億元 2004年台灣總共購買了價值22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 這些農產品以各種樣貌出現在台灣的餐桌上。 事實上,美國固定供應台灣食物進口總需求的1/3。

  49. 主要發展中地區的穀物進口量, 1995 & 2020 (百萬公噸) 2020年大量進口穀物地區: 東亞、西亞和北非、南亞、 2020年大量進口穀物地區: 東亞、西亞和北非、南亞、 1995 2020

  50. 世界穀物總生產與總消費之間, 要如何達到平衡?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 ( FAO )規定, , 應維持在為佳。 若穀物安全庫存率低於標準, 則國際穀物價格上升, 世界糧食供應會出現“吃緊”的趨勢。 穀物安全庫存率 17 - 18 %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