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學生學習成效評量 機制 院機制建立經驗分享

學生學習成效評量 機制 院機制建立經驗分享. 管理學院 林金龍. Questions :. 1 . 何謂學習成效 ? 2 . 如何衡量學習成效? 3 . 何謂專業能力總結性評量方式? 4 . 如何訂定系 ( 所 ) 專業能力學習成效指標? 5 . 「專業 能力與系所課程規劃之對應」 6. 課程修訂法規以達成預設學習成效. 1. 何謂學習成效 ?. 1-1 各系所自訂「教育目標」 項目 不宜太 多 一般化 vs 特殊 可行性 ; 可衡量性 需 考慮現有課程及 師資 。 這個 步驟 為根本 大計,值得多花一些時間討論。 1-2 各系所自訂「專業能力」

Download Presentation

學生學習成效評量 機制 院機制建立經驗分享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學生學習成效評量機制院機制建立經驗分享 管理學院 林金龍

  2. Questions: • 1. 何謂學習成效? • 2. 如何衡量學習成效? • 3. 何謂專業能力總結性評量方式? • 4. 如何訂定系(所)專業能力學習成效指標? • 5.「專業能力與系所課程規劃之對應」 • 6. 課程修訂法規以達成預設學習成效

  3. 1. 何謂學習成效? • 1-1 各系所自訂「教育目標」 • 項目不宜太多 • 一般化vs 特殊 • 可行性; 可衡量性 • 需考慮現有課程及師資。 這個步驟為根本大計,值得多花一些時間討論。 • 1-2 各系所自訂「專業能力」 • 需呼應「教育目標」 • 項目個數適中 • 科學智能vs操作能力 • 可行性(如國際化,在地化,倫理等) • 需考慮現有課程及師資

  4. 管理學院各系教育目標(1/3) • 企業管理學系 • 培養具國際觀初階經理能力之人才。 • 培養符合企業專業資訊管理需求能力之人才。 • 培養探索專業創新思維能力之人才。 • 培養結合理論與本土實務經營應用能力之人才。 • 國企系: • 培養具國際企業知識之基礎管理人才 • 培養創新且傑出之基礎管理人才 • 培養優秀國際服務業基礎管理人才 • 培養在地經營理念之基礎管理人才

  5. 管理學院各系教育目標(2/3) • 財金系 • 培育財務金融業之管理人才。 • 培育具備投資理財能力之人才。 • 培育政府及企業所需之財務人才。 • 會計系 • 培養結合理論與實務之會計專業人才。 • 培養多元視野之會計專業人才。 • 培養專業與品德並重之會計專業人才。

  6. 管理學院各系教育目標(3/3) • 資管系 • 培育具備團隊合作、創造與思考以及國際視野能力之人才。 • 培育具備資訊專業知識與技術能力之人才。 • 培育具備商業管理知識與應用能力之人才。 • 培育具備整合資訊科技與管理知識之專業人才。 • 觀遊系 • 培養具備國際觀之觀光休憩管理專業人才。 • 培養觀光休憩領域理論與本土實務兼備之人才。 • 培養觀光休憩創新且傑出之人才。 • 重視人格教育與服務精神之涵養。

  7. 院核心能力與系(所)專業能力對應表 院基礎課程併於系(所)開課,系(所)在檢核學生專業能力之學習成效時,須涵蓋(院)核心能力; 請各系(所)檢核專業能力與(院)核心能力是否具備明確關聯性。

  8. 2. 如何衡量學習成效? • 以專業能力為標的衡量學習成效 • 每門課vscapstone course (總結式課程) • 形式: • (1)專題報告;(2)實習成果; • (3)考試測驗;(4)證照; • (5)展演;(6)檔案評量; • (7)其他

  9. 3.何謂專業能力總結性評量方式? • capstone course (總結式評量) • capstone: • 原意為建築物最頂層與最後一塊石頭,以穩固建築結構,使順利完工。衍生在大學教育的意義為學生最後、最巔峰的學習經驗,提供學生統整、深化四年所學的整合性經驗,使其學習能夠穩固完成。 (來源:台大簡報檔)

  10. 台大實例 • 生機系機電整合及實習大四必帶,3 學分,半年對應7 項核心能力(共8 項) : • 工程與科學基礎知識的運用能力 • 機械系統的分析與設計能力 • 感測與控制系統的分析與設計能力 • 生物機電系統的實作能力 • 跨領域整合、應用與創新能力 • 獨立思考及處理問題的能力 • 溝通、團隊合作與敬業樂群能力 • 概述: • 將機械、電機、與資訊系統加以整合,著重實作能力培養,學生應設計並整合軟硬體成為一完整系統 • 課程要求: • 實習與作業、期末計畫與報告、期中考、期末考

  11. 4. 如何訂定專業能力學習成效指標?

  12. 5.「專業能力與系所課程規劃之對應」

  13. 系(所)課程檢核統計表與系(所)專業能力培育比重圖系(所)課程檢核統計表與系(所)專業能力培育比重圖 依照系(所)課程規劃與專業能力檢核表之資料,繪製系(所)課程檢核統計表及專業能力培育比重圖(計算每項專業能力,在整體系(所)課程規劃所占的教學比重),提供系(所)檢視並提交課程委員會審議。 • 課程總分數: 系所各課程對應專業能力後之分數總計。 • 相關課程數:與該能力有關之課程數量(一門課可對應多項能力)

  14. 系(所)專業能力學習成效指標(1/2)

  15. 表9_系(所)專業能力學習成效指標(2/2)

  16. 系(所)專業能力總結評量方式一覽表企管系專業能力、學習成效指標與評量方式對照表系(所)專業能力總結評量方式一覽表企管系專業能力、學習成效指標與評量方式對照表

  17. 表11_系(所)專業能力評量標準(Rubrics)(1/7)企管系各專業能力項目評分標準表11_系(所)專業能力評量標準(Rubrics)(1/7)企管系各專業能力項目評分標準

  18. 表11_系(所)專業能力評量標準(Rubrics)(2/7)企管系各專業能力項目評分標準表11_系(所)專業能力評量標準(Rubrics)(2/7)企管系各專業能力項目評分標準

  19. 表11_系(所)專業能力評量標準(Rubrics)(3/7)企管系各專業能力項目評分標準表11_系(所)專業能力評量標準(Rubrics)(3/7)企管系各專業能力項目評分標準

  20. 表11_系(所)專業能力評量標準(Rubrics)(4/7)企管系各專業能力項目評分標準表11_系(所)專業能力評量標準(Rubrics)(4/7)企管系各專業能力項目評分標準

  21. 表11_系(所)專業能力評量標準(Rubrics)(5/7)企管系各專業能力項目評分標準表11_系(所)專業能力評量標準(Rubrics)(5/7)企管系各專業能力項目評分標準

  22. 表11_系(所)專業能力評量標準(Rubrics)(6/7)企管系各專業能力項目評分標準表11_系(所)專業能力評量標準(Rubrics)(6/7)企管系各專業能力項目評分標準

  23. 表11_系(所)專業能力評量標準(Rubrics)(7/7)企管系各專業能力項目評分標準表11_系(所)專業能力評量標準(Rubrics)(7/7)企管系各專業能力項目評分標準 註:各項專業能力分別評定,單一項目經二位(含)以上評分者評定為「差」者,則該能力項目視為不合格。

  24. 表13_系(所)專業能力總結性評量辦法(1/5) • 第一條 目的: • 為建立本系學生專業能力學習成效檢核之機制,特設立本辦法。 • 第二條 專責單位:學生學習成效評量委員會 • 主要職責: • 依據本系專業能力項目,規畫及辦理本系學生學習成效之總結性評量(Summative Assessment)。 • 每學年定期分析總結評量成效,撰寫總結性評量報告。 • 運用分析結果,每學年定期檢討修定總結性評量機制。修訂後之評量機制送系務會議核定後實施。 • 委員會成員: • 委員會由系上各學程教師各乙名(共三名)、校外專家學者一名、及學生代表兩名(學士班乙名、碩士班乙名)共同組成。

  25. 表13_系(所)專業能力總結性評量辦法(2/5) • 第三條 專業能力與總結性評量:依據本系所教育目標,本系訂定七大專業能力及總結性評量方式如下。 • 七大專業能力: • A.具備企業管理理論體系的基礎知識。B.具備邏輯思考、問題分析與問題解決的能力。C.具備領導、溝通協調與團隊合作的能力。D.具備國際視野以及外語溝通的能力。E.具備運用資訊科技進行資訊蒐集、資料分析與統整的能力。F.具備從事企業經營方案和管理制度之設計與評估的能力。G.對於企業倫理及專業倫理有正確的認知與堅持。 • 專業能力與學習成效指標之對應: • 針對每項專業能力,由學生學習成效委員會共同討論設定2-4項學習成效指標,以利進行總結性評量。學習成效指標之設定應具備三項原則,1.應能涵括該項專業能力之內涵,2.應清楚界定,3.應可具體衡量(請見附表一)。 • 總結性評量方式: • 根據學習成效指標,分別針對本系七大能力進行學習成效檢核。本系七大能力之ABCDEFG搭配「總結性課程」及「專題報告」為評量方式。本系七大能力之C另搭配「實習成果」為評量方式。本系七大能力之D另搭配「外語能力檢定或外語課程成績」為評量方式。本系七大能力之ABEF另搭配「其他評量方式」(例如:企業個案競賽、創業計畫競賽)進行評量(請見附表一)。

  26. 表13_系(所)專業能力總結性評量辦法(3/5) • 第四條 總結性課程:以本系必修課程- 企業策略與分析(大四上學期)為本系之總結性課程。 • 總結性課程(企業策略與分析)之課程規畫與設計應含括本系七大專業能力,具體陳述與七大專業能力及學習成效指標之關連性,並經本系課程規畫委員會審核。 • 總結性課程之成績評量採多元評量方式,評量標準應具體緊扣七大能力及各項學習成效指標。為提高評量之客觀性與準確性,應針對各項學習成效指標訂定明確的評分標準(參考:評量尺規, Rubrics),並經本系學生學習成效委員會審核。本系現行評分標準請見附表二。 • 總結性課程之成績評量由兩位(含)以上評分者共同進行,評分者並至少須有一位為非本系教師或專業人士。 • 總結性課程之成績於大四上學期進行評量。針對不合格的學生,由學生學習成效委員會與任課教師共同擬訂輔導方案,並採行補救措施。

  27. 表13_系(所)專業能力總結性評量辦法(4/5) • 第五條 專題報告: • 本系以專題報告作為總結性評量之主要方式。學生修習各專業課程時所撰寫之期中與期末報告,以及大專生國科會專題計畫成果,均可做為評量之依據。專題報告的評量標準及評量方式須符合前述第三條規定。 • 第六條 實施期程: • 大四上學期進行初次評量。針對評量結果不佳之學生,於大四下學期再次進行評量。 • 本辦法以103級畢業生為試行。104級(含)之後畢業生正式適用。 • 第七條 合格規定、輔導及補救措施 • 若一能力項目搭配多項評量者(如本系專業能力項目A),學生須至少通過一項評量。 • 初次評量未通過檢核的學生,由學生學習成效委員會與任課教師共同擬訂輔導方案,包括修課建議、學習輔導等。

  28. 表13_系(所)專業能力總結性評量辦法(5/5) • 第八條 檢核機制的檢討與修訂: • 學生學習成效委員會須每學年定期分析總結評量成效,撰寫總結性評量報告。 • 總結性評量報告須包括: • 1.該學年度學生學習成效檢核結果;2.不合格學生輔導記錄;3.執行現況檢討與修訂提案。 • 於每年3月份的系務會議中提報討論與修訂,並經系務會議核定後實施。 • 第九條 本辦法經系務會議決議後實施,修改時亦同。

  29. 總結性評量:企管系專業能力、學習成效指標與評量方式對照表總結性評量:企管系專業能力、學習成效指標與評量方式對照表 *畢業前受聘事務所;暑期工讀&:畢業專題 ;服務學習 ;

  30. 6.課程修訂法規以達成預設學習成效 • 需配合修訂課規及其他法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