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尋訪 大師身影

尋訪 大師身影. 錢 穆故居 林語堂故居. 國學大師錢穆 故居. http://www2.scu.edu.tw/chienmu/index.htm. 向大師致敬.

adler
Download Presentation

尋訪 大師身影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尋訪 大師身影 錢 穆故居 林語堂故居

  2. 國學大師錢穆故居 http://www2.scu.edu.tw/chienmu/index.htm

  3. 向大師致敬 錢穆先生字賓四,生於清光緒二十一年(民國前十七年)六月初九日(陽曆七月三十日)。先生自幼天資聰穎,刻學苦讀,十八歲出任鄉村小學教師。三十六歲發表「劉向歆父子年譜」一文,以辯駁康有為「新學偽經考」之誤言,震驚北京學術界。同年任燕京大學講師,講授國文。民國二十六年轉任北京大學歷史系教師,為先生講授史學之始。民國三十八年先生赴港創辦新亞書院。四十四年應美國耶魯大學東方學系之邀,在該校講學半年,並獲耶魯大學頒贈名譽博士學位。五十六年秋,先生與夫人返國定居於台北外雙溪之素書樓。五十七年膺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七十五年受聘為總統府資政。民國七十九年,錢先生遷出素書樓,是年八月卒於台北市杭州南路自宅,享年九十六歲。八十一年,夫人奉先生靈骨,歸葬太湖之濱。

  4. 國學大師錢穆生前居所原名「素書樓」。「素書樓」,原為錢穆先生及夫人自港返台選擇隱居終老之處。民國五十六年,錢先生以一代儒宗地位,在政府禮賢下士、多次懇邀之下,翩然來台覓地建屋,得外雙溪今址。素書樓內的一磚一石、一草一木都是主人多年的心血,夾步道而迎的楓樹、房舍後方挺立的竹子,庭園裡的茶花等更是夫人親手植栽。 「素書樓」命名源於錢先生無錫七房橋五世同堂之故居,母親居所「素書堂」,為紀念母親生養之恩而命名。錢先生在其間講學著述不斷,成就甚高,有人在「素書樓」聽課,一聽就是二十年,由學生聽成教授後,再帶學生來聽。錢先生在課堂上總是神采飛揚,讓聽者感受到中國文化之博大精深,並深受感動,也難怪先生的講堂每每座無虛席。 居住二十二年後,先生以九十六高齡遷出,另覓居所,不幸在數月後滆然辭世。自主人遷出「素書樓」,閒置年餘,政府遂有闢為紀念館之議。台北市立圖書館於民國八十一年元月六日正式將「素書樓」闢為紀念館。由於房舍年久失修,台北市政府於民國進行修繕工程。民國九十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東吳大學經營,並於民國九十一年三月二十九日重新開館。

  5. 國學大師-錢穆故居剪影

  6. 文學大師林語堂故居 http://www.linyutang.org.tw/

  7. 向大師致敬 林語堂先生於清光緒二十一年十月十日生。 曾獲上海聖約翰大學學士學位、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碩士學位、德國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學位,是一位以英文書寫而揚名海外的中國作家,也是集語言學家、哲學家、文學家、旅遊家、發明家於一身的知名學者。林語堂先生因為翻譯「幽默」(Humor)一詞,以及創辦《論語》、《人間世》《宇宙風》三本雜誌,提倡幽默文學,「幽默大師」自此加冕;並著有《吾國吾民》、《生活的藝術》、《京華煙雲》、《風聲鶴唳》、《朱門》、《老子的智慧》、《蘇東坡傳》等經典名著。    民國五十五年,落葉歸根的思鄉之情促使語堂先生離美返台定居。 民國六十五年三月廿六日去世於香港,四月移靈台北,長眠於故居後園中,享年八十二歲。

  8. 「林語堂故居」座落陽明山腰,興建於民國五十五年,由語堂先生親自設計,是先生生前最後十年定居台灣的住所。本建築是以中國四合院的架構模式,結合西班牙式的設計取向,兼具東、西方風格,融合了現代感與古典美。藍色的琉璃瓦搭配白色的粉牆,其上嵌著深紫色的圓角窗櫺,意境典雅精緻。從西式拱門走進,穿過迴廊,可見透天中庭,西班牙式螺旋廊柱被和煦的陽光輕輕地拉長身影。語堂先生愛竹、愛石,所以他刻意在中庭一角,由翠竹、楓香、蒼蕨、藤籮等植物,與造型奇特的石頭,營造出可愛的小魚池,他常坐在池邊的大理石椅上,享受「持竿觀魚」之樂。  民國六十五年四月一日,先生長眠於故居後園,享年八十二歲。台北市政府為紀念林語堂先生的文學成就,並得林夫人廖翠鳳女士捐贈大師藏書、著作、手稿及其遺物,爰於大師舊居,成立「林語堂先生紀念圖書館」,於民國七十四年五月開放。其後,台北市文化局成立,有意擴充活化原有圖書館功能,以「名人故居」及「文學生活館」之方向規劃。經過公開招標評選,由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取得經營管理權,於民國九十一年三月廿六日全新開館;成為結合展示參觀、藝文講座、餐飲休憩的多元化空間,完整呈現了語堂先生的格調思想、發明創意、生活態度與文學成就。民國九十四年十月一日東吳大學接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經營林語堂故居,並以研究為指標,活絡林語堂學。

  9. 文學大師-林語堂故居剪影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