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 likes | 510 Views
学校管理研究.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书记 华东师大教育管理学院书记、副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志宏. 一、两种基本的领导行为. 美国大学的研究 结构型 领导 关怀型领导. 结构型领导的特征. 目标、工作计划 分工、负责制 规章制度 纪律、统一行动 集中和集权管理. 关怀型领导的特征. 人际关系和睦 士气、气氛 民主协商 个人主动性、首创精神 分散和分权. 两种基本的管理方式. 规范型管理 人本型管理. 什么是管理. 组织 人 平 衡
E N D
学校管理研究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书记 华东师大教育管理学院书记、副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志宏
一、两种基本的领导行为 • 美国大学的研究 • 结构型 领导 • 关怀型领导
结构型领导的特征 • 目标、工作计划 • 分工、负责制 • 规章制度 • 纪律、统一行动 • 集中和集权管理
关怀型领导的特征 • 人际关系和睦 • 士气、气氛 • 民主协商 • 个人主动性、首创精神 • 分散和分权
两种基本的管理方式 • 规范型管理 • 人本型管理
什么是管理 组织 人 平 衡 (专制型 ) (放任型)
教育管理发展趋势 • 从外控型管理走向校本管理 • 从数量扩张走向质量提高 • 教育价值、目标从一元走向多元 • 从知识运用走向学习发展 • 从物的管理走向文化管理、精神管理
学校为什么要规范管理 • 规范管理是管理的普遍模式 (成功例子:麦当劳、肯德基) • 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 规范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根本保证
学校规范管理举例 • 领导层面:集体决策制度、教代会制度 • 教学层面: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 学生层面:学生守则 • 后勤管理层面:食堂卫生制度、门卫制度、宿舍管理制度、课间值日制度
教学常规管理个案之一:教案 • 五备:备目的、备内容、备难点重点、备学生、备教法 • 教案要求 11点:教学思想 、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方法、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时间分配、课后作业、授后反馈、课后小结 • 没有教案不能上课
三、制度的两重性 • 规范和指导 • 约束和压抑
两类性质不同的制度 • 与教育教学直接有关的制度 • 为教育教学间接服务的制度
过于规范化的教育 • 千篇一律的备课制度 • 戏剧表演式的示范教学 • 以教师为中心——缺少学生提问的空间
教案:中国教师的教学哲学 • 越是好的教师,安排得越细致,随机应变及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就越少。 • 整个一堂课完全跟着教师那唯一的思路。 • 这种情形已经变成了一种传统,一种文化,仿佛教师有责任安排好一节课的一分一秒,学生也习以为常地觉得整个一节课应该跟着教师就是了。
只会答不会问的教育学 “答 ”式教育和学 “问 ”式教育一条船上有75头牛,32只羊,那么船长是几岁
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 知识、知识点 • 分析、想象、质疑、反思、批判、创新
普多塔戈(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 •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塞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
劳厄(德国物理学家) 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 教育无非是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 候所剩下的东西。
爱因斯坦的感叹 现代的教育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 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 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四、提倡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 • 学校:人——人系统 • 企业:人——物系统 • 教育更是个性发展的过程 • 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
1. 重新审视今天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 教师是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 自己。 •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一 桶水。 •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教师是园丁。 •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
现代学生的文化特征 • 从“前喻”时代到“互喻”时代到“后喻”时代 • 价值多元的生活态度 • “世界人”的世界观 • 媒介熏陶下的“边界模糊”
2.确定新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新课程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 由重自己的教学转变为重学生的发展 • 由知识本位的教学评价转变为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二者并重 • 由格式化教学转变为个性化教学 • 由“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探索、讨论、互动”
有没有让学生作深层次思考 • 有没有学生的主观评价 • 有没有恰到好处的情景设计 • 有没有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
3.积极鼓励教学创新:敢于提挑战性问题 • 深层次的思考和主观评价:挑战性的问题 • 选一个20世纪对美国发展有贡献的人物,而这个人不在历史书中,但我们应该把他记载进书中。
美国历史课上的提问 • 你是否同意林肯总统关于除非全部解放奴隶否则美国就不能生存的声明? • 为什么北方白人反对奴隶制,南方白人拥护奴隶制,但他们都感觉他们在为自由而战? • 自由对于黑人意味着什么? • 林肯总统和格兰特将军表示,在内战后南方不应被粗鲁对待,为什么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 谈到课堂教学,我有一个想法,最近几年也出了几个名师,仔细想想,他们几位的成名,好象都不是由于课上的好。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知识面比较广,思想比较敏锐,教改的范围都突破了原来意义上的单一的学科教学领域。或者说,他们的成果都不是通过上公开课、示范课来展示的。他们把现在教改的趋势跟他个人的经验背景、特长优势结合起来了,这跟以前的名师还有点不一样。 刘定一(华师大一附中特级教师)
4.教师管理中要用人所长 •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 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 • 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 • 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智能 • 教上多元智能切入点,学上强项智能切入点
5.学校管理者的使命:设计尽可能完美的激励机制5.学校管理者的使命:设计尽可能完美的激励机制
有关激励的理论 •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 X理论、Y理论(麦格雷戈) • 激励——保健理论(赫茨伯格) • 公平理论(亚当斯)
完美的激励制度的标志 • 共同愿景 • 公平、公正 • 阶梯 • 超越 • 内在的向上动力
习题:激励政策设计 • 某系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有20多人,他们都想上研究生课程,但研究生课程有限。该系学生对目前系里的统一排课也有意见,希望能根据自己需要选课。请问:系里该如何安排研究生的课务?
方 案 要 求 • 谁教学质量好,谁上课 • 系里课时费总量没有明显增加 • 尽可能满足学生选课要求 • 教师人人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内在的动力)
案例分析的启示 • 每个组织都可以制定出适合本组织的最好的激励政策,关键在于设计和不断创新。
结论 • 学校管理既要规范,这是学校管理的基本保障; • 学校管理更要以人为本,这是事业成功的永恒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