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4

抗原提呈 antigen presentation

抗原提呈 antigen presentation. 抗原提呈是 T 细胞需要的. T 细胞识别抗原的方式有别于 BCR 及其抗体(识别线性抗原肽、 MHC 限制性). 一些细胞能够摄取、加工、处理蛋白质,使其降解成小肽,并由细胞的 MHC 分子将肽运送到细胞表面供 T 细胞识别,这样的过程称为抗原提呈。. 内容: 一、抗原的处理和提呈过程 二、抗原提呈细胞. 一、抗原的处理和提呈过程. 1 、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 胞浆内合成的抗原称为内源性抗原,通过吞噬小体进入细胞的抗原为外源性抗原. 2 、两类 MHC 分子结合的肽来源不同

addo
Download Presentation

抗原提呈 antigen presentation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抗原提呈 antigen presentation

  2. 抗原提呈是T细胞需要的 T细胞识别抗原的方式有别于BCR及其抗体(识别线性抗原肽、MHC限制性)

  3. 一些细胞能够摄取、加工、处理蛋白质,使其降解成小肽,并由细胞的MHC分子将肽运送到细胞表面供T细胞识别,这样的过程称为抗原提呈。一些细胞能够摄取、加工、处理蛋白质,使其降解成小肽,并由细胞的MHC分子将肽运送到细胞表面供T细胞识别,这样的过程称为抗原提呈。

  4. 内容: 一、抗原的处理和提呈过程 二、抗原提呈细胞

  5. 一、抗原的处理和提呈过程

  6. 1、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 胞浆内合成的抗原称为内源性抗原,通过吞噬小体进入细胞的抗原为外源性抗原

  7. 2、两类MHC分子结合的肽来源不同 • MHC I 类分子结合来源于胞浆蛋白的肽 • MHC II 类分子结合膜结构小泡中的肽 • I类和II类分子提呈的肽分别由CD8+或CD4+T细胞识别

  8. 3、MHC I类分子提呈肽的过程

  9. 蛋白质要想变成可以被MHC I类分子结合的肽,首先胞浆内的蛋白要被降解成肽片段。 怎样降解?

  10.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for 2004 “for the discovery of ubiquitin-mediated protein degradation" Aaron Ciechanover Avram Hershko Irwin Rose 细胞用泛素(ubiquitin)/蛋白酶体(proteasome)系统降解蛋白质

  11. 泛素是7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负责给要降解的蛋白加上标签。泛素是7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负责给要降解的蛋白加上标签。

  12. 3、泛素-E2然后在泛素蛋白连接酶(E3)的作用下与要降解的蛋白的赖氨酸e氨基结合,形成泛素-蛋白。3、泛素-E2然后在泛素蛋白连接酶(E3)的作用下与要降解的蛋白的赖氨酸e氨基结合,形成泛素-蛋白。 4、更多的泛素加到泛素-蛋白上形成蛋白降解标签 泛素加标签的步骤: 1、泛素末端羧基通过硫酯键与泛素活化酶(E1)结合。 2、泛素-E1然后与泛素交连酶(E2)上的巯基结合转移到E2上形成泛素-E2。

  13. 蛋白酶体负责将蛋白降解成肽片段 • 蛋白酶体的核心为20S的复合物,含两组多肽。 • 在圆桶形的两头,有两个a环,每个环含7个不同的a-型多肽。 • 在圆桶形的中间,有两个b环,每个环含7个不同的b-型多肽。 • 蛋白酶体6个活性部位位于3个b亚基上(b1, b2, b5)

  14. 在蛋白酶体圆桶的最外端有两个19S蛋白帽。每个19S帽由20个亚单位组成。在蛋白酶体圆桶的最外端有两个19S蛋白帽。每个19S帽由20个亚单位组成。 19S的帽和20S的蛋白酶体核心组合成26S的蛋白酶体。

  15. 19S的蛋白帽的功能是识别带有多个泛素的蛋白,使它们去折叠,移去泛素,使线性化的蛋白进入蛋白酶体核心。

  16. The 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

  17. IFNg诱导组成性表达的蛋白酶体成免疫蛋白酶体(immunoproteosome)IFNg诱导组成性表达的蛋白酶体成免疫蛋白酶体(immunoproteosome) b1→b1i (LMP2) b5→b5i (LMP7) b2→b2i (MECL-1) PA28a PA28b 免疫蛋白酶体更能将蛋白降解成抗原肽

  18. 免疫蛋白酶体将蛋白降解成正确的C末端肽,它们再被一些酶降解成可提呈的肽免疫蛋白酶体将蛋白降解成正确的C末端肽,它们再被一些酶降解成可提呈的肽

  19. 降解了的肽是怎样进入内质网中的呢? 一些细胞MHC I类分子正常,但是细胞表面仅表达很少的MHC I类分子。如果加入合成的肽,则细胞就可以表达正常的MHC I类分子。说明(1)这种细胞的缺陷在于不能将肽供应给MHC I类分子;(2)没有结合肽片段的MHC分子不能在细胞表面很好地表达。

  20. TAP(transporters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将胞浆内的肽转运到内质网中

  21. 肽装载复合物(peptide-loading complex)

  22. 肽表位的产生

  23. MHC I类分子提呈肽的详细过程

  24. 4、MHC II类分子提呈肽的过程 由MHC II类分子提呈的抗原是被吞噬溶酶体和MHC II类小体(MHC class II compartment, M IIC)中的蛋白酶降解成肽的。

  25. MHC II类分子提呈抗原的简要过程

  26. MHC II类分子也进入内质网。 不变链(invariant chain, Ii)可以防止MHC II类分子在内质网中与肽结合,并将MHC II类分子从内质网引入MIIC。 三个MHC II类分子和三条Ii形成一个九聚体

  27. MHC II类分子提呈肽的详细过程

  28. 不变链降解后留下一段与MHC分子结合的小肽CLIP (CLass II-associated Invariant chain Peptide)

  29. HLA-DM和HLA-DO使MHC II类分子与CLIP解离并与肽片段结合

  30. 5. MHC I类分子交叉呈递外源性抗原肽

  31. T细胞在成为效应细胞之前,都必须先由APC活化(priming)。 如果仅是外周组织细胞感染了病原体,而APC没有被感染,那么CD8+T细胞怎样活化成为效应细胞呢? 感染了病原体的细胞或者病毒通过吞噬的途径被APC捕获,但是却可以活化CD8+T细胞。How?

  32. MHC I类分子交叉呈递抗原的可能机制之一: 肽交换模型 装载有肽的MHC I类分子通过细胞膜内化作用到达吞噬小体,与MHC II类分子同处一室,在此处它们之间结合的肽发生交换。 问题:MHC I类分子和MHC II类分子结合的肽是不一样的。

  33. MHC I类分子结合的肽为8-10个氨基酸长,比MHC II类分子结合的肽片段短

  34. 现象:蛋白酶体的抑制剂抑制外源性抗原的处理加工,说明其处理过程和内源性抗原一样与蛋白酶体有关。现象:蛋白酶体的抑制剂抑制外源性抗原的处理加工,说明其处理过程和内源性抗原一样与蛋白酶体有关。 外源性抗原怎样进入胞浆的呢? 内质网中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在Sec61孔状复合物参与下可以被返回胞浆降解。

  35. MHC I类分子交叉呈递抗原的可能机制之二: 内质网参与模型

  36. 二、抗原提呈细胞 • (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

  37. 1、MHC分子在细胞中的表达 • 抗原提呈细胞必须能够表达MHC分子

  38. MHC分子在不同细胞中的表达

  39. 2、 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 • 广义的抗原提呈细胞 • 狭义的抗原提呈细胞(专职,非专职) • 三种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 • 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

  40. 抗原提呈细胞应该能够 (1)摄取并加工处理抗原 (2)通过MHC分子将抗原在细胞表面提呈 (3)表达粘附分子使T细胞和APC紧密接触 (4)表达协同刺激分子,给T细胞第二信号

  41. 细胞之间的接触导致细胞骨架蛋白极化,细胞内囊泡和表面受体移动到接触面。T细胞和APC相接触的区域称为免疫突触(immunological synapse)。

  42. 免疫细胞之间的接触是短暂的,只持续数分钟或几小时。免疫细胞之间的接触是短暂的,只持续数分钟或几小时。 下游的细胞反应将取决于接触时间的长短、信号的强弱、周围环境等因素。

  43. 3、树突状细胞对抗原的提呈 (dendritic cell, DC)

  44. DC细胞的来源

  45. 不同部位的DC有不同名称: • 淋巴组织DC:并指状DC(interdigitating cell, IDC);滤泡DC(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FDC) • 非淋巴组织DC:表皮中的DC(Langerhans' cells, LC);间质DC(interstitial)DC • 体液中的DC:隐蔽细胞(veiled cell),血液中的DC

  46. DC摄取抗原的三种途径: (1) 巨吞饮作用 (2) 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3) 吞噬大的颗粒 DC摄入抗原后将其降解成小肽,并与MHC II类分子结合。不成熟的DC将肽/MHC复合物潴留在M II C(MHC class IIcompartment)内,当DC移至淋巴器官后再将其运送到细胞表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