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likes | 259 Views
先前技術檢索 – 論文 ( 作法比較 ). 先前技術檢索 – 論文. 先前技術檢索 – 論文. Stereoscopic 3D from 2D Video with Super-Resolution Capability 期刊年份: 2008, Signal Processing: Image Communication, Amsterdam 作法: SfM and DIBR
E N D
先前技術檢索 – 論文 • Stereoscopic 3D from 2D Video with Super-Resolution Capability • 期刊年份:2008, Signal Processing: Image Communication, Amsterdam • 作法:SfM and DIBR • 此論文以單眼的相機產生多重視角影片(multi-viewvideo)。藉由相機的移動路徑算出相機的位置,在每個時間點的相機位置左右各產生一排虛擬相機,這些虛擬相機相當於好幾個view。計算場景個點的深度。最後用Depth Image-Based Rendering生成影像。 • 虛擬相機的生成在本論文中有採用,因此本論文也可以生成很多個view。
先前技術檢索 – 論文 • Consistent Depth Maps Recovery from a Video Sequence • 期刊年份:2009,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 作法:bundle optimization and temporal coherency depth map • 此論文和其他multi-view stereo不同的地方在於不僅強調圖片一致性(photoconsistency)的限制,還有幾何的連貫性。可以維持重建的depth map的temporal coherence。方法如下: • Iterative optimization scheme • Initialize the disparity map by using a segmentation of prior • Refine: 用bundle optimization的方式調整disparity。 • 對重建的產生的noise,不定義成看得見的參數,而把它模擬成可見的機率模型。
先前技術檢索 – 論文 • Semi-automatic Stereo Extraction from Video Footage • 期刊年份:2009,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 作法:Depth map, diffusion scheme, and classification scheme • 此論文以讓使用者在shot的第一個frame和最後一個frame大略定義某些物體的深度值,系統會用一些擴散或是分類的方式將整段shot每個frame的深度值都算出來。 • 我們的做法和此系統最大的差異就是不需要使用者的提示,我們也可以將深度值自動算出來。
先前技術檢索 – 論文 • Content-Preserving Warps for 3D Video Stabilization • 期刊年份:2009, 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 • 作法:Content-preserving warps • 此論文用least-square optimization來計算空間變化的形變(spatially-varying warp)。這個形變是根據兩個規則: 一個是重建3D結構中的特徵點移動距離不會太大,另一個則是避免破壞內容(例如直立的棍子不能因為形變而扭曲)。 • 本論文僅採用其形變部分的技術。
先前技術檢索 – 論文 • 2D-to-3D Conversion by Using Visual Attention Analysis • 期刊年份:2010, Stereoscopic Displays and Applications • 作法:DIBR and Visual Attention Analysis • 此論文不需要使用者提示深度即可將影像深度算出。透過分析人類視覺注意的部分,此論文將人們注視的地方做深度的調整或強調,因此有些情況比一般3D影片的立體效果還要好。
先前技術檢索 – 論文 • Dimensionalization™: Converting 2D films to 3D • 期刊年份:2008, Stereoscopic Displays and Applications • 作法:Depth map • 此論文為早期的2D影片轉3D影片的系統,需要使用者提示深度值,按照使用者給定的深度值去計算disparity。
先前技術檢索 – 論文 • 3D from Compressed 2D Video • 期刊年份:2007, Stereoscopic Displays and Applications • 作法:Depth map and MPEG motion vector • 此論文在訊號系統下計算各特徵點的移動向量,來判斷前景的物體和背景,經由觀察整段影片來猜測每個物體的深度順序。藉以產生3D景深。 • 此缺點為有鬼影。
先前技術檢索 – 論文 • Automatic Video to Stereoscopic Video Conversion • 期刊年份:2005, Stereoscopic Displays and Applications • 作法:Planer transformation • 此論文希望用影片相鄰的frame來形變,產生某一個frame的stereo影像的pair。因此要選哪個frame當pair,還有考慮pair中的disparity就很重要。 • 此想法很可以加速stereo影像生成的效率,本論文也有嘗試其想法。 • 這是第一個想要將虛擬影像作形變的論文,可惜這邊僅將pair的一個虛擬影像作形變。不過這也讓我們有了用形變的影像當作虛擬左右眼影像的想法。
先前技術檢索 – 論文 • Synthesis of Stereoscopic Views from Monocular Endoscopic Videos • 期刊年份:2010, IEEE Computer Society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 作法:SfMand linear interpolation on dense disparity field • 此論文也是讓一張影像變為3D影像。藉由SfM算出各個特徵點的移動,得知disparity的差別,最後再用內插法得知所有的特徵點的disparity。利用disparity可以生成虛擬的stereo pair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