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likes | 705 Views
社工理念在养老机构精神关爱中的作用. 浦东新区社会工作协会 秘书长 国云丹博士. 主要内容. 老年人的需求与问题 老年社会工作的内涵 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老年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 老年社工介入机构服务案例. 案例. 热衷于观看 ” 十三频道 ” 的老人. 江苏在全国率先提出 “ 老年 精神关爱 ” 让 1366 万老年人晚景不再凄惨 精神赡养 精神关爱. 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是一套帮助弱势群体助人自助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专业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实务领域 : 儿童、青少年、妇女、老人、家庭、残疾人、社区矫正、医务、学校. 老年人与老龄化.
E N D
社工理念在养老机构精神关爱中的作用 浦东新区社会工作协会 秘书长 国云丹博士
主要内容 • 老年人的需求与问题 • 老年社会工作的内涵 • 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 老年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 • 老年社工介入机构服务案例
案例 • 热衷于观看”十三频道”的老人
江苏在全国率先提出“老年精神关爱” • 让1366万老年人晚景不再凄惨 • 精神赡养精神关爱
社会工作 • 社会工作是一套帮助弱势群体助人自助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专业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儿童、青少年、妇女、老人、家庭、残疾人、社区矫正、医务、学校
老年人与老龄化 • 两个不同的概念 • 老年人是指达到或超过老年年龄的人; • 老龄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指社会总人口中老年人数量达到一定比例,并持续增长的过程.
老年人 国际通用标准是60或65岁 • 生理的老化 • 心理的老化 • 社会的老化
老龄化 • 人类群体老化的社会现象 • 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人所占人口总数10%以上,或65岁以上老人占7%以上
老年人的需要 • 经济保障 • 健康维护 • 社会参与 • 就业休闲 • 价值认同 • 爱与尊重 • 居家安全 • 身后事宜安排
老年社会工作 • 指受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的价值理念指导下,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为在生活中遭受各种困难而暂时丧失社会功能的老年人解决问题/摆脱困境并同时推动更多的老年人晚年获得进一步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老年社会工作的目标和服务内容 • 调适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协助老年人适应不良社会环境 • 促进老年人人际关系和谐发展,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 • 协助老年人增强个人能力,预防生理或心理功能的迅速退化 • 帮助老年人充分运用各种社会资源 • 提供老年人福利、老年人保障、老年人服务等各方面的实际经验和理论总结,作为有关部门政策依据
老年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 每一个老年人都有改变的能力和要求发展的内在潜能 • 每一个老年人都享有与他人同样的生存权利 • 每一个老年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 • 每一个老年人都享有人的尊严,且这种尊严必须受到尊重 • 每一个老年人都应该受到社会的关怀,尤其受到贫困/饥饿/疾病和其他困难威胁的老年人更应该受到社会的重点照顾 • 每一个老年人都有权利享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
当前我国老年人面临的主要问题 • 经济保障问题 • 健康保障问题 • 生活照料问题 • 情感生活与精神慰藉问题 • 认知与情绪问题 • 社会参与与社会融合问题 • 老年特殊问题
情感生活与精神慰藉问题 • 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中丧偶/离婚者占1/3左右 • 65岁以上老年人有配偶的仅占58% • 社会交往活动减少 • 意外事件来临 • 与下一代分开居住 • 案例:上海”宜家”家居卖场的老年”恋爱角” • 睿家的离婚案例
认知与情绪问题 • 抑郁症 • 痴呆症 • 谵妄 • 焦虑症
社会参与与社会融合问题 • 退休或退出生活领域 • 仍需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体现价值感 • 电视“老人”现象
老年特殊问题 • 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 虐待:恶意对待老人,在身体/情感或心理/性方面对老人构成非人道待遇 疏于照顾:主动或被动让老人得不到所需的照顾 • 丧亲问题 提供情感支持 代表老人及其家人争取合理权益 提供相关信息 做丧亲辅导
老人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 • 人生回顾理论 • 老年人格类型理论 • 活动理论 • 社会损害理论 • 社会重建理论 • 老年次文化理论 • 社会化理论
人生回顾理论 • 与亲朋好友或晚辈谈论往事 • 怀念家乡,尤其喜欢回顾自己孩童时期家乡的生活情景 • 对镜凝视追忆自己从前的容颜,与当下的状态相比较,心生感慨 • 一些文化程度较高老人喜欢写怀旧文章 • 启示:恰当引导老人怀旧和回顾往事,对老人自信心和能力大提升有很大帮助
老年人格类型理论 • 成熟型.从幼年到中年,环境顺遂事业有成,能够平稳进入老年,对于退休和老化能够理智接受,不悲观/不退缩,不过于进取也不过于防卫. • 摇椅型.属于依赖型的人,不拘小节,也无大志,把退休看成是解除责任的一个有利时机,正好安享晚年,他们对于老迈并不恐惧. • 防卫型.防卫心理很强,固执刻板,年轻时工作勤奋负责,遵守规范,重视事业成就,退休后较难适应晚年生活,依然想找工作,消除对衰老的恐惧. • 愤怒型.年轻时碌碌无为,晚年也牢骚多多. • 自怨自艾型.埋怨自己,认为人老不中用了。
活动理论 • 老年是中老期的延续,老年人仍与中年时代一样可以从事社会上的工作,参与社会活动. • 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更能适应社会. • 老年人应尽可能长久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色来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的角色,从而缩小自身与社会的距离. • 启示:鼓励老人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 为老人的社会参与提供更多条件
社会损害理论 • 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不适应,是由于社会给他们加上了不良标签. • 有时候老年人的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会被他人视为病兆而作出过度反应. • 启示:有些老人问题是被标定的结果,要帮助老人增强自信心和提升能力
社会重建理论 • 让老年人了解到社会上现存对老年人之偏见及错误观念. • 改善老年人生存的客观环境,通过提倡政府资助的服务来解决老年人的住房/医疗/贫困等问题. • 鼓励老年人的自我计划/自我决定,增强老年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 启示:关注并改善老人的社会互动环境
社会化理论 • 老年人仍需继续社会化,理由在于老年角色的转变: 一是劳动角色转变为供养角色,经济危机感 二是决策角色转为平民角色,被抛弃感和寂寞感 三是工具危机转为感情角色 四是父母角色转换为祖父母角色 启示:鼓励老人通过社会化的途径来建立新的生活方式和踏上时代脉动的节律
老年社会工作的工作模式 • 1 、临床治疗模式 • 2、家庭照顾者增强模式 • 3、个案管理模式 • 4、邻里协助模式 • 5、义工联结模式 • 6、互助与自助模式 • 7、社区增权模式
临床治疗模式 • 经由专业人员的努力,将家庭/邻里和朋友纳入对案主的协助,期待达到治疗和预防的功能. • 重点在于强化老年案主的现存人际关系及他所处的环境内有发展潜力的成员的互助能力.
家庭照顾者增强模式 • 针对老年案主的主要家庭照顾者和其他家庭成员. • 重点在于通过提供给家庭照顾者一些教育与训练,期待拓展家庭老人照顾者的支持网络以减少照顾责任给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个案管理模式 • 工作对象为老年人个体,协助者是福利机构成员及其个人网络 • 重点在于联结服务机构与社区内的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支持网络,并且寻求新资源以协助解决老人的问题. • 个案管理是社会养老机构常用的非常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之一.
老年个案管理的服务对象 • 身体/心理/社会功能有着多重损害的老年人 • 需要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服务的老年人 • 高龄老年人 • 需要长期护理照料的老年人 • 接受不适当/不符合其所需要服务的老年人 • 缺乏非正式社会支持的老年人 • 低收入或频临贫困的老年人
邻里互助模式 • 在于启动和提升社区的邻里支持网络,以解决老人的问题. • 重点在于强化社区内的非正式自然网络,形成有效的邻里援助网络系统.
义工联结模式 • 旨在组织与联络义工成为老人社会支持网络的一部分. • 重点在于帮助需要援助的老年案主与可以提供协助的辅助者之间建立联系,建立一对一的辅助关系
其他模式 • 互助与自助模式 • 社区增权模式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 老年个案工作方法 • 老年小组工作方法 • 养老机构照顾 • 老年社区工作方法
老年个案工作方法 • 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 • 对象是需要帮助的老人个体或家庭 • 工作人员受过专业训练,区别于一般的公益和志愿服务 • 目的是增进老年人的社会功能,实现”助人自助” 技巧:工作初期避免采用劝告/避免完全依赖问话 /仔细聆听案主诉说/同理心/生命回顾
老人小组工作方法 • 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和指导下 ,利用老年组员之间的互动和小组凝聚力,帮助老年组员学习他人经验,改变自己行为,恢复社会功能和自我成长 • 老年人小组: 老年人社交康乐小组/老年人支援小组/老年人治疗小组/老年人服务小组/护老者小组
养老机构照顾 养老机构类型 • 社区老人日托中心 • 老年公寓 • 敬老院 • 颐养院 • 临终关怀机构
入住养老机构老人特点 • 日常生活/娱乐都在同一个地方,交往的都是同一群人,日常活动由日程安排. • 老人容易丧失自己的身份和对日常生活的控制. • 非个人化的对待,个人隐私也受到限制. • 与外界有设置的障碍,丧失在外界扮演的角色. • 老人依赖工作人员得到身体照顾和情绪支持. • 失去自身的角色和与他人的交往,使老人在与工作人员交往时感到羞辱和没有自尊. • 缺少隐私/在机构中社会关系有限,在他人面前掩饰自己的想法和行动. • 适应了养老机构的环境,即使有心返回社区,也没有信心适应外面的挑战.
提高老人照顾质量的措施 • 承认和尊重老人的隐私 • 适当让老人自己安排日常生活,增强自主生活的感受 • 鼓励老人参与社区活动,与亲属/朋友保持接触 • 工作人员和老人,老人和老人间建立积极的关系,使老人始终有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尊
老人社区照顾 “非住院化” • 一是“在社区照顾” • 二是“由社区照顾” 服务内容: 社区活动中心 居家照顾 日间护理中心 老人社交中心 医疗照顾等
社工介入老人服务案例 • 上海乐耆社工服务社 • 上海伙伴聚家养老服务社
社工在养老机构中的作用 • 1/老人的伙伴 -----入院计划/解决新入院老人的适应问题 人际关系的处理 -----生活习惯的协调 危机处理 ------如老人自杀等 生命教育 ------同室友去世 个案管理 -------评估生理/心理/社会支持的状况 协助医生/护士制定康复计划
2/对护理员的关爱 -------技能培训 --------团队凝聚力的建设 3/联动家属 --------家属沟通会 --------发动家属,一起参加联谊 4/社会资源联结 --------志愿者/单位/企业/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