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k likes | 1.28k Views
六、特殊的禁忌. 闽南传统建筑中的禁忌. 在传统社会里,工匠地位虽高,也无法拥有绝对的发言权,有时并不能以专业知识或经验说服业主,只能以吉凶禁忌来表达。 这些吉凶禁忌,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规则、一种习俗。 闽南传统工匠世代遵守某些建筑禁忌。 这些禁忌,有的关系到建筑的隔热、通风、采光、防雨等物理要求,有的关系到建筑的施工质量,有的关系到建筑的审美要求,有的是自古相传的准则。 工匠世世遵守,若犯禁忌,会被认为是“破格”,厝主会说匠师工夫不到家,甚至认为工匠有意作弄,是“做窍”、“见损”。. 闽南民谚: “ 风水先生指一指,石匠师傅累半死 ” 。.
E N D
在传统社会里,工匠地位虽高,也无法拥有绝对的发言权,有时并不能以专业知识或经验说服业主,只能以吉凶禁忌来表达。在传统社会里,工匠地位虽高,也无法拥有绝对的发言权,有时并不能以专业知识或经验说服业主,只能以吉凶禁忌来表达。 • 这些吉凶禁忌,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规则、一种习俗。 • 闽南传统工匠世代遵守某些建筑禁忌。 • 这些禁忌,有的关系到建筑的隔热、通风、采光、防雨等物理要求,有的关系到建筑的施工质量,有的关系到建筑的审美要求,有的是自古相传的准则。 • 工匠世世遵守,若犯禁忌,会被认为是“破格”,厝主会说匠师工夫不到家,甚至认为工匠有意作弄,是“做窍”、“见损”。
闽南民谚:“风水先生指一指,石匠师傅累半死”。闽南民谚:“风水先生指一指,石匠师傅累半死”。 • 工匠的 “见损”、“做窍”、“做扣”、“破格”,破坏风水,认为会使屋主家族没落。
窗不可高于门,也不能比门大。 • 大门门板忌用四片或六片拼成,因闽南“四”与“死”音近,而“六片板”是棺材的别称。
闽南民间认为,床位不可对着梁,否则会“闹穷闹凶”;床与梁相交叉,称为“担楹”,凶;如无法避免,可在床架上方支起一根扁担,将梁“挑”起来。床位上方不得设置天窗,靠近床头的墙上也忌开窗。
灶口忌向东,闽南语“东”与“空”谐音,闽谚曰:“灶口向东,米缸空空。”“灶口向东财空空。”灶口忌向东,闽南语“东”与“空”谐音,闽谚曰:“灶口向东,米缸空空。”“灶口向东财空空。” 海沧新垵
漳州八卦楼,在古漳州城东南角,即今漳州大桥北端。漳州八卦楼,在古漳州城东南角,即今漳州大桥北端。 • 据明万历《漳州府志》卷2“宫室”记载,八卦楼建于隆庆六年(1572年),知府罗青霄认为:漳州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应有突起的山峰以护风气,于是将原来的旧楼改建为八角形的楼阁,题名“威镇阁”,与芝山上的威镇亭对峙而立。因楼八面,俗称“八卦楼”。 • 当时楼上有对联云:“五名山、二秀水,城外风烟连海峤;七真儒,三及第,漳南文献甲闽瓯。”说明“八卦楼”是一座景观楼、文峰楼。
同安凤山石塔 • 同安凤山石塔,又名“文笔塔”,第二层塔身刻有魁星像,两旁镌有“斗气护金轮,频见五云捧日;文峰参璧水,永为一柱擎天”的楹联。第三层刻“山斗具瞻”4字。第四层刻佛像一尊。 • 凤山又名九跃山。《闽书》:“皇朝万历庚子(1600年),令洪世俊塔焉,表为学宫之文笔。”塔为县令洪世俊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建,正对文庙明伦堂,以象征文笔,振兴当地文风。
泉州石笋(宋) • 泉州石笋 • 泉州市接官亭附近的龟山西南麓,晋江之畔,耸立着一根经过人工雕凿的石笋,高4米,上尖秃,下粗壮,形如男根。 • 晋江经此的流段谓之“笋江”,跨江桥谓之“笋江桥”,古代泉州十景之一便是“笋江月色”。 • 乾隆《泉州府志》卷26:“高惠连,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任。以私憾迁府学于郡西,击断石笋为二。”乾隆《泉州府志》卷13张读《泉州重建州学记》:“惟学宫之建,在州城南之东,门直子庚,以通关衢。擅山川之壮气,践槐袭衮,元勋伟节,世有名人。厥后太守高侯,逞私憾迁而西之,衣冠遂减畴昔。”
泉州溜江石塔 • 清光绪举人泉州人曾遒《桐荫旧迹诗纪》记云:“泉州上汇永、德、南安、安溪诸水,由西北奔腾而来,环黄龙江,合笋江、浯江入海。有三大水口,溜江之塔为第一水口,石湖之塔为第二水口,至宝盖之关锁为第三水口,总一大收束也。”
泉州溜江石塔 • 曾遒《桐荫旧迹诗纪》“溜江石塔”条记之云:“明万历间,郡守蔡继善以溜江居下游,建塔其地,与凌霄、宝盖鼎峙而三。是秋乙卯(1615年),泉士俊者半榜。己未(1619年),庄公际昌会状。后塔不知何废。清季,观察庄公俊元(1808—1879)乃将近西门之定应宫内石塔,移于溜江再建。越数十年,吴公鲁复大魁云。盖是地适当郡城巽位,又为笋、浯二江水口,堪舆家谓:巽上高峰出状元。虽属术家言,或有其理焉。若更高大则犹妙云。”
六胜塔 • 清光绪举人泉州人曾遒《桐荫旧迹诗纪》记云: • “泉州上汇永、德、南安、安溪诸水,由西北奔腾而来,环黄龙江,合笋江、浯江入海。有三大水口,溜江之塔为第一水口,石湖之塔为第二水口,至宝盖之关锁为第三水口,总一大收束也。”
石狮姑嫂塔(宋) • 乾隆43年《重修塔峰碑记》云:“关锁塔者,泉南形胜也。位主离宫,焕文明之象。高出海甸,表堤岸之观。” • 道光《晋江县志》卷4“山川志”:宝盖山“绝顶有石塔,名关锁塔。关锁,水口镇塔也。高出云表,登之可望商舶来往。”
澎湖的镇风塔 泉州洛阳桥 镇风塔
传统住宅、祠堂的地坪分为三个阶段,由高而下依序为顶落(大厝身)、榉头、下落及深井。一般顶落后房的地坪应高于大厅地坪4寸左右;顶落厅地坪应高于榉头与下落厅的地坪4寸左右。下落厅与榉头的地坪相平,天井最低。这种地坪层次,寓意“蒸蒸日上,步步高升”。传统住宅、祠堂的地坪分为三个阶段,由高而下依序为顶落(大厝身)、榉头、下落及深井。一般顶落后房的地坪应高于大厅地坪4寸左右;顶落厅地坪应高于榉头与下落厅的地坪4寸左右。下落厅与榉头的地坪相平,天井最低。这种地坪层次,寓意“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放水,指天井的“排水”,因为水代表财气,在南方古建筑中特别受到重视。闽南古谚曰:“千银起厝,万银放水。”放水,指天井的“排水”,因为水代表财气,在南方古建筑中特别受到重视。闽南古谚曰:“千银起厝,万银放水。” • 依照房屋向山(例如坐乾向巽,则向山为巽山),找出房屋所属五行属性,确定“水口”方位。放水忌犯黄泉以及白虎,故放水的水口大多在龙边(东边、左边)。 • 水路忌作一条直沟直接排水出去,宜弯曲,忌直出横流。水路没有从门槛下直接排出的做法,也不能穿过房间,只能从门厅两边排出。
因为风水视水为财,水不能笔直向外排,暗渠要设置成之、玄字走向。走七星步、踩八卦路。因为风水视水为财,水不能笔直向外排,暗渠要设置成之、玄字走向。走七星步、踩八卦路。 • 风水将住宅的天井视作“明堂”,要求端平方正;天井为屋面雨水汇集之地,又代表财禄,要求蓄藏,不宜过于疏敞。
清人吴鼒《阳宅撮要》说: • 天井乃一宅之要,财禄攸关,要端方平正,不可深陷落槽。 • 凡富贵明堂,自然均齐方正,有一种阴阳交媾之美。 《阳宅撮要》引《宅法碎金》说: • 屋为主星,水路为应,曲折有情,回抱世兴。天门要开,地户要闭。天关要阔,地轴要紧。来水处曰天关,阔则长流不晒。去水处曰地轴,紧则聚而不散。 • 天井水法,屈曲为奇。来水地降,去水天梯。 清人张宗法《三农纪》说: • 有前后天井,必自后由中宫达前,取天干之位,曲折而出。若直流,主财不聚。……放水渠宜通竣、无秽气,吉。 • 去宜曲折,之玄以会外水者,昌。渠内宜畜金龟。《龟策传》云家尝畜龟饮食之亦能导气,有益于衰老。且渠久不淤,又召灵气。
“目屎流滴”,用来规范地盘尺寸与出檐尺寸之间的关系,使雨水滴落在天井内;否则雨水滴在大石砛上,称“目屎流滴”、“洗脚砛”。清代风水书《八宅明镜》曰:“不论前后檐下水滴在阶檐上者,凶。”“目屎流滴”,用来规范地盘尺寸与出檐尺寸之间的关系,使雨水滴落在天井内;否则雨水滴在大石砛上,称“目屎流滴”、“洗脚砛”。清代风水书《八宅明镜》曰:“不论前后檐下水滴在阶檐上者,凶。”
房门内开空间范围的上方不得有檩条,即门柱上的檩条至向内一步架的檩之间的步架深度应大于一扇门的宽度,否则称为“前压人”;在供案上方及神龛(公妈龛)上方不得有檩条,即寿屏之前一步架应大于供案的宽度,否则称为“后压神”,可以用天花板挡住,排除禁忌。房门内开空间范围的上方不得有檩条,即门柱上的檩条至向内一步架的檩之间的步架深度应大于一扇门的宽度,否则称为“前压人”;在供案上方及神龛(公妈龛)上方不得有檩条,即寿屏之前一步架应大于供案的宽度,否则称为“后压神”,可以用天花板挡住,排除禁忌。
阴阳坡 • 前后两坡有阴阳之分。 • 口诀:“前高后低,前短后长。” • 最初的主要目的在于采光通风,以后渐渐成为一种普遍遵守的禁忌。坐南朝北、坐东朝西的建筑,也都有这种禁忌。
厦门、金门的匠师称“阴阳坡”的禁忌为“倒向仰”、“倒翻狮”、“拖棚”。厦门、金门的匠师称“阴阳坡”的禁忌为“倒向仰”、“倒翻狮”、“拖棚”。
鲁班经插图 • 《鲁班经》说:“五架屋后拖两架,此正按古格乃佳也。今时人唤做前浅后深之说,乃生生笑隐,上吉也。”
“合桷”。桷枝不落在每间中心线上,也不落在每缝梁架上,且桷枝的数目均为双数。桷枝以“合”计算,一合为两支。“合桷”。桷枝不落在每间中心线上,也不落在每缝梁架上,且桷枝的数目均为双数。桷枝以“合”计算,一合为两支。 • “天地人富贵贫”
“笑瓦归中”、“归中笑”——“棺材盖”、“一箭穿心”“笑瓦归中”、“归中笑”——“棺材盖”、“一箭穿心”
视点位置,一般在寿屏(晋屏、太师壁)前方的案桌上香炉的放置处。 • 由大厅寿屏前向外望,不可看到捧檐(又称“捧箭檐”、“寮员”,相当于“橑风槫”、“橑檐方”),否则即如口咬一剑一般,称“咬剑”或“狮子衔剑”;若看到桷仔头(椽头)、滴水,则称为“露齿”、“狮子大开口”,也是不吉。 • 在顶落大厅寿屏前向南望,应看到天空,称“过白”、“见白”;若视线被下落屋脊挡住,则视为不吉,称“不见白”。
道光《厦门志》记厦门风俗:“上元,……妇女艳服入庙献莲花灯(闽语呼灯曰丁,祈嗣之意,向神丐)、红柑或烛或钱。”道光《厦门志》记厦门风俗:“上元,……妇女艳服入庙献莲花灯(闽语呼灯曰丁,祈嗣之意,向神丐)、红柑或烛或钱。”
闽南民居中的“正身”由“正厅”与两旁的“二房”组成,正身所在的大厝左右有“护厝”,也称“护龙”。正厅左边(东边)的“大房”由父母居住,其他各房依“左大右小”的原则由晚辈分住。闽南民居中的“正身”由“正厅”与两旁的“二房”组成,正身所在的大厝左右有“护厝”,也称“护龙”。正厅左边(东边)的“大房”由父母居住,其他各房依“左大右小”的原则由晚辈分住。 • 若正厅中供奉神像,以中轴线为准,神像设在轴线上或轴线左侧,祖先牌位一律居右,是民间“以神为大,以祖为小”的观念的反映。 • 房屋扩建时,可加“单伸手”或“护厝”,也有左先右后的原则,即以“左龙右虎”的顺序扩建。 三間張兩落双护厝大厝
泉州东观西台(吴氏宗祠)大厅 • 柱子、瓜筒、吊筒等垂直构件,必须头在上而根在下,除非工匠故意魇镇。 • 宋人孔平仲《谈苑》说:“造屋,主人不恤匠者,则匠者以法魇主人。木上锐上壮,乃削大就小,倒置之,如是者凶。” • 《占验录》说:“梓人最忌倒用木植,必取生气,根下而梢上。其魇者倒用之,使人家不能长进,作事颠倒。解法以斧头击其木曰:‘倒好,倒好,住此宅内,世世温饱。’”
桷仔布置时应头朝下(向外)而尾朝上(向着脊檩方向),寓意“向外发”。桷仔布置时应头朝下(向外)而尾朝上(向着脊檩方向),寓意“向外发”。 南普陀寺天王殿施工(2005-07)
民间传统居住与建筑风俗,石敢当是影响较广的一项。石敢当,也称泰山石敢当。民间传统居住与建筑风俗,石敢当是影响较广的一项。石敢当,也称泰山石敢当。 唐宋以来,第宅大门口常立镌字“石敢当”、“泰山石敢当”小石碑,或将石嵌砌墙体,用来镇鬼厌灾。 清《鲁班经》“禳解类”:“凡有巷道来冲者,立此石敢当。” 闽南民间传说,邪魔沿人间街巷行走,遇到石敢当就会被挡回,不得前进。
关于石敢当的来历,闽南民间有种种传说。民间相传,石敢当是一位姓石的骁勇猛将。石将军当关,万敌莫开。石上勒将军的大名,便具有禁鬼绝恶的功效。还有传说,姜太公封神,封来封去,到最后却忘记了自己的名姓,便自封为泰山石敢当。关于石敢当的来历,闽南民间有种种传说。民间相传,石敢当是一位姓石的骁勇猛将。石将军当关,万敌莫开。石上勒将军的大名,便具有禁鬼绝恶的功效。还有传说,姜太公封神,封来封去,到最后却忘记了自己的名姓,便自封为泰山石敢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