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likes | 408 Views
谁的故事 ?.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五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临沂第二十七中学 王秀义. 我明确. 课程标准 : 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重点: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 八股取士。. 换位思考: 我当皇帝怎么做?. 国家初建,政局不稳,人心浮动,我当如何巩固统治,加强君权呢?. 明太祖朱元璋 (1368-1398 年在位 ). 读史篇. 培根说: 读诗使人聪慧, 读史使人明智。. 王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废丞相 权分六部.
E N D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五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临沂第二十七中学 王秀义
我明确 课程标准: 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重点: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 八股取士。
换位思考:我当皇帝怎么做? 国家初建,政局不稳,人心浮动,我当如何巩固统治,加强君权呢? 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
读史篇 • 培根说: 读诗使人聪慧, 读史使人明智。
废丞相 权分六部 宰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常与朱元璋发生“口角”,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 思考:朱元璋为什么杀胡惟庸? 丞相制创废与何时? 中央 废行省 设三司 地方 皇帝
我体验 《钱宰作诗》 扮演:朱元璋 钱宰 锦衣卫和旁白
历史与现实: 联系现实,根据你们所了解的法律知识,你们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 侵犯了公民的人格尊严(隐私权、名誉权)和人身自由权等。
我总结 “八股取士”五个“只” 目的: 范围: 要求: 文体: 考生: 只为培养皇帝的忠实奴仆。 只许在四书五经内命题。 只准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 只能是八股文。 只顾埋头读书,不讲实际学问, 考中做官后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 ——朱元璋 “藩王势力过重,数代之后尾大不掉。到那时恐怕会酿成汉代“七国叛乱”,西晋“八王之乱”的悲剧。” ——叶伯巨
明成祖朱棣 靖难之役 建文帝削藩 1、背景: 2、双方: 3、结果: 胜 朱棣PK建文帝 思考: 朱棣如何加强君权? ① 迁都北京 ② 继续削藩 ③ 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明成祖为什么要迁都北京呢? 故 宫 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
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 剥皮、抽筋、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用这种专设的特务机构,用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中央集权,在我国封建史上还属少见。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 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辩史篇 培根说: 读书使人渊博, 辩论使人机智。
雏 形正式形成发 展僵化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隋文帝 分科考试 隋炀帝 设进士科 明清 八股取士 长期以来人们对科举制度有不同看法,大致是: ①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 ②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
我看科举制 我辩论 积极 消极 古代科举制与今天的考试有何区别?
畅想篇 唐太宗说: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以史为镜,可以明兴替。
1、如果时光倒流,你愿意回到明朝生活吗?请说出你的理由;1、如果时光倒流,你愿意回到明朝生活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2、通过学习,谈谈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哪些借鉴意义? 1、专制、黑暗的社会制度不利于发展。 2、要建设民主、自由、公平的国家。 3、社会要“法治”,不要“人治”。 4、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才能推动社会 的进步。
我总结 巩固统治加强君权 削藩 废丞相设六部 皇族 中央 皇帝 八股取士 知识分子 废行省设三司 地方 臣民 厂卫特务机构
挑战自我,快乐选择 C C 1、有一部史书这样描述:“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文中的“我朝”指的是哪一朝代( )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2、下列哪一项不利于明朝加强君权( ) A废除丞相B设立东厂C分封藩王D迁都北京 3、下列有关科举制度的词语,在明朝时才可能出现的是( ) A武状元B进士科C殿试D八股文 4、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逮捕和处罚的特务机构是( )①兵部②锦衣卫③东厂④刑部 A① ②B③ ④C② ③D ① ④ 5、明成祖登上帝位的过程,类似于( ) A宋太祖赵匡胤 B隋文帝杨坚 C唐太宗李世民 D明太祖朱元璋 D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