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likes | 584 Views
先民蓋的房子. 土埆厝 竹管仔厝 磚屋 石板屋 一條龍 單伸手 三合院. 土埆厝. 使用稻桿和泥土加水攪和,做成土磚建造成的「土埆厝」,是以前農村的住屋形式之一。. 竹管仔厝. 利用竹子當作建築骨架,再敷上泥土所建成的。. 磚屋. 由黏土燒製的磚塊所蓋成的房子,也是傳統常見的住屋形式。. 石板屋. 利用石板當作建築材料所蓋成的房屋 。. 正身. 有的三間 ` 五間連成一排 , 稱為正身 。. 一條龍. 只有正身而無護龍的房屋 , 稱為一條龍 。. 單伸手. 正身加單邊護龍的房屋 , 稱為單伸手。. 三合院.
E N D
先民蓋的房子 • 土埆厝 • 竹管仔厝 • 磚屋 • 石板屋 • 一條龍 • 單伸手 • 三合院
土埆厝 • 使用稻桿和泥土加水攪和,做成土磚建造成的「土埆厝」,是以前農村的住屋形式之一。
竹管仔厝 • 利用竹子當作建築骨架,再敷上泥土所建成的。
磚屋 • 由黏土燒製的磚塊所蓋成的房子,也是傳統常見的住屋形式。
石板屋 • 利用石板當作建築材料所蓋成的房屋。
正身 • 有的三間`五間連成一排,稱為正身。
一條龍 • 只有正身而無護龍的房屋,稱為一條龍。
單伸手 • 正身加單邊護龍的房屋,稱為單伸手。
三合院 在一般民宅的建築中,房舍平面若是呈現「ㄇ」字型的就是三合院,在以前能夠建三合院,算是經濟能力較好的。正身和兩側護龍所組成的三合院,是一種理想的生活空間,最能代表傳統農村社會的住宅特色。
三合院介紹 • 中央是正廳,兩側為廂房。正廳﹝俗稱橫屋﹞供奉神主牌位,從正廳向兩側延伸的房間,依左大右小的順序, 為子孫輩居住的,若子孫陸續繁衍,廂房可向後延伸擴建,輩分低者住在新的房舍,且新建房舍不可高過舊屋,表示「長幼有序」的精神。傳統三合院都有庭院,三面屋宇環繞,正前方有圍牆、大門,院內充作曬穀場。
門樓 有些家庭較為考究,建兩重庭院,或築有門樓。
傳統農具 • 早期家鄉的居民,使用各種機器從事耕作,常見的傳統農具有鋤頭、犁、碌碡、秧盆、鐮刀、機器桶、風鼓等。由於農具種類繁多,所以傳統的三合院,常附設農具間。 傳統的農具大多依賴人力或牛隻來操作,工作效率較低。所以在農忙的時候,農民會互相幫助。隨著生產技術的進步,農業機械化取代早期的農具。因此降低使用古農具。
農具間 • 傳統的三合院,常附設農具間。
犁 是以牛力牽引翻土的工具。 照片來源康軒課本
牛軛 • 架在牛脖子上的器具。 • 參考網站 鄉土味 照片來源鄉土味
割耙 • 犁田作業農家要把成塊的泥土粉碎,大面積則用「耙」,以牛力牽引,人以左右腳分別踩在「耙」的前後橫木上,增加重量使割耙刀片能深入切碎田泥。 • 參考網站 mail..fces.tcc.edu.tw 照片來源mail..fces.tcc.edu.tw
鋤頭 • 將成塊的泥土粉碎的工具。
秧盆 • 農家插秧時盛裝秧苗的木盆。 照片來源康軒課本
碌碡 • 把稻草根頭輾壓到泥底下去的器具。 照片來源康軒課本
鐮刀 • 農家要割稻及草等常用的工具。
風鼓 • 農家用來篩穀的器具。 照片來源康軒課本
簑衣 • 古時雨衣,通常配合「龜殼笠」或「棕簑」使用,「棕簑」以棕櫚樹葉柄基處的網狀毛─棕毛編製為上衣與下裙,耐濕又具保溫功能。 • 參考網站 mail..fces.tcc.edu.tw 照片來源mail..fces.tcc.edu.tw
機器桶 (脫穀機) • 利用鐵齒將稻穀脫粒(俗稱脫褲),落入受穀箱內 。
釘耙 • 農家製作有機肥時常用的器具,用來耙集有機肥材料。
鐵耙 • 農家清除稻穀內的稻草屑等雜物的器具。
劈鐮 • 農家用來劈除雜草等的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