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likes | 292 Views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牧医系.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一、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 质量性状:表现型具有不连续的变异、受少数基因控制、不易受环境的影响 数量性状:表现型具有连续的变异、受多数微效基因控制、易受环境的影响. 二、数量性状的一般特征. 可以度量 连续性变异 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遗传基础是多基因系统. 三、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1 、多基因假说 1909 年 Nilson-Ehle 提出多基因假说 数量性状是由大量的、效应微小而类似的、并且可加的基因控制,这些基因在世代相传中服从孟德尔定律;
E N D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牧医系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一、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 质量性状:表现型具有不连续的变异、受少数基因控制、不易受环境的影响 数量性状:表现型具有连续的变异、受多数微效基因控制、易受环境的影响
二、数量性状的一般特征 • 可以度量 • 连续性变异 • 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 遗传基础是多基因系统
三、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1、多基因假说 1909年 Nilson-Ehle 提出多基因假说 数量性状是由大量的、效应微小而类似的、并且可加的基因控制,这些基因在世代相传中服从孟德尔定律; 这些基因间没有显隐性关系。 加性基因:即微效的多基因
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包括上位效应和显性效应 2、基因的非加性效应 • 上位效应:由非等位基因间产生的效应 • 显性效应:由等位基因间产生的效应
第二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力 遗传率是度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占表现型变异相对比率的重要遗传参数 VG 广义遗传率H2 = VP VA VA 狭义遗传率h2 = = VP VA +VD +Ve 2VF2-(VB1+VB2) = VF2
实际上,群体表现型发生变异的遗传原因主要有两部分:实际上,群体表现型发生变异的遗传原因主要有两部分: (1) 遗传主效应产生的普通遗传变异 ,VG (2)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产生的互 作遗传变异,VGE 因此,遗传率也应分解为普通遗传率和互作遗传率 对于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于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也可估算相应的遗传率
基因加性方差是可固定的遗传变异量,可在上、下代间传递,基因加性方差是可固定的遗传变异量,可在上、下代间传递, 所以,凡是狭义遗传率高的性状, 在杂种的早期世代选择有效 反之,则要在晚期世代选择 才有效。
第三节 数量性状的重复力 • 一、重复力的概念 • 二、重复力的计算 • 三、重复力的应用
重复力:是不同次生产周期之间同一性状所能重复的程度;或同一性状不同度量值间的相关程度;重复力:是不同次生产周期之间同一性状所能重复的程度;或同一性状不同度量值间的相关程度; 重复力的估计 公式: re = MSB – MSW/ MSB+(n-1)MSW 重复力的应用 1、验证遗传力估计的正确性 2、确定性状需要度量的次数 3、估计畜禽个体最大生产能力 4、评定动物的育种值
第三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相关 • 一、遗传相关的概念 • 二、遗传相关的估计 • 三、遗传相关的应用
遗传相关的概念: 动物所表现的各种性状之间必然存在着的内在联系程度称为性状间的相关,用相关系数表示。 表型相关 = 遗传相关 + 环境相关 “+”、“/-”表示正负相关 遗传相关的估计 covAxAy rA = σAxσAy
三、遗传相关的应用 1、进行间接选择 2、比较不同条件下的选择效果 3、用于制定综合选择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