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大事记的编纂

大事记的编纂. 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市志指导处 运子微 13910682357. 大事记的概念. 按照 《 中国方志大辞典 》 的定义:大事记是志书表述体裁之一。专记一地在一定时限内自然、社会和人文诸方面发生过的较大重要事件。. 志书中大事记的作用. 提要作用:作为志书体裁之一,要与志书内容匹配,提示志书正文内容。 查证作用:通过对一定区域或行业事业发展历程中的大事要事的简要记述,勾勒出发展轨迹,展现事物发展的基本脉络,为读者查证历史提供线索。.

adli
Download Presentation

大事记的编纂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大事记的编纂 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市志指导处 运子微 13910682357

  2. 大事记的概念 • 按照《中国方志大辞典》的定义:大事记是志书表述体裁之一。专记一地在一定时限内自然、社会和人文诸方面发生过的较大重要事件。

  3. 志书中大事记的作用 • 提要作用:作为志书体裁之一,要与志书内容匹配,提示志书正文内容。 • 查证作用:通过对一定区域或行业事业发展历程中的大事要事的简要记述,勾勒出发展轨迹,展现事物发展的基本脉络,为读者查证历史提供线索。

  4. 辅记作用:它可以将志书中不便记载的大事要事记录下来,补志书正文记述之不足,特别是遇到宜粗不宜细的历史政治运动及其他敏感问题,更能达到掌握分寸,适可而止的目的。辅记作用:它可以将志书中不便记载的大事要事记录下来,补志书正文记述之不足,特别是遇到宜粗不宜细的历史政治运动及其他敏感问题,更能达到掌握分寸,适可而止的目的。

  5. 弥补志书横排结构的不足:地方志资料性的本质属性,决定它采取的体例结构是以类系事,类为一志,先横分门类,然后在类下竖(纵)写史实。但这种结构的不足也显而易见,就是“偏于横剖,而缺于纵贯,则因果之效不彰”(黄炎培),难以反映出各个门类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系。有了大事记,可以横连各类,纵贯始末,使志书浑然一体,弥补横分门类之不足。弥补志书横排结构的不足:地方志资料性的本质属性,决定它采取的体例结构是以类系事,类为一志,先横分门类,然后在类下竖(纵)写史实。但这种结构的不足也显而易见,就是“偏于横剖,而缺于纵贯,则因果之效不彰”(黄炎培),难以反映出各个门类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系。有了大事记,可以横连各类,纵贯始末,使志书浑然一体,弥补横分门类之不足。

  6. 大事记的内容 • 大事记要记大事、要事 • 宋人徐无党注《新五代史》在谈到本纪义例时说 “大事则书,变古则书,非常则书,意有所示则书,后有所因则书,非此五者否则。” • 司马光著《资治通鉴》中认为“专取有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

  7. 按照志书体例和内容要求,大事记内容大致包括如下方面。按照志书体例和内容要求,大事记内容大致包括如下方面。 • 行政区划变动 • 重大革命斗争和军事行动 • 重要机构设置和体制改革 • 重要政策法规的颁布和实施 • 各种重要会议

  8. 重要的国内外及港澳台交流往来 • 主要干部人事变动,著名人物活动,模范人物事迹 • 重大项目建设 • 名胜古迹的发现或修复 • 重要文物的发掘与收藏 • 重大事故 • 严重自然灾害

  9. 大事具体范围的确定 • 在收集选择大事时,经常会遇到各种会议、机构、科学技术成果、获得奖励和荣誉称号、各种竞赛、工程建设与管理、人物等几类史实,对此类史实是否收录,往往众说纷纭,难以定夺,因此,综合部分志书的做法,一些修志同仁给出了相应的收录范围。

  10. 单位的成立、撤销、恢复、合并、体制变化及内部机构和下属单位设置与变化;单位的成立、撤销、恢复、合并、体制变化及内部机构和下属单位设置与变化; • 单位职能的确定与变化; • 单位负责人及部门、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的任免; • 印发的重要文件、及重要的规章制度的颁布与实施; • 重要的领导班子会议及通过(作出)的重要决议、决定;

  11. 上级机关对本单位的重要指示、决定和对本机关重要问题的请示的批复(答复)上级机关对本单位的重要指示、决定和对本机关重要问题的请示的批复(答复) • 对下级的重要指示、决定和对下级重要问题的请示的批复(答复) • 工作中的重要举措和经验教训 • 上级领导人视察及重要指示 • 主办和协办的重要活动 • 重大科技成果,包括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论文、专著等 • 重要工程建设

  12. 单位的集体和个人获得的各种奖励和荣誉称号,要划分等级,按照有影响价值的大小进行记述单位的集体和个人获得的各种奖励和荣誉称号,要划分等级,按照有影响价值的大小进行记述 • 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工资改革、医疗制度改革、退离修制度改革、住房等 • 单位的或涉及本单位的重要事件、重大事故 • 对本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或作用的人员的活动

  13. 大事记范围的界定方式 • 逆向思维法:从读者的视角和存史的视角判断和评价大、新、特、要之事。不能记成“大会记”“领导起居录” • 排除法:年鉴、工作总结,把握中心工作; • 匹配法:志记匹配,与志书内容主线相 匹配。

  14. 《大事记》的体例 • 编年体:即完全按照事件发生的绝对时间,逐年、逐月、逐日记载。前面系以月、日,然后简明扼要记述事件、人物、地点。

  15. 优点:按年编排,能够看出不同时期内各个事件以及之间的联系,脉络清楚,能给人以完整的历史概念,且同一时期的事件可以同时浏览,便于综合考察某时期社会各方面情况。刘知几《史通》“二体篇”评说为“其形于目前,理尽一言,语无重出,此其所以为长也。”优点:按年编排,能够看出不同时期内各个事件以及之间的联系,脉络清楚,能给人以完整的历史概念,且同一时期的事件可以同时浏览,便于综合考察某时期社会各方面情况。刘知几《史通》“二体篇”评说为“其形于目前,理尽一言,语无重出,此其所以为长也。”

  16. 不足:由于编年体需严格地依时系事,要具体到年月日,造成同一件事不能首尾连贯,自然、政治、经济、社会等相互交叉,支离破碎,即所谓“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足:由于编年体需严格地依时系事,要具体到年月日,造成同一件事不能首尾连贯,自然、政治、经济、社会等相互交叉,支离破碎,即所谓“见树木不见森林”。

  17. 记事本末体,即以事件为中心,标立题目,然后按时间顺序作有系统的叙述。这种记述方法,主要是因为某一事件时间跨度较大,为了不使这一具有连续性的事件被机械地按年代岁月分成数条,致使事件支离破碎,将各时间点并为一条事目,有始有终的完整记述下来。

  18. 优点:就重大事件而言,能完整的记述其始末,避免了事件过程被人为割裂。优点:就重大事件而言,能完整的记述其始末,避免了事件过程被人为割裂。 • 不足:纵向打乱了时间脉络,不利于读者对各时期自然与社会的发展变化的总体把握。

  19. 编年和记事本末相结合体,即以编年体为主,对某些事件不是按发生的时间分别记入大事记的适当位置,而是集中一处完整地记其始末。它在大事记的位置,可按事件的开始时记,也可按事件结束的时间记。这种采用编年体为主,适当结合纪事本末体的方式。取两种体裁之长,避其所短,使时有顺序,事有本末,相互补充,交相辉映。编年和记事本末相结合体,即以编年体为主,对某些事件不是按发生的时间分别记入大事记的适当位置,而是集中一处完整地记其始末。它在大事记的位置,可按事件的开始时记,也可按事件结束的时间记。这种采用编年体为主,适当结合纪事本末体的方式。取两种体裁之长,避其所短,使时有顺序,事有本末,相互补充,交相辉映。

  20. 因此,在编纂大事记时,总的按照事件发生的绝对时间,逐年逐月逐日顺序记述。对于有连续性、但前后间隔时间较短的,或内容较单一的重大事件,可采取适当集中记述始末的方法。因此,在编纂大事记时,总的按照事件发生的绝对时间,逐年逐月逐日顺序记述。对于有连续性、但前后间隔时间较短的,或内容较单一的重大事件,可采取适当集中记述始末的方法。

  21. 对于有连续性、间隔时间较长、非短期所能完结的事件,且内容较综合、复杂的,就不宜都在一处集中记述,可依实际情况,分若干阶段(发端、发展、转折、结束等具有标志性的阶段),分段集中记述。

  22. 综上所述,目前方志界普遍采取的是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方式,即以时为序,以事附时,适当集中,分段记述的方法。按事件和问题适当归并、带入,小范围的集中记述。可参考《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年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

  23. 构成《大事记》的基本要素 • 构成大事记的基本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部分。实际上并不是每一件事都同时具备这些要素,应从实际出发。但无论怎样,时间是必须的,是第一位的。

  24. 大事记中大事的特点 • 选择大事记,还要掌握它的特点,主要包括时间性、地域性、相对性、相关性。 • 时间性:时间是第一位的,没有时间的资料不能上大事记。 • 地域性:大事记记大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的地域性,即不能“越境而书”。

  25. 相对性。大事记中大事具有相对性,这是大事记记大事很重要的特点,也是大事记编写工作中使人常感大事要事难以判断和掌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相对性主要表现为因编写目的、记载范围或对象的不同使其具有相对性。

  26. 相关性。主要表现为,一是某事不发生在本区域,但与本区域联系十分密切,应予以记载;二是某事发生在本地区,既是本地区的大事,又是本地区所在的上一级行政区的大事。

  27. 总之,我们按照大事记的标准和特点确定大事范围,判断和选择大事要事,做到:“大事突出,要事不漏”;还要注意:“实事求是,确定范围;常事不书,非常则书;选精择要,去芜除杂”。

  28. 《大事记》的撰写要求 《大事记》的写法一般是以时系事,或一日一事,或一日几事,每事一条,每条一记,因而大事记资料收集要求是: • 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基本史实,包括各种要素(如时间、地点、人名、数字)的记述要准确无误。 • 观点正确。即事件(史实)概念表述准确,与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特别是重大的历史事件要与中央有关文件保持一致。

  29. 言简意赅,执简驭繁。大事记的内容要全而实,文字要简而明,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等都要叙述明白,考证无误,表述上要简明、扼要、概括。言简意赅,执简驭繁。大事记的内容要全而实,文字要简而明,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等都要叙述明白,考证无误,表述上要简明、扼要、概括。 因此,摘其大事,疏而不漏,要而不繁。有大事就记,无大事就不记,但却不能漏掉大事,要事。

  30. 记事完整。对于那些有一定持续时间的历史事件,根据其特点,应采取适当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方法完整记述 。 • 关系明确。编写大事条目要弄清各种客观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避免前后矛盾和交叉重复。

  31. 行文规范,语体统一。大事记要与志书行文规范一致,特别是纪年、书写格式、人物称谓等等。时间方面,当遇到准确时间无法考证时,可采取日无考记月,月无考记季,季无考记年。语言方面,语言风格要与正文保持一致,切忌古代大事用文言文,近代大事用文白夹杂语言,现代大事用白话文。行文规范,语体统一。大事记要与志书行文规范一致,特别是纪年、书写格式、人物称谓等等。时间方面,当遇到准确时间无法考证时,可采取日无考记月,月无考记季,季无考记年。语言方面,语言风格要与正文保持一致,切忌古代大事用文言文,近代大事用文白夹杂语言,现代大事用白话文。

  32. 大事记编写中的若干问题 • 在志书中的位置问题。一种意见认为,大事记为“一志之经”,应排在正文之首;一种认为大事记主要是正文的时间索引,宜置于志书之后。目前普遍做法是将大事记置于概述之后,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按照述、记、志、传、图、表、录顺序,将记列于述体之后。这样先有概述,后有大事,一横一纵,紧密配合,构成读者解读正文的便捷路径。

  33. 关于例事的记述问题。例事、例会年年都有,虽然在年度或局部算作大事,但重复记述,未免累赘、繁琐。一般是挑其早者、新者、要者即可,如历史学家吕思勉所言“常事不书,为史家公例,盖常事而亦书之,则有书不胜书者矣。”关于例事的记述问题。例事、例会年年都有,虽然在年度或局部算作大事,但重复记述,未免累赘、繁琐。一般是挑其早者、新者、要者即可,如历史学家吕思勉所言“常事不书,为史家公例,盖常事而亦书之,则有书不胜书者矣。”

  34. 关于人物活动记述问题。方志大事记所记人物活动,其“人物”应是重要人物,用“以事系人”的方法,记述对事件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的人物。关于人物活动记述问题。方志大事记所记人物活动,其“人物”应是重要人物,用“以事系人”的方法,记述对事件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的人物。

  35. 关于编纂大事记的程序问题。在此,推荐两个程序。一是先编大事记,作为整理资料的一个环节,按大事记提供的主线索编纂志书篇章节内容。二是完成志书初稿后,由编纂者从各章节中抽取大事、要事,编纂成大事记,这样便于志记内容匹配。关于编纂大事记的程序问题。在此,推荐两个程序。一是先编大事记,作为整理资料的一个环节,按大事记提供的主线索编纂志书篇章节内容。二是完成志书初稿后,由编纂者从各章节中抽取大事、要事,编纂成大事记,这样便于志记内容匹配。

  36. 大事记与正文的关系 • 大事记已成为地方志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编纂大事记,一方面要注重补充正文记述之不足,另方面要注重与正文内容相匹配。因此,如何处理好大事记与正文的关系尤为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志书的质量。

  37. 大事记与正文间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主要是记与志的内容不相匹配问题,也是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 记有志无。大事记中作为大事记述的事物或事件,正文中却没有记述。 • 记详志略。大事记中作为要事进行详细记述的事物事件,而在正文中则作了略记,因而出现大事记详于正文的现象。

  38. 记志同详。大事记与正文的资料几乎一字不差,应该大事记比正文表述要简洁。记志同详。大事记与正文的资料几乎一字不差,应该大事记比正文表述要简洁。 • 记志不符 。大事记与正文在同一个事件的记述口径上有出入。一般在时间、人物、地点或对事件本身的定性等方面。

  39. 脱节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 在新编地方志中出现大事记与正文在记述方面的脱节问题,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 • 一是对大事记的主观认识问题。认为大事记就是抽取大事要事即可,至于它与正文内容的关系则缺乏明确认识,或者无意的忽略了。 • 二是工作环节问题。应该将大事记的编纂与志书正文成稿前后紧密联系起来,作为志书编纂的重要环节。

  40. 三是审稿问题。志书主编应将审读志记内容匹配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志稿审读过程中要注重统筹好大事记与正文内容的关系,避免记与志两张皮的现象,使记与志完美的融于一体,充分发挥出各自的作用。三是审稿问题。志书主编应将审读志记内容匹配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志稿审读过程中要注重统筹好大事记与正文内容的关系,避免记与志两张皮的现象,使记与志完美的融于一体,充分发挥出各自的作用。

  41. 关于资料的选用 • 地方志编纂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述而不论,用资料说话。志书中除述体可适当运用述论结合的表述形式外,大事记及篇章节内容的表述要直述其事,不作议论或评价,特别是总结报告式的较空泛的、程式化的表述。因此,在资料的选用上要善于区分史实资料与评价或空论式资料,要收纳前者,尽量避除后者。

  42. 资料选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评价、议论性的资料。 • 总结报告式的资料 。 • 说明性的资料 。 • 资料偏离主题 • 主体资料欠缺

  43. 关于记述语言 • 《志书质量规定》第二十七条“行文严谨、朴实、简洁、流畅。”即语言平实、表达准确,避免使用生僻概念,过多的专业述语等,同时意思表达要完整。

  44. 记述语言的转换问题.在选用资料时要注意当时的语言环境下的表达方式与现实语境表达方式的区别,特别是涉及政治观点的表述,在当今已被否认的观点,就不宜用当时的肯定性语言表达,要进行必要的语境转换。

  45. 谢谢大家 2010年12月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