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525 Views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一节:电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 作用。 2 、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 、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注意观察静电现象 , 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 , 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 ,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 引导
E N D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一节:电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 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注意观察静电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 学生关注社会、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小实验: 小实验: 小实验: 1.用塑料尺.笔杆与头发摩擦,再靠近碎纸屑,观察现象. 2.用塑料梳子梳头发,观察现象. 2.用塑料梳子梳头发,观察现象.
一、电荷 1.定义: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明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了电就是摩擦起电.
想一想: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一样吗?想一想: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一样吗?
大量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大量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被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被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带电的头发飘起来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1、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过来,则小球是( )A、带正电 B、带负电C、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 电 D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轻小纸屑后,纸屑又很快飞开,这是因为( )A、纸屑不带电,所以不能被橡胶棒吸引而飞开B、纸屑质量太小,不能带电C、纸屑带的是正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飞开D、纸屑带的是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飞开 D
3、用丝线吊起三个通草球,其中任意两个靠近都相互吸引,则它们可能是( ) A、两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B、两个带负电,一个带正电C、两个带正电,一个不带电 D、两个带异种电,一个不带电 D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三、验电器 • 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片 •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看能否吸引轻小物体 2、利用验电器 3、与已知带电体排斥
物体带电的方法: • 摩擦起电: • 接触带电: • 感应起电:
想一想: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想一想: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答: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
自学提纲一: 阅读教材99页第一二段, 回答: (1)什么叫电荷? (2)电荷量的单位是什么? 符号?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电荷的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大约只有10-7C。一片雷雨云带电的电荷,大约有几十库仑。 四、电荷量 想一想:为什么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与雷雨云带的电会相差这么大?
自学提纲二: 阅读教材99页原子的结构,元电荷部分 回答: (1)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2)什么是元电荷:(3)为什么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五、元电荷 原子结构:原子核和电子。 • 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是带有最小电荷的粒子。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e=1.6×10-19C • 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通常情况下,为什么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即中性?通常情况下,为什么原子对外不显电性,即中性?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 + + 金属球 金属杆 金属箔 金属杆上有了电荷的定向移动 + + B A A B
自学提纲三: 阅读教材100页导体和绝缘体 回答: (1)什么是 导体?举例 (2)什么是 绝缘体?举例 (3)金属导电,靠的是什么?
六.导体 、绝缘体.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如: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等.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如:橡胶.玻璃.塑料.陶瓷等. 金属靠自由电子导电.
一、电荷 课堂小结 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则说明该物体带了电荷。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现象。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三、验电器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四、电荷量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单位:库仑(C) 五、元电荷 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e=1.6×10-19C
自学检测 1. 有A、B两个带电体,若A与B相互排斥,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那么A一定带______电,B与C一定能相互_______。 (厦门) 2.一个物体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先合拢后又逐渐张开,则这个物体 ( ) A.带负电. B.带正电C.不带电. D.带正、负电都可能 (山东) 负 排斥 C
3.当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个挂在绝缘细线下的小通草球时发现通草也向橡胶棒靠近,由此可判断 [ ] A.通草球带正电. B.通草球带负电.C.通草球不带电. D.以上判断都不对. (南宁) 4.两物体靠近时互相吸引,那么这两个物体 [ ] A. 一定带同种电荷.B. 一定带异种电荷.C. 一定有一个物体带电.D. 以上说法均不对. (河南) D C
5.带正电的玻璃棒慢慢靠近悬挂着的通草球时,发现球被排斥,这说明通草球 [ ] A.一定带负电. B.一定带正电.C.一定不带电. D.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带正电. (广东) 6.甲、乙、丙三个带电小球,已知甲、乙、丙互相吸引,乙、丙互相排斥,乙球带负电,则 [ ] A.甲球带负电,丙球带负电B.甲球带负电;丙球带正电C.甲球带正电,丙球带负电 D.甲球带正电,丙球带正电 (西安) B C
9.下列物体,能导电的是 [ ] A.空气. B.干燥的软木塞.C.硫酸铜溶液. D.纸张. (湖南) 10.在铜、塑料、橡胶、人体、干木材、大地这几种物体中,有三种是导体,它们是 [ ] A.铜、塑料、人体. B.人体、干木材、大地.C.塑料、橡胶、干木材. D.铜、人体、大地. (四川) C D
11.一个不带电的导体中 [ ] A.没有电子. B.没有质子.C.没有电荷. D.既不缺少电子,也没有多余的电子 (上海)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