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likes | 529 Views
人際關係新進界. ~人際與溝通~. 目錄. 講員介紹 人際關係入門篇 人為什麼需要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的效應 人際互動歷程簡介 溝通理論簡介 人際與溝通初級篇 人際與溝通的關係 中國文化對「人」的設計 溝通與性別角色 人際關係進階篇 信念 原則 技巧:尊重、無條件接納、傾聽、同理. 講員簡介. 主講人:邱英芳 現職: 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專任教師兼學生輔導中心實習督導 教育部訓委會北區諮詢中心 認證督導之個別諮商督導 九十二年諮商心理師特考及格 台灣美滿婚姻促進會理事 新竹市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 心理治療師
E N D
人際關係新進界 ~人際與溝通~
目錄 • 講員介紹 • 人際關係入門篇 • 人為什麼需要人際關係? • 人際關係的效應 • 人際互動歷程簡介 • 溝通理論簡介 • 人際與溝通初級篇 • 人際與溝通的關係 • 中國文化對「人」的設計 • 溝通與性別角色 • 人際關係進階篇 • 信念 • 原則 • 技巧:尊重、無條件接納、傾聽、同理
講員簡介 • 主講人:邱英芳 • 現職: • 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專任教師兼學生輔導中心實習督導 • 教育部訓委會北區諮詢中心 認證督導之個別諮商督導 • 九十二年諮商心理師特考及格 • 台灣美滿婚姻促進會理事 • 新竹市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 心理治療師 • 新竹生命線特約心理治療師 • 苗栗市政府衛生局性侵害加害人治療評估小組
人際關係入門篇 • 人為什麼需要人際關係? • 人際關係的效應 • 人際互動歷程簡介 • 溝通理論簡介
為什麼我們需要「人際關係」? • 生物觀點:接觸-舒適理論(Contact-Comfort Theory) Harry,H.(1958)認為生物有一種本能傾向,需要接觸柔軟舒適的東西。 • 人格觀點: 1.人格觀點:親和需求的高低。 2.出生序:不同排行,有不同的性格。 • 社會觀點: 1.消除恐懼:人多勢眾。 2.社會比較: 入境隨俗與從眾行為。 3.社會交易:人際互動的本質是一種社會交易: 最大利得公平理論得失理論 • 社會文化觀點: • 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溝通意涵與價值
「人際關係」對人的影響 • 人際關係與事業成就、工作滿意度、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有關。 • 每個人在一天中大約有60%~70%的時間是與人在一起的,完全自己一個人的時間是比較少的。 • 社會孤立者較容易罹患癌症、呼吸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心臟病,也較容易發生意外。 • 經歷創傷經驗的女性,若有較多的朋友和社會網路,就比較不會罹患憂鬱症。 • 較缺乏親密人際關係的學生也分泌較少的S-lgA (一種免疫物質)。 • 對生病住院的小孩,如果有好的人際互動,則恢復得比較快。面對學校功課壓力、親人死亡、家庭貧困等等壓力事件中,擁有較好的人際關係(包含有友誼與親情)的孩子,有較好的適應。 • 「關係」是一種「價值」,對許多人來說是最重要的。
「溝通」對人的影響 • 溝通技巧的優劣與任務達成有直間、間接的關係。 • 美國訓練大師卡內基說:「一個人的成功,15%取決於專業技能,85%取決於溝通能力」。 • 根據2008商業週刋雜誌調查:在台灣,有高達93%的CEO認為員工的溝通能力是未來職場最重要的競爭力。
~人際互動歷程~ • 人際關係的發展有特定的歷程: • 接觸期:四目相接,印象形成。 • 涉入期:開始社交性質的談話。 • 親密期:較深入的自我揭露、願意投入時間。 • 衝突期:互動上產生摩擦與衝突。 • 解離期:關係結束。 • 人力互動歷程的啟示: • 人際關係的發展需要一定的時間與投入。 • 人際關係的發展有一定的程序。
~溝通理論的簡介~ 參與者: 1.生心差異 2.成長背景差異 3.社會文化差異。 <人際溝通要素> 1.參與者: 2.語言與非語言語言:聲音 非語言:副語言與肢體語言 3.編碼、意義與譯碼: 4.管道與媒介: 5.干擾: 內在干擾:ex.疲累。 外在干擾:ex.噪音。 語意干擾:外延意義與 內涵意義的誤差。 6.情境與歷史因素: ex.地點、對象、時間、歷史… 干擾 譯碼 意義 編碼 編碼 意義 譯碼 干擾 管道與媒介 情境與歷史因素:地點、對象、時間、歷史
人際與溝通初級篇 • 人際與溝通的關係 • 溝通與性別角色 • 中國文化對「人」的設計
人際與溝通的關係 • 人際與溝通中最核心的角色:「人」 • 「人」:多元而複雜的的形構 • 歷史文化的 • 社會脈絡 • 法律的 • 階級的 • 性別的(sex、sexuality、gender role) • 特殊家庭背景 • 個人特定的生理、心理 • 以老師為例: • 「老師」(經師、人師)v.s.「Teacher」 • 溝通的目的 • 消極:減少不確定性-Berger & Brada(1982) • 積極:「溝通」是有目的、有功能、有意義的「行動」
性別、性別角色與溝通(一) • 性別(sex):男性、女性。 • 性別角色(Gender role):男性化、女性化。 • 性別角色: • 性別(生理)v.s.性別角色(社會文化):
性別、性別角色與溝通(二) • 男性化:工具取向,在乎行為表現。 • 善於行動、積極實踐。 • 以共事來確認友誼。 • 刻板印象:缺乏溝通、自以為是。 • 女性化:情感取向,依賴語言溝通。 • 善於傾聽同理與表達。 • 以溝通來進行情感交流。 • 刻板印象:嘮嘮叨叨、缺乏行動力。 • 兩性化:高柔並濟的性別角色行為。 • 剛柔並濟的性別角色,能隨著環境的需要而調整期性別角色行為。 • 例如:男生自己下廚、女生自己修車。
性別、性別角色與溝通(三) 文化(Culture)設計:Gender role 後天的、學習的、文化倫理的 文化 社會 家庭 人際互動 溝通行為 Relationship:關係 性取向 心理 個人歷史與 家庭社會脈絡 • 親密(婚姻)關係的複雜的 • 個體的關係經營,涉及生物因素與文化設計。 • 情慾一樣是是受到生物與文化因素的影響。 • 中國人壓抑女人的情慾(擔心無法控制) • 將情慾污名化(成為文化設計)使女人「守望」 • 使女人成為「生育」的「工具」當功能不佳時,成為「棄婦」 • 文化中「家國同構」的設計: • 不準個人有自己的意見 • 「忠孝仁(親親之謂仁)義」男人也會守望,擔心「懷才不遇」 • 使人成為統治者的「工具」 • 當功能不佳時,「失寵」或「流放」 • 尤其是功高振主時,「殺無赦」。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Sexuality:情慾 (心理能量) 生物因素(Biology):Sex 先天的、自然的、本能的
中國文化中「人」的設計與悲劇 • 以「大學」為例:一種文化設計 • 三綱:「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 • 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在中國文化設計中(洗腦) • 「男人」不是「人」責任大到喘不過氣來,而落難的女人成為男人的災難。 • 「女人」不是「人」被限制在框框中,成為被迫害的一群。 • 文化設計下的眾生百態 • 聽話的呆掉,對人生失去反省的能力 • 不聽話被排擠、瘋掉 • 掙扎在聽話與不聽話之間,最慘的死掉。 • 批判瞭解重生 男人要走出去 但不一定成功(考上的不多) 有求於男、卻無求於女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 1.有兩個重點: (1)藝:射御禮樂書數(謀生),比重不大 (2)德:比重較大 修身 父(母) 兄(姐) 已(妻) 弟(妹) 子(女) ______ 齊家 (禮) 君 上司 同事 下屬 百姓 ______ 治國 平天下 機率越來越小 衣錦還鄉 光宗耀祖 生存競爭 中國文化設計的核心命題: 1.倫理中心 2.家國同構(個人家業治國) 3.天人合一(天經地義) 倫理中心: 1.有上下 2.有男女 3.有框框 3.1.男的要走出去 3.2:女的不能出去 機率很大 失意落魄 不能回家 大富大貴大鬥爭 小富小貴小鬥爭 不求富貴被鬥爭
中國人的「人生設計」 繼後世 宗廟 五服 晚輩給長輩穿孝主要是為了表示孝 意和哀悼。 基本上分為五等,即: 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 出生 死亡 男尊女卑 女人: 是虛線,要嫁人生子後才有位置。 女人的身體是用來獲得位置的工具。 相貌、貞操 男人 長幼尊卑 格物、至知、誠意、正心 習德、修業 媳婦熬成婆: 成為權力的行使者 孝順 教養 越 來 越 不 快 樂 控制 能力最好、功能最大。 權力最少 青年 壯年
關係發展與溝通 • 關係的開始:人際吸引 • Accessibility effect • 相似 Vs. 互補 • 生理特徵 • 心理特質 • 資訊溝通 • 減少不確定性-Berger & Brada(1982) • 資訊分享策略 • Passive strategy • Active strategy • Interactive strategy • 關係穩定階段:關係的兩難 • 相似 Vs. 互補 • 親密 Vs. 自主 • 新奇 Vs. 慣例 • 關係的解離 • 相看兩厭 – 開始覺得不滿意 • Drifting apart – 感情變淡 • Ending – 結束關係 – 策略: • (1) Manipulative strategy – 操縱策略 • (2) Withdrawal avoidance strategy - 退縮逃避策略 • (3) Positive tone strategy – 正向語調策略 • (4) Open confrontation strategy – 開放面對策略
人際與溝通進階篇 • 信念 • 原則 • 技巧:尊重、無條件接納、傾聽、同理
溝通與人際進階篇 • 溝通對於人際關係的影響: • 好的溝通:瞭解、賞識、辨異認同、互為主體 • 不良的溝通:誤解、扭曲、疏離、冷漠與傷害
~如何提升溝通技巧-信念篇~ • 人本:以人(人性、人的本質)為本。 • 尊重: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 接納:賞識每個人的可能與努力… • 愚笨:我們不會比當事人夠瞭解自己。 • 傾聽:視、聽、嗅、味、觸…瞭解的開始。 • 同理:以當事人的眼睛看、耳朵聽。 •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好奇: • 真誠:抱持赤子之心,探索世界、人性… • 一致:以誠待人(自己)…
~如何提升溝通技巧-原則篇I~ • 自我瞭解、自我肯定與自我悅納。 • 不喜歡自己,如何讓別人喜歡? • 瞭解並接受個別差異: • 一樣米養百樣人。 • 「關係」的經營有一定的歷程與投入 。 • 學習人際互動的知識與能力。 • 認識衝突的本質與學習處理衝突的能力 。 • 小心使用權力。 • 人際互動中「關係」與「權力」的辯證關係 • 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 • 學習適當的拒絕。(人際關係中選擇的本質) • 人情世事顧透透,家裡會沒鍋跟沒灶。 • 敬鬼神、而遠之。 • 學習獨處、享受獨處。
~如何提升溝通技巧-原則篇II~優質溝通原則 • 評價性 Vs. 敘述性 • Ex :評價性:這份報告真糟糕 敘述性:這份報告的格式不符合規定 • 武斷 Vs. 保留餘地(Speaking Provisionally) • 策略 Vs. 坦承(Speaking Openly) • 控制 (優越) Vs. 開放(平等) • 中立 Vs. 同理
~如何提升溝通技巧-技巧篇I~ • 人際互動:平等互惠、逐步開放原則。 • 清楚地選擇與經營關係 • 人類關係的本質: • 目的性關係v.s.工具性關係 • 人情關係 • 溝通循環: • 注意:從多重刺激中選擇某種刺激知覺的歷程。 • 了解:積極傾聽,對訊息賦予正確意義的解碼能力 。 • 記憶:有意義的編碼與組織。 • 評價: 批判性傾聽。 • 回應: • 整合資訊、 • 形成意義與價值、 • 掌握關懷、 • 適度地回應
~如何提升溝通技巧-技巧篇II~ 心理分析說: 人受到童年經驗的形塑與影響,因此大人的 心理療癒是兒童創傷的復原。 行為理論說: 人類受到制約學習的影響,是環境的產物。 個人中心治療取向說: 人的困擾來自「理想我」與「現實我」的衝突。 認知行為治療法: 困擾你的事情,不是事情的本身; 而是你對事情的「觀念」。 現實治療取向說: 人的困擾來自於自己的選擇。 完形治療說: 人的困擾,來自於人未能完形。 家族治療說: 個人的困擾是家庭問題的展現。 女性主義治療說: 個人的困擾是源自於父權的壓迫。 • 對人際關係需求的覺察與選擇優質的溝通技巧: • 一、場境辨認與建構: • 溝通的目的 • 溝通的地點 • 溝通的情境 • 溝通的社會脈絡 • 二、關係建立: • 無條件接納 • 尊重 • 傾聽:認知(想法)、行為意向、情緒。 • 真誠、一致 • 三、概念化: • 具體化: (what,where,when,who,whom,why,how) • 好奇的技巧… • 探索想法、行為意向或感覺的來源… • 掌握立即性:避免過久的沈默… • 同理的回饋:整理當事人的想法、情緒或行為… • 澄清:對不清楚的地方,提出進一步的好奇 • 對質:對不一致的地方提出好奇。 • 適度的肯定、支持、鼓勵或安慰。 • 四、同理與回應: • 一、非同理反應(少假了!你會為成績難過…) • 二、不完整的同理(成績不好,好像讓你很傷心!) • 三、同理反應:完整地涵蓋認知、行為(意向)、 情緒等具體內容(看你很辛苦地用功唸書,所以 好像不能接受這樣的成績) • 四、進階同理反應:掌握其中個人的價值與意義系統。(你好像把成績當成自我價值的判斷標準了…) • 五、高級的同理反應:對於個人終極關懷的反映。(你多麼希望不辜負父母、甚至光宗耀祖…) • 五、溝通的結束: • 對於歷程的總結 • 對於內容的總結 • 對於意義與價值的呈現與總結
優質人際溝通~讓你我沒有距離~ 人生無常、人生苦短 人生而孤獨、人生而疏離 優質的溝通 讓人與人之間產生聯繫與關係 使我們我們的生活不孤獨、不在疏離… 使我們的生命得到意義與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