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396 Views
群众路线 - ----价值取向和实践路径. 郑礼平 宁波大学. 群众路线的 内涵与教育实践活动的 意义.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 时代 主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价值目标.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 实践 路径. 1. 2. 3. 4. 目录. 一、群众路线 的内涵与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群众路线内涵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 本质特征: 群众 是 党的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群众工作 是 党的优良传统和看家本领;群众路线 是 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形成与发展: 从认识论到方法论的发展,从执政理念的发展
E N D
群众路线-----价值取向和实践路径 郑礼平 宁波大学
群众路线的内涵与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时代主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价值目标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践路径 1 2 3 4 目录
一、群众路线的内涵与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群众路线内涵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本质特征: 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群众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看家本领;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形成与发展:从认识论到方法论的发展,从执政理念的发展 形成与发展:从认识论到方法论的发展,从执政理念的发展 毛泽东: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邓小平: "三个有利于” 江泽民:“三个代表” 胡锦涛:“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一、群众路线的内涵与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 (二)现实意义 A.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中国梦? 党的十八确定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党成立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中国成立一百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道路? 中国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B.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B.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1.如何看待世情? 全球化, 国际经济,科学技术,美国亚太战略 2.如何看待国情? 经济社会发展(1978年人均GDP200美金,2012年人均GDP6100美金),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GDP85000亿美金),社会问题(公平,正义,安全),环境问题,贫富分化问题(城乡,收入,房子) 3.如何看待党情? 从革命党--执政党(8500多万党员) “四个考验”(执政,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外部环境) “四个危险”(精神,能力不足,脱离群众,腐败)
C.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C.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1.作风问题:“四风”问题【官员职务消费调查:有的地市级副职每年花百万以上】住酒店要五星级,坐飞机要头等舱……(新华网)http://peopleurl.cn/yUjmam 2.党群关系问题:广东乌坎事件等,“群众路线”,首先要破解“见官难”! 3.腐败问题:薄熙来,刘志军等,特权思想 4.法制观念问题:延安城管事件等, 大闹大解决 小闹小解决 不闹不解决 何时依法办事?
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时代主题 (一)本次教育实践活动的时代主题 1.“为民”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民”二字体现了中国梦的价值取向和实践主体,也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解决了中国梦“为了谁”的问题。
2.“务实” 从党的90年发展史证明:务实则党兴国兴! “务实”,体现出中国梦的实践路径和基本方法,解决了中国梦“怎么追”的问题。 3.“清廉” 中国梦是为政清廉之梦。 “清廉”二字体现了中国梦的热切期盼和必然要求。解决了中国梦的核心实践主体“以什么样的形象和姿态”来圆的问题。
简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1.政治制度过分集权和僵化 2.半计划半统制经济的恶果 3.严重的集体腐败 4.失去信仰 5.历史虚无主义 苏联解体带给我们的警示和教训 党的变质是社会主义制度最大危险。
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价值目标 (一)价值目标 1.着眼于民生改善,形成发展动力上 △如何看待群众和满足群众利益? 有房住,看得起病,有学上,能保障
2.着眼于党建科学化的要求上 △在新形势下如何看待党情变化? 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战争环境下,党的生存直接取决于群众对党的态度。执政之后,政治地位的改变,对整个国家机器的掌握和支配,使党有了前所未有的丰厚资源。群众依赖于党的路线政策和干部。
当党政干部执掌了大量公共权力而又缺少相应的制约,“官僚主义”的坏风气便可能冒头甚至蔓延。当党政干部执掌了大量公共权力而又缺少相应的制约,“官僚主义”的坏风气便可能冒头甚至蔓延。 • 形式主义是官僚主义的孪生兄弟。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颠倒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对上“看天气”,对下“耍霸气”,办公室里“找灵气”,却唯独不到群众中“接地气”。
权力对于执政者的侵蚀是致命的。“公权”与“私利”的界限变得模糊,“打江山”是人民的江山,“坐江山”有“家天下”的错觉。权力对于执政者的侵蚀是致命的。“公权”与“私利”的界限变得模糊,“打江山”是人民的江山,“坐江山”有“家天下”的错觉。 • “脱离群众”,有主观努力的不足,也有环境变化带来的实际困难。 •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内部矛盾的范围更加广泛。
3.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 公平正义,食品安全,环境恶化,法治进程,官员腐败等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盛行,所带来的不仅是“载舟覆舟”的千古警思,更有亡党亡国的灭顶之灾。
4.着眼于提高党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上4.着眼于提高党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上 面对如此多样、多元、多变的利益格局,群众工作的困难与日俱增。近年来,规模可观的上访人群,时有耳闻的群体事件。 一方面,群众对自身权利的焦虑和利益敏感不断上升,我们党统筹协调群众工作的难度在加大; 另一方面,一些党员干部在群众工作中“失语”,在群众方法上“失效”,在群众路线中“失位”,联系群众的能力在下降。
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践路径 (一)能否形成把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求落在实处的价值标准 1.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主体性 2.价值观:“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3.道德观:公平,正义,文明,清廉,勤俭,务实 4.权力观:为人民服务,权力装在笼子里,依法行政
(二)从转变干部作风着手,能否形成教育活动持续深入的动力机制(二)从转变干部作风着手,能否形成教育活动持续深入的动力机制 一方面,要增加政治信任。从作风问题改起,建立长效机制; 另一方面,要形成民主氛围。重拾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法宝。
转变工作作风: • 在经济领域,作风建设挤压公款消费的泡沫,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行为,形成可持续、有效率的消费规则。 • 在政治领域,改作风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通过权力的规范运行、机制的调整优化、制度的创新完善,堵住政治运行中的漏洞。 • 在文化、社会领域,改作风无疑能在全社会倡导一种质朴、清新的社会风尚,筑牢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基础。
(三)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艺术 现象与困惑: 1.片面强调“精英治国”、“专家治国” 2.有“出了家门进校门、出了校门进机关门”的“三门干部”,缺乏基层工作经验。 3.一些领导干部,对群众感情不深、关切不够;或者缺少处理基层复杂问题的能力。 观点: 服务与领导,满足与唤醒,深入与集中,感情与道理,外求与内求,观点与路线
(四)强化制度建设 1.完善体现人民主体性的权力配置体系。 2.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3.完善科学决策机制。 4.加快人大预算法的出台
结束语 • 在过去的90多年里,我们党在拥有50多名党员时,能将无数人吸引到共同的旗帜之下;在拥有120万名党员时,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拥有近450万党员时,建立了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中国;在拥有3500万党员的时候,以改革开放催动追赶世界的脚步;在拥有8000万党员的时候,领导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天,我们已经拥有了8500多万党员,我们的党是否依然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 请记住:“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