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k likes | 2.15k Views
流行文化的本土意識 -- 以流行音樂為例. 2004 年 6 月 2 日 ( 星期三 ) 下午 2 時至 5 時 香港文化中心 A2. 流行文化中的本土意識. 1. 緒論 : 流行文化、本土意識與身分建構 2. 流行曲中的本土意識 : 歷史脈絡 3. 本土意識的不同展現 : 家國情懷、政治諷喻、城市空間、語言風格、潮流文化 4. 全球 / 本土 : 全球化年代的粵語流行曲. I. 流行文化、本土意識與身分建構. 吳俊雄、馬傑偉: 〈 普及文化與身分建構 〉.
E N D
流行文化的本土意識 --以流行音樂為例 2004年6月2日(星期三) 下午2時至5時 香港文化中心A2
流行文化中的本土意識 1. 緒論: 流行文化、本土意識與身分建構 2. 流行曲中的本土意識: 歷史脈絡 3. 本土意識的不同展現: 家國情懷、政治諷喻、城市空間、語言風格、潮流文化 4. 全球/本土: 全球化年代的粵語流行曲
吳俊雄、馬傑偉:〈普及文化與身分建構〉 • 1. 積累香港人的身分的最重要來源,不是來自教科書教授,或社會人物的言論,而是通過很多糊里糊塗的衣食住行和大眾傳播媒介所給予我們的訊息。
〈普及文化與身分建構〉 2. 香港的特殊正正在於沒有一些權威人物來告訴我們是甚麼人,但是,我們在點點滴滴的生活中,慢慢感覺到自己是甚麼人。 背景圖片: 書籍<尋找香港人>封面
〈普及文化與身分建構〉 • 3.七十年代初香港人的心境,就好像覺得自己是剛剛成長,覺得自己與很多人有很多相同的東西……開始發覺在許多不同的面相之中有一集體的面相,開始見到集體的生活。
〈普及文化與身分建構〉 • 4.七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香港與中國大陸的經濟出現差距……在對比之下,我們再次建立香港人的集體自信心。 圖片: 藝人廖偉雄
〈普及文化與身分建構〉 • 5. 英國政府在香港人身分認同上採取含糊的政策,沒有人會告訴香港人他們的身分……香港社會中並沒有一些管束性的高等文化……在這情況下,給予香港的普及文化一個很大的空間。 香港舊照片(一)
〈普及文化與身分建構〉 • 6. 九七之後大陸和香港的文化界線日漸模糊,中港的對立消融為微觀的心理矛盾。 圖片: 可口可樂廣告
ccex • http://www.hku.hk/hkcsp/ccex/text/studyguide/
II. 流行曲中的本土意識 歷史脈絡
六十年代中後期 • 1967年暴動以後,「公民身分」、「社會」等觀念首次大量播散,目的不外是反共的宣傳。繼後如香港節等文化項目亦都是朝向一種香港的本土意識,藉以淡化港人的反殖情緒和民族情感。
七十年代:從〈鐵塔凌雲〉談起 圖片: 港台節目<集體回憶-70年代>宣傳廣告 (資料來源: 香港電台)
七十年代 • 1. 〈鐵塔凌雲〉寫下了紮根香港的意識,將香港作為中途暫留居的心態扭轉過來,正是「香港」本土意識的七十年代初期序曲。 圖片: 許冠傑<鬼馬雙聲>宣傳照
七十年代 • 2.社會問題未有解決,香港粵語流行歌詞所體現的「香港」本土意識仍然只是六十年代延伸,以通貨膨脹、生活艱難、金錢問題、黃賭毒等社會負面現象為題材。
七十年代 • 3.香港人的身分認同在六七十年代之交由政治因素引發,卻迅即被經濟因素將重心轉移,而更全面的集體身分認同還要待八十年代初的歷史契機才全面出現。
香港流行歌詞中的「香港」本土意識 八十年代初期: 香港香港
八十年代初期 • 1. 八十年代的「香港」詞作不再限於以諷刺時弊來紓解對現實之不滿的作品,而是已經進入自覺地建構本土意識的年代。 • 2.〈獅子山下〉可說標示著從同舟共濟到本土意識的自覺建構的重要過渡。 圖片: 羅文<好歌獻給您>專輯封面
八十年代初期 • 3.《香港城市組曲》的「地方性」作品。在這一系列作品中,「香港」再非虛浮的意符,再不是從前那種過境暫留居或借來的地方。歌手詞人開始借香港這個地方來重認自己的情感,呈現出一種「在地」的文化想像。 圖片: <香港城市民歌>及<香港城市組曲>唱片封面
八十年代初期 • 4. 八十年代初政治情況的轉變令香港人不能再停留於民間意識/生活風格,被迫面對自己的身分,「香港」在不同的就位之下有不同形態,本土意識的論述儼然已進入了意識形態的階段。
八十年代中後期: 你還愛我嗎?
八十年代中後期 • 1. 樂隊潮流的其中一項重要特色是以唱非情歌為主,而樂隊組合又引入了一批新晉詞人,這些詞人都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成長,設身處地感受過「香港」的本土意識的轉變,故「香港」在他們的作品中得到更大的論述空間。無論「留」港的建構跨中港想像或「溜」港的移民論述都有新的發展。 圖片: 唱片 <奇想>、陳德彰<Raidas> 及Fundamental專輯封面
八十年代中後期 • 2. 這時侯還有香港城市組曲的地方性的繼續發展。不能或不願移民的人一方面要重新考慮與中國的連繫,另一方面又要重新肯定香港的本土性,其中達明一派的〈馬路天使〉、〈美好「新世界」〉等作品便是以香港的城市空間為場景,充滿在地都市味道的作品。 圖片: 達明一派專輯封面
香港流行歌詞中的「香港」本土意識 一九八九: 誰來愛我們? 圖片:黃翊專輯封面
一九八九 六四事件 香港市民上街圖片 • 1. 在六四事件以後的一年間,主流作品竟然變成是有關香港與中國前途的作品。 • 2. 可惜的是,六四事件喚醒了港人的自覺意識,卻也暴力地統一了不同思考,使「香港」被形塑為要爭取民主的同質想像社群。
九十年代 • 1.這時候「香港」本土意識已是如其政治一樣,分黨分派,不再是天真的零敲碎打。 • 2.在九十年代初最全面展現中港圖象的概念大碟《首都》中,音樂工廠呈現了後過渡期的香港政治場景。 圖片: 唱片<首都>封面
九十年代 背景圖片: 黃耀明<越夜越美麗>專輯封面 • 3. 「香港」情懷在回歸前的最後一擊以黃耀明《愈夜愈美麗》最為漂亮。這一趟他的作品不用瞄準北方,轉而回頭思考「香港」自己的境況。 • 4. 從音樂工廠、黃秋生、軟硬天師等連串有關「香港」的意識,我們可以見出愛國愛港、社會民主、共識資本主義等系統論述各有市場,但背後無不被跨國資本主義的新唱片工業機制所精心操控。
(後)1997 • 1. 人們總預期九七會帶來翻天覆地的轉變,為「香港」注入新養分,可惜最後卻以反高潮告終。
〈中國人〉曲: 陳耀川 詞: 李安修 圖片: 劉德華<中國人> 專輯封面 五千年的風和雨啊 藏了多少夢 黃色的臉黑色的眼 不變是笑容 八千里山川河嶽 像是一首歌 不論你來自何方 將去向何處 一樣的淚 一樣的痛 曾經的苦難 我們留在心中 一樣的血 一樣的種 未來還有夢 我們一起開拓
〈香港一定得〉曲:黃貫中 詞:LMF 睇你又攪D乜 又話香港一定得 我地就乜都得 睇你又攪D乜 (仁):趕頭趕命趕到落黎P記 土瓜灣 大懶堂大隻講講完又講講到尾 好得閒 哪呢個社會就越黎越難睇 我地懶得理 睇你班高官無手尾 日日坐立法會做戲 (Phat):有D廢柴一行埋就剩係 講是講非 三四唔去做娛記 就真係o徒Q你貪婪醜怪 行為變態 我地係睇你唔起…… 圖片: 黃貫中專輯封面
〈男人40無得撈〉曲/詞/唱:黃秋生 背景圖片: 黃秋生<Bad Taste>專輯封面 好驚乜野都無 又怕會無晒前途 身體開始衰老 最怕會無得撈 香港經濟仆到 仲快過剃你條毛 金行都閂鋪 老細要走佬 窮到被竇都無 講開都會激到 凸晒眼發晒勞嘈 執笠多過開鋪 仲要你信會好好 比班仆街搞到 賣當借臭夠6毫 終於也都無 嗌句老x土望阿伯你收到
III. 本土意識的不同展現 • 家國情懷
八十年代以來香港流行曲的家國情 • 1. 80年代初,一些呈現國家民族意識和充滿濃厚鄉情的歌曲在港大行其道……其後市面亦有不少抒發香港情懷的歌曲,89年前後以歌「論」國情的歌曲亦屢見不鮮…… 不少有關家國問題的歌曲在流通的過程中使統一而穩固的「中國性」發生震盪,也有不少衍生對「家國」觀念五花八門的想像。
2.中國情 • 2.1 感傷的中國:〈黃河的呼喚〉、〈龍的傳人〉、〈我是中國人〉等驗證了不同華語社群的一些共同的集體記憶 圖片: 夾心人<火燒圓明園>、張明敏 <我的中國心>及<我是中國人> 唱片封面
2. 中國情 • 2.2 鄉情: 〈鄉間的小路〉、〈故鄉的風〉、〈爸爸的草鞋〉等刻意經營懷鄉之情; 圖片: 唱片<永恆1980>及 <永恆1981>封面
2. 中國情 • 2.3 點滴憂思點滴情:〈鄉愁〉、〈吾鄉吾土〉等體現了因思「鄉」而生的認同與矛盾 圖片: 泰迪羅賓<天外人>及香港電台 <城市民歌創作比賽’82優勝作品選>唱片封面
八十年代以來香港流行曲的家國情 • 3. 香港情:在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以後,中國情與香港情更加矛盾和曖昧地交織 ─
5. 香港情 • 3.1 都市空間與家國情:〈昨夜的渡輪上〉、〈香港香港〉、〈小島傳說〉等以建構香港空間作為對家國問題的思考 圖片: 陳美齡<灕江曲>、<香港城市民歌>及小島專輯封面
〈小島傳說〉唱:小島 曲詞:區新明 記載於古書中的奇事 遠遠東方墨綠深處 藏著那似故事無名小島 那裡欠缺 紛爭不平事 那裡只得幕幕歡笑 無論冷暖惡善從頭開始...… 香港舊照片(二)
5. 香港情 • 3.2 家國歌曲: 〈勇敢的中國人〉、〈萬水千山總是情〉等說明了家國歌曲如何透過大眾傳媒穿梭於中、港、台三地,經營各地人民的「家國情」,製造國家認同; 圖片: 汪明荃<萬水千山總是情> 唱片封面
〈香江歲月〉曲:顧嘉煇 詞:盧國沾 逝去可以再奪 心要堅決 來換我他日喜悅 莫以海角寄塵 虛耗光陰 浪費此處艷陽朗月 人生講適應 或者世情多冷絕 隨風飄零 滿地種籽 向誰求脫 用我香江歲月 傾我心血 掏我一切熱誠創業 願這心訣有人細閱 圖片: 關正傑<1雙 情緣>唱片封面及鮑比達專輯封面
5. 香港情 • 3.3 複雜交織的中港情:〈每一個晚上〉、〈大約在冬季〉等顯示家國情已在歷史和空間的斷層中衍化成一種離愁別緒 背景圖片: 齊秦<大約在冬季>專輯封面
Cantopop Songs on Emigration from Hong Kong 圖片: Fundamental專輯、黃霑<香港X’mas>、譚詠麟<夢幻舞台> 、陳慧嫻專輯、戴蘊慧<The Opening Line>唱片封面 • 〈告別英倫〉〈慈祥鵬過聖誕〉〈夜機〉〈西飛客機〉〈離別心曲〉…
〈今天應該很高興〉曲:劉以達/黃耀明 詞: 潘源良 圖片: 達明一派照片 鬧市這天 燈影串串 報章說今天的姿采媲美當天 用了數天反覆百遍 我將心聲附加祝福 信箋寫滿 偉業獨自在美洲 很多新打算 瑪莉現活在澳洲 天天溫暖 望望照片追憶寸寸 某一個熱鬧聖誕夜 重現目前 永達共大傑唱詩 歌聲多醉甜 秀 麗伴在樂敏肩 溫馨的臉 多麼多麼的高興 多麼多麼的溫暖 快樂人共並肩 今天應該很高興 今天應該很溫暖 祇要願幻想彼此仍在面前
5. 香港情 圖片: 王虹<血染的風采> 及Beyond<繼續革命>唱片封面 • 3.4末日哀思:〈長城〉、〈血染的風采〉、〈大約在九七〉等表達了悲憤、無奈與戲謔
5. 香港情 • 3.5「家」的誘惑:〈同舟共濟〉、 〈香港製造〉、等重新展考量「家」的意義 圖片: 許冠傑<香港情懷‘90>唱片封面
Cantopop Songs on Emigration from Hong Kong 圖片: <香港心連心>唱片封面 • In July 1990, the government radio station of Hong Kong launched a year-long project, “Dreams of Hong Kong” 〈香港心連心〉,which included the release of a Cantopop album under the same title.
〈說不出的未來〉曲:李壽全 詞:劉卓輝 圖片: 夏韶聲<說不出的未來>專輯封面 霧裡看都市 憂傷與灰暗 人們在抱怨天氣 互說風光 我對你傾訴 但充滿了隔膜 似是我 故作寂寞在一角 愛上了電視 不需要思索 模糊 面對工作 日夜去奔波 偶爾看齣戲 漆黑裡歡樂 我愛你那歌曲天天播 曾話過 賽馬不禁 跳舞自由 曾話過 這裡不變 我會逗留 你問我 我為何 說不出對未來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