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364 Views
等厚干涉法测球面曲率半径. 光的等厚干涉——牛顿环、劈尖. 1. 干涉条纹的成因及特点 2. 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原理 3. 读数显微镜的调整和使用 4. 牛顿环透镜组 5. 实验内容与数据处理 6. 误差分析. 牛顿环干涉条纹的成因. 光程差:. 由干涉条件 :. 明环. 暗环. 由图可见 :. 第 k 级暗条纹的半径为 :. 牛顿环干涉条纹的特点. 1.分振幅、等厚干涉; 2.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 3.级次中心低、边缘高; 4.间隔中心疏、边缘密; 5.同级干涉,波长越短 , 条纹越靠近中心。. d A1. d A2. d B1.
E N D
光的等厚干涉——牛顿环、劈尖 1.干涉条纹的成因及特点 2.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原理 3.读数显微镜的调整和使用 4.牛顿环透镜组 5.实验内容与数据处理 6.误差分析
牛顿环干涉条纹的成因 光程差: 由干涉条件: 明环 暗环 由图可见: 第k级暗条纹的半径为:
牛顿环干涉条纹的特点 1.分振幅、等厚干涉; 2.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 3.级次中心低、边缘高; 4.间隔中心疏、边缘密; 5.同级干涉,波长越短, 条纹越靠近中心。
dA1 dA2 dB1 dB2 测量时不用 原因: ①透镜凸面与平板玻璃表面间并非理想的点接触,难以准确判断干涉级次k; ②读数显微镜目镜中的‘十字叉丝’ 不易做到与干涉条纹严格相切。 Dk+m Dk 牛顿环测透镜曲率半径的原理
读数显微镜 读数显微镜由显微镜与移动测量装置组成 显微镜由目镜、分划板和短焦距物镜组成
读数显微镜的成像光路 L f2 f1 △ F1 F1 F2 F2 明视距离 物镜 目镜 叉丝平面 视角放大率: M = 0.25△/f1 f2
显微镜调焦第一步:旋转目镜 F1 F1 F2 F2 F2 F2 F2 F2 使十字叉丝成象在明视距离处 明视距离 物镜 叉丝平面 目镜
显微镜调焦第二步:调节升降螺旋 明视距离 叉丝平面 物镜 目镜 F2 F2 F1 F1 成虚象范围 使物成象在与叉丝象相同的平面上
视差 无视差 共面 叉丝像平面 物像平面 读数显微镜的视差 成因:叉丝与物的象不共面 消除方法:仔细调焦
读数显微镜的空程误差 载物平台或显微镜 螺母 10 5 螺杆 空程误差 螺杆 15 10 螺尺 螺尺 属系统误差,由螺母与螺杆间的间隙造成;消除方法:测量时只往同一方向转动螺尺
用凸—凸透镜组合 牛顿环透镜组合 用凸—凹透镜组合 R1 用凹—凹透镜组合
牛顿环的应用 ◎牛顿环等厚干涉条纹的形状反映了两个光学表明间距变化情况。利用牛顿环可以检测光学球面(或平面)的加工质量。 ◎根据本实验原理,已知曲率半径的牛顿环可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在牛顿环仪的镜面充满透明的液体光学介质,就可以测量其折射率n
实验内容 • 1.启动钠光灯电源。 • 2.调节牛顿环装置。 • 3.前后左后移动读数显微镜,也可轻轻转动镜筒上的 反光玻璃。 直至眼睛看到显微镜视场较亮. • ·4.用显微镜观察干涉条纹。 • 5.调节目镜看清目镜筒中的叉丝 • 6.转动测微鼓轮,使十字叉丝交点接近牛顿环中心. • 7.转动测微鼓轮使叉丝超过第33环,然后倒回到 30环开始读数.依次记录从左30~21, 右21~30各环相对位置读数. 8.计算结果.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 逐差法 • 加权平均逐差法 • 最小二乘法 • 作图法
误差的主要来源与分析 1.条纹的定位精度(偶然误差) 定位误差的大小在条纹宽度的1/5~1/10。 解决办法:取级次较高的环进行测量。 2.叉丝不平的影响(系统误差) 显微镜叉丝与显微镜移动方向不平行产生的误差。 解决办法:改直径测量为弦长测量。 3.平凸透镜的不稳定性(偶然误差/系统误差) 由固定螺丝的松紧度不同造成。 解决办法:镜间加很薄的环形垫圈进行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