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314 Views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 何克抗 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Email : hekk@bnu.edu.cn http://www.etc.edu.cn / 学者专访 / 何克抗 2001年8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及内涵.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深化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 三、如何实施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 四、 紧紧抓住“创新人材培养”这一目标将课程整合 探索引向更深层次.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及内涵.
E N D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 何克抗 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Email: hekk@bnu.edu.cn http://www.etc.edu.cn/学者专访/何克抗 2001年8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及内涵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深化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 三、如何实施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 四、紧紧抓住“创新人材培养”这一目标将课程整合 探索引向更深层次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及内涵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广大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及内涵 这段话不仅明确指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目标,而且还揭示了它的深刻内涵: 目标: “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广大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及内涵 内涵: 1、各学科教师都要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以电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广大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及内涵 内涵: 2、这种应用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即“整合”;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广大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及内涵 内涵: 3、为了实现这种“整合”,要求各地的中小学不仅要积极建设硬件环境(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更要积极探索如何实现“整合”。这就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把电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来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广大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深化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深化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 1、 当前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2、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目 标——创建新型教学结构 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为新 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 的教学环境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深化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深化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 1、当前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改革现状——忽视“教学结构”的改革 “ 教学结构”是指 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 学习 理论指导下的, 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 的稳定结构形式, 是教学系统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 作用的具体体现 (2)忽视教学结构改革的根源——两个误区 误区之一: 将教学过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绝对化 误区之二: 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取代对教学过程 中具体认知规律的研究 (3)忽视教学结构改革的严重后果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深化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深化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 2、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创建 新型教学结构 国内现状: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国外现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改革目标:主导—主体型教学结构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深化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深化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为新型教学 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1)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 体现学习主体作用 (2)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3)多媒体计算机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4)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 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学习 (5)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创新精神 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发现式学习
三、如何实施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 • 要注意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2、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核心来进行整合 3、要注意运用“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使计算机既可作为辅助教的工具,又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 4、要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 5、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四、紧紧抓住“创新人材培养”这一目标将课程整合探索( “四结合”试验)引向更深层次 1、创新人材培养的核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 2、当前教育界在创造性思维认识上的五个误区 3、创造性思维的六要素结构 4、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四、紧紧抓住“创新人材培养”这一目标将课程整合探索( “四结合”试验)引向更深层次 2、当前教育界在创造性思维认识上的五个误区: • 认为发散思维等同于创造性思维; • 把直觉思维混同于形象思维,否认直觉思维也是人类的基本思维形式; • 片面夸大逻辑思维的作用,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对立起来; • 片面夸大形象思维的作用,并且认为发展右脑就是发展创造性思维; • 忽视辩证思维的重要作用。
四、紧紧抓住“创新人材培养”这一目标将课程整合探索( “四结合”试验)引向更深层次 3、创造性思维的六要素结构 “创造性思维结构”——由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 辩证思维和横纵思维六个要素组成 发散思维——指引思维方向 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构成创造性思维的主体 辩证思维、横纵思维——提供宏观的哲学指导思想和 微观的心理加工策略
四、紧紧抓住“创新人材培养”这一目标将课程整合探索( “四结合”试验)引向更深层次 4、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1)要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 2)要重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 并强调二者的结合; 3)要重视辨证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