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36 Views
第十章 果品蔬菜的营销策略. 教学目标: 为解决我国果品蔬菜的卖难问题,使市场经济与果品蔬菜的营销更紧密结合,引入果品蔬菜市场营销理念,从市场营销学中产品、价格、促销、渠道四方面分节阐述市场营销学中的要点,使果品蔬菜的营销成为一门理论化、系统化的科学。 计划学时: 2 学时. 果品蔬菜的营销策略. 第一节 果品蔬菜营销概念的确立. 一、我国果蔬营销现状 1 、 加工转化能力严重不足,新鲜果蔬及其 初级产品难以拉动市场需求。 2 、 果蔬种类结构性过剩。 3 、果蔬产品质量低下。. 果品蔬菜营销概念的确立. 二、果蔬营销概念的确立
E N D
第十章 果品蔬菜的营销策略 • 教学目标:为解决我国果品蔬菜的卖难问题,使市场经济与果品蔬菜的营销更紧密结合,引入果品蔬菜市场营销理念,从市场营销学中产品、价格、促销、渠道四方面分节阐述市场营销学中的要点,使果品蔬菜的营销成为一门理论化、系统化的科学。 • 计划学时:2学时
第一节 果品蔬菜营销概念的确立 一、我国果蔬营销现状 1、加工转化能力严重不足,新鲜果蔬及其 初级产品难以拉动市场需求。 2、果蔬种类结构性过剩。 3、果蔬产品质量低下。
果品蔬菜营销概念的确立 二、果蔬营销概念的确立 果蔬营销 ——果蔬生产者从市场需求出发,运用各种科学的营销手段,通过交易程序,将产品提供给消费者,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获得经济利益,实现双方互利的一种经营活动。 以消费需求为出发点 以营销组合为手段 满足需要谋求利润
第二节 果品蔬菜的商品信息 一、商品信息 商品信息 ——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手段,遵循一定的程序,收集、加工得到的该商品的市场信息。 为生产者提供决策依据 有助于提高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增强生产者的市场应变能力
果品蔬菜的商品信息 二、市场信息的收集 1、从科技信息中收集市场信息。 2、通过各种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流交易会收集 信息。 3、到农业科研院所寻求技术帮助并获取信息。
果品蔬菜的商品信息 三、市场信息的使用 市场信息的使用体现在对市场的细分上,其客观基础是消费需求存在差异性。 地理因素:按照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划分市场 人文因素:按照国籍、民族、性别、年龄、职业、教育、 宗教、收入、家庭规模等人口变量划分市场 心理因素:以消费者心理特点或性格特征划分市场 购买行为:以消费者不同的购买行为划分市场
第三节 果品蔬菜品牌的创立 一、品牌概念 品牌 ——是一种名称、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他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品牌名称 品牌标志
果品蔬菜品牌的创立 二、品牌意义 使产品获得更好的认可,分销商易于管理订货。 可确立高于平均水平的价格。 受法律保护,防止假冒伪劣。 更易获得消费者信赖。 有助于细分市场,使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果品蔬菜品牌的创立 三、创立品牌的策略 1、属性定位策略 2、利益定位策略 3、使用定位策略 4、使用者定位策略 5、竞争者定位策略 6、质量价格组合定位 7、生活方式定位 产品质量、包装、广告宣传是创立品牌的先决条件。
第四节 果品蔬菜的定价 一、价格的作用与特点 直接为企业提供受益; 直接涉及消费者对产品的接受程度; 影响市场占有率; 影响企业经营的获利性。 需求弹性系数 E<1。
果品蔬菜的定价 二、果品蔬菜的定价策略 1、影响定价的因素 定价目标 供求关系 估算成本 市场竞争状况 选择适当的定价方法
果品蔬菜的定价 2、果蔬定价的基本方法 成本导向定价法 需求导向定价法 竞争导向定价法 撇脂定价法 渗透定价法
果蔬质量-数量-价格之“怪圈” 果蔬产品少 价高 大量发展 再提高质量 控制产量 产量减少 质量降低 效益提高 提高或稳定价格 再降价 再降低 减少 降低价格 增加 提高质量 质量标准 投入 投入 标 准 1、低水平低质恶性循环 2、高水平优质良性循环
第五节 果品蔬菜的促销 一、促销的概念 促销 ——营销者将有关企业及其产品信息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消费者,促进起了解、信赖并购买本企业的产品,以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 二、促销的作用与原则 传递信息 诱导需求 突出特色 稳定销售
果品蔬菜的促销 三、果品蔬菜的促销方式 广告推销 人员推销 营业推销 公共关系推销
思考题 • 1.如何收集和使用果蔬的商品信息? • 2.联系实际,谈谈对创立果蔬品牌意义的认识。 • 3.通过实例,谈谈果蔬的定价策略和营销策略。
主要参考文献 • 1.徐金海. 我国农产品市场营销问题探析(J). 经济问题, 2001(2) • 2.林燕腾. 国外水果业的经营策略(J). 世界农业,2001(3) • 3.潘大钧. 商品信息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 4.汤正如. 市场经营学.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 • 5.李嘉瑞. 果品商品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