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能力與測驗

能力與測驗. 陳富美. 能力測驗的種類 成就測驗與性向測驗 常模參照測驗與效標參照測驗 . 根據所測能力的性質區分 :. 成就測驗 (achievement test) ~用在驗收學習成果 小考、月考及畢業考 性向測驗 (aptitude test) ~透過評估現有能力來預測未來表現 智力測驗、多元性向測驗以及特殊性向測驗 . 根據測驗分數的解釋方式區分 :. 常模參照測驗 (norm-referenced test) ~將測驗得分與個人所屬的團體做比較來解釋測驗分數 。

Audrey
Download Presentation

能力與測驗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能力與測驗 陳富美

  2. 能力測驗的種類 • 成就測驗與性向測驗 • 常模參照測驗與效標參照測驗

  3. 根據所測能力的性質區分 : • 成就測驗(achievement test) ~用在驗收學習成果 小考、月考及畢業考 • 性向測驗(aptitude test) ~透過評估現有能力來預測未來表現 智力測驗、多元性向測驗以及特殊性向測驗

  4. 根據測驗分數的解釋方式區分 : • 常模參照測驗(norm-referenced test) ~將測驗得分與個人所屬的團體做比較來解釋測驗分數 。 • 效標參照測驗(criterion-referenced test) ~將測驗的結果與預設的標準做比較 。

  5. 常模參照測驗與效標參照測驗

  6. 智力測驗測什麼? ◎歷史背景 • Galton是第一個嘗試發展智力測驗的人。 Galton 認為智力就是感覺與知覺的能力 好的智力測驗必須能區分聰明與不聰明的人 • 比西量表(Binet-Simon Scale) • 為第一個正式的心理測驗 • 由Alfred Binet和Thophile Simon在1905年共同發展出來。

  7. 比西對智力測驗的貢獻 • 緣起:接受法國教育當局的委託,希望藉由客觀的方法找尋需要特殊教育的學童,避免過度依賴老師主觀的評價而損及學童的權益 • 智力的主要成分是「採取與維持明確的方向;能為了達到某個目標而做適應;以及自我批評的能力」(Terman, 1916, p. 45)。方向、彈性與判斷共同構成智力。 • 年齡越大,心智能力應該越強

  8. 重要假設: 年齡越大,心智能力應該越強

  9. 比西對智力測驗的貢獻 • 發展了心智年齡(mental age)的概念 • 遲鈍兒童的表現就像年齡較小的正常兒童,而聰慧兒童的表現則會與較年長兒童近似 • 較遲鈍的八歲兒童,如果他的表現與正常的六歲孩子相似,則他的心智年齡就是六歲;相反的,聰慧的八歲兒童,如果他表現出十歲孩童的能力,那麼他的心智年齡就是十歲。

  10. 智力測驗測什麼? • 智力商數(Intelligence Quotient) • 是心智年齡除以實足年齡,再乘上100以去除小數點。  • IQ =(心智年齡/實足年齡)×100 • L. Terman首先在史比量表(Standford-Binet Intelligence Scale)中採用智商表示智力分數。 • 現今已不用上述公式計算智商

  11. 智力測驗測什麼? ◎著名的智力測驗 ‧史比量表 ‧魏氏智力量表 魏氏成人智力量表 魏氏兒童智力量表

  12. 史比量表

  13. 測驗為甚麼不能題數太少?

  14. 智力的本質 • 心理計量取向的智力觀 ◎二因素說(Two-Factor Theory):由Charles Spearman(1863-1945)在1904年所提出來的。 • g因素(general factor),是所有智力測驗共同測量的 能力。 • s因素 (specific factor),只影響某些特定領域的表現 。

  15. 瑞文氏圖形推理能力測驗(Raven’s Progressive Matrix)即是依據Spearman的智力觀點發展出來的

  16. 瑞文氏圖形推理能力測驗

  17. 心理計量取向的智力觀 ◎多因素論:由Louis Thurstone(1938)提出,他認為智力是由七種基本能力所組成的。 ◎語文理解 語文流暢性 數字 空間 聯想記憶 知覺速度 推理能力

  18. 智力結構模式(structure-of-intellect model): 由J. P. Guilford所提出 心智作業的三個重要特徵為 運思 (operation) 內容 (content) 結果 (product)

  19. 智力結構模式

  20. 心理計量取向的智力觀 ◎智力階層理論 : Vernon(1960) Carroll(1993) Horn(1994) 在最頂層是所謂的一般能力, 下面一層是所謂的組群因素能力 , 組群因素能力之下又可細分為各種特殊能力

  21. 智力階層理論

  22. 心理計量取向的智力觀 ◎Gf-Gc理論: 也是種智力階層理論 最上層的不是一個一般能力,而是兩種主要能力: 結晶智力 (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 流體智力 (fluid intelligence) • 結晶智力指的是個人所擁有的知識以及使用知 識的能力,此種能力深受文化環境的影響。 • 流體智力指的是能夠洞悉複雜關係以及解決問 題的能力。

  23. 晚近的智力觀 ☆多元智力 ‧由Howard Gardner(1983)所提出 。 ‧他將智力定義為「某一文化所重視的解決問題或製造產品的能力」。 ‧他相信人有七種智力。 ‧Gardner 認為每個人都擁有七種能力,只是每個人在這七種能力的強弱不同 。 ‧最近,Gardner(1998)又增加了自然觀察能力。

  24. Gardner的多元智力

  25. 多元智慧的相關讀物

  26. 晚近的智力觀 • 三元智力理論 • 由Sternberg 所提出。 • 依照智力三元論,智力應包含三個次理論: • 第一個是成分次理論(componential subtheory) • 第二個是經驗次理論(experiencial subtheory) • 第三個是情境次理論(contextual subtheory)

  27. 智力三元論

  28. Sternberg的相關著作

  29. 晚近的智力觀 ☆智力的生物生態模式 ‧由Ceci所提出。 ‧認為智力的表現主要受到認知潛能和情境的影響。這些認知潛能有其生物基礎,不過認知潛能的發展受情境因素的影響遠過於生物基礎的影響,而且研究者很難將智力的生物因素與環境因素清楚切割。 • 情境意義相當廣泛包含領域知識、人格、動機、教育等因素 • 強調不同知識領域或情境對能力展現的影響

  30. 智力差異的來源 • 基因與智力 • 雙胞胎的研究與領養研究 • 遺傳率:是在某一群體中某個特質的變異量可由基因解釋的百分比。 • 由團體估算而得,並不能用到特定單一的個人身上 • 智力差異可為遺傳解釋的百分比大,並不意味智力是不可改變 • 遺傳率的大小會因團體或取得資料的時間不同而改變

  31. 智力差異的來源 • 環境與智力 • 包含物理的、心理的、及社會的環境。 • 雙生子的研究顯示共有的環境對智力差異只有很低的解釋力或幾乎無任何解釋力 • 行為遺傳學者認為小孩的基因會影響他如何創造或選擇環境,不同的孩子對相同刺激有不同的反應,孩子的反應又可能引發成人不同的對待方式 • 在各種環境因素中,學校經驗是影響智力表現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 一些生物性的環境也能影響智力的發展。 • 「弗林效應」(Flynn effect) • 過去50年來的智力表現,他發現世界各地的智力平均分數提高了15分以上

  32. 學者症候群 • 具有某方面之特殊才能,但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卻嚴重不足。 • 特殊才能表現在各方面如藝術,尤其是繪畫、音樂、計算、日曆推算、記憶、機械能力等方面 。 • 天賦能力的展現(Young & Nettelbeck, 1995),另些學者則主張是一種對缺陷的反應缺乏抽象思考能力、感覺剝奪、或補償作用(Hill, 1978; Treffert, 1989)。 • 對智力理論的重新審視。缺乏抽象思考能力、感覺剝奪、或補償作用(Hill, 1978; Treffert, 1989)。

  33. 測驗的倫理議題 ◎公平性 • 測驗可以防止人們評量過程中的徇私、主觀及不穩定。 • 「測驗看不到年輕人穿的是破爛衣裳還是高級套裝,也聽不出貧民窟的口音。測驗只是顯現出各階層人的心智秉賦。」 --Gardner(1961, pp. 48-49) • 測驗是否造成升學及工作機會不均等? • 測驗是否不利於少數族群或帶有性別歧視。

  34. 測驗的倫理議題 ◎測驗與教育改革 • 在台灣有關測驗的倫理議題,最常被提起的是聯考(升學考試)對學校教育所造成的影響。 • 高風險測驗的本質 ◎測驗與標籤問題 • 人們經常依據測驗的結果將人加以分類。這種因為分類、診斷而帶來的負面影響,稱之為標籤問題。 • 例如「自我應驗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效果。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