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第四章 OSI 模型

第四章 OSI 模型. 前言. 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 開放系統互連)模型將電腦網路分成彼此獨立的七個層級,每一個層級都有特定的功能與任務。而這個標準是由國際標準化組織(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ISO) 所制定,所以稱為 ISO/OSI 標準。本章從為何要制定協定開始談起,然後再詳細介紹 OSI 與 DoD (Department of Defense) 模型的原理、架構、特色以及兩者之間的差異。. 本章學習重點.

zack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四章 OSI 模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OSI 模型

  2. 前言 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開放系統互連)模型將電腦網路分成彼此獨立的七個層級,每一個層級都有特定的功能與任務。而這個標準是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ISO)所制定,所以稱為ISO/OSI標準。本章從為何要制定協定開始談起,然後再詳細介紹OSI與 DoD (Department of Defense)模型的原理、架構、特色以及兩者之間的差異。

  3. 本章學習重點 • 協定的制定 : 為何要有協定、網際網路上常用的協定 (如SMTP、HTTP等) 如何來的… • OSI 模型 :ISO為何把網路分為七層,原來是方便大家理解網路各個層級的功能 • DoD 模型 : Internet上以TCP/IP協定為基礎的網路模型

  4. 4.1 協定的制定 • 大家一致的溝通方式稱為協定,而協定為建構網路通訊的基礎 • 應用程式必須遵循協定,否則彼此無法互通 • Internet 上的協定是由 IETF 所制定,協定內容可於RFC 文件找到 • 如收信的POP3協定,目前的標準為 RFC 1939

  5. 網際網路活動委員會 • Internet Activities Board,IAB • Internet Research Task Force,IRTF 負責Internet 上長期、偏理論與未來研究 •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 負責 Internet 上的標準- RFC 文件的產生

  6. IAB / IRTF / IETF

  7. Internet 上常見通訊協定

  8. RFC 如何產生 • 過程 • 從提案標準、草案標準,到最後的標準 • 網址 • http://www.ietf.org/rfc/rfcNNNN.txt,其中的NNNN為 RFC 編號 • 一旦協定有任何修正,IETF 會再重新產生一個新的 RFC 編號,而產生過程再會從提案標準開始

  9. RFC 1939 範例

  10. 續 RFC 1939 範例

  11. 4.2 OSI 模型 • 模型把抽象概念具體化 • OSI模型把網路架構具體化成七個層級 • 是由ISO所規範的 • 用此七層架構可具體描繪任何網路 • 七層分別是:實體層、資料鏈結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議層、表現層、應用層

  12. 第一層 實體層 • 又稱 Physical Layer • 傳輸介質的規格,如紅外線、光纖 • 連接器的規格,如接腳定義、大小 • 傳輸訊號的規格,如傳輸距離、電壓大小

  13. 乙太網路卡送出的編碼

  14. 第二層 資料鏈結層 • 又稱 Data-Link Layer • 定義存取實體層的方法,如Ethernet 的CSMA/CD • 把框架同步化送給實體層或從實體層接收 • 錯誤偵測

  15. RS232 的框架

  16. 第三層 網路層 • 又稱 Network Layer • 提供路由與提供主機間的定址兩大功能 • 提供一條虛擬電路 (Virtual Circuit) • Internet 上的 IP 協定位於此層

  17. 路由示意圖

  18. 第四層 傳輸層 • 又稱 Transport Layer • 提昇網路層的傳輸品質至可靠 (Reliable) • 利用軟體機制使得網路資料: • 不會遺失 (lost) • 不會重複 (duplicate) • 不會失序 (out-of-order) • Internet 上的 TCP 協定位於此層

  19. 第五層 會談層 • 又稱 Session Layer • 與應用程式建立資料流,使用方式就如同讀寫入檔案 • 多工性 – 應用程式可建立一個或多個與本身相同或不同的主機連線

  20. 第六層 表現層 • 又稱 Presentation Layer • 把傳收的資訊做有意義的轉換如 • 編碼的轉換 • 資料的壓縮 • 資料的加密與解密

  21. 第七層 應用層 • 又稱 Application Layer • OSI模型的最高層 • 提供各式各樣的應用服務 • 如 WWW、FTP、 Email 、網路電話都位於第七層

  22. OSI 七層架構特色 • 責任分工: • 各個層級負責自己的任務,問題區分清楚,不會混淆不清 • 對等互談: • 送方會與收方的同層級交談,如送方的HTTP與收方的HTTP對談

  23. 封裝與解封裝 • 封裝:把表頭加入從上層來的原始資料的過程 • 解封裝:上述封裝的反向動作,即把來自下層的封包去除表頭的過程 • 解封裝的過程可確保傳送端資料的正確性

  24. 封裝與解封裝示意圖 封裝 解封裝

  25. 4.3 DoD 模型 • 又稱 Department of Defense Model • 以ARPANET為基礎所發展而來的,比OSI 模型更早被提出來 • 模型較為簡單,共有四層 • 模型強調是以TCP/IP為主的網際網路

  26. DoD 模型

  27. 網路層透過路由器連接各個網路

  28. OSI 模型與 DoD 模型比較

  29. Chapter-4 The End

More Related