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 likes | 746 Views
當大學教師變成大學生. 國立高雄大學亞太工商管理學系 教授兼教務長 2006 年 12 月 27 日. 報告大綱. 兩個社群 「當教授變成學生」一書 國立高雄大學九十一學年度學生網路 使用概況之分析 九十五學年度高大學生生活與課業作息調查. 兩 個 社 群. 教授對學生知多少?. 大學校園文化是什麼? 大學生對教育的瞭解程度如何? 他們希望從中得到什麼? 他們如何適應大學生活? 大學真正教了他們什麼? 他們在宿舍做什麼? 時間安排如何? 上課、讀書、社團、打工、約會、社區服務、上網查資料、聊天、 ……… . 。. 教師 VS. 學生.
E N D
當大學教師變成大學生 國立高雄大學亞太工商管理學系 教授兼教務長 2006 年 12 月 27 日
報告大綱 • 兩個社群 • 「當教授變成學生」一書 • 國立高雄大學九十一學年度學生網路 使用概況之分析 • 九十五學年度高大學生生活與課業作息調查
教授對學生知多少? • 大學校園文化是什麼? • 大學生對教育的瞭解程度如何? • 他們希望從中得到什麼? 他們如何適應大學生活? • 大學真正教了他們什麼? • 他們在宿舍做什麼? 時間安排如何? • 上課、讀書、社團、打工、約會、社區服務、上網查資料、聊天、……….。
教師 VS.學生 • 老師太容易視學生為無責任感、欺騙作弊、放縱自己。 • 學生太容易視老師為過份刁難、心腸太硬、自我膨脹。 傾聽、理解
1.聖人型(垃圾桶型) 2.標準型 3.一心一用型 4.老僧入定型 5.靈魂出竅型 6.穿梭自如型 7.穩如泰山型 8.無恥亂問型 9.自言自語型 10.情不自禁型 學生十大類型(Yahoo! 奇摩笑話) 資料來源:http://home.kimo.com.tw/e3352001/dd038.htm
學生眼中的教師類型 • 更年期式煩躁型 • 一本正經嚴肅型 • 風趣型 • 念經型 • 無心教書型 • 好好先生型 資料來源:”學生眼中的幾大教師類型”,林衛,新浪BLOG,http://blog.sina.com.cn/u/49d43aa2010005ne
「當教授變成學生」一書 “當教授變成學生”,Rebekah Nathan原著,張至璋譯,立緒文化,2006年
「當教授變成學生」一書背景 • Rebekah Nathan 一位已50歲,美國一所大型州立大學人類學教授,在大學教了十五年書後,發現自己對學生越來越不了解,她和同事商談,發現大家都很困惑。 • 她決定利用休假一年的時間,以高中畢業的良好成績,申請進入她任教的學校重新當大一新生(無主修學系),但沒有同學知道她是該校的教授。 • 舉止如同學生,同學開始和她談論對事物的看法、閒言閒語、打屁,有很多對談內容是當教授時從未聽過的。
住宿報到 • 穿舒適便裝---粗布短褲、有領子的高爾夫衫、棒球帽、運動襪、不太新的慢跑鞋、揹睡袋、枕頭、用品,排在新生報到行列。 • 宿委會學長:「對不起,家長請到另一邊。」 • 學生大多是---垮褲、低腰褲、短褲、牛仔褲、無領汗衫、…….。
新生週 • 亂了方向、校園迷路。 • 停車地點不同。 • 找不到巴士站、書店、診所、學生活動中心、新生諮詢室、諮商輔導室、某系研討室、….。 • 在宿舍交誼廳吃速食、喝Beer,~#@*?~ (未滿21歲?)
交談語言 • 七年間校園俚語仍在繼續用的只10%。 • 十五年間兩百個校園俚語只剩4個。 • 說話速度 • 對談方式
宿舍文化---正式的宿舍(佈告欄)文化 • 學業:如何應付考試焦慮、學業成功十大步驟、升學留學資訊、就業資訊、…..。 • 心理、生理健康:性侵犯、性病、認識身體、健康和教育宣導。 • 趣味性:花不到 USD10能得到的瘋狂享受、百貨公司尋樂五十法、.......。 • 警告資訊(按照去做可能引起的後果):對飲酒、抽煙、吸毒、性開放提出警告。 • 學校常規勸導:注意社交與社團活動與讀書研究的平衡,並考慮兩者平衡。 宿委會與管理當局欲表達大學文化的原始面,以及配合過去多數學生之經驗作法。
非正式的宿舍(寢室門上)文化----表達自我、昭告他人非正式的宿舍(寢室門上)文化----表達自我、昭告他人 • 圖畫、照片、剪影、拼圖、漫畫、標誌、金句良言、…..。 • 美國大學生的表面與基本價值:裸露、性、酒、瘋狂 VS. 歡笑、開朗、個體、自由、自主 • 往往隱含與正式規範對抗的意味:正式佈告欄的警告資訊卻變成值得讚揚的事? • 門上展示的最普遍的圖片內容:休閒活動、享樂 • Ex:馬丁尼酒杯、棕櫚樹、牛仔、吉他、鮮花、比基尼、心形、海灘、….。 • 朋友、年輕、自由、性感、聯誼、豪放、尋樂、幽默、強烈個性、搞怪行徑、放蕩不拘、高度自主。 • 較少關於書本、研究、學位、榮譽的資訊: • 壞宿委會只知執行自治法規,好宿委會執行學生所稱的法律精神。 他們是在對學校正面類的常規勸導,提供另類選項。
生活作息調查 • 平均一天睡8小時、上課或到行政單位洽公4小時、休閒和交誼約4小時、三分之二平均每天讀書2小時、10-15%超過2小時、25% 很用功。 (1970年代莫法特調查美國大學生) • 12%高年級和17%大一每天休閒和交誼時間約3小時、大學高年級55%及大一43%一週花1-10小時準備上課、20%每週讀書超過20小時、11%每週超過25小時。( 2003全美學生作習調查) • 學生每天休閒和交誼時間的中位數為2.88小時、大部份學生每週花12小時15分準備上課,每天平均約1小時45分。四分之一住宿生午夜一點才睡,有的甚至到三點才睡,15%睡到中午才起床。 (Rebekah的調查) 讀書時間減少了、交誼時間也減少了,多餘時間在幹什麼?
打工VS. 社區服務 • 1970年代:八個有一個打工 • 2003調查:31%大一和56%高年級有校外受薪工作,整體而言三分之二有打工。 • Rebekah的調查:一半以上學生有受薪工作,每週工作6-25小時,中位數15小時。 • 社區服務或專業義務的參與會因專業領域的要求而參與,以利將來申請進入專業學校。 • 很少人參加以個人興趣為主的社團,很少人參加運動與健身社團:自己到健身房或和同好作體育活動。
他們在想什麼? • 學生對同學在教室內的行為,特別在乎「均等」、「隱藏」---自己要和大家一樣,不要太突出。 • 太親近教授或太引教授注意,就被視為向權威靠攏。
上課或考試時問最多的問題 • 考試的內容、方式與範圍為何? • 網路上能不能找到試題?有沒有考古題?哪裡可拿到? • 考試題型?幾題?問什麼?課本或講義的問題較多? (最好直接勾選考題) • 報告要不要打字?幾頁?要分組不要個別做? 較少問:我們在這個科目裡能學到什麼?
他們在談論什麼? • 身體、人與人的關係、人與人產生的關係。 • 孩提時代、個人過往、前途。 • 電視、電影、遊戲、休閒娛樂。 • 較少談論有關學業或職業的話題。
在大學學些什麼? • 65%的學習來自教室以外的活動(社團活動、人際關係、和課堂有關的閱讀、教學影片、團體作業、寫作), • 35%來自教室內。
Rebekah的調查 • Q:「如果現在大學給你學士學位,但是你必須付清得到學位該繳的錢,你願不願意拿了學位就走?」 • 受訪者:38女生。 調查結果: • 11位願意付清該繳的錢,然後離開。 理由:Ex:「我要開始我的人生」、「想念男友」「準備好要就業了」 • 三分之二選擇留在學校,念完學位該念的課。 理由:Ex:「大學經驗---學習新事物、朋友、歡笑與歡樂、大學文化」 「學的不夠找不到工作」、「當你要找工作時,運氣沒那麼好」、「工作倫理---自己是因為努力用功而得到我應得的」、「學位價值與榮譽而非價錢」
完美的課表 • No early class:不要在上午11:00以前。 • No Friday class:週一到週四,最好一到三或二到四。 • No unfamiliar professor:適當的教授,功課量少、最好容易A。
國立高雄大學九十一學年度學生網路使用概況之分析國立高雄大學九十一學年度學生網路使用概況之分析
背景資料 • 研究者:學務處學生諮商中心林國慶諮商師、林秀梅輔導員及廖本富諮商師。 • 對象:本校大學部學生1632人(共34班),回收有效問卷共1138份。 • 調查時間:91年12月下旬。
生活適應及網路沉迷情形 整體生活適應平均得分為15.39,顯示高大學生自覺其適應情形普通。 網路沉迷平均得分為35.86,顯示高大學生自覺其網路沉迷情形不高。
學務處建議 (非廣告時間) • 健全導師關懷導生措施 • 鼓勵學生參加社團、培養運動休閒習慣 • 鼓勵學生參加諮商中心所舉辦之各項成長團體或小組訓練 • 建立網路沈迷之三級預防機制 *推動有關網路沈迷之預防宣導活動,如演講、座談會,強化一級預防。 *針對網路沈迷學生提供ACE(Awareness, Change, Evaluation)之個別諮商 服務,偏重讀書策略、生活作息規劃、人際關係、休閒輔導及情緒管理 等主題,以強化二級預防。 *針對已經二一學生或嚴重網路沈迷學生提供三級預防,包括環境治療、 居家照顧及精神醫療。
背景資料 • 研究者:亞太系 莊寶鵰教授。 • 對象:高大大學部學生。 • 協助調查者:亞太系大二學生。 • 調查時間:95年10月。 • 分析者:亞太大四生葉秉承、張威庭、簡志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