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第一章

第一章. 資訊管理研究概論 授課老師: 洪新原 老師 組 員: 602530029 葉庭瑜 602530017 洪正翰 602556007 孫傳 峯 日 期: 2013/09/30. 資訊管理範疇. 第一節. 早期.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一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 資訊管理研究概論 授課老師: 洪新原 老師 組 員:602530029 葉庭瑜 602530017 洪正翰 602556007 孫傳峯 日 期:2013/09/30

  2. 資訊管理範疇 第一節

  3. 早期 • 國外稱之為管理資訊系統(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明尼蘇達大學首任系主任Gordon Davis 早期定義為:「MIS是一個人機整合的系統,他提供資訊以支援組織的例行作業、管理與決策活動。這個系統會使用到電腦硬體、軟體、人工作業程序、模式及資料庫」。

  4. 目前 • 目前國內稱之為資訊管理,但國外則稱為資訊系統(Information Systems),簡稱IS。 • 在國外,Information Management 比較傾向圖書資訊領域。 • 目前,資訊管理範疇經過多年演進大致上分為十個不同面向,包括科技、個人、群組、組織、管理、經濟、社會、系統、流程及方法。

  5. IS的核心知識(Benbasat & Zmud ,2003) • IT物件 • IT使用 • IT衝擊 • IT管理、方法及技術能力 • IT管理、方法及技術實務

  6. 資訊管理的研究 第二節

  7. 資訊管理的本質 • 學術上而言,Research的最基本定義是「一種有系統的探索,以提供資訊,解決問題為目的」(Cooper & Emory, 1995)。也可以被定義為「以定義或假說來引導,對自然現象所做的有系統、控制的、證實的和關鍵的調查」(Kerlinger, 1986)

  8. 知識發掘與問題解決(Langely, 1987) • 知識發覺著重於根據已知事實或資料來發掘出新的知識。 • 問題解決則希望能透過理論建立或模式建構所導出的因果知識來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 兩者差異在於知識發覺不一定要解決某個特定的問題,但解決問題時通常需要運用已知的知識來處理特定的問題

  9. 知識發掘與問題解決簡單定義 • 發掘有助於資訊管理工作上的知識使企業資訊的管理能事半功倍,增強競爭力。 • 解決資訊管理工作上,在目前或未來所有可能面臨的問題。

  10. 核心知識與尖端研究(Cole, 1983) • 核心知識是一組代表當時共識的理論與技術。 • 尖端研究則是利用核心知識,將成果經過時間的過濾逐步去蕪存菁,成為核心知識。 • 「大多數尖端研究的新知識,最終可能沒有多大的存續價值」。

  11. 科技知識的結構

  12. 資訊管理研究的演進 • 1970年代初期,電腦開始引進到企業之中,在引進的過程中會和原有的企業文化發生衝突,因此主要的問題偏重在人性與組織的考量,更有許多是對資訊系統的不信任。自1970年代迄今約40年的時間研究大致上可分為四個階段:萌芽期、發展期、茁壯期與成熟期。

  13. 資訊管理演進四大階段

  14. 行為科學與設計科學

  15. 資訊系統的整合研究架構

  16. 資訊管理的研究主題 第三節

  17. 一、資管領域的核心範圍 • 資管的核心與範圍:學者意見分歧 • 設計科學:資訊科技產品發展及相關概念 (Benbasat & Zumud, 2003) • 行為科學: IS是應用科學,聚焦IT專業人 員的工作需求 (Iivari, 2003; MaCubbrey, 2003) • IS尚未發展出核心 (Myer, 2003)

  18. 一、資管領域的核心範圍 • Alter(2003)比較 “ITArtifacts” & “Systems in Organizations” • Benbasat和Zumd (2003) • 資訊科技產品(ITArtifacts)觀點 • IS核心:資訊科技產品以及其密切相關構念系網(Nomological Network)上的各個構念 • IS範疇:明確區分屬於領域 • 組織內系統(Systems in Organizations)觀點 • IS核心:廣泛的包括「發展、實踐、運作、評估、維持」資訊系統及系統在組織內長期應 用的課題,也含相關學科的變量和理論 • IS範疇:包括任何在IS研究內、運用所有相關領域的方法和概念所探討的議題

  19. 一、資管領域的核心範圍 • 包含的錯誤(Errors of Inclusion) • 研究中過分強調IT產品的構念關係網之外的其他構念 • 排除的錯誤(Error of Exclusion) • 研究中並未納入IT產品構念關係網的構念 Benbasat,I. and Zmud, R. W. (2003).”The Identity Crisis within the Is Discipline: Defining and Communicating the Discipline's Core Properties,” MIS Quarterly, 27(2), 183-194

  20. 一、資管領域的核心範圍 • 核心(Core)與範疇(Scope)雖不同,但同樣重要 • 範疇比核心廣,但核心也可能佔IS範疇整體很大部分 • 不在核心內的議題仍可對整體有相當貢獻 • 核心和範疇外的任何事都可能對整個領域帶來影響,所以不論是IS實務者或研究者都須付出一定程度的關注

  21. 二、研究主題的演變 • Alter引用 ELSawy(2003) 提出的三觀點理解IS領域的核心和範圍

  22. 二、研究主題的演變 • Palvia et al. (2003)利用內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法進行編碼和資料分析 • 七大IS期刊,共843篇以”Information System”為關鍵字的文章,將之歸類至由Barki, Rivard & Talbot (1998)所建議的29個MIS主題類別中 • 允許每篇歸類到三種不同主題類別、兩種不同研究方法

  23. 二、研究主題的演變 資料來源:Barki, Rivard & Talbot (1993)

  24. 二、研究主題的演變 • 梁定彭及陳灯能(2005) • 1980~2001年間3841篇資管相關期刊論文 • 第一層分成五主題: • 人 • 資訊系統 • 資訊科技 • 資訊科技與工具 • 管理和研究方法及理論

  25. 二、研究主題的演變

  26. 三、資管研究的相關性 • (一) 誰是IS研究的顧客? 目標對象: 1.學術界:研究論文需以嚴謹的方法完成 2.實務工作者:了解到冗長且過於重視嚴謹性的學術文章對其是負擔,應考慮其能吸收的方式呈現

  27. 三、資管研究的相關性 • (二)實務界關心的是什麼? 1.學術界與實務界共同關注議題: • 跨組織系統、使用者訓練、專家系統、再造工程等 2.實務界重視議題: • 資料庫、電腦支援的協同工作(CSCW)、組織議題

  28. 三、資管研究的相關性 • (二)實務界關心的是什麼? 3.實務界較少關注: • IT的影響、IT行銷、IT應用 4.兩界都少關注: • 人機互動,管理決策、IS策略 Lee,A., S. Gosain, and I. IM(1999).”Theory of Interest in IS: Evolution of Them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36,233-246

  29. 資訊管理的研究方法 第四節

  30. 一、研究方法種類 • 研究方法定義 • 「引導研究計畫的整個過程」或是「產生證據的主要機制」(Primary EvidenceGeneration Mechanism) • Palvia, P., E. MAO. A. F. Salam, and K. S. Soliman (2003),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What’s There in a Methodology,’ Communication of AIS,11, 289-309 • 研究方法分類 • 歸納(Induction):觀察資料找出通則 • 演繹(Deduction):根據研究假設導出結論

  31. 一、研究方法種類 1.推論/評論(Speculation/Commentary) 2.架構與概念模型 (Framework and Conceptual Models) 3.圖書館研究(Library Research) 4.文獻分析(Literature Analysis) 5.個案研究(Case Study) -不易概化為一般性知識,研究者的主觀會影響觀察結果

  32. 一、研究方法種類 6.調查法(Survey) -外部效度高,但缺乏控制,內部效度不足 7.實地調查(Field Study) -組織裡相關現象或過程、長時間縱斷面研究 8.實驗法(Laboratory Experiment) -在實驗場所舉行 現場實驗(Field Experiment) -真實組織的環境下進行,能控制變數較少

  33. 一、研究方法種類 9.訪談(Interview) 10.次級資料(Secondary Data) 11.質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以敘述性詮釋為主,配合個案或其他方法進行 12.數學建模(Mathematical Modeling) -利用假設界定問題範圍,利用數學方法演繹出結論或求出適當解答 13.系統架構(System Development)

  34. 二、研究方法應用 • Palvia et al.(2004)最常使用前五名研究方法 • 調查法 • 數學建模 • 推測評論 (逐年減少) • 實驗法(成長) • 架構概念(成長)

  35. 三、研究方法選擇 • 調查法 • 資源/資訊系統管理、IS功能應用、IS規劃、實施等 • 實驗室實驗法 • DSS、GDSS、軟體/程式語言 • 架構與概念模式 • 網路通訊、IS研究方法和工具、DBMS資料庫研究、MIS理論

  36. 三、研究方法選擇 • 數學建模 • AI、神經網路(Neural Network) • 推斷/評論 • 安全性議題

  37. 三、研究方法選擇 • 研究方法適當性評估 • MaGrath(1982)提出三構面 1.普遍性(Generalizability): 研究結果能否應用到另一群人、另一處或另一個情境? 2.真實性(Realism): 研究結果能否解釋現實世界發生的現象? 3.精確性(Precision): 研究變數能否正確的控制和衡量

  38. 資訊管理研究的構面 第五節

  39. 學術研究四核心 1.問題與現象(What) 2.理論(Why) 3.研究方法(How) 4.情境(Who、What、Where) Berthon et al. (2002)

  40. 研究的三度空間 Z 理論 g r 方法 X r g r g 情境 Y

  41. 研究三策略 1.複製(Replication) 2.擴充(Extension) 3.創造(Generation) Berthon et al. (2002)

  42. 四種研究策略 1.全部複製 2.情境、方法或理論的單一構面擴充 (1)情境擴充 ex.TAM用在不同科技 (2)方法擴充 ex.Van Dyke et al.用「差距法」 (3)理論擴充 ex.Dishaw和Strong

  43. 3.兩個構面的擴充 (1)方法/情境擴充 (2)理論/情境擴充 (3)理論/方法擴充 4.全部創造

  44. 本書結構 第六節

  45. 概論(1) 理論建構(2) 交易成本理論(3) 創新擴散理論(4) 網路外部性理論(5) 結論-行為-績效模式(17) 理性行為理論(6) 科技接受模式(7) 計畫行為理論(8) 推敲可能性模式(9) 資訊超載理論(17) 使用滿足理論(17) 期望確認理論(17) 社會認知理論(10) 社會交換理論(11) 資源依賴理論(12) 資源基礎理論(13) 結構化理論(14) 領導理論(17) 權變理論(17) 適配可行性理論(17) 任務-科技適配理論(15) 媒體豐富性理論(16) 階段理論(17) 系統理論(17) 經濟面 個人面 社會面 組織策略面 系統應用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