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第三章 血型与输血( 2 )

第三章 血型与输血( 2 ). 魏彦刚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第三节 白细胞血型系统. 1. 包括红细胞血型抗原 2. 白细胞本身所特有的血型抗原 3. 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 ). 一、 HLA 系统基因、抗原结构. HLA 基因型 : 位于 6 号染色体短臂 6 p 21.3 区域。 HLA 抗原 1 . HLA-I 类分子  2 .HLA-II 类分子. HLA 分子分布. 经典 HLA-Ⅰ 类分子 有核细胞表面 HLA-Ⅱ 类抗原分子 抗原递呈细胞

adri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章 血型与输血( 2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血型与输血(2) 魏彦刚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2. 第三节 白细胞血型系统 • 1.包括红细胞血型抗原 • 2.白细胞本身所特有的血型抗原 • 3.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3. 一、HLA系统基因、抗原结构 • HLA基因型: 位于6号染色体短臂6p21.3区域。 • HLA抗原 1. HLA-I类分子  2.HLA-II类分子

  4. HLA分子分布 • 经典HLA-Ⅰ类分子 有核细胞表面 • HLA-Ⅱ类抗原分子 抗原递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

  5. 二、HLA系统抗原的检测方法 1.淋巴细胞毒试验 分型血清中含有的抗特定HLA抗原的细胞毒抗体与待检淋巴细胞膜表面的HLA抗原结合后,在补体的参与下损伤细胞膜,观察细胞是否被染色剂染色,了解细胞损伤、死亡的情况。

  6. HLA系统抗原的检测方法 • 2.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试验 DNA合成量和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加与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差异大小成正比关系

  7. 3.HLA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 PCR-SSP( PCR序列特异性引物) • PCR-RFLP(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 PCR-SBT(PCR-直接测序分型)

  8. HLA检测的临床意义 • 器官移植 HLA-A﹑HLA-B﹑HLA-DR完全相同者移植效果好 • 输血 HLA同型输注会提高输血疗效 • 亲子鉴定 因其高度多态性而成为最能代表个体特异性并伴随个体终身的稳定的遗传标志,因其单倍型遗传特征,使子代保持父代的遗传特征,在无关个体之间HLA型别完全相同的几率及低。 • 疾病的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与HLA-B27有关;银屑病(牛皮癣)患者携带HLA-B13或HLA-B17

  9. HLA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 • 移植器官有二大类主要抗原:ABO血型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它们决定了同种移植的排斥反应。ABO血型只有4种(O、A、B、AB),寻找ABO血型相同的供受者并不难;但是HLA异常复杂,现已查明有7个位点,即HLA──A、B、C、D、DR、DQ、DP,共148个抗原,其组合可超过200万种。除非同卵双生子,事实上不可能找到HLA完全相同的供受者。

  10. 所以,器官同种移植后必然发生排斥反应,必须用强有力的免疫抑制措施予以逆转。到1960年代才陆续发现有临床实效的免疫抑制药物:硫唑嘌呤(1961)、泼尼松(1963)、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1966) 、环磷酰胺(1971),这以后才能使移植的器官长期存活。1962年美国J.E.默里(199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第一次进行人体肾移植获得长期存活,器官移植作为医疗手段,才成为现实。

  11. 第四节 血小板血型

  12. 血小板同种抗体   同种血小板抗体一般由输血、妊娠或骨髓移植等免疫刺激而产生。最常见的抗体是HRA-lb和5b抗体。这和相应HPA抗原在群体中的分布频率有关。

  13. 三、血小板血型抗原和抗体的临床意义 • 1.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2.输血后紫癜 • 3.血小板输注无效

  14. 四、血小板输注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 1.预防性血小板输注: (1)各种慢性血小板生成不良性疾病。 (2)血小板低下并伴有导致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加的因素存在。

  15. 飞来横祸 少女急救输错血1997年5月30日中午,当时正读初中三年级的谢晓荣放学后外出买午餐时,被一辆冲上便道的小轿车撞倒,导致多发性骨折,情况非常危急,当天14时被送至天津医院救治。经过检验,医院确认谢晓荣的血型为AB型,当天18时,800毫升血被紧急输入她体内,同时为她进行了第一次手术。1997年6月4日,天津医院为谢晓荣做第二次手术,进行骨折部位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手术。因为在第一次手术时,谢晓荣曾输入AB型Rh阳性血,按照有输血史的患者再次输血时必须做Rh血型检测的规定,天津医院在这次手术前为谢晓荣进行了Rh血型检测,结果她的血型为AB型Rh阳性。手术中,谢晓荣又被输入了2000毫升Rh阳性血。1998年11月3日,谢晓荣因“左股骨干及左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左膝髋关节僵直”再次住进天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然而,这次Rh血型检测却发现,谢晓荣的血型为AB型Rh阴性。因为血液中心没有Rh阴性血供应,医院用自体血回收的办法为谢晓荣完成了手术。

  16. 谢晓荣血型为AB型Rh阴性,在医院急救时被输入了AB型Rh阳性血。虽然身体已经基本恢复,但她永远地背负了另一个恶果———她的体内已经产生了免疫性抗体,如果她将来的丈夫属于Rh阳性血,她怀的胎儿也是Rh阳性血,就可能出现流产或新生儿溶血。然而,按照医疗规范,医院的行为没有过失。谢晓荣却永远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正常地恋爱和结婚了。

  17. 第四节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 一、标本的采集、送检与保存 • 二、ABO血型鉴定 • 三、Rh血型鉴定 • 四、红细胞血型系统交叉配血

  18. 一、标本的采集、送检与保存 (一)、标本的采集 1.红细胞悬液标本 • 采集EDTA-K2抗凝的静脉血 • 离心,取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 • 配制红细胞悬液:2%红细胞悬液用于抗体效价的测定; 5 %红细胞悬液用于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 10 %红细胞悬液用于测定抗体的亲和力。 2.血浆或血清标本

  19. (二)标本送检 • 采集后立即送检,2小时内完成检测 • 检验工作人员注意核对标本

  20. (三)标本的保存 • 用盐水配置的红细胞悬液只能当天使用 • 交叉配血标本要放在4℃冰箱中保存一周,在出现输血反应时备查

  21. 二、ABO血型鉴定方法 • 血型鉴定抗原+抗体反应 • 正向定型(direct typing): • 已知特异性抗体(标准血清) 检测红细胞上的未知抗原 反向定型(indirect typing): 已知血型的标准红细胞 检测血清中的未知抗体

  22. ABO血型正、反向鉴定及结果判断

  23. 鉴定ABO血型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 1. 生理盐水凝集法 盐水介质 • 原理:Ag+Ab AgAb

  24. 1. 生理盐水凝集法 用生理盐水为介质,测IgM型抗体 • 玻片法 • 试管法

  25. 抗A、抗B标准血清来源 • 1.从健康壮年人血清中获得 • 2. 研制获得的单克隆抗体

  26. 正向定型血型鉴定操作程序图(玻片法)

  27. A抗原+抗A抗体 B抗原+抗B抗体

  28. 血型鉴定

  29. 试管法 1、每个被检者准备小试管1支,贴好名签,加入等渗盐水1ml。从毛细血管采血配成5%的红细胞悬液,注意血液不能凝结。 2、每个被检者准备小试管3支,分别贴上A、B标签,并标上姓名,按标签分别加抗A、B抗体2滴。 3、两管各加被检红细胞悬液1滴混匀。 4、放在离心机内,用1000~3000转/分,1分钟,观察现象。

  30. 加试剂抗体血清

  31. 加被检红细胞悬液

  32. 离心

  33. 相对应的抗原抗体反应

  34. 观察结果

  35. 反向定型 一、用途:当没有合适的标准血清,或用标准血清鉴定出现可疑结果时,可用此法核对。 二、标准红细胞悬液的配置:分别取已知敏感性高的标准A、B、0、三型 人的红细胞红洗涤三次,配成5%的红细胞悬液(若无标准红细胞,可用5个A型,2个B型,2个O型人红细胞,分别按型混合,代作已知标准红细胞) 三、方法 1、从被检者静脉,制成血清或血浆。 2、试管的准备,同标准血清鉴定法 3、在A管放标准A型红细胞1滴,B管放标准B型红细胞1滴,在O型管放标准o型红细胞1滴。 4、各加被检血清2滴,分别混匀,离心后判断结果同前。

  36. 已知A型红细胞+被检者血清 已知A型血清+被检得红细胞 问题 在特殊环境,没有标准血清和标准红细胞,仅知一个A型(或B型)人时,若用血液,怎么来鉴定人的血型?

  37. 2.微柱凝胶技术 • 微柱凝胶技术是液相技术与固相技术的巧妙组合,是凝胶过滤技术、离心技术、红细胞凝集试验技术(特异性抗体抗原反应)的完美结合。通过对凝胶种类的选择和凝胶浓度的调节来控制分子筛孔径大小,使分子筛只允许游离红细胞通过,从而达到分辩凝集红细胞和非凝集红细胞的目的。微柱凝胶技术是目前最易大规模推广、最适于常规试验的最好血型血清学试验技术。

  38. 微柱凝胶技术原理 • 当抗原抗体反应时红细胞发生凝集(包括已致敏的红细胞通过抗人球蛋白的桥连作用发生的凝集),在一定的离心力作用下,凝集的红细胞不能通过凝胶间隙而留在凝胶分离柱上层或分散在凝胶分离柱中,此为阳性反应;而未凝集的红细胞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可通过凝胶间隙而沉积于凝胶分离柱的底部,此为阴性反应。

  39. 微柱凝胶种类 • (一)中性胶(又称空白胶,仅含有葡聚糖凝胶):用做检测IgM抗体与相应抗原红细胞的反应。如ABO反定型。 • (二)特异性胶(如加入过抗-A、抗-B、抗-D等特异性抗体的凝胶):利用包被的抗体检测相应抗原。 • (三)抗球蛋白胶(包被了单特异性或多特异性抗人球蛋白试剂的凝胶)。用于检测IgG抗体与相应抗原红细胞的反应。

  40. 微柱凝胶卡的设计 • (一)每卡有6孔或8孔不等,国内产品目前均为6孔 • (二)每孔根据不同用途,采用不同设计。每孔加入的可以是中性胶、特异性胶或抗球蛋白胶; • (三)每孔分为反应腔和凝胶分离柱两部分。

  41. 凝胶试验使用的试剂和器材

  42. 2.微柱凝胶法 • 红细胞抗原与相应抗体在微柱凝胶介质中发生凝集发应

  43. ABO血型鉴定质量控制 • 1、技术上的失误 • 假阴性①抗体试剂与红细胞比例不对应。②红细胞悬液过淡。③离心速度、时间不够。④忽略观察溶血现象,因溶血也是阳性反应。

  44. 假阳性①离心速度过大或离心时间过长。②使用了受到细菌污染的抗体试剂和盐水。③使用不干净的玻璃试管等。假阳性①离心速度过大或离心时间过长。②使用了受到细菌污染的抗体试剂和盐水。③使用不干净的玻璃试管等。

  45. 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的人为原因:①标本张冠李戴。②未加入或使用了失效的试剂。③操作者不能正确识别和解释试验结果。④人为的书写错误。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的人为原因:①标本张冠李戴。②未加入或使用了失效的试剂。③操作者不能正确识别和解释试验结果。④人为的书写错误。

  46. ABO血型鉴定质量控制 2、被检人血清标本的问题 • ①婴儿及老年人,4~6月婴儿血清中ABO抗体很弱 • ②疾病影响引起假凝集或弱凝集。 • ③治疗措施的影响

  47. ABO血型鉴定质量控制 • 3、被检者红细胞的问题 • ①红细胞上抗原位点过少或抗原性减弱如弱A、弱B亚型和白血症或恶性肿瘤患者 • ②红细胞获得性异常,如O型或A型病人因肠道细菌感染使红细胞上获得类B抗原 • ③细菌污染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