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美 学

美 学. 王 杰 人文学院 Email: wje1957@sjtu.edu.cn.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审美经验 第三章 美的本质 第四章 形式美 第五章 自然美 第六章 社会美. 第七章 艺术美 第八章 艺术的分类及审美特征 第九章 审美范畴 第十章 美感 第十一章 审美教育与审美交流 第十二章 美学的未来.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美和美学 第二节 美学研究的对象 第三节 美学在现代人文科学中的地位. 第一节 美和美学. 一、什么是美 二、美学的学科属性. 一、什么是美.

Download Presentation

美 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美学 王杰 人文学院 Email: wje1957@sjtu.edu.cn

  2. 目录 • 第一章绪论 • 第二章审美经验 • 第三章美的本质 • 第四章形式美 • 第五章自然美 • 第六章社会美 • 第七章艺术美 • 第八章艺术的分类及审美特征 • 第九章审美范畴 • 第十章美感 • 第十一章审美教育与审美交流 • 第十二章美学的未来

  3. 第一章绪论 • 第一节美和美学 • 第二节美学研究的对象 • 第三节美学在现代人文科学中的地位

  4. 第一节美和美学 一、什么是美 二、美学的学科属性

  5. 一、什么是美 作为研究和思考审美现象的理论和学说,关于美是什么的问题却直到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才开始提出,到18世纪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才初步界定其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6. 在人文科学领域,美学的研究对象是最为普泛和大众化的,一般说来,任何人都能感受和知觉“美”的存在并作出相应的判断和评价,但对“美”作出学理说明却十分困难。在人文科学领域,美学的研究对象是最为普泛和大众化的,一般说来,任何人都能感受和知觉“美”的存在并作出相应的判断和评价,但对“美”作出学理说明却十分困难。

  7. 关于美是什么的问题,在感知的层面上也就是美的特点问题。一般说来,美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关于美是什么的问题,在感知的层面上也就是美的特点问题。一般说来,美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形象性 情感性 超越性

  8. 美的第一个特点是形象性,可以说没有形象就没有美。对形象的构成、形象的载体,以及形象之间关系的研究,是美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美的第一个特点是形象性,可以说没有形象就没有美。对形象的构成、形象的载体,以及形象之间关系的研究,是美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9. 美的第二个特点是情感性。情感是感觉、知觉、情绪和想象的高级形态,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并伴随着主观评价。美的第二个特点是情感性。情感是感觉、知觉、情绪和想象的高级形态,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并伴随着主观评价。

  10. 美的第三个特点是超越性。审美超越根源于人的想象力,这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心理能力和特性。通过想象力的作用,个体的知觉和情感可以超越现实材料的物质性限制和个体认识的有限性,达到对世界和人生的整体把握。美的第三个特点是超越性。审美超越根源于人的想象力,这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心理能力和特性。通过想象力的作用,个体的知觉和情感可以超越现实材料的物质性限制和个体认识的有限性,达到对世界和人生的整体把握。

  11. 二、美学的学科属性 在西方文化传统中,美学的学科意识萌发于诗与哲学之争,或者说感性与理性地位之争。 在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传统中,美学的学科意识萌发于对“礼崩乐坏”的意识形态危机的思考。

  12. 一般说来,美学的产生和发展需要以下几方面的条件:一般说来,美学的产生和发展需要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首先,个体经验与社会群体经验发生较大程度的脱节和断裂,社会的个体化过程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13. 其次,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经验的分离,而且在人生意义的层面上,审美经验与认知活动、伦理活动相分离,从而使审美经验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其次,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经验的分离,而且在人生意义的层面上,审美经验与认知活动、伦理活动相分离,从而使审美经验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14. 最后,为了超越个体经验的局限性和有限性,将审美经验提升到普遍经验的高度,就需要以某种哲学为基础对美学问题作系统的阐释,这也是美学作为一个学科出现的重要条件。最后,为了超越个体经验的局限性和有限性,将审美经验提升到普遍经验的高度,就需要以某种哲学为基础对美学问题作系统的阐释,这也是美学作为一个学科出现的重要条件。

  15. 从理论上说,美学是以一定的哲学理论或某种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对审美关系和审美经验作出分析和阐释的理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以及审美关系的价值表现——审美意识形态。从理论上说,美学是以一定的哲学理论或某种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对审美关系和审美经验作出分析和阐释的理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以及审美关系的价值表现——审美意识形态。

  16. 审美经验是指人在现实和艺术活动中的审美感受,是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它是审美主体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所获得的生理和心理的经验和感受。它不是静态的存在,而是动态的情感体验过程,贯穿于审美活动的全过程。在概念上,审美经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审美经验是指人在现实和艺术活动中的审美感受,是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它是审美主体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所获得的生理和心理的经验和感受。它不是静态的存在,而是动态的情感体验过程,贯穿于审美活动的全过程。在概念上,审美经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7. 审美关系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审美关系指个体与对象、人与环境之间因审美态度和具体语境而形成的感知——愉悦关系。

  18. 广义的审美关系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所形成的一整套制度、习惯和情感表达模式。广义的审美关系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所形成的一整套制度、习惯和情感表达模式。

  19. 一般说来,意识形态指适合一定的经济基础,代表着社会主体力量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观念体系的总和,其基本特征是用具有社会内涵的文化中介来沟通个体与社会、人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一般说来,意识形态指适合一定的经济基础,代表着社会主体力量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和观念体系的总和,其基本特征是用具有社会内涵的文化中介来沟通个体与社会、人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20. 审美意识形态以与想象密切结合的情感为基本中介,因为情感和想象的特殊性,审美意识形态呈现出离经济基础较远和较为复杂的辩证属性。审美意识形态以与想象密切结合的情感为基本中介,因为情感和想象的特殊性,审美意识形态呈现出离经济基础较远和较为复杂的辩证属性。

  21. 第二节美学的研究对象 • 一、美学的研究对象 • 二、美学的基本问题

  22. 一、美学的研究对象 • 古希腊:艺术现象的研究和解释作为美学思维的主要内容。 • 17世纪英国经验论美学:扩大到对人类情感和人的感性存在的研究。 • 欧洲大陆唯理论美学:美学被确定为一门具有自身独立性的学科。 • 德国古典美学:注重思考人类存在在情感方面的特点,以及艺术和审美在社会进步中的积极作用

  23. 马克思主义美学:美学问题成为研究和思考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角度。马克思主义美学:美学问题成为研究和思考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角度。 20世纪西方现代美学:不同的流派对审美经验、美的本质、艺术的意义阐释三个重点领域各有侧重。 我们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可归结于审美关系上。对审美关系的研究是一种综合性的理论研究。

  24. 审美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既受社会存在和经济基础的决定和制约,又因为情感和想象的缘故具有超越现实矛盾的能力和可能性。审美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既受社会存在和经济基础的决定和制约,又因为情感和想象的缘故具有超越现实矛盾的能力和可能性。

  25. 审美关系的存在方式:首先体现为情感关系。其次,审美关系体现为文化制度、审美习惯等社会性的关系。审美关系的存在方式:首先体现为情感关系。其次,审美关系体现为文化制度、审美习惯等社会性的关系。

  26. 二、美学的基本问题 美学问题与一般的认识论问题不同的特殊性之一,就在于审美活动总是借助于一定的形象和审美形式而激发和唤起的,可以说,没有对形式的愉悦就不会产生美感。

  27. 美学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一系列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文化传统以及现实的因素。由于现实的原因以及主体方面的原因,审美形式与现实内容往往发生断裂乃至对立,从而使美学问题呈现出复杂难解的局面。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美学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一系列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文化传统以及现实的因素。由于现实的原因以及主体方面的原因,审美形式与现实内容往往发生断裂乃至对立,从而使美学问题呈现出复杂难解的局面。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在现实生活中,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常常是分离的;

  28. 其二、从美学史的角度看,形式主义美学理论或侧重于形式研究的美学理论着重研究和强调了审美现象的形式方面,包括对想象的研究和对审美活动特殊性的阐释。其二、从美学史的角度看,形式主义美学理论或侧重于形式研究的美学理论着重研究和强调了审美现象的形式方面,包括对想象的研究和对审美活动特殊性的阐释。 其三、从价值关系的角度看,审美价值与其他价值的逐渐分离不仅是一个必然的现象,而且也是人类社会历史进步和自我意识能力不断提高的一个标志。

  29.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美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任何美学理论无非是从不同角度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解答。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美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任何美学理论无非是从不同角度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解答。 关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理论,最普遍的理论方法是从艺术作品的构成方面研究和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审美形式的相对独立性,以及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中,审美形式处于更为本体性地位的研究思路,是康德以来的西方美学着重展开的理论方面。 马克思主义美学把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放到审美活动乃至人类社会生活过程中去研究和把握,把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的规律,提升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合理性以及历史进步及其代价的关系这个层次上认识和把握。

  30. 第三节美学在现代人文科学中的地位 • 一、美学与现代社会 • 二、美学的批判性和建设性

  31. 一、美学与现代社会 美学在现代人文科学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以考察和说明。

  32. 首先, 20世纪社会发展在文化和社会问题的研究方面越来越与美学所提出和思考的问题有关,人文科学领域的重要话题逐步从认识论领域转移到美学和伦理学领域。

  33. “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 ” ——马克思

  34. 其次,现代社会人们对普遍面临的各种危机如生态危机、种族危机、信仰危机、核战争的威胁以及恐怖主义暴力的发展等问题,美学理论和美学思维对于思考和解决这些困扰整个人类的社会问题,可以提出积极而建设性的意见。其次,现代社会人们对普遍面临的各种危机如生态危机、种族危机、信仰危机、核战争的威胁以及恐怖主义暴力的发展等问题,美学理论和美学思维对于思考和解决这些困扰整个人类的社会问题,可以提出积极而建设性的意见。

  35.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恩格斯

  36. 二、美学的批判性和建设性 • 在美学诞生之后的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中,美学主要是作为异化的现实存在的批判者,或者说社会的现代化过程的对立面而存在并发出代表社会良知的批判性声音。

  37. 在当代中国,由于社会主义文化生产方式的建立,美学与政府、社会以及人民大众审美经验的关系也更为复杂和丰富,美学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世界和平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可以作出更多的理论贡献。在当代中国,由于社会主义文化生产方式的建立,美学与政府、社会以及人民大众审美经验的关系也更为复杂和丰富,美学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世界和平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可以作出更多的理论贡献。

  38. 美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理论性很强的人文学科。 • 学好美学需要具有: • 较为丰富的文学艺术知识、中外美学史的知识、敏锐的艺术感受能力; • 较为系统的哲学、伦理学、历史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的知识; • 锻炼和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健康而敏锐的审美能力,并能运用于实践。

  39. 阅读书目 •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 2.宗白华:《美学散步》 • 3.李泽厚:《美的历程》 • 4.蒋孔阳:《美学新论》 • 5.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 6.亚里士多德:《诗学》 • 7.康德:《判断力批判》 • 8.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 9.黑格尔:《美学》 • 10.杜威:《艺术与经验》 • 11.理查德舒斯特曼:《实用主义美学》 • 12.彼德基维:《美学指南》 • 13.翁贝托艾柯:《美的历史》 • 14.特里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 • 15.吉尔伯特库恩:《美学史》 • 16.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