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怎样进行高三 第一轮复习

怎样进行高三 第一轮复习. 怎样进行高三 第一轮复习. 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张培荣. 复习的功能. ( 1 )观念转变性的内容不讲了。. 1 、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 ( 2 )学生不一定再要重新体验。. 4. F. v. B. B. . I. 复习的功能. 2 、知识、方法的系统化、结构化。. 7. 复习的功能. 2 、知识、方法的系统化、结构化。. 1 、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 3 、能力的提高。. 复习的安排:. 第一轮复习:基础复习.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 第三轮复习:综合复习. 9. 第一轮:基础复习.

zoch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怎样进行高三 第一轮复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怎样进行高三第一轮复习 怎样进行高三 第一轮复习 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 张培荣

  2. 复习的功能 (1)观念转变性的内容不讲了。 1、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 (2)学生不一定再要重新体验。 4

  3. F v B B  I 复习的功能 2、知识、方法的系统化、结构化。 7

  4. 复习的功能 2、知识、方法的系统化、结构化。 1、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 3、能力的提高。 复习的安排: 第一轮复习:基础复习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 第三轮复习:综合复习 9

  5. 第一轮:基础复习 内容是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 载体是典型题。 要求是要落实。 10

  6. 一、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 (一)认真分析各知识点的层次(教学目标) 1.有的老师第一轮复习讲的很少,然后就一张张地做卷子,做了发现问题再讲, 2.有些教师是挑一些好题、难题来讲, 3.有些老师是凭自己的经验,觉得这一知识点大致应讲些什么 14

  7. 先回忆上节复习内容——功的定义,并指出变力做功的三种计算方法——用平均力代替、无限分割、用Pt。先回忆上节复习内容——功的定义,并指出变力做功的三种计算方法——用平均力代替、无限分割、用Pt。 例:某市重点中学理科班—动能定理第一课时 一.基本概念:能量——物体做功本领的大小。 功——物体能量变化的量度。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二.动能:mv2/2,思考:为什么是1/2?然后由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推导出动能的表达式。 详细说明动能与参考系有关。 17

  8. 1.功、动能变化和速度变化关系的选择题。 2.用同样的水平恒力拉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相同距离,物体获得的动能大小的比较。 3.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转台上离轴r处,物体与盘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盘由静止开始加速转动,到刚要相对滑动的过程中盘对物体做的功。 4.空气阻力为物体重的0.1倍,物体静止起由高为H处下落,与地面碰撞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求物体到停下止通过的总路程。 5.如何测量人抛球时做的功? 三.动能定理 20

  9. 层次分析: 1.合外力的功的两种计算方法。 2.合外力的功与动能变化的对应关系。 3.合外力的功与动能变化的互相代换。 4.做功的分析与过程的分析。 5*.规律的选择依据。 6.动能定理与其他知识综合(圆周运动) 7*.过程的整体法与隔离法的选择依据。 8.物体系的动能定理。 24

  10. 1.功、动能变化和速度变化关系的选择题。 2.用同样的水平恒力拉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相同距离,物体获得的动能大小的比较。 3.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转台上离轴r处,物体与盘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盘由静止开始加速转动,到刚要相对滑动的过程中盘对物体做的功。 4.空气阻力为物体重的0.1倍,物体静止起由高为H处下落,与地面碰撞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求物体到停下止通过的总路程。 5.如何测量人抛球时做的功? 三.动能定理 26

  11. 次一级能力 再次一级能力 起始能力 目标分析: 终极目标 教学流程 方法与情感目标是在备课的过程中发掘的 目标的层次是教学规律 选什么题?多少题来落实此目标是教无定法 29

  12. (二)分析第一轮复习重点要解决的各个层次:(二)分析第一轮复习重点要解决的各个层次: 第一轮复习原则上是解决:思维定势,强调一般方法,加工好每个另件。 例:追及问题。 30

  13. 例1:两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甲车速度为10m/s,匀速行驶,乙车初速为零,加速度为2m/s2,求:(1)乙车追上甲车需多少时间?追上时离出发点多远?此时乙车速度多大?(2)相遇前何时两车距离最大?(3)若甲车匀减速,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大小为4m/s2,又如何?(4)若原来乙车在前,相距20m,甲车仍匀速行驶,则何时甲、乙两车相遇?例1:两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甲车速度为10m/s,匀速行驶,乙车初速为零,加速度为2m/s2,求:(1)乙车追上甲车需多少时间?追上时离出发点多远?此时乙车速度多大?(2)相遇前何时两车距离最大?(3)若甲车匀减速,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大小为4m/s2,又如何?(4)若原来乙车在前,相距20m,甲车仍匀速行驶,则何时甲、乙两车相遇? 31

  14. 例2:甲、乙两质点同时开始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方向运动,甲在前,乙在后,相距s,甲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以速度v0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例2:甲、乙两质点同时开始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方向运动,甲在前,乙在后,相距s,甲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以速度v0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乙一定能追上甲, (B)当它们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近, (C)乙若能追上甲,则追上时乙的速度必定大于或等于甲的速度, (D)它们一定有两次相遇。 32

  15. 解法一:方程法 解法二:变换参照系法 解法三:图线法 33

  16. 例3:小球A自高H处自由落体,同时小球B自其正下方以初速v0竖直上抛,问何时何处相遇?为使在B球上升过程中相遇,v0应满足什么条件?例3:小球A自高H处自由落体,同时小球B自其正下方以初速v0竖直上抛,问何时何处相遇?为使在B球上升过程中相遇,v0应满足什么条件? 说明变换参照系法对同时开始运动的情况较方便,尤其是对抛体运动更方便。 34

  17. 2v0 4v0 <t< s g g 甲 乙 t 4v0 g 例4:甲、乙两球从同一地点竖直向上抛出,甲的初速度为2 v0,乙的初速为v0,问乙迟多久抛出,两球能在空中相遇? 37

  18. 说明1:本题不同时抛出,所以变换参照系法并不方便。说明1:本题不同时抛出,所以变换参照系法并不方便。 说明2:通常定量计算必须是v-t图,但本题涉及的量均在横坐标轴上,所以可定量计算了 38

  19. s v2-v22-v12 t= g t  t 例5:先以初速v1竖直上抛小球A,隔一段时间后再以初速v2(v2>v1)竖直上抛小球B,B球抛出后经t时间与A球相遇,试求t的最大值。 说明:本题不同时抛出,所以变换参照系法并不方便。涉及的量不在坐标轴上,所以只能定性分析。 h1=v12/2g =v2t-gt2/2 44

  20. 二.关于方法: (一)应以常规方法为主。 高考强调基本方法的考查。 竞赛强调解题技巧的考查。 提倡多题一解而不主张一题多解。 47

  21. 例1:以某一初速竖直上抛一物体,设空气阻力大小不变,取地面为势能零点,上升过程中到离地高为h1处时恰动能和势能相等,下落过程中到离地高为h2处时恰动能和势能相等,则可知 ( )例1:以某一初速竖直上抛一物体,设空气阻力大小不变,取地面为势能零点,上升过程中到离地高为h1处时恰动能和势能相等,下落过程中到离地高为h2处时恰动能和势能相等,则可知 ( ) (A)h1>h2,(B)h1<h2, (C)h1=h2,(D)无法确定。 48

  22. -(mg+f)Hm=0-Ek0 -(mg+f)h1=Ek1-Ek0 Ek1=(mg+f)Hm-(mg+f)h1 =mgh1 解法一: (mg+f)Hm=(2mg+f)h1 h1>Hm/2 Ek2=(mg-f)(Hm-h2) =mgh2 (mg-f)Hm=(2mg-f)h2 可见h1>h2 h2<Hm/2 51

  23. E 上升时Ek EP 下落时Ek h h2 h1 Hm 可见h1>h2 解法二: 53

  24. 因有空气阻力,机械能逐渐减小 解法三: E机1>E机2 E机1=2mgh1 E机2=2mgh2 所以有h1>h2 55

  25. =1/ 3 =g 1+2sin(+) 例2.物体以大小相同的初速v0沿同一木板滑动,若木板倾角不同,物体能上滑的最大距离s也不同,右图为得到的s-关系图像,则图中最低点P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0=14.1m/s v02=2gs 90时有: v02=2gs 0时有: 任意角时有: a=g sin+gcos 其中=30 当 =60时a最大 59

  26. =1/ 3 例2.物体以大小相同的初速v0沿同一木板滑动,若木板倾角不同,物体能上滑的最大距离s也不同,右图为得到的s-关系图像,则图中最低点P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0=14.1m/s v02=2gs 90时有: v02=2gs 0时有: 任意角时有: 60

  27. 例3:如图所示,由半径为10 cm的圆桶外的P点通过光滑斜板,把货物滑入圆桶内,已知OE恰水平,PE竖直,且BE=PE=20 cm,则滑行时间最短的是 (A)沿斜板PA,(B)沿斜板PB,(C)沿斜板PC,(D)沿斜板PD。 61

  28. 解题策略 联想 比较 C 练习.如图所示,物体B与C分别与轻弹簧相连,将其静置于吊篮A中的水平底板上,已知A、B、C的质量均为m,那么将吊篮的悬绳烧断的瞬间,A、B、C的加速度分别为多大? A B (二)强化迁移能力的培养。 审题 63

  29. 直接合成 FT2’ 先分解再合成 F Mg (三)方法要自始至终: 力的合成 65

  30. 方法有三个层次: 1.本节课的专用方法。 显性 常规方法、等效电源法、伏安特性曲线法。 2.本章的专用方法 隐性 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串并联规律。 3.一般方法。 隐性 图线与函数式的对应关系。 67

  31. U nR I p= (t+273) V p t 路端电压与总电流的关系: U=IR U=E-Ir k=nR/V 任意直线都是等容过程。 69

  32. F心 F引 三.研究上海高考的考纲、考题及参考书上例题的作用 G 70

  33. 例2.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如图),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例2.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如图),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小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 (B)卫星在轨道3上的周期小于在轨道1上的周期, (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速度小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速度, (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向心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向心加速度。 a=F/m a=v2/R 72

  34. GMmx = F (x2+R2)3/2 R P x GMmx GMm F= = x2 (x2)3/2 例3:一质量为M、半径为R的均匀圆环,对其轴线上距圆心x处质量为m的质点的万有引力多大? 思考:(1)如果x≫R呢?(2)如果x=0呢? 当x≫R时 当x=0时 F=0 74

  35. V、p V、p V左、p左 V右、p右 a kV V 1+k 1+k 四.归纳总结各种常规方法 例: V左+V右=2V V+x和V-x 设左、右体积之比为k 75

  36. 五.不断进行归纳与比较 例1: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物块A、B,按图示叠放,设A、B间光滑接触,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现在B上作用一水平推力F,恰好使A、B一起在桌面上匀速运动,且A、B间保持相对静止,则A与桌面间的与斜面倾角的关系为( ) (A)=tan , (B)=tan  /2, (C)=2 tan , (D)与无关。 76

  37. N2 f N1 F 2G G 隔离法: F=mg tan, N1=2mg, 解:整体法: F=f=N1=2mg, 2=tan, 78

  38. N f T Mg+mg mg 练习: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球用细绳挂在质量为M的木块下,木块套在水平杆上,木块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水平拉力F为多大时才能拉着球和木块一起做匀速运动,这时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多大? 整体法: N=Mg+mg F=f=N =(M+m)g  取m: =tan-1 mg/F 81

  39. 光滑 N1 f T N1 G1 N2 f T f N1 N2 F N2 G2 G总 2G G 82

  40. = G F N L H D N F G 例2:如图装置中,杆为轻杆,缓慢收绳,此过程中T、N如何变化? 解: L H D 84

  41. N F G 85

  42. 六.关于落实: 1.注意学生的思维活动。 (1)不要全按某本书讲。 (2)要有时间让学生练。 例:速度分解: 87

  43. vA v v 练习1:分析下列各题中物体A的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并计算运动到图示位置时物体A的速度大小。 A 88

  44. vA vA vA v v v 练习1:分析下列各题中物体A的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并计算运动到图示位置时物体A的速度大小。 A 89

  45. 六.关于落实: 1.注意学生的思维活动。 (1)不要全按某本书讲。 (2)要有时间让学生练。 (3)要关注差生。 2.每一层次要落实了再进入下一层次 特别注意易错点 93

  46. 3.尽量不超纲 4.分类练习为主,综合练习为辅 95

  47. 谢 谢 大 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