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 likes | 769 Views
主 编:田欣第 董恩江 主 审:邓宗国. 单元 9 剪力墙钢筋翻样及加工. 9.1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识读. 9.2 剪力墙钢筋排布规则. 9.3 剪力墙钢筋翻样计算. 目 录. 单元 9 剪力墙钢筋翻样及加工. 单元 9 剪力墙钢筋翻样及加工. 1 了解剪力墙平法识图的基本知识; 2 掌握剪力墙钢筋的排布规则; 3 能够进行剪力墙钢筋翻样计算。. www.techbook.com.cn. 9.1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识读. 9.1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识读.
E N D
主 编:田欣第 董恩江 主 审:邓宗国 单元9 剪力墙钢筋翻样及加工
9.1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识读 9.2 剪力墙钢筋排布规则 9.3 剪力墙钢筋翻样计算 目 录 单元9 剪力墙钢筋翻样及加工
单元9 剪力墙钢筋翻样及加工 1了解剪力墙平法识图的基本知识; 2掌握剪力墙钢筋的排布规则; 3能够进行剪力墙钢筋翻样计算。 www.techbook.com.cn
9.1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识读
9.1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识读 •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系在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列表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 • 为表达清楚、简便,剪力墙可视为由剪力墙柱、剪力墙身和剪力墙梁构成。
9.1.1 剪力墙列表注写方式 9.1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识读 • 列表注写方式系分别在剪力墙柱表、剪力墙身表和剪力墙梁表中,对应于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的编号,用绘制截面配筋图并注写几何尺寸与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剪力墙平法施工图。 • 1.剪力墙编号 • 剪力墙按剪力墙柱、剪力墙身、剪力墙梁(简称墙柱、墙身、墙梁)分别编号。
9.1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识读 • (1)墙柱编号 • 墙柱编号由墙柱类型代号和序号组成,如表9.1所示。 表9.1 墙柱编号 注:约束边缘构件包括约束边缘暗柱、约束边缘端柱、约束边缘翼墙、约束边缘转角墙四种。 构造边缘构件包括构造边缘暗柱、构造边缘端柱、构造边缘翼墙、构造边缘转角墙四种。
9.1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识读 • (2)墙身编号 • 墙身编号由墙身代号、序号以及墙身所配置的水平与竖向分布钢筋的排数组成,其中排数注写在括号内。表达形式为:Q××(×排)。
9.1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识读 • (3)墙梁编号 • 墙梁编号由墙梁类型、代号和序号组成,如表9.2所示。 表9.2 墙梁编号
9.1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识读 • 2.剪力墙柱表的内容 • (1)注写墙柱编号和绘制该墙柱的截面配筋图 • 注写墙柱编号和绘制该墙柱的截面配筋图,对于约束边缘端柱YDZ,需增加标注几何尺寸bc×hc,该柱在墙身部分的几何尺寸按标准构造详图取值时,设计不注,当设计者采用与标准构造详图不同的做法时,应另行注明;对于构造边缘端柱GDZ,需增加标注几何尺寸bc×hc;对于约束边缘暗柱YAZ、约束边缘翼墙(柱)YYZ、约束边缘转角墙(柱)YJZ,其尺寸按标准构造详图取值时,设计不注,当设计者采用与标准构造详图不同的做法时,应另行注明;对于构造边缘暗
9.1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识读 • 柱GAZ、构造边缘翼墙(柱)GYZ、构造边缘转角墙(柱)GJZ,其尺寸按标准构造详图取值时,设计不注,当设计者采用与标准构造详图不同的做法时,应另行注明;对于非边缘暗柱AZ、扶壁柱FBZ,需增加标注几何尺寸。
9.1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识读 • (2)注写各段墙柱的起止标高 • 注写各段墙柱的起止标高,自墙柱根部往上以变截面位置或截面未变但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墙柱根部标高系指基础顶面标高(如为框支剪力墙结构则为框支梁顶面标高)。
9.1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识读 • (3)注写各段墙柱的纵向钢筋和箍筋 • 注写各段墙柱的纵向钢筋和箍筋,注写值应与在表中绘制的截面配筋图对应一致。纵向钢筋注写总配筋值;墙柱箍筋的注写方式与柱箍筋注写方式相同。对于YDZ、YAZ、YYZ、YJZ,除注写阴影部位布置的箍筋外,尚应注写非阴影区内布置的拉筋(或箍筋)。 • 所有墙柱纵向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均应按≤5d(d为柱纵筋较小直径)且≤100mm的间距加密。
9.1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识读 • 3.剪力墙身表的内容 • (1)注写墙身编号(包括水平与竖向分布钢筋的排数),如Q2(2排)。 • (2)注写各段墙身的起止标高,自墙身根部往上以变截面位置或截面未变但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墙身根部标高系指基础顶面标高(如为框支剪力墙结构则为框支梁顶面标高)。 • (3)注写墙身的水平分布钢筋、竖向分布钢筋和拉筋的具体数值。注写数值为一排水平分布钢筋和竖向分布钢筋的规格与间距。
9.1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识读 • 4.剪力墙梁表的内容 • (1)注写墙梁编号。 • (2)注写墙梁所在楼层号。 • (3)注写墙梁顶面标高高差(指相对于墙梁所在结构层楼面标高的高差值),高于结构层楼面标高时为正值,低于结构层楼面标高时为负值,无高差时不注。 • (4)注写墙梁截面尺寸b×h,以及上部纵筋、下部纵筋和箍筋的具体数值。
9.1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识读 • (5)当连梁设有斜向交叉暗撑时[代号为LL(JC)××且连梁截面宽度不小于400mm],注写一根斜向暗撑的配筋值,并标注“×2”(表明有两根暗撑相互交叉)。 • (6)当连梁设有斜向交叉钢筋时[代号为LL(JG)××且连梁截面宽度小于400mm但不小于200mm],注写一道斜向钢筋的配筋值,并标注“×2”(表明有两道斜向钢筋相互交叉)。
9.1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识读 • 施工时应注意: • 设置在墙顶部的连梁,其箍筋构造和斜向交叉暗撑、斜向交叉钢筋构造与非顶部的连梁有所不同,应按各自相应的构造详图施工。 • 墙梁侧面纵筋的配置,当墙身水平分布钢筋满足连梁、暗梁及边框梁的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要求时,该构造钢筋的配置同墙身水平分布钢筋,表中不注;当不满足时,应在表中注明梁侧面纵筋的具体数值。 • 列表注写方式表达的剪力墙梁、墙身、墙柱平法施工图示例如图9.1所示。(见课本168~169页)
9.1.2 剪力墙截面注写方式 9.1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识读 •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为截面注写方式,系在分标准层绘制的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以直接在墙柱、墙身、墙梁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剪力墙平法施工图。即选用适当比例原位放大绘制剪力墙平面布置图,其中,对墙柱绘制配筋截面图;对所有墙柱、墙身、墙梁按制图规则编号,并分别在相同编号的墙柱、墙身、墙梁中选择一根墙柱、一道墙身、一根墙梁进行注写。 •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截面注写方式如图9.2所示。
9.1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识读 图9.28.670~30.270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截面注写示例
9.1.3 剪力墙洞口的表示方法 9.1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识读 • 无论采用列表注写方式还是截面注写方式,剪力墙上的洞口均可在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原位表达。洞口的具体表达方法如下: • (1)在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绘制洞口示意,并标注洞口中心的平面定位尺寸。 • (2)在洞口中心位置引注洞口编号、洞口几何尺寸、洞口中心相对标高和洞口每边补强钢筋四项内容。
9.1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识读 • ①洞口编号:矩形洞口为JD××,圆形洞口为YD××,其中××为序号。 • ②洞口几何尺寸:矩形洞口为洞口宽度×洞口高度(b×h),圆形洞口为洞口直径。 • ③洞口中心相对标高,系相对于结构层楼(地)面标高的洞口中心高度。高于结构层楼(地)面时为正值,低于结构层楼(地)面时为负值。
9.1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识读 • ④洞口每边补强钢筋 • 当矩形洞口的宽、高均不大于800mm时,如果设置构造补强钢筋,洞口每边加钢筋≥212且不小于同向被截断钢筋总面积的50%,本项免注。 • 当矩形洞口的宽、高均不大于800mm时,如果设置补强钢筋大于构造配筋,此项注写洞口每边补强钢筋的数值。
9.1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识读 • 当洞口的宽度大于800mm时,在洞口的上、下需设置补强暗梁,注写洞口上、下每边暗梁的纵筋和箍筋的具体数值。在标准构造详图中,补强暗梁高一律定为400mm,施工时按标准构造详图取值,设计不注;反之应标注。当洞口上、下边为剪力墙连梁时,此项免注。洞口竖向两侧按边缘构件墙柱配筋,不在此项表达。 • 当圆形洞口设置在连梁中部1/3范围,且圆洞直径不应大于1/3梁高时,需注写在圆洞上、下水平设置的每边补强纵筋与箍筋上。
9.1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识读 • 当圆形洞口设置在墙身、暗梁、边框梁位置,且洞口直径不大于300mm时,此项注写洞口上、下、左、右每边布置的补强纵筋的数值。 • 当圆形洞口直径大于300mm,但不大于800mm时,其加强钢筋在标准构造详图中系按圆外切正六边形的边长方向布置,仅需注写正六边形一边补强钢筋的具体数值。
9.2 剪力墙钢筋排布规则
9.2.1 剪力墙竖向钢筋排列位置 9.2 剪力墙钢筋排布规则 • (1)剪力墙身竖向钢筋连接位置如图9.3所示。 • (2)约束边缘构件、构造边缘构件竖向钢筋连接位置如图9.4所示。
9.2 剪力墙钢筋排布规则 图9.3 剪力墙身竖向钢筋连接位置
9.2 剪力墙钢筋排布规则 图9.4 约束边缘构件、构造边缘构件竖向钢筋连接位置 注:①h为楼板、暗梁或边框梁的较大值。剪力墙竖向钢筋应连续通过h高度范围。 ②当竖向钢筋为HPB300时,钢筋端头应加180°弯钩。 ③端柱竖向钢筋连接和锚固要求与框架柱相同。矩形截面独立墙肢,当截面高度不大于截面厚度 4倍时,其竖向钢筋连接和锚固与框架柱相同,或按设计要求设置。
9.2.2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钢筋排布构造 9.2 剪力墙钢筋排布规则 • (1)约束边缘转角墙钢筋排布构造如图9.5所示。 • (2)约束边缘翼墙钢筋排布构造如图9.6所示。 • (3)约束边缘端柱钢筋排布构造如图9.7所示。 • (4)约束边缘暗柱钢筋排布构造如图9.8所示。
9.2 剪力墙钢筋排布规则 图9.5 约束边缘转角墙钢筋排布构造 (a)约束边缘转角墙构造(一);
9.2 剪力墙钢筋排布规则 图9.5 约束边缘转角墙钢筋排布构造 (b)约束边缘转角墙构造(二)
9.2 剪力墙钢筋排布规则 图9.6 约束边缘翼墙钢筋排布构造 (a)约束边缘翼墙构造(一);
9.2 剪力墙钢筋排布规则 图9.6 约束边缘翼墙钢筋排布构造 (b)约束边缘翼墙构造(二)
9.2 剪力墙钢筋排布规则 图9.7 约束边缘端柱钢筋排布构造
9.2 剪力墙钢筋排布规则 图9.7 约束边缘端柱钢筋排布构造
9.2 剪力墙钢筋排布规则 图9.8 约束边缘暗柱钢筋排布构造
9.2 剪力墙钢筋排布规则 注:①一、二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剪力墙墙肢端部应设 置约束边缘构件,一、二级抗震设计剪力墙的其他部位及三、四级抗震设 计和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墙肢端部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②构件的具体尺寸及钢筋配置详见设计标注,s为剪力墙竖向分布筋间距。 ③非阴影区外圈可设置封闭箍筋或满足条件时由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替代, 具体方案由设计确定。当设置外圈封闭箍筋时,该封闭箍筋伸入阴影区 内1倍竖向分布钢筋间距,并箍住该竖向分布钢筋。封闭箍筋内设置拉筋, 拉筋应同时箍住竖向钢筋和封闭箍筋。 ④施工钢筋排布时,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或构造边缘构件)的竖向钢筋外 皮与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外皮应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即竖向钢筋保护层厚度 相同),同时还应满足箍筋与水平分布筋的保护层厚度要求。 ⑤沿约束边缘构件(或构造边缘构件)外封闭箍筋周边箍筋局部重叠不宜多 于两层,施工安装绑扎时,边缘构件封闭箍筋弯钩位置应沿各转角交错设置, 转角墙或边缘暗柱外角处宜不设置弯钩。 ⑥剪力墙钢筋配置多于两排时,中间排水平分布钢筋端部构造同内侧水平分 布钢筋,其端部弯折段可向下或向上弯折。
9.2.3 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钢筋排布构造 9.2 剪力墙钢筋排布规则 • (1)构造边缘端柱、暗柱构造如图9.9所示。 • (2)构造边缘翼墙、转角墙构造如图9.10所示。
9.2 剪力墙钢筋排布规则 图9.9 构造边缘端柱、暗柱构造
9.2 剪力墙钢筋排布规则 图9.10 构造边缘翼墙、转角墙构造
9.2.4 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搭接、锚固构造 9.2 剪力墙钢筋排布规则 • (1)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搭接构造如图9.11所示。 • (2)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锚固构造如图9.12所示。
9.2 剪力墙钢筋排布规则 图9.11 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搭接构造
9.2 剪力墙钢筋排布规则 图9.12 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锚固构造 注:①剪力墙水平分布筋应伸到端柱对边柱纵筋内侧弯折,弯折段 长度如图中标注。当位于端柱内部的水平分布筋伸到端柱对 边弯折前的平直长度≥laE(la)时,可不设弯折段。 ②剪力墙钢筋配置多于两排时,中间排水平分布筋端柱处构造 与位于端柱内部的水平分布筋相同,其端部弯折段可向上或 向下弯折。
9.2.5 剪力墙楼板、屋面板处钢筋排布构造 9.2 剪力墙钢筋排布规则 • (1)剪力墙楼板处钢筋排布构造如图9.13所示。 • (2)剪力墙屋面板处钢筋排布构造如图9.14所示。
9.2 剪力墙钢筋排布规则 图9.13 剪力墙楼板处钢筋排布构造
9.2 剪力墙钢筋排布规则 图9.14 剪力墙屋面板处钢筋排布构造 注:①剪力墙层高范围最下一排水平分布钢筋距底部板顶50mm,最上一排水平分布钢筋距顶部板顶不 大于100mm。当层顶位置设有宽度大于剪力墙厚度的边框梁时,最上一排水平分布筋距顶部边 框梁底100mm(并同时设置拉筋),边框梁内部不设置水平分布钢筋。 ②剪力墙层高范围最下一排拉筋位于层底部板顶以上第二排水平分布筋位置处,最上一排拉筋位于 层顶部板顶以下第二排水平分布筋位置处,拉筋直径≥6mm,间距≤600mm。
9.2.6 剪力墙连梁钢筋排布构造 9.2 剪力墙钢筋排布规则 • (1)墙端部洞口连梁立面如图9.15所示。 • (2)单洞口连梁(单跨)立面如图9.16所示。 • (3)双洞口连梁(双跨)立面如图9.17所示。 • (4)剪力墙楼层连梁钢筋排布构造(剖面)如图9.18所示。 • (5)剪力墙跨层连梁钢筋排布构造(剖面)如图9.19所示。
9.2 剪力墙钢筋排布规则 图9.15 墙端部洞口连梁立面
9.2 剪力墙钢筋排布规则 图9.16 单洞口连梁(单跨)立面
9.2 剪力墙钢筋排布规则 图9.17 双洞口连梁(双跨)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