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临床输血与检验

临床输血与检验. ————血型血清学. 第一章 免疫血液学基础. 第一节 血型和血型系统 一 血型 1900年, Landsteiner 发现人类 ABO 血型,50年代中期起陆续发现 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清蛋白抗原及红细胞内酶的不同型 血型通常定义为血液各成分的遗传多态性( genetic polymorphism) 大部分血型属于免疫血液学范畴,但血型的检出并不都是用免疫学方法。 如 红细胞酶型、血清蛋白型——电泳法 HLA-D 抗原——混合淋巴细胞保养法.

adila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临床输血与检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临床输血与检验 ————血型血清学

  2. 第一章 免疫血液学基础 • 第一节 血型和血型系统 • 一 血型 • 1900年,Landsteiner发现人类ABO血型,50年代中期起陆续发现 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清蛋白抗原及红细胞内酶的不同型 • 血型通常定义为血液各成分的遗传多态性(genetic polymorphism) • 大部分血型属于免疫血液学范畴,但血型的检出并不都是用免疫学方法。 如 红细胞酶型、血清蛋白型——电泳法 HLA-D抗原——混合淋巴细胞保养法

  3. 血型系统 • 定义 是指不同血型抗原之间的关系。 • 研究方法 采用群体调查,如果某一血型频率在另一血型系统各抗原中呈均匀分布,说明这两种血型抗原在遗传上各自独立,也可以说这两种血型抗原的基因位点在不同对的染色体上,服从自由组合规律;或在同一对染色体的不同位点上,但遗传距离甚远 • 控制ABO血型基因位于第九染色体 • 目前已检出的主要血型系统 :ABO、MNSs、P、Rh、Lutheran、Kell 、Lewis\Duffy\Kidd\Diego\Yt\Xg\Scianna\Dombrock\Colton\Landsteiner-Winer\Chido/Rodgers\Hh\Kx\Gerbich\Cromer\Konps\Indian\ 外加一个高频组抗原一个低频组抗原

  4. 第二节 血型抗原 • 一.血型抗原的分布 • 血细胞表面和血浆蛋白分子中 --------如Rh抗原、粒细胞特异抗原、血小板特异抗原和Gm因子等。 • 血细胞和组织器官细胞分泌液共有 --------AB抗原、H抗原、HLA抗原、 Lewis抗原

  5. 血型抗原的形成时间 • 1. 出生时已经形成的抗原 • 红细胞血型抗原:ABO、MMS、Rh、Kell、Dufty、Kidd、Lutheran、Diego、Yt、Dombrock、Colton、Scianna、Vel等系统及P1、Ba抗原 • HLA抗原 • 粒细胞系统特异抗原和血小板系统的特异抗原 • 2.出生时有,以后逐渐消失的抗原:i抗原 • 3. 出生时无,以后逐渐抗原:I抗原逐渐形成,i抗原逐渐消失,人从出生18个月到两岁之间,变化从i(-)I(+)的过程。

  6. 血型抗原的化学本质 • 种类:糖蛋白、脂蛋白、糖脂和蛋白质四种 • 糖蛋白:唾液中ABH抗原、Lewis、MWSs、HLA • 脂蛋白:Rh抗原 • 糖脂:红细胞上血浆中ABH抗原、P血型抗原 • 蛋白质:Gm、Am和Em因子 • 多糖类抗原刺激――产生IgM抗体 • 蛋白质类抗刺激――产生IgG抗体

  7. 抗原位点数和剂量效应 • 基因为纯合子时,抗原点位数多,与抗体反应强 • 基因为杂合子时,抗原点位数少,与抗体反应弱 • 剂量效应在MN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比较明显,在ABO血型系统等其他不明显。

  8. 位置效应 • 指基因之间的相互影响使抗原呈表达降低。如这种影响发生在同一染色上的基因之间,称“顺式效应” 如CDE基因复合物产生的E抗原比cde基因复合物产生的E抗原量少 • 如这种影响发生在另一条同源色染色体上“反式效应”;例如基因型CDe/Cde和Cde/cDe前者产生D抗原大于后者,是形成Du型的原因

  9. 复合抗原 • 受基因复合抗体控制,产生复合抗体、复合抗原只与复合抗体反应,如基因复合抗体Cde的产物有C、D、e三种抗原活性

  10. 第三节 免疫耐受和自身免疫 • 与血型有关免疫耐受现象 • 一.一般情况: A型人不产生抗A • B型人不产生抗B • AB型人不产生抗A、抗B • 特殊情况:A型人也不产生抗B • B型人也不产生抗A • Rh0(D)阴性妇女多次孕育 Rh0(D)阳性胎儿也未产生抗D,这种免疫耐 受现象可能是胚胎早期能触了因素的相应抗原 物质所致

  11. 常见自身免疫现象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由红细胞自身抗体引起,此抗体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温抗体和冷抗体之分 •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异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 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 肺炎支原体感染改变红细胞表面的I抗原,产生抗红细胞冷凝集素 • 巨细胞病毒、EB病毒和甲基多等药物可引起直抗阳性和溶血性贫血

  12. 第四节 血型抗体 • 天然抗体 :是指没有可察觉抗原刺激产生的“抗体”,(菌类、花粉尘埃等)多主要有存在于ABO、MN、P和Lewis血型系统中,以IgM和IgG共同存在,A型和B型多数以IgM为主,O型人在成年后以IgG占优势,特别是女性 • 规则抗体;指ABO血型系统有规律产生抗A和抗B,符合Landgteiner规则 是反定型的依据 • 免疫抗体:指有可查抗原刺激而产生,常见有输血、妊娠和注射3种方式。

  13. 血型鉴定 • ABO鉴定规则要求 • 必须做正定和反定 • 所用抗A、抗B试剂报我国暂行规定,效价分别不低于64和128 • O型血清中的抗A、B在测定A、B亚型十分有用 • 区分A1和A2时,用抗A1血清 • 反定型中,一般需要A1、B和O型红细胞 • O型红细胞用于检查不规则抗体

  14. 表3 ABO抗原亚型的血型血清学特征

  15. ABO定型和定型试验中常见问题 • 问题一般出现在正、反定型不一致,分析技术问题、标本红细胞或血清本身问题 • 技术和管理错误 标本或试剂搞错 器材不洁 试剂污染或失效 离心过度 阳性反应产生溶血现象未能 识别 漏加试剂 结果记录或判断错误 细胞与血清间比例不适当

  16. ABO定型和定型试验中常见问题 • 血清异常 • 红细胞致敏 • 异常基因型 • 近期输血 • 嵌合体血型 • 疾病因素导致抗原减弱 • 红细胞多凝集现象 • 获得性类B抗原 • 异常血浆蛋白 • 药物等因素 • 年龄因素

  17. Rh血型系统及鉴定 • Rh血型系统 是红细胞血型系统中最复杂的一个血型系统,已发现40多个, 主要有临床意义的有5种,D(Rh0)、C(rh’)、E(rh’)、C(hr’)和e(hr’’) • 三种命名法 • Rh-Hr命名法:由Wiener提出 • CDE命名法:由Fisher和Race提出,国内最常用 • 数字命名法:由Rosenfirld即将抗原拨数字号码

  18. D抗原和Du型 • 指D抗原的变异型,有些Rh阳性细胞能被一些抗D血清凝集,但不能被其他一些抗D血清凝集,实际上有D抗原 • Du意义:Du抗原是一种弱抗原,可分不同等级,高等级可在盐水介质立即反应 • 献血者为Du型,应归Rh阳性 受血者为Du型,应归Rh阴性

  19. Rh血型鉴定: • 根据抗D试剂的种类不同 1.玻片或快速试验用的抗D血清 成份: 含IgG抗D抗体血清+高蛋白分子稀释液配制 2.盐水试验血清用的抗D血清 这类试剂不含增效剂 3.酶或间接球蛋白试验用的抗D血清 成份:只含IgG抗体血清

  20. Du型鉴定 • )盐水反应的抗D试剂不宜检查Du型,常出现阴性结果 • 试剂系统中必须有对照管 • 直接阳性红细胞,则无法作Du鉴定试验,必须对红细胞进行处理,在45°C下加热放散

  21. Rh血型系统的抗体及临床意义 • 通过输血和妊娠产生,初次免疫2-6个月出现,再次免疫3周内达最高峰,约有1/3Rh阴性人,受Rh阳性免疫后不产生抗D,称非反应者 • 抗D多数为IgG型,少数为IgM型 /非补体结合性 / 常见Rh抗体混合物,即除抗D外,同时存在抗E、e、C、c抗体 • 若受血者血浆中含Rh抗体,输入Rh阳性红细胞――严重溶血性输血反应, • 新生儿溶血病

  22. Rh定型和假阳性/假阴性的原因 • 假阳性的原因 • 1.红细胞被免疫球蛋白致敏或血清中含凝集因子 • 2.受检细胞与抗血清孵育时间过长 • 3.标本抗凝不当 • 4.定型血清中含有事先未被检测的其它特异性抗体 • 5.多凝集细胞造成定型假阳性 • 检定用器材或抗血清被污染 • 假阴性原因 • 1.受检红细胞悬液浓度太高,与抗血清比例失调 • 2.漏加或错加试剂 • 3.定型血清使用方法错误,没有按说明书进行 • 4.离心后重量、晃动过度 • 抗血清保存不当

  23. 第三章输血前检查 • 目的和要求 目的 血液在受血者体内有效存活, 无不良反应 要求 输入的红细胞在受血者体内不凝集和溶血,输入血浆成份不导致患者自身红细胞显著破坏。

  24. 主要程序包括 • (1)患者的病史和标本等检查、核对及处理 • (2)ABO和Rh不定型 • (3)抗体筛选和鉴定 • (4)交叉配血试验 (5)标签和发血

  25. 受血者的病史和标本等检查、核对、处理 • 1.病史资料和信息: 包括受血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种族、临床诊断、输血史、药物史、妊娠史、特别是以往输血反应的记录等,这些资料有助于解决可能出现的血清学问题。 1.标本要求:是安全输血的关键措施之一 ( 1)所有标本必须要鉴定和标记,确实无误地来自患者和献血者并和血液申请单内容核对,确证 ( 2)标本标签必须正确,符合患者血液的体内状态,能代表患者当前的免疫学情况,防止血样稀释 ( 3)溶血标本一般不能使用 ( 4)血清或血浆均可用作检查,使用血清干扰因素少 ( 5)患者标本一般不要超过24h ( 6)反复输血患者更应注意抽取新标本作配血试验 ( 7)患者使用肝素治疗,应加硫酸鱼清蛋白对抗――-使标本凝结,使用右旋糖酐,pvp等治疗,应将红细胞洗涤再作交叉 输血后所有标本物应安善保存2-8°C,至少一周。

  26. .ABO和Rh定型 • 前面已介绍过

  27. 抗体筛选和鉴定 • 目的:是检测受血者是否含有抗A、抗B以外的抗体, • 原则 : 是让受检血清与特殊试剂红细胞――筛选红细胞起反应,已发现在37°C中有反应活性的抗体 • 方法: 盐水法/白蛋白介质法/低离温度介质法(LISS)/凝聚胺法/酶技术 抗球蛋白法/ 但最终都要用抗人球蛋白法确认 • 对发现ABO以外不规则抗体应做进一步鉴定所使用的是谱细胞 筛选细胞是指由2-3人份的O型组成,要求包括常见抗原:D、C、E、c、e、M、N、S、s、P、Lea、Leb、K、k、Fga、Fgb、Jka、Jkb

  28. 交叉配血试验 • (一)要求和内容 • 交叉配血实际上是检查不配性,使患者献血者血液间没有可测到的不相配合的抗原、抗体成份,交叉配血应37°C孵育,除盐水介质外,至少还有加一种能检不完全抗体(IgG型)试验。 • 主侧管 • 次侧管 • 自身对照管

  29. 交叉配血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 1.缗钱状形成:常见多发性骨髓瘤,原球蛋白症、霍奇金病 • 2.试验结果不相容:显示有未检明同种抗体存在 • 3.离心力不当:造成假阴性和假阳性 • 4.水浴箱温度不正确 • 结果溶血,可把血清灭活后再作试验

  30. 标签和发血 • 配血单上,均需写上受血者姓名、床号、ABO及Rh血型、医院,献血者姓名、编号、 • 反复核对输血申请单和血液的标签,正确无误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解释,发出血液内容的名称,日期和时间,以及工作人员的姓名, • 输血前检查试验是一项具有高度科学性和责任性的工作,熟练和灵活应用血清学试验原理和技术,对所得试验结果能给予全面、细致观察和分析 • 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的心

  31. 血型血清学常见的几项试验介绍 • 一.准备工作 • (一)标本采集 • 1.抗凝血:ACD:血液=1:4 • 5%Na2-EDTA:血液=0.1:1 • 血清标本:37°C凝固――离心,或4°C过度分离血清以吸收自身冷抗体,若保存血清标本,可加10%NaN3至最后浓度为0.1% • (二)红细胞悬液的配制 • 2常用红细胞悬液浓度 • 2%红细胞悬液:用于抗体效价滴定 • 5%红细胞悬液:用于血型鉴定或间接抗试验 • 10%红细胞悬液:用于测定抗体的亲合力

  32. 二.盐水介质凝集试验 • 应用范围:主要用于IgM抗体的检出、鉴定、配血、ABO、MN、P血型抗体可在盐水介质中凝集 • 原理:略 • 试验记录: 4+:一个大凝集块,背景透明,无游离红细胞 3+:数个大凝集块,背景透明,无游离红细胞 2+:许多小凝集块,肉眼可见,大小均匀,背景基本透明,有游离细胞 1+:很小凝块,肉眼还可见,背景不透明,游离细胞多,要用显微镜 w+(+、-):微小凝集块,肉眼很难看清,背景浑浊、显微镜观察 O(-):无凝集,无溶血,全是游离细胞,要用显微镜观察 PH:部分溶血 H:完全溶血 缗钱状凝集的处理:加盐水稀释后观察

  33. 胶体介质凝集试验: • 原理:胶体介质能使介质常数上升,降低红细胞zeta电势,缩补红细胞间距离――使IgG抗体致敏红细胞呈凝集 常见胶体介质:小牛血清白蛋白 人白蛋白 AB血清 受检者本人血清等

  34. 四.酶处理细胞的凝集试验 • 原理:某些蛋白水解酶能破坏红细胞表面丰富的唾液酸(带负电荷)降低zata电位,使细胞间距离缩短,IgG抗体与相关抗原红细胞产生凝集 • 特点:能显著增强Rh和kill系统的抗原抗体反应,但对M、N、S、s、Fga和Fgb抗原有破坏性 • 常用的酶有:菠萝酶、木瓜酶、无花酶等 • 用PH5.5PBS配制0.5%浓度

  35. 抗球蛋白试验(Coombs Test) • 原理:红细胞被IgG、IgA、IgM或补体C3、C4致敏后当加入抗人球蛋白(即抗IgG、抗补体抗体)时,出现红细胞凝集 • 抗球蛋白试剂: • 多特异性类除含有抗IgG和C3d外,还含有抗C3b、C4b、抗IgM、抗IgA,主要用于配血试验和直接试验(DAT),尤其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测定。 • 单特异性类:主要有抗IgG和抗C3d两种,主要应用于抗体阳性者分类鉴定 • 特点: • (1)本试验是血清血型学试验中经典试验,用于各种血型抗原抗体鉴定中〕 • (2)本试验同时要做各种对照试验“结果”方才可靠。对照试验包括阳性、阴性及自身对照 • 本试验影响结果的因素较多

  36. 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调查 • 一 询问症状和病史  • 1 急性溶血性反应症状:常为ABO血型不合所至,误输几毫升血即发生强烈反应,注射部位疼痛、寒战、发热、胸闷、腰背痛、面部潮红、恶心、血压下降、胸口、休克、血红蛋白尿 RH血型不合在输完血数小时后发生,但症状轻 • 2 迟发性溶血反应症状:分两种原因 (1)红细胞初次刺激,7-8天产生抗体,再与输入存活的红细胞作用。(2) 曾有过初次刺激,本次是回忆反应,3-7天产生大量抗体,多数反应进程慢,个别与急性反应征状类似,有死亡危险 • 3病史:

  37. 二 核对患者身份和献血者血液

  38. 初步实验 • 1 比较输血前后患者血浆颜色 • 2 抗球蛋白实验

  39. 四 进一步检查 • 1 复核血型 • 2 重做交叉配血 • 3 抗体鉴定和相应抗原的检查 • 4 辅助检查 • 尿中有无血红蛋白 • 反应24小时后检查含铁血黄素 • 血清胆红素检查 出现反应1小时后升高,7——8小时达到高峰。 • 血清胆红素 尿胆红素和尿含铁血黄素的升高及结合珠蛋白降低都是溶血反应的 • 辅助证据。 • 5 追踪试验 • 反应初期直抗试验、间抗试验可能阴性 但以后每天或隔几天检查,可发现抗体阳性。

  40. 与非免疫性溶血反应的区别 • 1 血液在体外溶血 血袋保存、运输或加温不当,血袋内加入药物、输血器管道用过低渗液、浓缩红细胞因血浆太少—引发一过性血红蛋白尿 • 2 细菌污染 也可以引发溶血、发烧、血压下降、DIC等征状。 区别:白血胞总数立即升高,面部红而干燥,血袋血能找到细菌、患者血培养也能发现同样的细菌。 • 3 患者患有溶血性疾病 患者除血红蛋白血症和血红蛋白尿外,无其他溶血性反应症状,通过询问病史明确。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