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 likes | 602 Views
中国的兽医事业与兽医教育. 中国兽医协会、全国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贾幼陵 2011.7. 前 言. 近年来,尤其是 2004 年我国启动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后,兽医领域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兽医法律法规加快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逐步健全,动物防疫基础设施装备水平明显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和动物产品质量监管能力显著增强,兽医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现实要求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存 在 问 题 一、兽医法律体系尚不完善.
E N D
中国的兽医事业与兽医教育 中国兽医协会、全国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贾幼陵 2011.7
前 言 近年来,尤其是2004年我国启动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后,兽医领域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兽医法律法规加快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逐步健全,动物防疫基础设施装备水平明显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和动物产品质量监管能力显著增强,兽医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现实要求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存 在 问 题 一、兽医法律体系尚不完善 由于我国兽医立法起步比较晚,兽医法律体系建设尚不完善,法律体系还不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和动物卫生与兽医公共卫生的需要,特别是与WTO的“动物卫生相关的一切措施均需要相应的法律支持”的规则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兽医法律只有《动物防疫法》及与之配套的法规、规章等。
一、兽医法律体系尚不完善 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构建了完善的兽医法律体系框架。例如美国联邦有动物卫生法律15部、行政规章134部,调整内容涉及兽医机构组织、动物疫病防控、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兽药与饲料管理、动物福利、兽医管理等六方面。
一、兽医法律体系尚不完善 兽医法律体系不完善,对提高动物卫生保护水平,扑灭疫病,控制残留危害,增强动物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在动物福利方面没有立法,可能被发达国家作为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手段,用来对进口我国畜产品进行限制(如手术阉割);尚无《兽医法》规范执业兽医行为。
二、养殖模式落后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一直保持快速发展势头,规模化比重不断提高,但畜禽养殖仍然以“分散饲养”为主,千家万户养殖畜禽的生产习惯依然存在(见表1)。 散养户饲养条件差、生物安全水平低,容易造成疫情扩散,并难以及时地监测和报告,严重限制了防疫措施的选择。
三、消费方式不利于疫病防控 我国消费者长期存在喜食新鲜畜禽产品的生活习惯,活畜禽市场遍布全国,活畜禽跨省区长途运输,极易导致疫病发生和扩散。 图1鲜活畜产品运输 图2活畜产品交易市场
四、动物疫病防控方式、手段的制约 发达国家规模化、现代化饲养水平和生物安水平高,养殖单位数量少,能够做到及时监测控制,对重大疫病多以扑杀为主。 受经济能力、养殖模式限制,我国目前实施以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在生物安全上存在隐患,只能作为过渡性措施。
四、动物疫病防控方式、手段的制约 按照国际通行的防疫规范,对某一种疫病实施计划免疫之初就要制定免疫退出计划,这在我国分散饲养的条件下难以实现。
五、技术能力较低 目前,农村地区的传统兽医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养殖业的发展,大学兽医专业的毕业生还不能深入到农村去。因此,政府的动物疫病防控网络越往基层就越显得薄弱,疫病监测和防控措施打了很大的折扣。 近年来各级实验室网络体系建设得很成功,诊断手段大为提高,但临床兽医力量不足,对新发病、疑难病束手无策。
六、管理体制的制约 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健全的兽医官制度、统一的动物检疫体系和垂直的管理体系是理想兽医管理体制的三个基本要素。 据OIE的统计,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官方兽医制度, OIE认为,官方兽医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的兽医管理制度。我国目前尚未具体实施官方兽医制度,在与发达国家进行贸易和交流上还存在制度障碍。
六、管理体制的制约 我国2004年以来推行的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虽然大幅度提升了兽医体系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但是相对于理想体制还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内外检分设的管理体制往往会导致进境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要求与国内防控需要脱节问题,极易造成境外动物疫病传入。
七、外来动物疫病防堵压力大 我国边境线长达22000多公里,15个毗邻国家中13个为发展中国家,多数疫情状况复杂,加之我边境地区互市贸易、过牧频繁,防止外来重大动物疫病传入难度很大,例如:我国西藏地区2008年发生的小反刍兽疫。 目前,疯牛病、非洲猪瘟、蓝舌病等外来动物疫病已呈“兵临城下”之势,频频叩击国门,极有可能侵入。
八、兽药行业发展仍须规范 2005年强制推行兽药GMP认证以后,兽药企业生产和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但还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退出机制,兽药企业自律性差,市场上流通的兽药产品鱼龙混杂,政府的生产监管和市场监管力度明显不足。 兽药在使用过程中的处方、停药期、用药期间的产品废弃等制度尚未开展,给重大动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九、对兽医行业社会职能的认识和定位不准确 在我国,许多人认为: 兽医是为畜牧业服务的一个行业; 而大多数国家(以美国为例)认为: 兽医是为人畜健康服务的一个行业( Health care Profession)。 在传统观念和以前计划经济的影响下,我国对兽医行业的认识很狭窄。与正确的理念有很大差距,兽医绝不仅仅局限于为畜牧业服务这个范畴。
九、对兽医行业社会职能的认识和定位不准确 兽医应包括: 官方兽医; 执业兽医(农场兽医和小动物临床兽医); 实验室兽医。 他们分别承担不同的社会职能。
九、对兽医行业社会职能的认识和定位不准确 兽医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四大社会职能: 1、保障动物健康和福利(食品动物、其他经济动物、伴侣动物、野生动物); 2、人兽共患病防控; 3、保障食品安全(尤其是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4、为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提供支持。
九、对兽医行业社会职能的认识和定位不准确 OIE 提出,官方兽医的职责包括动物卫生、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三方面。具体包括: 1、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诊断、通报、监测和根除;2、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监管;3、兽药、野生动物和环境的监管;4、动物及其产品国际贸易的检查监督;5、动物源性产品和废弃物的监管。
九、对兽医行业社会职能的认识和定位不准确 在公共卫生方面,兽医的作用越来越突显。在1400多种引起人类疾病的病原中,有800种是突破了种间屏障由动物引起的。几乎所有新的人类传染病都来源于动物贮存库,60%以上的人类病原体是人兽共患的,75%新出现的人类传染病是人兽共患传染病。
十、兽医教育与国际不接轨 我国的兽医教育下滑严重,与国际规范渐行渐远,无论是在院系名称,还是在专业设置、学位授予上都与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不一致。(见表2)
十、兽医教育与国际不接轨 中国的兽医教育—兽医在哪里?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学学院 动物工程学院 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 农业与生物学院 畜牧兽医学院 动物医学院 兽医学院 五花八门的学院名称
十一、兽医教育课程落后于社会发展需求 OIE 对90多个成员国 (多数来自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动物卫生系统进行评估后指出,许多国家的兽医教育课程落后,未能跟上这些国家兽医服务领域中动物疾病监测能力的发展需求。
十一、兽医教育课程落后于社会发展需求 我国的兽医课程教育也存在这种情况。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力度的加大,各方面逐步与国际接轨,许多新理念、新制度应用于兽医工作中。这些新的内容没有及时反映在兽医教育的课程中。 例如:动物福利、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实施;动物疫病风险评估制度的应用等。
危害确认 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 风险交流 危害确认:即对进口商品中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致病因子进行鉴定。 风险评估:即评价致病因子进入、定居或扩散至进口国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 成的影响。 风险管理:是进出口成员国为达到合适的保护水平决定执行相关的动物卫生 措施。 风险交流:即把危害确认、风险评估结果及风险管理措施传达给决策者或当 事方的过程。 图5、风险分析模型
十二、兽医从业人员整体水平低 我国的兽医从业人员,特别是执业兽医整体素质、水平偏低,在广大的农村牧区养殖业生产一线从事兽医工作的人员,许多没有受到过专业学历教育。 由于我国的执业兽医水平考试和资格认证制度刚刚起步(2009年在6省市开始试点),另外,许多乡村兽医人员还达不到执业兽医资格认证的水平,只能纳入乡村兽医队伍,所以兽医从业的门槛很低,严重影响我国兽医的形象和动物卫生工作水平。
十二、兽医从业人员整体水平低 • 国外:DVM教育-执业兽医资格-执业兽医师或官方兽医 • 目前国内:兽医专业学位教育不足 2009年执业兽医考试试点,2010年正式考试,现有通过执业兽医师资格的10829名,通过助理执业兽医师资格的17802名
十三、动物疫病控制过度依赖政府兽医 由于我国的兽医行业协会—中国兽医协会刚刚成立,多年来在动物疫病防控中,依然是国家兽医机构中的政府兽医(国家兽医人员)起主要作用,执业兽医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今后应在兽医协会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执业兽医在动物疫病防控中应尽的职能。
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逐步健全兽医管理体制 构建一个符合国际惯例的新型、统一官方兽医体系。守好国际间检疫关,建立无疫屏障。
今后努力的方向 进一步推进正在进行的兽医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健全基层兽医行政管理、执法监督、技术支持三类机构。 大力发展执业兽医队伍,提高执业兽医水平。使目前我国兽医队伍的结构发生根本的改变。 现在
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全面提高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水平 在采取动物疫病净化的基础上,加快无疫区建设。并不断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在加强疫情监测的基础上,确定各地区适当动物卫生保护水平(ALOP),指导各地采取与其ALOP相适应的动物卫生保护措施,严格限制高风险地区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缩小疫病影响地域范围。
今后努力的方向 加快和鼓励规模化养殖,逐步降低散养比例,通过加强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等措施,促进养殖场所提高生物安全水平,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大力倡导消费冷鲜肉,提倡胴体冻肉运销,减少活畜禽交易和流通,降低流通环节传染动物疫病的风险。
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加强兽医科技体系建设 整合兽医科技资源,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强化基础兽医、预防兽医和临床兽医领域科学技术研究。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高等、高职院校、科研院所等技术资源,通过充实力量、资格认可、安全监管等手段,切实加强重点动物疫病国家参考实验室、区域诊断实验室建设。
今后努力的方向 四、加强兽医科学研究,提高兽医科学水平 加强外来动物疫病研究,做好技术储备。 加强动物疫病的监测和诊断技术研究,增强疫病诊断能力,及时掌握疫病动态。 加快基础兽医科学和应用兽医科学领域的核心技术研究,推动兽医科技不断向前发展。 加强跨学科研究。
今后努力的方向 五、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工作 组织力量积极参与国际兽医规则的制修订工作,提高我在国际动物卫生领域话语权,维护我国在全球动物卫生领域的利益,促进优势动物产品出口。
今后努力的方向 六、充分认识兽医教育的重要性,认真研究国际兽医教育的发展动态,使我国的兽医教育逐步顺应国际化的趋势 OIE总干事瓦拉特(B.Vallat)博士指出“OIE已经制定了国家兽医机构管理质量的国际标准,这个评价过程不能把最初的和后续的兽医教育置之不理。”
今后努力的方向 2009年10月,OIE在巴黎总部召开了一次国际会议,会议的题目就是“改进兽医教育,为了一个更安全的世界” 。 从近10多年国际兽医教育来看,兽医教育是向着延长趋势发展的,国际兽医学院的学制大多数是6年,如爱丁堡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因此,我国的兽医学历教育首先要恢复5年制。以后逐步过渡到与国际通行做法相一致;并为培养助理兽医师加大兽医高等职业教育。
今后努力的方向 2006年,由美国兽医学院协会(AAVMC)牵头 ,对兽医学院未来的兽医教育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① 兽医新的任务要从传统的动物健康保护转向人畜共患病和新增疾病领域、生物医学研究以及为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服务。 ② 兽医是公共卫生和医学领域唯一具备在多种动物的比较医学方面受过训练的职业。
今后努力的方向 ③ 提出了建立“一个医学”的概念。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卫生 同一个医学
今后努力的方向 七、 充分发挥中国兽医协会职能 2009年10月28日,中国兽医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 • 中国兽医协会是由取得执业兽医资格证书的兽医从业人员,在动物防疫、兽药检验、动物诊疗、科研、教学等事业、企业单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兽医工作者,以及兽医相关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 • 主要作用:(1)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为中国兽医事业发展搭建新的平台;(2)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3)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兽医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
今后努力的方向 发展方向: (1)围绕农场动物、伴侣动物疾病诊断、治疗、预防,加强学术交流和 技术培训,推进诊疗机构资格认证,促进动物诊疗市场的规范发展。 (2)深入研究实验动物、驯养动物行业发展现状,理清动物疫病防控、 动物福利等方面的存在的问题、实际需求,推动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实施。 (3)以动物保险、兽医用品用具、动物标识与追溯等为重点,大力开展 技术研究、信息交流、业务培训,促进相关动物卫生服务行业发展。 (4)积极开展中兽医发展情况调研,深入了解有关教学、科研、诊疗和 生产活动现状,推动中兽医发展规划的制定,加快有关人才培养,促进中兽医的发扬光大。
今后努力的方向 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成熟,兽医协会要逐步过渡到对执业兽医的继续教育和考核,并对兽医教育机构的资质实行认证。以促进兽医教育机构水平的提高。
寄 语 兽医高尚的社会职能、光明的未来和广阔的科学领域为广大青年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天地,寄希有志青年投身到这一崇高的事业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