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0

中國大陸產業發展趨勢前瞻

中國大陸產業發展趨勢前瞻. 綱要. 一、 2004 年中國大陸總體經濟概況 二、中國大陸產業發展與 2005 年預測 三、兩岸產業競合與台灣的挑戰 四、結論. 一、 2004 年中國大陸總體經濟概況. 中國大陸總體經濟數據 民間消費維持平穩 宏觀調控初見成效 物價上漲引發升息疑慮 進口大增導致貿易逆差 外商投資回溫 對外投資啟動. 中國大陸總體經濟數據 ( 一 ). * 固定資產投資完成及新增合計金額。. 中國大陸總體經濟數據 ( 二 ). 資料來源:中國商務部、國家外匯管理局、台灣陸委會;台灣經濟研究院整理。. 民間消費維持平穩.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國大陸產業發展趨勢前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國大陸產業發展趨勢前瞻

  2. 綱要 一、2004年中國大陸總體經濟概況 二、中國大陸產業發展與2005年預測 三、兩岸產業競合與台灣的挑戰 四、結論

  3. 一、2004年中國大陸總體經濟概況 • 中國大陸總體經濟數據 • 民間消費維持平穩 • 宏觀調控初見成效 • 物價上漲引發升息疑慮 • 進口大增導致貿易逆差 • 外商投資回溫 對外投資啟動

  4. 中國大陸總體經濟數據(一) *固定資產投資完成及新增合計金額。

  5. 中國大陸總體經濟數據(二) 資料來源:中國商務部、國家外匯管理局、台灣陸委會;台灣經濟研究院整理。

  6. 民間消費維持平穩 • 1~7月消費品零售總額29,458億元,成長率為12.8% ,其中通訊器材成長率 52.3% ,石油及相關製品成長44.3%,汽車類成長 43.7%,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成長18.1%,體育及娛樂用品成長21.5%,傢俱成長20.6%。 • 上述產品零售額成長,顯示中國大陸城市地區居民所得提高及消費增加,但佔全國人口 60%的農村居民,其總消費只佔1/3,且消費成長趨勢尚不明顯。 中國大陸2004年1~7月零售消費概況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局、台灣經濟研究院整理。

  7. 新增固定投資 M2 固定資產完成 M1 宏觀調控初見成效   中國大陸2004年4月之宏觀調控,貨幣供給 M1及 M2分別自第 1 季約 20%的成長率,下降至 7月份15.5%;固定資產投資第2季成長率較第1季減少14.4個百分點,固定投資完成及新增金額由 2 月份近 50%的成長率分別降至31.1%及35.5%,宏觀調控措施雖收到初步成效,但後續仍待觀察。 中國大陸2004年1~7月貨幣供給及固定投資成長率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局、台灣經濟研究院整理。

  8. 1978~2002年支出法各項目對GDP貢獻程度 民間消費 固定投資 政府支出 淨出口 投資成長減緩恐影響經濟成長率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03;台灣經濟研究院整理。

  9. 中國大陸近20個月CPI 全國 農村 城鎮 2003 2004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局、台灣經濟研究院整理。 物價上漲引發升息疑慮   中國大陸近期物價上漲主因為農產品價格上漲,調升利率縮小中美利差,可能使國外資金再度大舉進入中國,在固定匯率制下,對物價可能造成另一波上漲壓力。中國大陸國內股市不振、美國大選在即,目前調升利率機率不高,但原物料價格上漲是否帶動物價持續上漲仍有待觀察 。

  10. 進口大增導致貿易逆差 中國大陸2004年1~8月進出口貿易   中國大陸2004年前8月出口3,606 億美元,成長35.8%;進口3,615億美元,成長40.2%;進出口相抵,逆差10億美元。進口成長率自2 月起均維持於40% 以上,7月時甚至高達48.3%,但在8月時已降至40.2%,8月份單月順差45億美元,使得累計貿易逆差縮減至10億美元。 資料來源:中國商務部、台灣經濟研究院整理。

  11. 外商投資回溫 對外投資啟動 • 2003年中國大陸由於SARS不利因素影響,使其外商投資成長率劇降至僅 1.5%。 2004年不利因素淡化,外商投資回溫,前7月外商投資金額達384億美元,成長率為15%。 • 2004年7月起,中國大陸為能源需求、降低貿易障礙及發展服務貿易,著手推展對外投資,其對外投資政策後續發展需加以重視。 中國大陸近10年外商投資金額及成長率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03、中國商務部;台灣經濟研究院整理。

  12. 小結 • 國內農產品及國際原物料價格持續上漲及外匯存底激增可能造成通貨膨脹的發生; • 對企業授信緊縮政策對中國大陸民營企業所造成的營運壓力及其連鎖效應; • 宏觀調控對部份產業後續影響及地方政府反彈可能引發的政治問題。

  13. 二、中國大陸產業發展與2005年預測 • 中國大陸產業結構及出口趨勢 • 製造業及服務業現況 • 2005年中國大陸產業景氣預測 • 中國大陸產業發展問題

  14. 中國大陸三級產業發展趨勢(一)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03、台灣經濟研究院整理。

  15. 中國大陸三級產業發展趨勢(二)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03、台灣經濟研究院整理。

  16. 中國大陸三級產業發展趨勢(三) • 改革開放後,中國大陸自1982年採行「包幹制」取代原農政體制,農業產值短期內曾大幅提升,其後由於地方財政、農民稅費等問題,使得農業產值停滯,佔GDP比重也逐年下滑。 • 製造業除「六四事件」及「亞洲金融風暴」造成短期不利影響外,其年成長率平均為 15%,佔GDP比重逐年上升,特別是在擺脫亞洲金融風暴衝擊後,自2000年起再以大幅成長趨勢領先其他產業,成為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的火車頭。

  17. 主要工業產品年成長趨勢 單位: %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03、台灣經濟研究院整理。

  18. 出口產品比重趨勢(一) 單位: %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03、台灣經濟研究院整理。

  19. 出口產品比重趨勢(二) • 19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 ,初級產品及工業產品約各佔50%。1985~1990年間,中國大陸工業快速發展,工業產品出口比重由49.4%上升至74.4%,增加了 25個百分點,其中又以輕工業所佔比重較高。 • 1990年起 ,中國大陸機電設備產品出口比重開始成長,自1996年起其比重開始超越輕工業產品, 至2002年底其比重已接近40%。 • 中國大陸近年出口結構中零組件出口比重也快速上升。1993年出口至東亞地區之零組件總額約為27億美元,佔對東亞出口總額的5.5%,但至2003年,出口金額已達 266億美元 ,佔對東亞出口總額的比重快速上升至17.8%。

  20. 宏觀調控 金融風暴 出口產品貿易特化係數趨勢(一)

  21. 出口產品貿易特化係數趨勢(二) 宏觀調控 金融風暴 註:貿易特化係數 = (出口-進口) ÷ (出口+進口)。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03、台灣經濟研究院整理。

  22. 出口產品貿易特化係數趨勢(三) • 中國大陸初級產品之貿易特化係數自1990年起一路下滑,1995年開始由正轉負,初級產品成為淨進口國;工業產品則於1980年代均維持負數,自1990起轉為正數。 • 1990年為中國大陸輕重工業發展的重要分界點,其輕工業產品不僅出口比重逐年降低,且其貿易特化係數由1990年0.17降至2002年之0.04;而機電設備產品出口則由1990年-0.50一路提升至2002年之-0.04。 • 中國大陸機電設備等產品貿易特化係數難以由負轉正,主要由於該產業多為外商投資,且偏重代工生產,進口金額隨出口提昇使得貿易差額難以抵銷。

  23. 中國大陸人造纖維業   中國大陸目前為全球第一大人造纖維生產國。由於中國大陸化纖廠大量生產規格化人造纖維產品,導致傳統化纖產品價格下滑,壓縮產品毛利。日本、台灣、南韓等人造纖維生產技術能力較高國家皆轉型朝生產高單價纖維發展,人造纖維產量比重逐漸降低。 資料來源:日本化學纖維協會、紡織中心ITIS ;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整理。

  24. 中國大陸鋼鐵業 • 中國大陸鋼鐵產量1996年突破1億噸,7年間成長122.3%,國際鋼鐵協會(IISI) 預估2005年中國大陸粗鋼的生產能力將達3.3億噸,較市場需求高出 6,700萬噸,未來鋼材供過於求情況可能更為惡化。 • 中國大陸新增鋼鐵廠商以低價鋼品為主,價格競爭激烈 ,而用於汽車、家電、消費性電子及造船業的高階鋼鐵産品仍以國外進口為主。 單位:萬噸;% 資料來源:國際鋼鐵協會(IISI) ;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整理。

  25. 中國大陸水泥業 • 中國大陸水泥價格2003年至2004年第1季處於高點。經濟降溫政策對水泥下游終端市場景氣造成影響,部分水泥製造小廠開始拋售,造成2004年第二季中國大陸水泥價格的下跌。 • 短期內經濟降溫政策雖衝擊需求,對水泥價格造成影響,但可淘汰小型立窯水泥與品質較差業者,加速本地業者產品結構調整速度。 資料來源:亞泥;FIS ;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整理。

  26. 中國大陸資訊產業 • 中國大陸電腦年產量2003年突破3,000萬台,年成長率達111% , 2004年1~8月累計已達2,555萬台。根據ICT信息中心預估中國桌上型電腦2004年年成長率達31.45%,Gartner Dataquest估計NB成長率更高達43.17%。 • 2004下半年起聯想掀起低價電腦促銷戰,除國際大廠與本地廠商,另有白牌及二線廠加入,使得2005年整體資訊市場將面臨更激烈的價格競爭。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03、中國統計局;台灣經濟研究院整理。

  27. 中國大陸行動電話業 • 在降低成本與貼近市場考量下,國際大廠生產基地轉移至中國,加上當地業者在政策支持下積極擴產,使得中國大陸行動電話年產量快速成長,至2004上半年佔全球行動電話總出貨量比重已提昇至42.68%。 • 當地業者生產技術多停留在GSM系統,由於法令規定外資廠商必需對當地業者技術移轉,且隨著行動電話從黑白螢幕轉變至彩色螢幕,中國大陸預計2005年開放3G,當地業者將可逐漸突破技術瓶頸。 資料來源:中國信息產業部,工研院經資中心。

  28. 中國大陸半導體業 • 2004年亞太地區銷售額成長率將達36.5%,其中又以中國大陸銷售成長最為快速,其主因是由於高經濟成長誘因、龐大內需市場及政府政策引導。其國內晶圓代工業者進入12吋晶圓廠時代,技術能力持續提升。 • 2004年中旬美國貿易代表署與中國大陸官方就半導體增值稅爭議達成共識,未來中國大陸將不再核准新的半導體產品或是製造商退稅優惠,以舒緩國際對中國大陸保護政策的指控。 資料來源:WSTS ;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整理。

  29. 中國大陸光電產業(一)   近年來由於新加坡與中國大陸政府共同合作開發的『蘇州工業區』,在LCD面板廠商座落於蘇州工業園區內後,加上和艦半導體廠商的進駐,在LCD驅動IC量產下,使得LCD面板上的關鍵零組件不虞匱乏,將加速LCD面板產業在蘇州的群聚效應,使環蘇州光電事業重鎮之輪廓浮現,產業鍊日趨完整。 資料來源:Digitimes,2004年3月。

  30. 中國大陸光電產業(二)   為降低生產成本,就近服務系統廠商,台灣面板後段模組組裝廠多於中國大陸設廠,使得台灣對中國大陸 (含香港)出口光電材料及原件比重由 2000年之 26.02%,至2004上半年已高達 73.6%,而日本及美國的出口比重皆呈現逐年衰退的趨勢,顯示台灣對中國大陸市場的依存度日益提高。 單位:新台幣百萬元;%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海關進出口統計磁帶資料;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整理。

  31. 中國大陸汽車製造業 • 2004年由於原材料(鋼材及橡膠)價格上漲成本提高,且汽車市場價格競爭激烈,使得1~2月國有汽車企業營收雖成長5.2%,但獲利減少7.1億元,衰退13.4%。 • 2004年1~7月中國大陸汽車產量為303.05萬輛,成長23.54%,但銷售量僅289.79萬輛,使得新增庫存達13.26萬量,遠較2003年全年5.29萬輛庫存為多。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03、中國統計局;台灣經濟研究院整理。

  32. 土地開發面積 房地產開發 銷售價格 中國大陸房地產業 • 2003年中對房地產市場實施多項調控政策,政府當局藉控控專案審批及提高銀行貸款門檻限制,影響房地產的購屋投資需求,以及供給者之投入意願。 • 在宏觀調控措施實施下, 2004年 1~7月中國大陸房屋銷售價格指數雖上漲1.75%,但土地及房地產開發2項指數均已下滑,顯示當局政策已對房地產業供給產生負面影響。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局投資司;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整理。

  33. 中國大陸海運業 • 中國大陸當局於2004年4月宏觀調控政策下,可能使房地產市場景氣趨緩,進而影響水泥及鋼鐵於中國大陸市場之銷售量,其中對於海運業影響較大者將可能為建築用鋼材。 • 中國大陸對建築用鋼材,如棒鋼、型鋼及鋼管等進口依賴度低,雖然建築用鋼材需求成長可能趨緩,但鐵礦砂及粗鋼並未列於管制項目中之下,對於散裝船運量影響較小。 資料來源: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整理。

  34. 中國大陸連鎖零售業(一) 中國大陸2003年每人平均GDP 1,000美元,2003年連鎖零售業家數及利潤總額比重以專業、專賣店家數較高 ,但從業人員及銷售額則以超級市場比重較高,依國際間所得與連鎖零售業發展趨勢,人均GDP 800美元以下以百貨公司為主,800~3,000美元間則發展連鎖超市,因此中國未來仍將以超市為主要發展重心。

  35. 中國大陸連鎖零售業(二) • 2003年中國大陸連鎖零售業門店總數、從業人數及銷售額主要集中於官方及半官方經營企業,其國內私營企業店數約佔16.2%,外商投資(含港澳台)企業店數僅佔5%。 • 外資(含港澳臺)連鎖零售業者由於城鄉差距極大,進入初期僅在中國大陸中大城市佈點,並以大型量販店為主要經營型態, 2003年店數比重雖低,但銷售額比重已達17%。

  36. 中國大陸連鎖零售業(三) • 連鎖零售業財務特點為銷售利潤率低及負債比率高,獲利率低使企業擴點展店依賴舉債,營運依賴供應商短期債務,利潤和利息間的平衡,便成為企業生存的命脈所繫。 • 港澳台商業者2003年為虧損狀態,可能在中國大陸本土企業挾地利及政策優勢,外有國際大型連鎖企業管理技術及資金優勢的兩面競爭之下,經營績效並不突出。 註1:各表中之企業規模為年末從業人員60人(含)以上、年銷售額500萬元(含)以上。 註2:坪效貢獻以平方米作為單位計算。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局;台灣經濟研究院整理。

  37. 中國大陸產業2005年景氣預測(一)

  38. 中國大陸產業2005年景氣預測(二)

  39. 中國大陸產業2005年景氣預測(三)

  40. 中國大陸產業2005年景氣預測(四)

  41. 中國大陸產業2005年景氣預測(五)

  42. 中國大陸產業2005年景氣預測(六) 資料來源: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

  43. 中國大陸產業2005年發展問題 • 能源及供電問題 • 勞動供給限制 • 稅制改革-所得稅與增值稅

  44. 能源及供電問題 • 工業用電快速成長:工業用電佔總需求70%,近2年金屬、煉鋼等產業用電需求成長超過 20%,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政府減少新增電廠投資申請核准,使得電廠成長速度遠落後於產業成長。 • 煤電訂價機制分歧:2004年起政府取消煤炭指導價格,煤炭供應商除固定供銷合約外,其餘可直接透過市場交易。但中國大陸電力價格仍受制於政府管制,使得火力發電廠燃煤嚴重短缺。 • 影響產業:華東電網2001~2003年電力設備成長率低於10%,但用電量成長達20%,長三角經濟區紡織、家電、機械、轎車、資訊等產業均佔重要地位,缺電問題將可能影響上述產業。

  45. 勞動供給限制 • 區域經濟結構與競爭:珠三角地區以勞力密集產業為主,工作環境差且工資低,物價上升其購買力不增反減,相較於長三角或二線城市較不具吸引力。 • 農工及國企下崗職工外移趨勢減緩:中國大陸農產量連續五年減少,農產品價格大漲,使得農村居民赴沿海工作意願降低;國有企業下崗勞工雖多,但其專業未必符合企業所需,且擁有政府津貼補助,離鄉就業的吸引力也不大。 • 珠三角產業產業型態以服飾、玩具、家電等勞力密集產業為主,近來汽車、家電用品、電腦、電視機、IC 等產業也持續發展,缺工問題是否造成影響仍待觀察。

  46. 稅制改革-所得稅與增值稅(一) 內外資所得稅的兩稅合一 • 稅基擴大:外資優惠項目多於內資企業,許多支出項目可全額扣除。 • 稅率的調整:內外資所得稅名目均為33%,但由於稅收優惠政策的不同,外資企業實際負擔水平多為15%。 • 影響產業:中國大陸近年制訂租稅優惠時,逐漸減少內外資身分別的差異,而改以產業別優惠為主;因此此項稅制改革對中國大陸亟欲爭取之科技產業較有利,一般產業之所得稅負則可能提高。

  47. 稅制改革-所得稅與增值稅(二) 增值稅轉型 • 改革背景:中國大陸之生產型增值稅制,可扣抵銷項稅額僅限於購置原物料所含進項稅額,購置固定資產則不得扣抵。 • 影響產業:現行增值稅將由生產型改為消費型,亦即允許企業抵扣機器設備投資部分所含之進項稅額,可鼓勵廠商以固定資產投資或向國內採購設備,此項稅制改革對資本密集產業或設備製造業正面效應較高。 • 此項改革初期以東北三省 ( 遼寧省、吉林省及黑龍江省 ) 老工業基地的八大行業試行實施。

  48. 三、兩岸產業競合與台灣的挑戰 • 台灣出口競爭力趨勢變化 • 中國大陸經濟對台灣產業之影響 • 2005年台灣產業投資中國大陸 • CEPA對兩岸三地及台灣產業影響 • 台灣產業對CEPA因應建議

  49. 台灣對美、日、中三國出口競爭力變化 2001年 = 100 註:1996-2002年為年資料;2003年起為月資料 資料來源:台灣經濟研究院研二所。

  50. 台灣產業對中國大陸出口競爭力趨勢(一) 資料來源:台灣經濟研究院研二所。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