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7

新课程 新复习 ( 数学新课程总复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研究 )

新课程 新复习 ( 数学新课程总复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研究 ). 省教育厅新课程改革中学数学指导组 陈明华. 关于数学新课程 总复习教学的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之一. ● 关于新课程总复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研究已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一项紧迫任务. —— 2005 年全国有 570 个省级市县实验区的 初中学生毕业与升学. —— 2006 年全国将至少有 1642 个市县实验区 的初中学生毕业与升学. ● 搞好实验区数学新课程总复习工作已是全 国和我省新课程实施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研究背景之二.

zen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新课程 新复习 ( 数学新课程总复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研究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课程 新复习 (数学新课程总复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研究) 省教育厅新课程改革中学数学指导组 陈明华

  2. 关于数学新课程 总复习教学的研究背景

  3. 研究背景之一 ●关于新课程总复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研究已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一项紧迫任务 ——2005年全国有570个省级市县实验区的 初中学生毕业与升学 ——2006年全国将至少有1642个市县实验区 的初中学生毕业与升学 ●搞好实验区数学新课程总复习工作已是全 国和我省新课程实施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4. 研究背景之二 ●数学新教材的编排特点不利于学业毕业复习 的教学,应重新整合教材内容. 新教材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内容采用了分散编排在 各年级每学期的教材中。 体现了各领域知识间“横”的联系 和知识的应用; 优点 削弱了各领域知识内“纵”的联系, 即削弱了各领域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 性。 不足

  5. 研究背景之三 ●学生学业毕业应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和良好的数学能力 ——学生学业毕业时需要对所学的间断性的知识 进行条理化、综合化、系统化地整理,建构系统 的、完整的、科学的知识体系; ——学生学业毕业时需要对已学过的数学技能、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强化、深化和进一步提高,形成良好的数学能力。

  6. 研究背景之四 ●教师需要按教育部关于课改实验区初中 毕业考试的“指导意见”进行数学学业毕业复 习,需要对所教过的知识进行重新整合教学; ●教师需要对数学新课程总复习的教学方 法和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7. 数学新课程 总复习教学的指导思想

  8. 基本思想之一 ★明确教育部对课改实验区的“初中毕业 生数学学科学业考试命题指导”的有关要求 ●数学学业考试命题的基本指导思想 ●数学学业考试的考试形式 ●数学学业考试的考试内容(基础知识与 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解决问 题四个方面的具体指标) ●数学学业考试的命题原则

  9. 基本思想之二 ★明确总复习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制定总复习教学方法和教学策 略的重要依据; ●教学目的——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结构化,将其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以利于学生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巩固、熟练基本技能,促使 技能类化,培养相应能力;总结、提炼数学思想 方法,提高学生思维的策略水平,培养综合运用 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 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从而达到适应学生毕业 考试的需要。

  10. 基本思想之三 ★面向全体学生,采用有效的、多样的和 可操作的复习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针对任教学生的特点进行复习教学; ●复习教学策略——按照复习内容,有针 对性地选择和组合已学过的知识、方法、手段、 组织形式和步骤,形成有效率意义的复习教学 方案; ●复习教学方法——按复习教学策略进行 的复习教学方式、操作手段、实施路径等。

  11. 数学新课程 总复习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

  12. 复习方法和策略之一 ★注重概念建构,实现学生基本概念系统化 ●数学是由大量数学概念和数学命题(基本 事实(公理)、定理、法则等)所组成的知识体 系,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 ●总复习应将散见于各册、各章(节)的诸 多彼此关联的诸多概念、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 系,使之系统化,形成完整的概念知识系统; ●采用有效的建构形式,使学生把概念知识 系统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

  13. 案例一 (数与代数) ——实数的有关概念及实数系的复习 ●有关概念: 整数、 分数、 有理数、 无理数、 实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倒数、平方根、 立方根、…… (这些概念知识在实数域这个范畴内是彼此相 关联的)

  14. 正整数 正有理数 正分数 零 有理数 负整数 负有理数 负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负无理数 ●实数系结构图 有限 小数 或无 限循 环小 数 实数 无限不循 环小数

  15. ●有效的建构形式 ——采用填空方法进行概念回顾和知识建构, 促进学生突出概念系统的内化 例1 原点 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____的距离 叫做数a的绝对值;一个正数(a>0)的绝对 值|a|=_____;一个负数(a<0)的绝对值|a|= _____;任何一个实数的绝对值都是______;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有_________。 a 非负数 -a 正数和零

  16. 例2 正数 零 非负数:_____和____统称为非负数;三种 常见的非负数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 非负数具有如下重要性质: 实数的绝对值 实数的平方 算术平方根 (1)若干个非负数的和、积、商(除数不为0) 仍是________; 非负数 (2)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一个非负数 必为_______; 0 (3)若一个非负数不大于零时,则这个非负数 必为______; 0

  17. 一个角 为直角 一组对边平行 直角梯形 梯形 一组邻边相等 一个角为直角 四边形 菱形 一组邻边相等,一个角为直角 两组对边平行 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 一组邻边相等 一个角为直角 矩形 案例一 (空间与图形) ——四边形与特殊四边形的概念结构的复习

  18. 复习方法和策略之二 ★深化知识结构认识,促进学生条块知识结 构化、系统化和明晰化。 ●总复习需要学生对已学过的、带有一定遗 忘程度的知识再认识,这种再认识不能是简单的 重新学习;

  19.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通过对已学过知识从深化知识结构上进行认识,从知识的条块结构上进行分类整理,使其规范化、结构化和系统化,形成良好的结构性知识,可以有效地纠正原来学习中的模糊或错误认识,便于从知识结构中提取线索,有效地防止信息干扰,使学生在复习后对知识具有稳定的、清晰的观念,增强记忆的清晰度。●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通过对已学过知识从深化知识结构上进行认识,从知识的条块结构上进行分类整理,使其规范化、结构化和系统化,形成良好的结构性知识,可以有效地纠正原来学习中的模糊或错误认识,便于从知识结构中提取线索,有效地防止信息干扰,使学生在复习后对知识具有稳定的、清晰的观念,增强记忆的清晰度。

  20. C B A D 案例一 ——以直角三角形为基架的图形知识结构与拓 展的复习研究 例1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0,CD是斜 边AB上的高。 ●基本结构关系的认识包括: ◆角的关系; ◆边的关系; ◆三角形的相似关系; ◆边角关系;

  21. ●从角的关系认识 C B A D (1)相等关系: ∠A= ∠BCD, ∠B= ∠ACD, ∠ACB= ∠ADC= ∠BDC=900 (2)互余关系: ∠A=900- ∠B=900- ∠ACD; ∠B=900- ∠A=900- ∠BDC。

  22. ●从边的关系认识 AB2=AD2+BD2+2CD2 (2)利用面积关系导出的边的关系: S△ABC=S△ABC,S△ABC=S△ADC+S△BCD S△ABC:S△ADC:S△BDC=AB2:AC2:BC2 C AC·BC=AB·CD, AC·BC=AD·CD+BD·CD B A D ___ 1 1 1 ___ ___ + = AC2 BC2 CD2 (1)边的平方关系(勾股定理): AB2=AC2+BC2,BC2=BD2+CD2,AC2=AD2+CD2

  23. ●从相似关系的认识 AB:BC:CA=AC:CD:DA AB:BC:CA=CB:BD:DC AC:CD:DA=CB:BD:DC C B A D AC2=AD·AB,BC2=BD·AB, CD2=AD·DB 相似关系:△ABC∽△ACD,△ABC∽△CBD △ADC∽△CDB

  24. ●从边角关系的认识 C B A D AD=AC·cos∠A=AC·sin∠ACD BD=BC·cos∠B=BC·sin∠BCD AC=BC·tan∠B 等等

  25. A D 角的关系 E 边的关系 相似关系及导出 关系 F B C 边角关系 拓展1 ●如图,矩形ABCD中,BE⊥AC交AC于E, DF⊥AC交AC于F(两个全等直角三角形的组合) (基本直角三角的组合产生了许多新的边、 角及相似关系)

  26. A 角的关系(略) 边的关系(略) 相似关系及导出关系(略) F E 边角关系(略) B C D ●如图,等腰△ABC中,AD是底边上的高, DE⊥AB于E,DF⊥AC于F。

  27. A 角的关系(略) 边的关系(略) O P C 相似关系及导出 关系(略) B 边角关系(略) 拓展2 ●如图,P是⊙O外一点,PA、PB是⊙O的切 线,A、B是切点,连接OA、OB、OP,AB, OP与AB交于C.(把基本直角三角形与圆结合)

  28. 案例二 ——初中学段的函数知识结构的复习研究 ●初中学段的函数:正、反比例函数、一 次函数、二次函数 ●函数一般解析式中的参数决定了函数和 函数图象的性质 ●对函数的复习要以参数为中心建构知识 结构,从而使学生形成明晰的知识体系

  29. ●单参数函数:y=kx,y= ●按函数一般解析式中参数个数分为:单 参数函数、双参数函数和三参数函数 双参数函数:y=ax+b (a≠0) 三参数函数:y=ax2+bx+c (a≠0)

  30. ●单参数函数(y=kx,y= )知识结 构复习 ◆几何模型:y=kx 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y= 面积为定值|k|的长 方形(或双曲线) 案例一 ◆函数确定:一个点确定。 ◆函数分类:(1)k>0;(2)k<0。

  31. k>0 k<0 y y k>0 x x O O k<0 y=kx y= ◆函数图象(k>0,在一、三象限; k<0,在二、四象限。)

  32. 案例二 ●双参数函数(y=ax+b)的知识结构复习 ◆函数确定:两个点确定 ◆函数分类:(1)a>0,b>0;(2)a>0, b<0;(3)a<0,b>0;(4)a<0,b<0。 ◆几何模型:一条直线

  33. (a>0,b<0) y y B (a>0,b<0) B A x x A A O O A B B (a<0,b>0) (a<0,b<0) ◆与坐标轴的交点:( ,0),(0,b) ◆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S△AOB= 的绝对值 ◆函数图象:(a>0必过一、三象限,a<0 时必过二、四象限)

  34. 案例三 ●三参数函数(y=ax2+bx+c的知识结构复习) ◆函数确定:三个点确定 ◆函数分类: a>0 四类:(1)a>0,b>0,c>0;(2)a>0,b>0,c<0; (3)a>0,b<0,c>0;(4)a>0,b<0,c<0. a<0 四类:(1)a<0,b>0,c>0;(2)a<0,b>0,c<0; (3)a<0,b<0,c>0;(4)a<0,b<0,c<0. (分类的多样性使得参数不定的二次函数问 题具有复杂性) ◆几何模型:抛物线

  35. ●b2-4ac为非负数时, 只在一、二象限; ●b2-4ac为非正数时, 只在一、二象限; ●b2-4ac为正数时,b为 负数时必过第四象限; ●b2-4ac为正数时,b为 负数时必过第三象限; ◆函数图象: (1)总体图象特点:由a确定,a>0,开口向上,必过一、二象限, a<0,开口向下,必过三、四象限。 (2)每大类图象特点:由b2-4ac的值和b的值确定(以a>0为例) 基本思路 抓住特征确定图象

  36. 复习方法和策略之三 ★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迁移与类化, 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和数学能力的形成。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的应用实质上就是学生学习的迁移问题,而迁移 的实质就是概括,就是提取通性、通法进行应用。 ●变式训练是复习中一种有效的学习迁移方 法,它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更好地对通性、通 法进行概括,具有很好的思维培养价值。

  37. F D C O A B E 案例一 如图,O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 的交点,EF是过O的任一直线,分别交AB、CD 于E、F。求证: 四边形AEFD的面积=四边形BCFE的面积 (或四边形AEFD≌四边形BCFE)

  38. F D D C F O C A O E B A B E 变式迁移1 把正方形改为矩形(或菱形),则命题同 样成立。

  39. F F · O · O E E 变式迁移2 对于任意中心对称图形,此命题同样成立。

  40. M F M N N D · O2 D C E C O1 · F O1 O2 A A E B B (拼接图形等积分割) (分割方角形钢板问题) 变式迁移3 两个中心对称图形的组合图形的中心连线 把这两个组合图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图形。

  41. 案例二 如图,△ABD、 △ACE分别是以△ABC 的边为一边的等边三角形,连结BE、CD相交 于P,由此我们可得到BE=DC,∠DPB=600。

  42. 变式迁移 △ACE绕点A旋转,图形变了,但结论却 仍然是BE=DC, ∠DPB=600

  43. ●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学生内化了的经验, 能力的形成的发展过程是知识技能这些个体经 验的获得与类化的过程。 ●在复习中,要注意把学生已掌握的数学方法类化为经验,从而内化为能力。

  44. 案例三 如 图,在矩形ABCD中,AB=12cm,BC=8cm, 动点P1、P2同时分别从B、C出发,沿线路B→C→D →A,C→D→A向A点移动,P1、P2移动速度分别为 2cm/s,1cm/s, P1、 P2移动到A点时停止移动, 设 △AP1P2的面积为y(cm2),移动时间为t(s),求移动中 y随t的变化规律。

  45. △AP1P2的形状随P1、P2的移动而变化 △AP1P2的面积计算需通过三角形、四边形 组合与分割 需根据t的变化分段进行讨论 运用函数思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将已有 知识技能类化 形成解决代数与几何综合问题的数学能力 类化过程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技能(三角形、四边形的 面积计算,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 一次方程知识、路程计算等)

  46. (1)0≤t<4 (1)4≤t<8 研讨过程 =t2-12t+48(0≤t<4) =-4t+32(4≤t<8)

  47. (3)t=8,y=0 (4)8<t≤10 P1追上P2时,2t=t+8 ∴t=8 =4t-32(8<t≤10) (5)10<t≤20 y=0(10<t≤20)

  48. 结论 y随t的变化规律:

  49. 复习方法和策略之四 ★努力体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促进 学生把身边的实际问题数学模型化,学会运用数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 指导意见》在试题命制中强调“普遍关注对学生 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问 题能力的考察,注意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 生活的联系” ●在复习中要把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和现象与 相应知识的复习整合进行。

  50. 案例一 ●折纸中渗透了图形的全等、轴对称等知识, 因此复习中利用折纸的探究活动,可以有效地实 现对全等形、轴对称的复习。 例:把一张长为a,宽为b的长方形ABCD沿 对角线AC对折(如图),剪去不重合部分,把 剩余部分打开,请说明打开图形的形状,并求其 面积。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