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 likes | 932 Views
学校特色发展与学校课程计划.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王月芬 2012 年 2 月 21 日. 几个关键概念. 基础教育内涵发展 学校课程领导力 学校课程计划 学校特色 ……. 课程领 导力是以校长为核心的课程团队为 提升 学校课程品质 ,在课程 实践 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 理解、规划、执行和评价的能力 。 —— 《 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 》.
E N D
学校特色发展与学校课程计划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王月芬 2012年2月21日
几个关键概念 • 基础教育内涵发展 • 学校课程领导力 • 学校课程计划 • 学校特色 • ……
课程领导力是以校长为核心的课程团队为提升学校课程品质,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理解、规划、执行和评价的能力。课程领导力是以校长为核心的课程团队为提升学校课程品质,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理解、规划、执行和评价的能力。 ——《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
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以内涵发展为目的,制定学校课程计划,优化学校课程结构,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增强学校课程的适应性和创造性。在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形成学校特色,提升内涵发展水平。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以内涵发展为目的,制定学校课程计划,优化学校课程结构,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增强学校课程的适应性和创造性。在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形成学校特色,提升内涵发展水平。 • ——《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
学校特色的“五何”思考 1.是何?(What) 2.为何?(Why) 3.如何?(How) 4.由何?(who,when, where) 5.若何?(if…then…) 学校特色
第一部分 是何 1.学校特色的内涵 2.学校特色的认识误区 3.学校特色的属性 4.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
学校特色 学校特色就是指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在长期有目的、有计划、坚持不懈的努力实践中,使得学校在某一方面特别优于其他方面,也特别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品质。学校特色是办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学校特色 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精 人多我少(例如作业,负担) 人有我无(例如补课)
对学校特色认识的误区 误区一:把学校开展的常规项目活动简单地、直接地等同于办学特色。 误区二:盲目追求新潮,脱离学校实际,克隆特色, 照猫画虎;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误区三:认为有特长生就是有特色, 忽视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基础教育的基本功能;
对学校特色认识的误区 误区四:关注外在形式,忽视特色建设的内涵; 种植蔬菜 误区五:轻易改弦易辙,忽视特色建设的稳定性。 体育——艺术——科学 特色需要慎重选择与决策
学校特色的基本属性 1.相对性(地域性) 【案例】 (1)三类课程 (2)阅读领航 (3)课程群
学校特色的基本属性 2.时效性 探究性学习 3.发展性 幼小衔接 衰落或消失 学校特色的形成——发展变化 完善或创新 4.稳定性
第二部分 为何 1.学校特色、教育基本功能与人的属性 2.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 3.学校特色与品牌学校
学校特色、教育基本功能与人的属性 1.教育的基本功能是“育人” 2.人的共性与个性 3.学校特色是满足共性的前提下,满足个性 4.学校特色更加应该是一种文化、精神的激励
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 学校特色:局部性、因素性、子系统性 特色学校:全局性、整体性、立体性
学校特色是形成特色学校的基础。 特色学校不因校长更换而改变,不因教师调动而弱化,也不因学校变迁而消亡,它深入学校每一个成员的言行与内心,是学校文化的体现。 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
学校特色与名牌学校 【思考】 1.特色学校就是名牌学校吗? 2.名牌学校就是特色学校吗? 教育的价值观、理念的价值!
第三部分 如何 1.学校课程计划与学校特色 2.课程层面与学校特色 3.实施层面与学校特色 4.评价层面与学校特色 5.研究层面与学校特色
学校课程计划 学校课程:一种是基于学校实际和区域资源等,开发的单独的课程。(狭义)一种是根据学校实际需要,对国家课程进行重组、调整与整合后所形成的校本化的课程体系。(广义)
学校课程计划 学校课程计划是对学校课程的近期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实施方法、管理评价等可操作性措施的整体规划。
学校课程计划 1.学校背景分析 2. 学校课程目标 3. 课程结构 4. 课程设置 5. 课程实施 6. 课程评价 7. 课程管理 8. 附件 (SWOT;FAPO等) 学校课程计划的基本结构
教师专业发展FAPO问卷调查 感受(feeling):我现在怎样?对学校、工作的基本感受,包括愉悦感、效能感、定位的清晰感等; 关注(attention):我想怎样?包括自身的专业水平、学生发展,学校决策,自身的工资待遇等; 激励(promotion):环境使我能怎样? 包括周围的工作条件、氛围、同事等; 组织(organization):组织使我能怎样?涉及高层管理和组织制度对教师行为以及发展机会的影响。 ●不同年龄,教龄,学历,岗位的老师各不相同
学校背景分析 分析角度可宏观,也可微观。 应建立在对校内外各方人员科学访谈、问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不能仅从外部客观原因分析,更要注重从自身主观原因分析。 背景分析是目标研制基础。避免背景分析与措施毫不相关现象。
学校课程计划 1.学校背景分析 2. 学校课程目标 3. 课程结构 4. 课程设置 5. 课程实施 6. 课程评价 7. 课程管理 8. 附件 (SWOT;FAPO等) 学校课程计划的基本结构
学校特色与学校课程计划 • 学校课程计划 局部——整体 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思考】学校课程计划与《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的联系与区别?
创建学校特色的内容思考 课程层面 实施层面 评价层面 管理层面 研究层面 环境层面 …… 国家课程校本化;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学校特色的内容思考 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 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评价 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分析;评价反馈; 教学;课程;研究;教师;学生…… 研究内容;方法;人员;成果;机制……
(1)兴趣激发 (2)方法指导 (3)内容拓展 (4)内涵丰富 (5)综合运用 …… 【案例1.2】桃李园学校“课程群”
【案例1.1】尚文中学的“学科链”(语文为例)【案例1.1】尚文中学的“学科链”(语文为例)
【思考】三类课程与三维目标的关系 • 知识与技能(基础型课程为主?) • 情感态度价值观(拓展型课程为主?) • 过程与方法(研究型课程为主?)
【案例1.3】育才初级中学,指向“三自”培养目标的“三自”课程结构特色【案例1.3】育才初级中学,指向“三自”培养目标的“三自”课程结构特色 第一阶段(1999年9月——2003年6月),少量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试点; 第二阶段(2003年9月——2005年6月),校本课程的全面研究与开发,建立校本课程库; 发展阶段 第三阶段(2005年9月——2009年6月),系列化的特色校本课程研究。(精选校本课程) 第四阶段(2009学年~至今),主要对“如何根据上海市课程目标和学校的基础重新解读并细化‘三自’培养目标?”、“如何设计与培养目标一致的课程结构?”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案例1.3】育才初级中学,指向“三自”培养目标的“三自”课程结构特色【案例1.3】育才初级中学,指向“三自”培养目标的“三自”课程结构特色 步骤一:调查现状,寻找突破点 1.在“自治自理”方面,独立自我的管理强于集体自我的管理,学生普遍缺乏计划做事的意识和能力; 2.在“自学自创”方面自主学习要强于自主创造,学生的创造力有待加强; 3.“自觉体锻”方面,具有较好的心理品质,能够进行自主锻炼。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关注自己的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 (2)内化并运用知识、合作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3)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差。
【案例1.3】育才初级中学,指向“三自”培养目标的“三自”课程结构特色【案例1.3】育才初级中学,指向“三自”培养目标的“三自”课程结构特色 (三)寻找对策:细化目标,年级落实
课堂学习类 拓展及探究型课程 自治自理 自觉体锻 基础型课程 中六大学习领域 自学自创 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课程结构 实践学习类 拓展及探究型课程 拓展及探究 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 文学类 科技类 艺术类 语言文学 社会科学 数 学 自然科学 技 术 艺 术 身心健康教育类 学生社团 自主管理团队 综合实践活动 体育与健身领域 【案例1.3】育才初级中学,指向“三自”培养目标的“三自”课程结构特色
我心飞扬 七年级心理课 七年级心理课 学生心理社团 愿你做个健康快乐的人 冬锻课程 女子体操 我跳绳,我快乐 游泳 校运动队 男子健美 篮球 体育与健身基础型课程 自主体锻 课程 体育类 校本课程 心理健康 教育课程 体育节及校运动会 心理健康系列广播及讲座 【案例1.3】育才初级中学,指向“三自”培养目标的“三自”课程结构特色 侧重于“自觉体锻”目标达成的课程结构图
【案例1.3】育才初级中学,指向“三自”培养目标的“三自”课程结构【案例1.3】育才初级中学,指向“三自”培养目标的“三自”课程结构
【案例1.3】育才初级中学,指向“三自”培养目标的“三自”课程结构【案例1.3】育才初级中学,指向“三自”培养目标的“三自”课程结构
【启示】课程层面与学校特色 • 一是从数量到质量 • 二是从大众到特色 • 三是从规模到内涵 • 四是从宏观到微观 • 五是从局部到系统
实施层面的思考 实施层面的主要发展趋势 1.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的一致性 2.基于标准的教学 3.有效教学 …… 【感悟】学校特色是不是仅仅通过建设一门两门课程来实现?学校的特色更多的应该是在实施层面实现。
实施层面的思考 1.备课、上课、作业、辅导与评价的一致性 (1)备课 备学生,备教师,还是备学科(教材)?“学案” 对于教学内容,学生可能存在哪些问题? 依据什么设计了哪些学习目标? 通过哪些内容和活动达成目标?
实施层面的思考 1.备课、上课、作业、辅导与评价的一致性 (2)上课 是否保证了学科基本要求的达成? 是否注意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灵活化(传授式+探究式) 是否关注到绝大部分或者所有学生?
实施层面的思考 1.备课、上课、作业、辅导与评价的一致性 (3)作业 作业设计与实施的主要问题 ●教师缺乏自主设计作业能力,内容选择随意; ● 作业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匹配度、一致性不够; ● 作业类型单一,缺乏趣味性; ● 作业设计缺乏整体性、序列性、针对性不强; ● 有分层的意识,缺乏分层的实际操作; ●缺乏过程指导,讲评方式单一。
实施层面的思考 1.备课、上课、作业、辅导与评价的一致性 (3)作业 ●作业类型:书面作业与操作表达作业;个体作业与团队作业;短作业与长作业;收敛性作业与开放性作业等。 ● 作业的解释性 ●作业的分层性 ●作业质量,作业时间与学习成绩
做作业时间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以1-2小时为参照 对于三年级学生,学生做作业时间在1-2小时和2-3小时的学生学业成绩相对较高;但是1-2小时和2-3小时没有显著差异;
做作业时间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以2-3小时为参照 对于八年级学生,做作业时间越长,学生相对学业成绩较高,做作业2-3小时和3-5小时的学生学业成绩相对较好。但是做作业时间在2-3小时的学生与3-5小时的学生成绩差异并不显著。
实施层面的思考 1.备课、上课、作业、辅导与评价的一致性 (4)辅导 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学辅导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 教学辅导内容方法,要与学科特点和内容结合; 以改善师生关系,培养学习方法,激发兴趣为主; 教学辅导的时效性与实效性; 莫让教学辅导夺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基于标准”的含义 1.有“标准”意识:指对课程标准的敏感性与自觉性程度;在教育实践中能够站在课程标准的立场上来理解、考虑自己的工作。 2.在“标准”指导下行动:指教学、评价等实践以实现标准的目标为指向,为出发点。 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是教师的一种专业责任。 几倍和多了几倍?
实施层面的思考 1.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的一致性 2.基于标准的教学 3.有效教学“一页纸教学” “一页纸助学”、“一页纸通览”以及“一页纸反馈”和“一页纸作业”【思考】一页纸教学的价值和特色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