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 likes | 887 Views
第八章 移动支付. 8.1 移动支付概述 8.2 移动支付模式 8.3 移动支付的 ” 空中交易 ” 模式 8.4 移动支付面临的安全威胁及其防范. 导入案例. 上海 2009 年 5 月 27 日专电用手机也能支付公用事业费、缴账单、订购商品。 26 日,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正式推出天翼 3 G “ 移动支付 ” 业务。同日,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与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宣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推广这项可能改变未来生活方式的新业务。
E N D
第八章 移动支付 8.1 移动支付概述 8.2 移动支付模式 8.3 移动支付的”空中交易”模式 8.4 移动支付面临的安全威胁及其防范
导入案例 • 上海2009年5月27日专电用手机也能支付公用事业费、缴账单、订购商品。26日,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正式推出天翼3G“移动支付”业务。同日,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与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宣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推广这项可能改变未来生活方式的新业务。 • “移动支付”业务是中国电信基于天翼手机应用平台推出的一项新型电子支付产品,可提供账单支付、手机充值、公用事业费缴费、订购商品服务、自助金融、刷手机消费等手机自助支付服务。客户可以通过短信、WAP、客户端等多种形式,利用电信账户、支付卡、银行卡等多种支付账户实现付费。 • 中国电信天翼“移动支付”业务联合了银行、银联、设备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公共事业集团或单位、各商家以及终端的用户。随着世博会的日益临近,移动支付业务也将为国内外游客在观光旅游、生活消费等方面提供快速、安全、便捷的支付手段
学习目标 • 掌握移动支付的概念和分类。 • 掌握移动支付模式,了解各种模式的主要特点。 • 了解两种移动支付传输技术的区别及各自特点。 • 掌握移动支付安全风险来源,了解主要的无线网络标准的安全隐患。
基本概念 • 移动电子商务 • 移动支付 • 空中交易 • 广域网交易
8.1移动支付概述8.1.1 什么是移动支付 1.移动电子商务 • 移动电子商务是基于无线网络,运用移动通信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个人数据助手(Personal Data Assistants, PDAs),进行的商品交易或服务交易。从另一角度,移动电子商务也可以定义为移动通信网络为用户提供的网络交易的增值服务。 • 有专家形象的描述为: 移动商务=商务+Internet+无线网络技术 • 相对基于因特网的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增加了移动性和终端的多样性。
1.移动商务 1)移动商务产生的背景 • 首先,内在基础已经具备 • 一是用户已成规模。截至2012年6月,国内手机网民已达3.08亿,庞大的用户规模奠定了移动支付的用户基础 • 二是技术基本成熟 • 基于GPRS通信网络的远程支付技术已经成熟和可预期的3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迅猛,多媒体通信技术; • 基于智能卡的近距离支付技术基本成熟 • 无线Internet特别是无线宽带Internet技术的成熟 • 数据处理与移动性的结合成功,实现了移动数据通信的无线科技应用 • 其次,外部条件基本成熟 • 一是电子支付习惯已经形成。用户已经逐渐习惯银行卡、网上银行、电子钱包等电子支付手段;话费支付、积分换购、手机钱包的推广使得用户逐步接受了手机支付的概念 • 二是社会生活需求旺盛。对于各类生活账单,人们急需更加快捷的支付方式,例如远程支付、现场支付等。有线的相对固定的商务不能满足现代商务的发展需求
1.移动商务 2)移动商务的特点 • 时空优势 • 随时随地传送信息,信息因人的流动而流动 • 后发优势 • 无线网络市场看好,技术日益成熟,用户对新应用的需求被逐渐激发 • 规模优势 • 手机用户、PDA用户、基于Intel”迅驰”技术笔记本电脑使用者 • 渠道优势 • 充分利用传统渠道进行市场开发 • 应用优势 • 手机“短消息”服务等 移动商务也有不足,主要是无线网络技术应用规范还有待进一步成熟,在安全、稳定可靠、抗干扰、速度等方面还逊于有线商务。
1.移动商务 3)移动商务的发展 • 无线互联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新生活、新思维,通过他不仅可以获得信息,而且无线互联网络还必然融入经济、娱乐、商务等活动中,促进移动商务的兴起与壮大。 • 爱立信公司预测,到2004年,将会有4亿人进行无线上网。 • IGI咨询公司预测,到2005年,全球将有10.3亿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智能移动设备可以直接浏览Internet。 • IDC预计,到2004年底有线连接将达到7.21亿,具有无线互连功能的连接将达到13亿。 • 截至2008年,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176亿人 • 2009年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上网会有更快速的发展 • 这些权威的预测预示着无限友好、诱惑的无线互联与移动商务时代的到来。
2)无线互联的热点技术 • 支持移动商务开展的几种主流的无线互联技术主要有蓝牙、无线局域网技术、无线广域网技术等,它涉及了WAP、WLAN、GSM、GPRS、CDMA、CDMA1X等。 (1)蓝牙 • 蓝牙(BlueTooth),是基于无线个人域网络WPAN的无线网络连接技术,它是以短程无线电收发技术为固定与移动设备通信环境建立了一个短程无线电的特别连接,属于低成本、低功率的短程无线“线缆替代”技术,它能使电话、笔记本电脑、PDA和外设等设备通过短距离无线信号进行互联 • 宗旨 • 提供一种短距离、低成本的无线传输应用技术,以“结束现代设备间的线缆连接噩梦” • 蓝牙的有效传输距离大约为10米,在技术标准上使用全球通行的、无需申请许可的2.4GHz频段,可实时进行数据和语音的传输,传输速率为1Mbps,最高可达10Mbps • 目前蓝牙技术标准被IEEE划分为802.15.3和802.15.4
无线接入点AP Internet Web服务器 无线热点 2)无线互联的热点技术 (2)无线局域网技术 • 无线局域网(WLAN)是指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在局域范围内进行互联的一组计算机和相关设备构成的网络,以减少或消除有线线缆连接,实现方便的移动计算。 • WLAN应用模式示意图:
2)无线互联的热点技术 (2)无线局域网技术 • 无线局域网的应用与发展 • 在支持Internet的应用上,无线局域网类似蓝牙,可以作为用户连接Internet的一段无线媒介,即主要是借助后台无线局域网与有线局域网的连接而连接Internet,支持移动商务的开展。 • 麦当劳,美国“博德斯”连锁书店,希尔顿酒店等等都在推出无线连网服务 • 中国国内,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电信服务运营商竞相在全国设置无线热点,建设无线局域网,提供无线Internet服务
Web服务器 笔记本电脑 移动通 信公司 通信塔 Internet 运营商 手机 Internet PDA 3)无线广域网技术 (1)无线广域网简介 • 无线广域网(WWAN)是指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在广域范围内进行互联的一组移动智能设备,它可交换与共享语音等信息,实现方便的移动业务处理。 • WWAN应用模式示意图:
3)无线广域网技术 (2)几种无线广域网的技术与特点 • 模拟移动通信技术 • 通信信号依靠模拟调制,属于走向民用的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即1G,主要是语音业务,语音质量一般,价格昂贵。 • GSM技术与WAP应用 • GSM是2G移动通信体系,更高通信质量,更加安全,是目前最主要的无线通信标准。传输模式对无线电频率有干扰,切换控制技术复杂,通话质量不如有线电话。 • 借助WAP(无线网络应用协议),通过WAP手机,通过GSM网络可以访问Internet,传输速率较慢,但可共享一定内容的Internet应用服务,促使移动商务理念的提出
3)无线广域网技术 (2)几种无线广域网的技术与特点 • CDMA技术(码分多址技术) • 在数字技术的分支扩频通信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而成熟的无线通信技术,通话质量好,掉线少,网络容量大,建网成本低,健康环保,属于2G。 • GPRS技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技术) • 在现有GSM系统上发展起来的承载业务,为GSM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分组形式的数据业务,是一种对于GSM网络的扩充,满足日益增多的Internet业务需要,属于2.5G 。 • CDMA 1X技术 • 是CDMA网络的升级版,属于2.5G ,主要解决窄带CDMA在移动数据业务处理上的局限性。它所提供的数据业务,在传输速度、业务品种、容量方面都较GPRS更有优势。
3)无线广域网技术 (2)几种无线广域网的技术与特点 • 3G技术 • 体现在移动宽带无线接入,主要特征是真正提供移动的多媒体业务,设计目标是为提供比2G/2.5G系统更大的系统容量、更好的通信质量,且能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及为用户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及多媒体等在内的多种业务。 • 超3G技术 • 3G之后的移动通信技术定义为超3G, 不可能在几年内产生现实系统,和3G技术不是竞争关系,不能相互替代。 • 其他 • 小灵通技术服务(PHS 。
4)WWAN和WLAN的融合发展 • WLAN的出现与普及,给3G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WLAN不是3G的终结者。 WLAN的低价格、高宽带、有限的覆盖范围、简单的网络架构,使其成为3G的很好的补充,促进了3G的迅速普及应用。两种技术间存在互补性,需要协调发展。 • WLAN缺乏WWAN的真正随时随地的应用特征。 • 代表固定宽带无线接入的WLAN与代表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的WWAN在未来技术上,业务上会不断融合与统一,形成一个广阔的无线通信网 • 中国移动推出的“随e行”,GPRS/WLAN双模网卡同时支持两种接入方式.
2.移动支付 1)移动支付的定义与应用 • 定义: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简称MPayment)是使用移动设备通过无线方式完成支付行为的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 ,为服务于商务交易而进行的有目的的资金流流动 • 目前使用最广泛最典型的移动支付方式是手机支付。在手机支付中,使用一部手机就可以方便的完成整个交易,而且很多情况下可以缩短用户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剔除很多无价值的活动,因而,日益受到移动运营商、商品零售商和消费者的青睐。 • 目前还只是网络支付的补充 • 应用 • 手机短消息 • 手机银行 • 掌上银行
手机功能与业务 • 短信 • 彩信 • 彩铃 • 话音通信 • 语音信箱 • 呼叫转移 • 多方通话 • 手机游戏 • 手机上网 • 手机照相 • 手机音乐 手机功能与业务 • 家电遥控 • 视频直播 • 移动黄页 • 手机报纸 • 手机电视 • 手机视频 • 手机钱包 • 在线支付 • 手机炒股
网上商家 移动用户 通信塔 Internet (WAN) 支持WWANWLAN 无线通信服务提供商 移动支付受理银行 2.移动支付 2)移动支付的应用模式 移动支付的参与方一般涉及移动用户、网上商家、无线通信服务提供商、公共WAN平台、移动支付受理银行等。在相关的支付信息传递过程中还涉及多方的安全控制体系及相应的加/解密操作,实现在移动支付流程中对移动终端的信息加密、身份验证和数字签名等。
2.移动支付 3)移动支付的应用类别 • 普通手机号作为资金账号的支付方式 • USSD支付方式 • USSD(Unstructured Supplementary Service Data),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在GSM的短消息系统技术基础上推出的新业务 • STK支付方式 • STK(SIM Tool Kit),即用户识别应用开发工具。利用提供银行服务的专用卡STK卡提供的智能菜单进行操作,将手机银行服务的信息,通过移动通信网的短消息系统送到银行。 • WAP应用支付方式 • 借助WAP应用,实现基于WAP服务的手机在线支付 • WLAN应用支付方式 • 主针对移动笔记本电脑的应用 • WWAN应用支付方式 • 针对利用WWAN技术特别是2.5G与3G技术的手机、PDA及笔记本电脑等智能移动设备连接internet后的在线支付,流程与有线相似。
8.1.2移动支付的框架及流程 • 在移动支付协议中,主要的参与者有四个: • 用户、商家、金融机构和支付网关。 • 假设用户和服务商都在金融组织拥有账户,那么其支付的一般流程可参见图8-1。
(8) 递送 商家 消费者 (2)提交支付申请 (4) 商 家确认 (7)返回 支付结果 (10)反 馈消费者 (9)返回确认订单 (6) 确认转账有效 移动交 互平台 移动支 付系统 金融 机构 (3)支付申请 (5)转账申请 (1)注册 图 8‑1 移动商务支付流程图
手机支付的工作原理和支付流程 (1)工作原理 • 手机支付系统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消费者、商家及无线运营商。手机支付系统可分为三部分 • 消费者前台消费系统 • 保证消费者顺利地购买到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并可随时观察消费明细帐,余额等信息 • 商家管理系统 • 可以随时查看销售数据及利润分成情况 • 无线运营商综合管理系统 • 是系统中最复杂部分,又包括两个重要子系统:鉴权系统与计费系统。既要对消费者的权限、帐户进行审核,又要对商家提供的服务和产品进行监督,是否符合所在国家的法律规定;另外它为利润分成的最终实现提供技术保证。
(2)支付流程 • 当消费者从网上商家选好商品或服务后,发出购买指令,执行购买操作,商家从无线运营商处取得消费者信息,进行确认,由无线运营商代收取费用并告知商家可以交付服务或产品,形成完整的手机支付过程。如图 • 具体步骤如下 ①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进入消费者前台系统,选择商品; ②将购买指令发送到商家管理系统 ③商家管理系统将购买指令发送到无线运营商综合管理系统 ④无线运营商综合系统将确认购买信息的指令发送到消费者前台消费系统或消费者手机上请求确认,如果没有得到确认的信息,则拒绝交易,购买过程到此终止 ⑤消费者通过消费者前台消费系统或手机将确认购买的指令发送到商家管理系统 ⑥商家管理系统将消费者确认购买的指令转交给无线运营商综合管理系统,请求缴费操作 ⑦无线运营商综合系统缴费后,告知商家管理系统可以交付产品或服务,并保留交易记录 ⑧商家管理系统交付产品或服务,并保留交易记录 ⑨将交易明细写入消费者前台消费系统,以便消费者查询
⑩提供商品或服务 ⑧提供产品或服务 ①拨打商户电话 商户 用户 手机 ②确定订单 ④接受帐单 加盟网站及商户 用户 智能刷卡电话 ③发送帐单明细 ①拨打支付声讯服务平台 银联 用户 ⑥消费充值密码核准 ⑤消费充值密码提交 ⑨支付确认 ⑥拨打银行电话 ⑤用户刷卡 ⑥提交扣费请求 ③发送订单信息 ⑤ 订单明细(短信) ④提供用户充值密码 ⑦核准信息反馈 ①订 单 请 求 ②支付帐单 ⑧提供商品服务 ⑦结 算 ⑦ 用户按语音提示支付 第三方支付商 商户 第三方支付提供商 ④ 帐单转送银行支付网关 刷卡电话模式流程 ⑧ 银行扣帐结算 ③ 返回扣费结果 ② 扣费请求 电信运营商计费中心 银行及电子银行服务 电话支付 • 话费扣除模式 • 是最早出现的电话支付模式 • 刷卡电话模式 • 属于pos刷卡支付方法通过与银联合作,第三方支付商把商户的pos终端刷卡功能集成在固定电话上,使Pos功能进入家庭。 • Yeepay(易宝支付)模式 • 是网络支付在电话上的延伸。用户首先开通某银行的电话支付服务。在使用中,用户先拨打电话,与商户确定订单内容及订单号(一般为手机号),随之,商户将该帐单通过互联网发送给第三方网络支付商,第三方支付商接到帐单后随即把帐单转到用户银行的网络支付网关,整个过程在短时间内即可完成。……
8.1.3移动电子商务环境的特点 • 手机渗透率大幅度提高,但移动网络使用深度不足 • 技术储备基础雄厚 • 市场需求充足
8.1.4 移动支付的分类 • 根据交易结算的是否即时性,移动支付可以分为 • 现场支付(Local Payment) • 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如蓝牙、红外线、射频辨识等;如在商场购买商品或服务 • 非现场支付(Remote payment) • 为通过无线移动网络进行接入的服务,主要通过基本浏览器方式的平台进行数据传送 • 按照支付媒介分类,移动支付可分为两种: • 基于电话账单的移动支付 • 不需银行及信用卡公司介入,移动运营商将用户交易结算所产生的费用和电话帐单费用合并为一张帐单,并寄给用户 • 基于电子钱包的移动支付 • 一类通过将手机号码与银行帐号进行关联,利用建设好的支付系统进行支付,而后实时或非实时地从信用卡或银行帐户中扣款; • 二类是将智能芯片卡内置于移动电话中,通过手机支付时,手机可以直接向智能卡存储数据。
8.1.5移动支付系统架构 • 移动支付系统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包括网络、数据库、分析工具等,涵盖了事务处理、中层决策、战略决策等功能。移动支付系统机构可以分为四层(参见图8-2)。 • 负载层 • 网络交互和核心应用平台 • 商业层 • 决策层
在整个框架中位于最高层,此层中运用多种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软件来分析移动支付的市场从而做出决策在整个框架中位于最高层,此层中运用多种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软件来分析移动支付的市场从而做出决策 图 8‑2 移动支付的系统架构 这一层包含了在移动商务层面的所有商业活动,比如移动彩票、移动银行等,支持事务处理功能。 这一层在用户以及服务提供商和金融组织间建立数据库,部署和传输数据,使信息流通畅。 这一层是整个移动商务的基础,它包含了所有移动商务的网络通信技术和底层基础结构,如GPRS、GSM、3G等
8.1.6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现状 • 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移动支付进入地域快速扩张的阶段。2005年,移动支付用户数达到1560万人,同比增长134%,占移动通信用户总数的4%,产业规模达到3.4亿元;2006年,由于产业链的成熟、用户消费习惯的形成和基础设施的完备,移动支付业务将进入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的拐点; • 2009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数将达到1.08亿户,其同比增长率将达到25.6%,预计201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数将达到1.47亿户,其同比增长率将达到36.1%,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数将达到2.12亿户,其同比增长率将达到44.2%,2012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数将达到2.86亿户,其同比增长率将达到34.9%。
从移动支付的业务种类来看,电子化产品由于不需要物流支撑,很适合采取移动支付方式;公用事业产品由于处于垄断地位,往往只有一个产品提供者,利用移动支付来缴费的谈判成本较低。这两类业务构成了移动支付发展初期的主导业务。从移动支付的业务种类来看,电子化产品由于不需要物流支撑,很适合采取移动支付方式;公用事业产品由于处于垄断地位,往往只有一个产品提供者,利用移动支付来缴费的谈判成本较低。这两类业务构成了移动支付发展初期的主导业务。 • 从业务特点来看,小额电子化产品的支付成为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起点,逐渐向大额、实物的方向发展(参见图8-3)。
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将遵循如下轨迹 • 在小金额、电子化的产品领域取得突破 • 继而在交易安全方面取得突破 • 由于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逐渐成熟,市场、超市大量装备移动支付终端 • 最后移动支付几乎可以购买任何商品
8.2 移动支付模式 • 移动运营商独立或联合经营 • 金融机构独立经营 • 移动运营商与信用卡组织合作经营 • 第三方机构独立经营
1、移动运营商独立或联合经营 • 无论是移动运营商独立还是联合经营,实质上移动支付都是移动运营商为主体的。 • 移动运营商为主体比较典型的系统是Simpay。Simpay是由Orange、Vodafone、T-mobile和Telefonica四家欧洲最大的移动电信运营商联合开发,并联合了奥地利的通信运营商ONE在Trivnet的移动电子支付平台的基础上推出的移动支付。 • 国内的浙江移动、广东移动也是这种运营模式。 • 该模式特点: • 使用SMS、WAP、IVR和Web 等通信手段进行非现场的身份认证和支付确认,通过用户的话单或用户的预先充值帐户进行支付;这种方式是移动电信运营商独立推出移动支付的最简单快捷的办法。
1):移动公司建设和运营移动支付系统 银行 3 银行 2 银行 1 商家3 移动支付系统 (移动自营) 商家2 商家1 移动BOSS 管理方式 —————— • 移动管理 • 风险可控 效果评价 —————— • 作为起步很好 • 话费启动 • 移动运营成本高 • 业务不专业 • 面对众多商家 • 面对众多用户 支付方式 —————— • 手机话费 • 手机银行 • 电子钱包 业务开展方式 —————— • 移动建设和运营
2)多个SP独立或联合建设和运营移动支付系统 银行 3 银行 2 银行 1 移动支付SP 3 移动支付SP 2 移动支付SP 1 商家3 商家2 商家1 移动BOSS • 支付方式 • —————— • 手机话费 • 手机银行 • 电子钱包 • 业务开展方式 • —————— • SP建设和运营 效果评价 —————— • 业务专业 • 话费启动 • 业务量不容易扩大 • 市场不容易启动 • SP成本高(和银行连接/BOSS连接复杂) • 管理方式 • —————— • SP独立管理 • 移动缺少监管 • 风险大
SimPay的商业模式主要特点 • 多个移动运营商共同运营 • 规模效应,拥有庞大的用户群 • 由来自不同国家的虚拟团队组成 • 拥有极高的商业信誉 • 多领域专业服务的整合(如:移动通信和金融服务的整合) • 法律方面严格的约束。 • 下面以simpay为例讨论由移动电信运营商经营的移动支付的支付流程(如图8-4所示)。
移动运营商直接对用户进行身份确认,发生合法支付后,负责将移动支付的费用合并至电话帐单;移动运营商直接对用户进行身份确认,发生合法支付后,负责将移动支付的费用合并至电话帐单; 移动特约商户负责对多个零售商或其他移动内容提供商进行认证,并将他们的移动支付请求提交给SimPay; 图 8‑4 simpay的支付流程 SimPay处于整个系统的中心,它与移动特约商户和移动运营商直接发生联系,对这两者进行身份认证和资金流的整合。 SimPay支付系统有5个主要的角色:用户、零售商、移动特约商户 移动运营商和SimPay处理中心。
2、金融机构独立经营 • 该模式下通过专线与移动通信网络实现互联,将银行账户与手机账户绑定,用户通过银行卡账户进行移动支付。移动运营商只为银行和用户提供信息通道,不参与支付过程的运营和管理,由银行为用户提供交易平台和付款途径,银行独立享有移动支付的用户并对他们负责。当前我国大部分提供手机银行业务的银行(如招商银行、广发银行、工行等)都有自己运营移动支付平台。 • 由银行等金融机构主导经营的移动支付流程可通过图8-5进行说明。
图 8‑5 由银行等金融机构主导经营的移动支付流程 (1)消费者通过个人无线通信设备,如手机、PDA,将支付信息通过GSM网络发送至短信息服务中心SMSC; (2)SMSC将短信息提交到短信息网关(MPS Gateway),MPS网关进行协议转换并提交到银行移动支付前置机POS (3)银行移动支付前置机转发至后台银行卡系统 (4)后台银行卡系统将处理结果返回给银行移动支付前置机 (5)银行移动支付的前置机将交易结果返回给MPS网关 (6)MPS网关返回结果至SMSC (7)SMSC将结果返回给消费者的个人无线通信设备
2、金融机构独立经营 第二家银行3 工行中间业务平台 银行2 商家3 工行移动支付系统 工行卡/存折 商家2 商家1 效果评价 —————— • 不同银行不通用 • 业务不专业 • 市场量小 • 银行面对众多商家 • 商家面对众多银行 • 无话费支付带动 管理方式 —————— • 银行管理 • 风险可控 支付方式 —————— • 银行账户 业务开展方式 —————— • 银行建设和运营
由银行等金融机构经营的移动支付优缺点 • 优点 • 在移动网络覆盖以及漫游地区均可使用此项服务 • 功能强大,操作便利。拥有银行帐户或信用卡的用户均可申请使用,并提供“帐户查询、转帐、缴费、证券服务、个人外汇实盘买卖、帐户管理”等多种理财功能 • 申请简单,手续方便。客户只需到合作移动运营商当地分公司指定营业厅申请开通“手机银行”服务,并将手机中SIM卡更换为相应银行的STK卡,即可使用 • 系统加密,安全可靠。 • 缺点 • 移动支付业务不能实现跨行互联互通,各银行只能为自己的用户提供服务。或用户需要开通其他银行的手机银行业务,需更换STK卡,成本高,使用不方便。
3、移动运营商与信用卡组织合作经营 • 移动电信运营商与卡类组织联合运营;此种方式网络运营商和卡类组织同时为用户提供服务;如韩国SK Telecom联合五家卡类组织(KORAM Bank、Sumsung Card、LG Card、Korea Exchange Card、Hang Card)共同推出的移动支付业务品牌MONETA,就是此种形式的代表;日本的NTT DoCoMo与VISA合作推出了手机钱包I-mode Felica; • 移动电信运营商与卡类组织进行互补,发挥各种的优势,共同运营移动支付服务。
3、银联为主建设,SP运营移动支付系统 银行 3 银行 2 银行 1 移动 支付 SP 移动 支付 SP 商家3 任意银行卡 银联移动支付系统 商家2 移动 支付 SP 商家1 管理方式 • 银联管理 • 风现可控 • 用户方便 效果评价 • 业务专业 • 依赖银行配合力度 • 银联没有直接柜台 • 无话费支付带动 支付方式 • 银行账户 业务开展方式 • 银联运营 • SP运营
4.第三方机构独立经营 • 第三方服务商独立于银行和移动运营商,利用移动通信网络资源和金融机构的各种支付卡,实现支付的身份认证和支付确认。通过第三方的交易平台,用户可以实现跨银行的移动支付服务。 • 典型的例子有瑞典的PayBox。 • PayBox是一家独立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应用平台提供商,先后在德国、瑞典、奥地利和西班牙等几个国家成功推出了手机支付系统。国内典型案例有北京泰康亚洲科技有限公司的“万信通”平台和广州金中华通讯公司的“金钱包”等。
PayBox无线支付具体支付流程 • 用户将手机号告诉提供商品的商户 • 商户将手机号和支付金额发送给PayBox • PayBox系统自动拨打用户手机,并用语音提示用户进行支付确认 • 用户输入4位的PIN码以确认支付 • PayBox通知Deutsch银行处理此支付,银行通过处理普通支付一样的系统处理此支付 • PayBox通过短信或语音通知商户,进行支付确认
PayBox优势 • 银行、移动运营商和第三方运营商都可采用PayBox方案。其特点 • 用户可将钱存入银行帐户或移动手机号上 • 用户随时随地可以取钱 • 用户可安全地在互联网和现实世界中进行交易支付 • 用户需重新安装新的移动手机卡 • PayBox和Simpay有共同特点:通过短信或电话语音进行身份认证和支付确认。由于用户的支付过程较复杂,不适合时间要求较高的支付场所,如加油站、便利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