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438 Views
关于大学职能的系统思考. 宋学锋 中国矿业大学 2012-10-28. 引言. 提 纲. 大学职能的演化. 大学职能的异化与错位. 大学职能的科学划分. 大学职能回归的制度保障. 一、引言. 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原因之争: 自然科学知识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 体制机制僵化:大学行政化、办学自主权不足等; 教育模式与教学方法陈旧:填鸭式、应试教育等; 教育投入不足:教学条件保障不力等。。。。.
E N D
关于大学职能的系统思考 宋学锋 中国矿业大学 2012-10-28
引言 提 纲 大学职能的演化 大学职能的异化与错位 大学职能的科学划分 大学职能回归的制度保障
一、引言 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原因之争: 自然科学知识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分离; 体制机制僵化:大学行政化、办学自主权不足等; 教育模式与教学方法陈旧:填鸭式、应试教育等; 教育投入不足:教学条件保障不力等。。。。
事实上:杰出人才培养是一个与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教育投入、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经济条件等都密切相关的复杂系统问题 。 • 然而,目前,高校职能异化、错位尤为突出。所以,现仅从大学职能定位角度,对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以求抛砖引玉之效。
二、大学职能的演化 • 自1088 年意大利的波罗尼亚大学设置法学、医学等非神学学科而首开人类高等教育的先河开始,在长达七百多年的时间里,大学的功能都是单一的。她只培养职场人士,后世将此功能称其为“人才培养”。 • 当时大学的任务,乃是传授一套对上帝及世界的既定看法。当时认为,真理早就找到了,教育的目的只不过是把它传授给下一代。这种看法一直到了18世纪初才发生深刻变化。 • 1810 年诞生于德国的洪堡大学第一次将科学研究与教书育人并列,使大学具有了第二大功能。
德国大学的任务,大体而言,有以下几项: • (1)通过严谨的教导,把文化知识中的瑰宝传给下一代;为神职人员、法官、律师、医师、中学教员和高级公职人员提供专职的训练; • (2)开展科学研究;为独立研究提供训练。 • 德国大学的模式对美国近代大学的影响很大。爱因斯坦1952年10月5日发表于《纽约时报》的这段话: • 只教授一门专门知识是不足够的。因为如此,学者只会变成一台有用的机器,而非具备完整的人格。学者必须才德兼备,与美善为邻。徒有专门知识,只不过像一头训练有素的狗,而非仁人君子。学者必须了解人类的渴求、理想以及痛苦,这样才能在群体与社会当中找到安身立命之所。
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最早将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新功能,把判断教授的标准与其服务社会的能力结合起来,使大学从社会边缘进人到了社会中心。大学因而获得了既是社会进步引领者又是社会发展助推器的双重角色。服务社会,便成为大学的又一大功能。 • “三大职能”的判断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对高等教育功能与作用的经典表述。 •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把文化的传承创新明确为大学的第四大功能。
大学职能的不断增加,反映出大学的主办者或者社会发展对大学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现代大学不仅要培养人才,还要承担起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甚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大学职能的不断增加,反映出大学的主办者或者社会发展对大学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现代大学不仅要培养人才,还要承担起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甚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 • 但是大学的多个职能间并非相互独立,并非平行、并重关系,他们之间有很大的交集。 • 无论是三大职能还是四大职能,人才培养都是大学的基本职能,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因为,如果没有人才培养,就不能称其为大学。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基本职能,是根本任务,同时也是高校文化传承和服务社会的主要形式; • 科学研究是高校的创新职能,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也是服务社会和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 但研究不能与教学脱节。然而,在研究型大学不少教授却认为他们唯一的任务乃是从事研究,对教学不屑一顾。以至于现在要规定教授必须为本科生上课。 • “其实教学相长,我觉得大学没有要求每个教授必须教课,是愚不可及的。我认为适量的教学乃是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学不只可以支援研究,而与年轻人相处的过程中,往往亦能迸发出新鲜的想法。”(丘成桐)
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是大学的衍生职能,也是大学的重要职责。 • 但是,“大学固然要为整个社会服务,但是,应该由大学本身去决定社会需要什么,而非盲目地满足社会的要求。不这样做,大学便会沦为政府、军方、工业界或捐款人的工具。我们必须分清哪一类教育是社会要求的,而且是社会真正需要的。很多大学依从政府、工业界或捐款者的“市场需求”办事。我认为大学应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引领社会,它不应该在政府、企业或传媒的驱使下迷失方向。(丘成桐) • 事实上,大学的使命与政府和企业的近期目标是不尽相同的。
三、大学职能的异化与错位 • 然而,在现实中,随着大学职能的不断增加,几大职能间的冲突却日益显现,特别是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冲突尤为突出。 • 为此,人们期望通过大学的等级划分,如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从而能在系统层面弱化两者的矛盾。 • 克拉克曾指出,"研究型大学的动力主要来自学科本身的发展,从事科研的教授们首先遵循他们的专业兴趣,其次才照顾他们的顾客(学生)的需求。也就是说,研究型大学的主要职能是科研,教学职能纯粹是附属的。因此,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学质量总是难以尽如人意。于是,在八十年代美国波伊尔等人呼吁反思学术水平,倡导教学与科研的平衡。
我国高校:历经“211工程、扩招、教育产业化、985工程”建设与发展阶段,对高校职能的认识也从以育人为中心向教学与科研两个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科研并重,重科研、重EI、SCI研究论文,轻教学,教授很少为本科生上课。职能异化与错位日益严重。我国高校:历经“211工程、扩招、教育产业化、985工程”建设与发展阶段,对高校职能的认识也从以育人为中心向教学与科研两个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科研并重,重科研、重EI、SCI研究论文,轻教学,教授很少为本科生上课。职能异化与错位日益严重。 • 各类高校不安其位:升级、升格,综合化、争取学术声望,各类怪相环生。 • 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要求大学回归本位,各安其位,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 正确处理大学各职能间的关系,是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四、大学职能的科学划分 • 职能是国家对大学职责要求的体现,国家高等教育法明确了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责:“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明确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科研机构是知识创新的主体,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是知识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方面。 • 可见:人才培养是所有高校的基本任务。对高校其他职能的要求则应该因不同类型高校区别对待。
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体系:由学术型(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高职高专)、继续教育型(成人教育学院、电视大学、网络大学等)三大类构成。其中:普通本科院校又分为:一本、二本、三本。而各类高校被赋予的使命和职能显然是不同的。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体系:由学术型(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高职高专)、继续教育型(成人教育学院、电视大学、网络大学等)三大类构成。其中:普通本科院校又分为:一本、二本、三本。而各类高校被赋予的使命和职能显然是不同的。 • 目前,后两类学校尚能恪守育人的根本使命,只是有升本、升格的冲动; • 问题比较突出的是本科院校,特别是一本院校,“211工程”、“985工程”大学的遴选与建设,学科学位点设立的评审、重点学科设立的评审、“2011工程”等等,加剧了高校的不安分,和高校职能的异化与错位。
应该明确上述的应用型和继续教育型大学主要职能就是人才培养,是教学型大学; • 在学术性大学中,二、三本大学和一本中的部分大学,应该定位为教学研究型大学,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注重学术研究等其余职能的发挥; • 其余的一本大学,应该定位为研究教学型大学,以人才培养为主,重视科学研究与创新,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强。 • 我不太赞成研究型大学的提法。因为其概念模糊,容易产生误导。
事实上,关于什么是研究型大学?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描述,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利用人们观念中对研究型大学的常识性判断或向往性设计,预设大家对研究型大学概念形成基本认识而直接进入相关观点的阐述,回避了对研究型大学概念的理性分析;另一类是通过列示研究型大学特征,采用描述性定义概念的方法,以具有相应特征的大学即为研究型大学;还有一类是借助评介国外研究型大学的特点或评价指标,其中一些做了一定的改造,得出演绎性的研究型大学概念。 • 因此,为保证各类高校各安其位,避免职能异化与错位,必须研究建立与之相匹配的高校评价与资源配置方法。
五、大学职能回归的制度保障 • 我认为: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必须有科学的发展评价制度。 • 对高校而言,当前,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引导高校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完善教育经费拨款方式和专项拨款模式(211工程、985工程、2011工程等),改革高校管理体制(行政化、级别差异化,大学办学自主权等),逐步建立以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为中心的资源配置方法,促使高校充实内涵,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改革教师工作评价体系与方法,出台激励与保障政策,使教师潜心教学,以科研促进教学,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教学与科技评奖制度、院士与名师制度等。 • 在20世纪,全世界大量的人才涌入美国,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美国社会和美国大学提供了比其他国家更优厚的机会,使这些人才能够发挥他们的所长。这个制度的奠基石乃是完整的评审制度。对学术成就公正、合理的评价影响整个民族前途,不可轻视。 • 研究探索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与评价方法,是我们系统工程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者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谢 谢 ! 宋学锋 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办公室 sxfeng@cum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