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320 Views
二上綜合課程內容與成果分享. 教師 : 洪麗娟、廖怡雯. 核心素養與能力指標. 主要能力指標. 綜 4-1-4 體會環境保護與自己的關係,並主動實踐。 綜 4-1-3 樂於參加班級、家庭的戶外活動。 生 3-1-4 舉出重要環境問題 ( 如空氣污染、水污染、廢棄物處理等 ) ,並願意負起維護環境的責任 環 2-1-1 認識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與基本的生態原則。 環 3-1-1 經由接觸而喜愛生物 , 不隨意傷害生物和支持生物生長的環境條件。. 課程背景.
E N D
二上綜合課程內容與成果分享 教師:洪麗娟、廖怡雯
主要能力指標 • 綜4-1-4體會環境保護與自己的關係,並主動實踐。 • 綜4-1-3樂於參加班級、家庭的戶外活動。 • 生3-1-4 舉出重要環境問題(如空氣污染、水污染、廢棄物處理等),並願意負起維護環境的責任 • 環 2-1-1認識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與基本的生態原則。 • 環 3-1-1經由接觸而喜愛生物,不隨意傷害生物和支持生物生長的環境條件。
課程背景 • 林內曾是木材與竹子的故鄉,林木業曾經盛極一時,又龍過脈具有豐富的自然生態,因此本學期將延續一下「認識校園樹木」課程,希望藉由龍過脈的生態介紹,讓孩子更認識林內生態,並進而培養環境保護的概念。
教學目標 • 能體會環境保護與自己的關係及重要性。 • 能主動實踐環境保護的各項活動。 • 藉由接近自然而察覺不同動植物各具特徵,進而關懷自然與生命。
1 娜烏西卡的願望 2 龍過脈的生態體驗 主題名稱:
課程實施成果(1-1)影片欣賞心得分享 • Q1:為什麼『風之谷』的人們要戴上口罩? • A:因為那個世界有多毒氣,如果沒有戴口罩,一下就死掉了。 • Q2:娜烏西卡是一個怎麼樣的女孩? • A:很善良、有愛心、溫柔、貼心、勇敢,會照顧動物的女孩。
課程實施成果(1-1)影片欣賞心得分享 • Q3:看完影片後,你認為人類應該如何和大自然相處?請將想法記錄下來。 • A:保護大自然、多種樹,要和動物們和平相處,不要亂丟垃圾,看到垃圾要撿起來。
課程實施成果(1-2)淨山活動心得分享 • Q1:在淨山活動前,你會給龍過脈的整潔打幾分呢?為什麼? • A:91分,因為有一點髒。95分,因為我們有撿到垃圾。99分,因為剩下很少垃圾,可是快接近學校超多 垃圾的啦,不是學校很髒哦! • Q2:在淨山過程中,你撿到了哪些垃圾呢? • 衛生紙、塑膠帶、檳榔杯子、吸管、煙蒂、紙碗、死螃蟹….。
課程實施成果(1-2)淨山活動心得分享 • Q3:在淨山活動後,你覺得龍過脈有變得不一樣嗎?為什麼? • A:有,變比較乾淨,因為我們都把垃圾撿起來了。 • Q4:你有什麼話想對龍過脈或爬山的人說呢? • A:來爬山的人,你們有帶一些飲料或餅乾,就不要亂丟垃圾。 我想跟龍過脈說謝謝,還有你們的花很漂亮,希望樹葉不要枯掉。 龍過脈,我以後要跟爸爸、媽媽、弟弟、妹妹來爬山,你要觀迎我們哦!我會對爬山的人說:叔叔、阿姨好。
課程實施成果(1-2)淨山活動心得分享 • Q5:請畫出你參加淨山活動的感受,我畫的是:_開心的撿垃圾____
課程實施成果(2-1)生態觀察 • 姑婆芋:葉基心形深裂到底,葉片光滑,葉上沒有水珠。 • 山芋:葉基心形淺裂,葉片有細毛,葉上常有水珠。 http://tw.myblog.yahoo.com/jw!x3d1sfadFB5I9f8cZ1_u/article?mid=8273
課程實施成果(2-1)生態觀察 • 狼尾草:狼尾草為直立、叢生之多年生禾本科熱帶牧草,於三月至九月間種植,十月以後會陸續開花。小穗長約0.5公分,許多小穗和剛毛再構成緊縮的圓錐花序,整個圓錐花序長約15公分左右。
課程實施成果(2-1)生態觀察 • 刺竹:刺竹的高度約有15公尺,竹稈密集叢生,枝之節上有3枚彎硬刺,在越乾旱期,刺會越多且越密集。刺竹的葉子具有短柄,5至8枚一叢,葉為披針形,先端銳尖。刺竹是竹類中較堅靭者,它和一般竹子最大的不同,在於它的小枝上,長滿了尖銳的刺,所以先民多半會在村莊或房舍的周圍種植,以防止外人的入侵,在先民當年剛來台拓荒開墾的年代,叢生的刺竹,可是肩負著保衛家園的重責大任。http://ltrc.tnc.edu.tw/modules/tadbook2/view.php?book_sn=4&bdsn=496
課程實施成果(2-1)生態觀察 • 王爺葵:民間都是以「五爪金英」稱呼王爺葵。秋天(11-12月)為它的開花期。遠看一叢黃色大而醒目的花朵,會讓不知情的遊客以為是向日葵,但是詳細看後,就會發現兩者是不同的。王爺葵為高大叢生,花較小,向日葵則為單株,花大。http://tw.myblog.yahoo.com/jw!PmtxokeRGBKshzm6YMGP/article?mid=1269
課程實施成果(2-1)生態觀察 • 褐氏樹蛙:中、大型樹蛙,體背為黃褐色或綠褐色。兩眼之間有一褐色的三角形斑,是辨識特 徵。吸盤相當發達,其直徑達眼直徑的二分之一。主要分佈在低海拔山區的溪流附近,石頭或樹叢中。廣泛可見於台灣低海拔山區無污染的溪流處。
課程實施成果(2-1)生態觀察 • 臺灣獼猴:臺灣獼猴的前肢比後肢短,各肢具有五趾。頭圓,臉扁,額裸出,顏面呈淡紫色,或深或淡,隨個體的不同而有差異,臉頰上並長有粗雜的長鬚,尾粗狀多毛,全身被厚而軟的毛,冬季呈棕灰色,夏季呈棕綠色,四肢較黑故有黑肢猿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