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台大地下刊物》─自然科學愛觀察週刊 驅蚊植物白千層與穆 勒

《台大地下刊物》─自然科學愛觀察週刊 驅蚊植物白千層與穆 勒. 2012.04.17 第六期 主編:張文亮老師. 【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 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 3.0 版 授權釋出 】. 高的結構物,常有個信息在傳達, 建築物、紀念碑、旗桿、站牌、路標 、 電訊 發射台、手機接收站等都存其功能。 自然界的結構物,山、雲、河、石、樹等自然物更是如此。 傳達的訊息,雖然無聲可聽, 但是,一個自然觀察者 可以學習傾聽, 即使所聽只是片段, 仍然喜悅。.

zo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台大地下刊物》─自然科學愛觀察週刊 驅蚊植物白千層與穆 勒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大地下刊物》─自然科學愛觀察週刊驅蚊植物白千層與穆勒《台大地下刊物》─自然科學愛觀察週刊驅蚊植物白千層與穆勒 2012.04.17第六期 主編:張文亮老師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2. 高的結構物,常有個信息在傳達, 建築物、紀念碑、旗桿、站牌、路標、 電訊發射台、手機接收站等都存其功能。 自然界的結構物,山、雲、河、石、樹等自然物更是如此。 傳達的訊息,雖然無聲可聽, 但是,一個自然觀察者 可以學習傾聽, 即使所聽只是片段, 仍然喜悅。

  3. 白千層(Melaleucaleucadendra)是南太平洋非常有趣的一種植物,能耐強風、淹水、鹽份地、貧瘠土、森林火燒、與少有病蟲害,是生命力非常堅強的植物。其分布的範圍由澳洲東北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 一直到緬甸。不過白千層不耐寒,降霜的地方不易生長。緬甸以北的緯度,少有白千層。很早澳洲的原住民就認為白千層有驅蚊的功能,白千層生長的地方,週遭蚊子與跳蚤較少,因此他們在部落周遭種植白千層。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4. 防蚊的植物 • 將白千層推廣到世界各地的關鍵者,是植物學家穆勒(Ferdinand von Muller, 1825-1896)。因這貢獻,他被稱為十九世紀最重要的植物學家之一。穆勒生於德國的羅斯特克(Rostock),當時肺結核流行,而且沒有藥治。1835年,他的父親染上肺結核,吃了許多偏方後病逝,他在父親的葬禮時,決心要成為一個藥劑學家。他將求學當成,與流行的傳染病競賽,以極佳的成績自小學畢業,中學是連連跳級。要進大學前他的母親也因肺結核病逝。他進入基爾(University of Riel)的藥劑學系,他寫道:「我將一天當作三十六小時,比別人更多時間讀書。」在22歲時,取得藥劑學博士。但是同年,他的大姐也肺結核病逝,他與兩個妹妹也被診斷染上肺結核。

  5. 他知道等不及肺結核新藥的合成,必須以公共衛生的觀點,離開疫區,到「溫暖、乾燥、空氣新鮮」的地方居住,當時世界上最符合這三個條件的地方,就是澳洲。1847年,他帶著家人,搭船到澳洲的南部居住。抵達澳洲後,穆勒開藥店以藥劑師執業。他知道等不及肺結核新藥的合成,必須以公共衛生的觀點,離開疫區,到「溫暖、乾燥、空氣新鮮」的地方居住,當時世界上最符合這三個條件的地方,就是澳洲。1847年,他帶著家人,搭船到澳洲的南部居住。抵達澳洲後,穆勒開藥店以藥劑師執業。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6. 探險隊失蹤案 • 不久,他認識有「探險王子」之稱的萊卡特(Ludwig Leichhardt, 1813-1848)。萊卡特正組一支7人探險隊探勘,要由南澳洲找到前往北澳洲的路,且要探索植物與礦物。那是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規劃的路程有4500公里遠,途中有沙漠的危險、暴雨的危險、可怕的傳染病、無知的原始林、與從未跟外人接觸的原住民。穆勒從探險家聽到原住民種植白千層的傳說,但是白千層生長的地方遙遠,原住民的傳說缺乏考證,難以確定。他極想參加探險,但是萊卡特認為隊伍中不適合有肺結核的人。這一支探險隊出發,過了「天鵝河」(Swan River)後,就消失。這是探險史上非常著名的「萊卡特探險隊失踪案」。

  7. 穆勒難忘原住民的說法,白千層可能有尚為外人無知的價值。他轉到植物界,由白千層切入,尋找改善公共衛生的對策。1851年,澳洲發現黃金,發現地墨爾本(Melbourne)人口迅速大增,財富也多。澳洲政府用此機會將墨爾本發展成文化與商業重心,二年後成立墨爾本大學(University of Melbourne),並設立「維多利亞植物學人」(Botanist of Victoria)講座,負責澳洲植物的講評,與墨爾本植物園的館長。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8. 穆勒申請此工作而被聘用,他非植物學背景,卻非常稱職,他一生為澳洲留下40萬個植物標本,紀錄將近一萬種澳洲植物名錄,發現98種新種。他寫道:「認識植物的價值,如同教堂遠處的鐘聲,可以喚醒週遭的人心。植物的價值,不是任何物質所能代表。」他為了到澳洲原住民的部落看白千層,組織探險隊前往,他四次探險,至少走了2400公里。探險途中,他的助手幫他背負行李,但是他堅持背負植物標本。穆勒申請此工作而被聘用,他非植物學背景,卻非常稱職,他一生為澳洲留下40萬個植物標本,紀錄將近一萬種澳洲植物名錄,發現98種新種。他寫道:「認識植物的價值,如同教堂遠處的鐘聲,可以喚醒週遭的人心。植物的價值,不是任何物質所能代表。」他為了到澳洲原住民的部落看白千層,組織探險隊前往,他四次探險,至少走了2400公里。探險途中,他的助手幫他背負行李,但是他堅持背負植物標本。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9. 1861年,他發現白千層含有機性的揮發性氣體(脂類esters,與醛類aldehydes),的確具有驅蚊的果效。他稱白千層是「抑制瘧疾氣體」(subduing malarial gas)的植物。當時太平洋島嶼瘧疾盛行,他提出若在瘧疾的區域,燃燒白千層的枯葉,屋頂上鋪放白千層樹皮,門口放置枯葉,能夠保護居民。他也發現白千層根系深,植株枝葉茂盛,可以蒸散大量水分,使生長所在沼澤淺層地下水位下降,促進空氣進入土裡,能夠防臭,也可以減少蚊蟲的滋生。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10. 防風林的修剪 • 他以科學家的細心觀察,發現白千層長到3-5公尺高時,頂部會分出許多枝幹,若砍去一些分枝,留下主幹。主幹就會愈長愈粗,樹葉也會集中在主幹附近,大風時不易斷枝,白千層將成很好的防風牆。植物的潛在價值很大,端看人知不知道如何栽種與管理,他也曾對學生寫道:「我們一生最大的資金,要存放在頭腦,而非銀行裡。我的資產就是『綠金』(green gold)-植物。植物能夠更新大地(renew the earth),不祇具有景觀的美,更顯出植物生命的可貴,在顯示拯救恩典的存在。」

  11. 不過,他也提出,白千層不能太接近窗戶,若在5公尺之內,開花時過多的花粉,會導致人體過敏氣喘。穆勒成為白千層的推廣者,到處推廣種植,開啟以植物改善公共衛生的新領域。後來他也發現尤加利樹(Eucalyptus globulus)具有與白千層類似的功效。 • 他晚年成為圖書館館員,他寫道:「我最期待的人生,是為植物與圖書館工作,願我一生的研究與知識,是放在聖潔祭壇上發出的讚美。(research shall be the place , the offering of one knowledge on the altar of divine praise )」

  12. 種樹的好處 • 穆勒的努力與發現,大英國協封他為爵士,他最大的貢獻在改變世人對於樹木的價值觀。他後來病逝於肺結核,離醫生宣布他有肺結核的時間有五十年之久。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13. 日治台灣時期,學生要能在學校學習, 學校必須先有衛生的環境,許多澳洲的白千層移種到台灣,尤其在校園,與在學校周邊的道路旁。當你經過白千層,請放慢腳步,取一片樹葉,放左手心揉一揉,聞一聞那獨特的味道。白千層落在地上的枯葉,也可以取來聞聞。你會訝異,有些味道仍存。或是閉著眼睛摸摸白千層的樹幹,年年增生的樹幹,使樹皮向外層積,不忍脫離樹幹,卻給樹幹一種獨特的柔軟。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14. 即使剝落,每棵白千層剝落的部位也不相同,賦予每一棵白千層有獨特的美感。親愛的同學,願你在白千層樹下的學習與默想,有一天,你離開校園時,也對週遭的社會、人群有幫助。即使剝落,每棵白千層剝落的部位也不相同,賦予每一棵白千層有獨特的美感。親愛的同學,願你在白千層樹下的學習與默想,有一天,你離開校園時,也對週遭的社會、人群有幫助。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15. 這是一個忽忙的時代, 一切都在追求快速, 如果沒有比別人更快,似乎不易有成果。 樹木,提醒我們要慢, 慢才能細細品嚐自然的美。 樹木的每一個特徵,都有奇妙的功能故事, 我每次在樹邊觀察, 常稀奇樹木對人類、環境與野生動物的效益, 來吧,接受邀約, 樹木總是在說:「我來自野外,總是知道一些野地的奇妙事。」 臺灣大學 張文亮攝

  16. 習題八:你在白千層下看到、想到什麼,與此樹有關,可以分享。習題八:你在白千層下看到、想到什麼,與此樹有關,可以分享。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